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急诊护理中职业暴露事件进行探讨,找出其中问题所在,并制定相应的防护措施。方法:研究中共选取54名护理人员进行对比实验,并抽取336件医疗事件进行分析,以时间为分隔线,将其分为实施前的对照组与实施后的观察组两个组别,每组27名护理人员与168例医疗事件,前者采取传统护理管理模式,后者加强职业暴露防护,对比两组职业暴露事件发生情况。结果:通过数据所得,在加强防护后,观察组职业暴露事件发生率为4.76%远少于对照组的4.76%(P<0.05)。结论:对于急诊科护理而言,加强防护可有效降低职业暴露事件的发生,为护理人员的生命健康提供有力保障。

  • 标签: 急诊护理 职业暴露 防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某医院职业暴露职业安全防护状况的情况。方法:在2018一2020年定西市第二人民医院组织职工进行健康体检,分析其职业暴露职业安全防护状况,总结职业暴露数据,并对存在职业暴露的人员进行整理分析。结果:在放射、介入、感染科工作的人员,发生职业暴露情况相对较高,因X射线辐射剂量较高,对危急人们的身体健康。感染科工作人员往往在不了解患者实际病情的情况下,进行抢救工作,进而使感染率增加。结论:加强职业暴露防护政策执行力度,降低整体暴露率,严格依照医院的规章制度进行规范化操作,使职业暴露事件发生概率降低。并拟定针对性管理体系,预防职业暴露情况发生,保证工作人员的安全。

  • 标签: 某医院 职业暴露 职业安全防护状况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血站采血护士的职业暴露因素及防护措施。方法 选取56名血站采血护士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职业暴露因素进行调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护措施。结果 经调查研究,血站采血护士的职业暴露因素主要为外伤暴露、接触暴露、医疗废物、空气悬浮颗粒等。结论 血站采血护士的职业暴露因素较多,应加强防范措施,减少职业暴露的发生,提升职业安全性。

  • 标签: 血站 采血护士 职业暴露 防护
  • 简介:摘要:目的:加强医护工作中职业暴露的风险意识,完善职业暴露的防护措【1】,从而降低职业暴露的发生几率和职业暴露的感染几率。方法:通过对我院职业暴露情况分析,不断完善、制定、确实实行职业暴露的防护措施和处理流程,提高认识,大大降低职业暴露几率。结果:增强医护人员在执业中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保护的有效措施,可避免或者减少职业暴露的风险。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浅析护理人员职业暴露持续改进效果。方法 研究时间:2020.1-2021.12;研究对象:20名社区护理人员;采用问卷调查了解社区护理人员发生职业暴露情况,分析原因,提出整改措施,做好护理人员安全职业防护,对比分析职业暴露持续改进效果。结果 改进后护士血液暴露、黏膜暴露发生率低于改进前,P

  • 标签: 职业暴露 职业防护 护理管理 传染病
  • 简介:【摘要】本文对采血站护士职业暴露的原因以及相关预防方法进行分析,通过分析职业暴露的原因并制定防护措施保护血站护士,避免采血时给护士带来的血源感染性疾病的伤害,如采血过程中针头刺伤、皮肤接触等,通过改善采血环境来保障采血护士的安全以及血液样本的质量。

  • 标签: 血站采血护士 职业暴露 防护措施
  • 简介:摘要:职业暴露指的是在医院内的医务人员、后勤工作人员、实验室人员和其他有关的人员,在职业活动时经由眼、嘴、鼻孔以及肠胃、破损的肌肤和黏膜等途径,暴露到含有病菌的血液或其他潜在感染性物质中,并可能被传染的一个状况。本文通过对新发传染病的职业安全、标准预防、职业暴露风险评估进行阐述。

  • 标签: 新发传染病 职业安全 标准预防 职业暴露 风险评估
  • 简介:摘要:结合目前我国艾滋病流行形势现状,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的防护工作已成为各级医疗机构广泛关注和重视的一大问题。医务人员、警务人员接触艾滋病病毒(HIV)的机会较大,发生职业暴露的风险较大,因此需要充分掌握艾滋病的特点,了解职业暴露原因,严格遵守相关操作规范,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基于此,本文对艾滋病职业暴露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有效的预防措施、

