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难经改良方法、固定方法后置成功率和留置胃后固定的成功率。方法对70例需要置入胃和留置胃鼻饲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5例与对照组35例。观察组使用压舌板辅助置入胃,用棉纱绳固定胃,对照组使用传统的方法置入及固定胃,对比分析两组胃的成功率及留置胃后固定成功率等,并作统计学处理。结果对照组一次成功率为65.7﹪,胃固定成功率为60﹪,观察组一次成功率为94.3﹪,胃固定成功率为96﹪,统计学分析P<0.05,有明显的差异性。结论压舌板辅助置入一次成功率优于传统的方法,棉纱绳固定留置胃固定的成功率优于传统的固定方法

  • 标签: 难置胃管 压舌板 棉纱绳 置管与固定
  • 简介:对于无法经口进食的重症患者,除病因治疗外,维持良好的营养支持是患者康复的重要环节。1858年Busch首次报道肠内营养。目前肠内营养被作为营养支持的首选方法,日益受到临床医师的重视。据报道,机体禁食1周以上即可发生肠黏膜萎缩和屏障功能受损,早期肠内营养对维持胃肠道黏膜屏障功能、避免肠道细菌移位、减少并发症等非常重要[1]。

  • 标签: 营养支持 肠道营养 空肠造口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行PICC的优越性。方法将130例行PICC的患者分为65例对照组和65例观察组,对照组按照传统方法对患者行PICC,观察组则在视锐5超声引导下对患者行PICC。结果对照组的一次穿刺成功率和一次成功率明显低于观察组,静脉炎和血栓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结论视锐5超声引导下行PICC比常规更能准确定位靶向血管,降低局部组织损伤,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等。

  • 标签: PICC置管 超声引导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评估鼻饲患者病情,研究具有针对性个体化方法,提高鼻饲的一次成功率,避免鼻饲失败。方法选择2009年7月至12月在我院神经内二科鼻饲的住院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选择2010年1月至6月在我院神经内二科鼻饲的住院患者30例作为实验组。对照组按常规方法评估患者并实施;实验组在行鼻饲前,评估患者的病情,采用具有针对性的个体化方法。观察两组患者鼻饲的一次成功率,以及失败的病例数。结果实验组鼻饲的一次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失败病例为零。结论行鼻饲前对患者进行病情评估,采取有针对性的个体化方法,可提高鼻饲的一次成功率,避免鼻饲失败病例的发生。

  • 标签: 鼻饲置管 病情评估 置管方法 成功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气管插管后患者的时机和方法,提高一次性成功率,减少患者不良反应。方法对我科2010年7月—2011年6月174例气管插管后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87例,试验组8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试验组选取在患者气管插管后处于镇静状态下,使用鼻肠营养导丝做胃支撑引导。结果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改良后的方法可提高成功率,减轻患者痛苦,减少粘膜损伤和预防肺部感染,同时对操作者技术要求低,简单易推广。

  • 标签: 气管插管 患者 置胃管 方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PICC患者携出院期间的维护方法方法 调查对象选取我院2021年2月~2022年2月收治的92例PICC且携出院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PICC管护理,实验组采用院外延续性PICC维护。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PICC患者携出院期间实施院外延续性维护护理措施能够有效减少患者并发症发生,值得临床广泛使用。

  • 标签: PICC置管 携管出院 维护
  • 简介:摘要目的改进后深静脉方法之效果观察。方法把深静脉换药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4例,观察组4例,比较两组感染,导管脱落,缝线脱落,疼痛的比率。结果两组在感染,导管脱落,缝线脱落;疼痛发生率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改良后的深静脉换药方法能明显降低导管的并发症发生。

