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职业暴露已严重威胁着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在日常护理工作中,应该如何做好职业安全防护,以及发生职业暴露后如何有效进行处理,将职业暴露后的损害将至最低,确保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更好的为伤病员服务。

  • 标签: 护理人员 职业防护 职业暴露 处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职业暴露防护对乙型肝炎病毒职业暴露的影响及预防处理措施,为临床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参加调查的5200份医务人员资料进行分析(每年1300份),采用自拟问卷调查表对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情况进行调查,了解在院期间乙型肝炎病毒职业暴露人员0、6个月乙型肝炎五项定量分析检测报道,分析职业暴露防护对乙型肝炎病毒职业暴露的影响及解决对策。结果调查的5200份问卷调查中,79例医护人员发生HBV职业暴露,发生率为1.52%,其中主要以护士为主,占58.23%;不同年份中2013年HBV职业暴露人数最多,其后呈现逐年下降趋势。结论职业暴露防护能有效降低乙型肝炎职业暴露,本院通过完善职业暴露上报时间、预防用药及防护体系,加强免疫疫苗接种力度后乙型肝炎病毒职业暴露得到有效控制。

  • 标签: 职业暴露防护 乙型肝炎病毒 影响 处理措施 发生率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口腔科护士职业暴露危险因素及防护措施的论述,阐明口腔科院内感染可防控。

  • 标签: 口腔科护士 职业暴露 防护
  • 简介:摘要分析医务人员产生职业暴露的因素,从而制定相关的防控措施,增强医务人员自我防护意识,提高防护能力和职业标准预防的依从性以及暴露后的应急处理,规范各项操作,纠正导致职业暴露的高危行为,避免或减少职业暴露的发生,保障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5年12月一年全院医务人员,包括实习生、进修生及工勤人员100例暴露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每一例的资料,分析每一例发生的因素,统计发生的高危行为。结果100例上报人员分别为护士70例,构成比70.0%;医生16例,构成比16.0%;实习医师3例,构成比3.0%;实习护士3例,构成比3.0%。其它8例,构成比8.0%。通过数据分析,结果显示,操作不规范;防护措施不到位;防护意识淡漠;监测系统不完善等为发生职业暴露的高危因素。结论医务人员发生暴露的因素多,应采取干预对策降低职业暴露发生的概率,从而提高医务人员的身心健康。

  • 标签: 医务人员 职业暴露 危险因素 防控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和分析医院供应室护理人员的职业暴露现状。方法随机抽取2014年01月~2015年12月以来,我院供应室中的28名护理人员,对他们在工作中的职业暴露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对比和分析。结果统计学显示,28例护理人员发生利器刺伤的例数和次数最多,其次为紫外线损伤、噪音损伤以及烫伤,最少的是污染血液损伤和化学消毒剂损伤。造成护理人员发生职业暴露的原因主要是污染器械的回收、手工清洗器械以及手套防护不到位,并且同防护知识不足、防护意识不强以及手工搬运利器等因素也存在较大的关联性。结论供应室护理人员职业暴露主要体现在物理、生物和化学等方面的损伤,其危险因素同自我防护措施、意识和管理等有关,因此,供应室必须要加强在护理人员的防护意识和知识宣教,严格器械管理,明确回收工作流程。

  • 标签: 供应室 护理人员 职业暴露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我院急诊护理人员职业防护现状,探讨有效的干预措施,减少职业暴露,保障护士的身心健康。方法对我院急诊科32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一般资料、职业暴露防护知识知晓率、针刺伤情况和针刺伤流程化处置执行情况、护理操作中的防护意识。结果急诊科护士职业暴露知识知晓率较低,尤其是年青护士防护意识差,针刺伤发生率高,针刺伤后流程化处置执行差。结论应加强急诊科护士职业安全教育,增强其防护意识,提高防护能力。

  • 标签: 职业暴露 护理人员 职业防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护士职业暴露风险与防范对策。方法临床护士职业暴露存在的问题采取的预防措施。结果在临床诊疗护理过程中,应当增强防范意识,采取全面预防措施。结论针对临床护士职业暴露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防范对策,减少护士职业危害的发生。

  • 标签: 临床 护理人员 职业暴露风险 防护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探讨护理人员职业暴露发生的原因,提出防护措施,最大限度的降低职业暴露的发生率及感染率。方法对本院2015年在院的护理人员进行有关职业暴露的问卷调查,及近几年上报的职业暴露登记表,进行统计,分析护理人员发生职业暴露的基本情况和危险因素。结果通过统计2010—2015年发生职业暴露32人,其中锐器伤27人,占84.38%,血液/体液暴露5人,占15.62%,暴露源病种以乙丙肝为主,其次为艾滋病、梅毒病人。其中1例感染丙肝病毒,经过暴露后系统干预,病毒转阴。结论通过加强新入职护理人员对职业暴露的认知性,采取标准预防,规范操作规程,制定安全防护制度,加强自身防护是减少职业暴露的根本所在。