  • 标签: 艾滋病 职业暴露 原因 预防措施
  • 简介:摘要:随着医院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医护人员的健康也成为现阶段主要问题。当大量的器械药品从医护人员的手中接触时,如果不小心就会被其中的有害物质所感染,从而对医护人员的身体健康也会造成一定影响。作为医院的消毒供应中心经常要负责整个医院各种科室的物品回收,清洗,等一系列的工作,作为消毒供应中心的医护人员也是医院职业暴露的主要人群。鉴于其医护人员经常与相关物品进行接触而造成感染从而威胁健康生活,因此对于提高职业暴露的认知和防护也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下面就根据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医护工作人员职业暴露的相关防护措施进展进行如下讨论。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手术室护理人员存在的职业暴露风险,构建有效的职业暴露防护措施,从而提升手术室护理人员的职业安全。方法 增强对职业暴露危害的认识,分析具体情况,找出存在的危害因素,采取针对性防护措施,组织人员培训,从心理和身体防护入手,进一步加强急性伤害教育,构建职业暴露报告和反馈机制。完善防护设施,严格根据标准开展操作,预防感染并切断传播途径。结果 通过处理手术室常见职业暴露危险因素,避免了职业暴露导致的危害,有效控制感染的发生。结论 做好手术室职业防护是很重要的,采取有效的职业防护可以避免手术室风险,保护手术室护理人员的安全。

  • 标签: 手术室护理人员 职业暴露
  • 简介:摘要:本文在对警察职业暴露进行分类的基础上,分析了公安机关一般办案程序中各环节可能产生职业暴露的风险点,并提出在不同情况下所应采取的预防措施,发生职业暴露尽快采取有效的阻断措施,从身体、心理等方面进行应对,保障民警身心健康,促进广大民警提高防范意识。

  • 标签: 警察 职业暴露 防范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静脉药物配置中心护士的职业暴露风险,针对性的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方法:了解静脉药物配置中心护士的职业暴露潜在威胁,结合我院在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对职业暴露风险进行探讨,总结相关经验,制定防护措施。结果: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存在的各种职业暴露,对护士的身体安全造成潜在性的风险。结论:针对静脉药物配置中心护士的职业暴露,制定相应的防护措施,要求护士的操作流程标准规范,正确处理突发情况,减少或者避免职业暴露对护士造成的影响。

  • 标签: 静脉药物 配置中心 护士 职业暴露 防护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肝胆外科护士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并提出合理化的管理对策。方法:选取于2021年1月份至2022年1月份在医院肝胆外科中从事护理工作的50名护士,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肝胆外科护士的职业暴露危险因素进行调查。结果:引发肝胆外科护士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包括锐器伤、皮肤暴露、护士独立值班。职业暴露操作不当环节包括拔针及拔针后、动静脉穿刺、针头回套、分离针头及整理用物。结论:通过规范、全面及系统的对肝胆外科护士进行职业暴露预防及处理相关知识培训,护士职业暴露的危险明显减少,确保护士的人身安全。

  • 标签: 肝胆外科护士 职业暴露 危险因素 管理对策
  • 简介:摘要  ICU护士职业暴露所指的是在其从事的职业之中,存在相关可能造成其出现相关疾病和潜在危险的现象,就护士职业而言,在其正常的工作展开阶段,往往会采取多种防护存措施以保护护士免受相关危险侵袭。从实际情况而言ICU护士的工作之中,ICU护士的职业暴露类型较多,如物理性职业暴露、生物性职业暴露和化学性职业暴露等,以生物性暴露为例,生物性暴露即在护理活动之中,部分病原微生物,如病毒、细菌、衣原体、支原体和寄生虫等,会存在于患者的衣物、分泌物或相关用具之中,因此当ICU护士与其接触的时候,比较容易受到侵袭。此外,在进行ICU患者护理的时候,护理人员也需要执行注射等操作,在该过程也比较容易导致护理人员遭到医疗用具刺伤,进一步增大其职业暴露风险。职业暴露是临床医疗工作面临的重要危险因素,根据科室以及工作内容的差异,制定具有针对性的防护措施,对控制职业暴露风险、保障护士的人身安全与心理健康有重要作用。本文主要分析ICU护士职业暴露因素,重点从护士的工作年限、护士护理操作的规范性、护士对职业防护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ICU日常工作负荷以及社会心理因素等层面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培养护士的防护习惯、增加人力与物质投入、加强职业安全防护的监管、做好专业心理辅导以及提供释放压力的渠道等防护措施,以增强ICU护士在自身护理工作之中的安全性。