  • 标签: 深静脉置管 换药 方法 感染 导管脱落 缝线脱落 疼痛
  • 简介:骨静脉穿刺,能满足不同病种病人的长期大量输血、输液,以及多次化疗浅静脉的破坏,穿刺极度困难病人的多次输液;可以避免多次静脉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和恐惧感,有利于危重病人抢救。同时也可减少护士穿刺操作次数,提高工作效率。2001年10月~2003年11月,我科共行股静脉穿刺12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穿刺方法及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 标签: 股静脉穿刺置管 护理 穿刺方法 中心静脉导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男性患者留置双腔气囊导尿方法方法将320例需要留置导尿的男性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160例,观察两组患者留置尿后尿道疼通程度、尿道损伤血尿情况、一次成功率。结果实验组采用改良后留置尿方法明显优于对照组,减少了患者因留置尿引起的尿道疼通,血尿,反复插管引起的痛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男性患者 双腔气囊导尿管 方法 疼痛 血尿 成功率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中心静脉建立血管通路四种不同方式在临床应用特点。找出抢救病人的有利方法方法股静脉、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经外周静脉留置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In-sertedCenteralCatheter,PICC),对840例病人随机采取股静脉140例,锁骨下静脉20例,颈内静脉620例,PICC60例,评价四种方法穿刺所用导管,观察成功率、导管留置时间、带时间,相关并发症等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PICC成功率高,导管留置时间、带时间相对其它组有明显差异,相关并发症少。结论PICC操作简单,花费时间短,成功率高,并发症低,易于护理,维护方便安全。

  • 标签: 4种中心静脉 置管方法 比较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颈内静脉术操作中的缺陷导致生并发症的原因,从而对术的环节进行改进,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分析1780例颈内静脉术患者发生并发症的种类和比率,对1780例患者应用改进后的颈内静脉术,比较两组患者并症的发生率。结果静脉术的环节改进后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颈内静脉置管术 改进方法 循证依据
  • 简介:目的探讨综合管理在PICC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通过规范护士操作,设立门诊导管维护护士,加强患者健康教育管理,对2009年12月至2011年7月的40例患者实施全程综合管理,并与2008年10月至2009年11月的40例患者进行对比。结果患者对导管维护依从性提高,并发症减少,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有效的综合管理有利于PICC维护,减少并发症,保障患者的治疗及安全。

  • 标签: 综合管理 PICC 导管维护 依从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PICC并发症的临床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进行PICC的64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对其均进行穿刺点出血、感染、疼痛、导管渗漏及血栓形成等并发症护理干预,之后观察其护理效果。结果64例患者经PICC并发症临床护理干预后,不仅延长了PICC留时间,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而且大大减少了患者反复穿刺的概率,有效降低了患者的痛苦。结论加强对PICC并发症临床护理的探究和总结,可有效提高PICC在临床应用的广泛性。

  • 标签: PICC置管 并发症 临床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经外周中心静脉(PICC)和中心静脉(CVC)的安全性和效果。方法检索Pubmed、CNKI、维普和万方数据库,鉴定为随机对照试验,采用RevMan5.1软件进行Meta分析处理,计算两组相关研究指标的比值比(OR)及其95%可信区间(CI)。结果共纳入24个随机对照试验(RCT),总样本量2900例次。PICC组在穿刺成功率、操作时间、血气胸发生率、血肿发生率等共8项指标方面优于CVC组;在脉管炎发生率、血栓发生率方面CVC组则较优。结论临床应用中PICC较CVC有明显优势。

  • 标签: 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中心静脉置管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与研究PICC前系统评估对效果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2017年3月至2017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行PICC患者,并通过电脑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最基础的常规评估,观察组患者采用系统评估,并观察与比较两组患者的PICC方法、穿刺一次成功率、导管末端位置合适率、非计划拔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两组研究对象经过不同的评估方法后,观察组患者的PICC方法、穿刺一次成功率、导管末端位置合适率、非计划拔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行PICC患者实施系统评估可以提高患者的穿刺成功率及导管末端位置合适率、降低非计划拔发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同时也提高了患者满意度,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复。

  • 标签: PICC置管 系统评估 置管效果 影响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