  • 标签: 护理人员 职业暴露 分析 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相关分布特征,制定相应防范措施,预防和减少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发生。方法回顾性调查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发生职业暴露的73名医务人员并进行率的分析。结果73名医务人员暴露中,其中护士占65.75%、实习护士占2.73%、助产士占2.73%、临床医师占23.28%、麻醉师占4.10%、检验师占1.37%。结论职业暴露高危人群为护士,高危科室为外科系统,高危暴露源为乙肝;建立职业暴露报告制度,加强医务人员职业防护培训,提高医务人员标准预防意识,可有效防止职业暴露事件的发生。

  • 标签: 医务人员 职业暴露 高危分布
  • 简介:摘要目的对护士发生职业暴露的原因与应对措施进行观察和探讨。方法将我院1996年1月到2015年1月发生职业暴露的100例护士进行电话随访,对职业暴露事件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总结其原因,再给予相应的应对措施。结果职业暴露发生比例较高,其发生率是逐年增加的,且上升幅度较大,标准预防与现实执行存在较大的偏差。结论职业暴露职业防护是目前护理人员必须提高重视程度的问题,应该对防范力度和职业安全防护教育力度进行加大,规范护理人员操作行为,增强自我防护意识,是减少职业暴露的有力措施。

  • 标签: 护士 职业暴露 原因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术室常见职业暴露的预防及处理措施。方法拟以我院手术室护士为研究对象,按11的配对比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研究组采取职业危害因素预防管理,对照组不进行干预。对比研究组和对照组护理前后焦虑评分。结果两组护理前后焦虑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护理前后焦虑评分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通过认真分析手术室常见职业暴露的因此,并且做好预防措施,能够改善手术室护士的焦虑不良情绪,对改善健康,缓解身心压力有重要的作用。

  • 标签: 手术室 职业暴露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供应室护理职业暴露危险因素并进行分析,制定出合理有效的解决对策。方法对我院供应室25名护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调查过去一年即2014年1月~2014年12月因职业暴露所产生的危险因素,对问卷结果进行分析并制定相应的改进对策。结果通过对问卷结果的调查分析,职业暴露因素主要有生物因素、化学因素、物理因素及心理因素,其中最危险的因素为物理伤害因素。结论院方应加大对供应科室的重视与资金投入,重视规范护理人员的操作与培训,增加其自我防护意识,帮助调节护理人员的心理方面。

  • 标签: 供应室护理 职业暴露危险因素 应对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助产士职业暴露危害因素,并且分析防护对策。方法选择我市4家市级医院从事临床一线工作的助产士共计57位,采用调查问卷形式进行,调查问卷自行设计,通过对回收的调查问卷进行归纳总结,分析助产士的职业暴露危害影响因素,进而制定相应对策。结果57份调查问卷显示,对于助产士主要的职业暴露危险因素为羊水、血液污染,操作时利器伤害,环境伤害,以及心理因素。57位参与者显示共计发生过243次危险因素,其中羊水、血液污染143次,占58.85%;操作时利器伤害64次,占26.34%;环境伤害27次,占11.11%;心理因素9次,占3.70%。结论助产士职业暴露危害来自多方面,只有建立健全相应规章制度,提高助产士的安全操作意识,才能有效降低助产士的职业危害。

  • 标签: 助产士 职业暴露危害 防护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某地区煤电煤化工企业接尘人员的相关职业暴露现状。方法对2004名粉尘作业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和职业健康体检,根据肺功能结果分为肺功能正常组和肺功能异常人群,采用χ2检验或t检验分析两组之间相关指标的分布情况。结果接尘工人以男性为主,肺功能正常人群的年龄和接尘工龄均低于肺功能异常人群,且肺功能异常人群的肺功能指标比肺功能正常人群的低,但未发现X线异常。结论通过早期发现肺功能异常人群,提供早期预防治疗措施,做好防护措施,是有效防控尘肺的发生的重要措施和途径。

  • 标签: 粉尘 作业人员 肺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如何降低腔镜室护士职业暴露的危害。方法分析腔镜室护士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结果加强护士职业暴露的知识培训,增强护士的个人防护意识,是减少职业暴露的关键。结论减少职业暴露损害的发生,才能确保腔镜室护士的职业安全,才能促进身心健康。

  • 标签: 腔镜 职业暴露 危险因素 防护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析供应室护理的职业暴露危险因素与防护方式。方法:选择我院供应室工作的11名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对职业暴露危险因素进行调查和分析,并制定针对性防护措施。结果:供应室护理的职业暴露危险因素包括噪音干扰、烫伤、锐器损伤、污染血液以及化学消毒剂腐蚀等,其中锐器损伤具有较高的发生率,为100%;6例发生噪音干扰,占60%,其次为污染血液、烫伤等。结论:进一步加强职业安全教育,建立一套完善的规章管理制度,增强护理人员的防护意识,在一定程度上对确保护理安全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 标签: 供应室 职业暴露 护理 防护方式
  • 简介:摘要目的掌握职业暴露对职工的危害性,呼吁全院职工及领导对职业暴露的危害产生警觉,提出相应的管理及防护措施。方法从不当操作、意外针刺伤,操作程序及职业暴露等方面的事例,指出存在的疏漏,提出相应的防范。结果由于工作的疏漏,造成了职业危害,提出相应的管理及防护措施。结论必须对职业暴露的危害产生警觉,制定出相应的管理及防护措施。

  • 标签: 职业暴露 检验科 医务人员 防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