  • 标签: ICU护士 职业暴露 防护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统计医学检验人员职业暴露情况,分析防护和应急处理措施 。方法:选择我院检验科2019年1月-2022年1月期间全体检验人员为研究对象,统计出现职业暴露类型与原因。结果:2019年1月-2022年1月期间检验过程中发生职业暴露20例,其中采血针头刺伤皮肤占7例,6例检验人员为血液、体液、化学试剂污染皮肤和黏膜。4例检验人员为负压管破裂,形成划伤,3例检验人员为仪器针头戳伤。所有检验人员在发生职业暴露后,均采用了有效措施进行处理。通过统计发现职业暴露以皮肤暴露为主,通过传染性暴露源和化学损伤性暴露源进行传播。结论:医学检验人员在进行工作过程中,要充分重视防护,避免职业暴露,当发生暴露时应进行应急处理,降低风险。

  • 标签: 检验人员 职业暴露 防护 应急处理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监测分析与风险防范。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本院40名发生职业暴露的医务人员,回顾分析职业暴露的监测资料。结果 40名发生职业暴露的医务人员中,护士及护生占比为70.00%,工龄低于5年占比为67.50%,初级职称占比为72.50%。外科是职业暴露发生的主要科室,占比为27.50%,其次是手术室。病房是职业暴露发生的主要地点,占比为42.50%。职业暴露方式以锐器损伤为主,占比为90.00%。结论 通过分析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发生因素,并制定相对完善的职业安全防护制度,组织安全培训,接种预防疫苗等,确保医务人员操作规范,对于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防范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 标签: 监测分析 医务人员 职业暴露 风险防范
  • 简介:【摘要】目的:防止基层血站采血护士暴露职业风险。方法:全面分析基层血站采血护士的采血流程,总结采血护士工作中出现的错误,并商讨相应的应对策略。结果:结合基层血站采血护士职业暴露风险,实施针对性的防护,可有效降低职业暴露风险。结论:基层血站采血护士职业暴露风险的关键在于防护,通过有效的防护,可以有效降低职业暴露风险。

  • 标签: 基层血站 采血护士 职业暴露风险 防护
  • 简介:摘要  通过选取上海市6家制造业公司的噪声检测数据,对每家公司的噪声定点采样及个体采样的结果数据进行双侧T检验发现定点采样的噪声均值均低于个体采样且p值均小于0.05,表明两者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通过文献查询以及调查、访谈等形式,阐述个体采样更能准确评价作业环境中职业性噪声暴露水平,并探讨个体采样的优劣势以及如何规范和推广个体采样方法。

  • 标签: 职业病危害因素 噪声 个体采样
  • 作者: 张静
  • 学科: 医药卫生 > 护理学
  • 创建时间:2022-11-08
  • 出处:《药物与人》2022年第8期
  • 机构: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感染科,重庆400000
  • 简介:艾滋病也就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患者被HIV感染之后,免疫功能会逐渐降低,进而出现一系列机会性感染。目前,艾滋病无法根治,只能够通过药物控制感染,但是,普遍来说,艾滋病患者的用药依从性较低,会自行更改用药剂量、停药,容易产生耐药性,从而使患者的免疫功能快速降低,进而引发各种并发症,如果情况严重,则会威胁患者生命安全。因此,在用药期间,通过有效的护理干预是十分重要的。医护人员的艾滋病职业暴露的发生率在近些年来逐年提升,因为职业的原因,艾滋病护士需要每天对患者做大量处置,这就使其不可避免地和艾滋病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直接接触,风险极大。

  • 标签: 艾滋病患者;护理;职业暴露;风险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感染科护理人员职业暴露危险因素及防护对策。方法:调取感染科2019年的85例护理人员职业暴露事件,对其中的危险因素进行总结,并根据具体情况给出对应的预防对策。结果:职业暴露因素主要来自于物理、化学、生物 和心理4方面,需要积极做好防护措施。结论:为了帮助护理人员减少职业暴露风险,建议定期对职业暴露时间进行总结,并采取相应防护对策。

  • 标签: 感染科护理人员 职业暴露 因素 防护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