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本文旨在探讨职业暴露风险及其评估方法。首先,介绍了职业暴露风险的概念和常见类型。然后,详细探讨了职业暴露风险评估的重要性,包括常用的评估方法及其优缺点。接下来,讨论了管理和预防职业暴露风险的措施。最后,总结了职业暴露风险评估的重要性,并强调了预防和管理的必要性。通过本文,将了解职业暴露风险的概念、评估方法和管理措施,以更好地保护工作者的健康与安全。

  • 标签: 职业暴露 风险 评估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现如今,我国的医疗护理行业有了很大进展,对护理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护生在医院实习的这段时间是他们学习、接触临床的一个重要阶段。但由于他们刚踏出大学校门进入社会,对不熟悉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方式,特别是临床上一些紧急的病情处理防护意识差,而造成职业暴露的情况时有发生。本文就实习护生的职业暴露问题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 标签: 实习护生 职业暴露 教育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以护理人员角度来说,为护理人员构建良好的工作环境,应重点加强护理人员职业安全防护,从根本上减少护理人员的职业暴露事件,降低护理人员受到额外的疼痛和折磨,确保医院内部秩序顺利运行。鉴于此,本文将结合当前护理人员职业暴露危险因素,提出可行的护理人员职业安全防护措施,做好护理人员职业暴露后的紧急处理,从而为医院的正常运营保驾护航。

  • 标签: 职业暴露 护理人员 安全防护
  • 作者: 张晓丽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5-24
  • 出处:《护理前沿》2023年第13期
  • 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〇医院,云南 昆明650118
  • 简介:目的:分析急诊护理职业暴露的相关因素,并结合分析结果提出相关的防护策略。方法:本研究开展于2022年2月至2023年2月,在此期间选择本院急诊科在职护理人员40名进行分析;其中2022年2月至2022年8月未妒忌职业暴露的相关风险进行分析,仅采用常规防护措施,该阶段视为参照组;2022年9月至2023年2月,对急诊护理职业暴露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落实针对性的防护措施,该阶段为研究组。不同方法防护后,对两组职业暴露的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同时记录两组医疗积分发生率。并完成相关比较。结果:研究组采用针对性防护策略后,护理人员的职业暴露事件发生率与参照组相比较低,存在明显的差异和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护理职业暴露的风险较高,对其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并采用针对性的防范措施,加大防范力度,能够有效地降低职业暴露事件的发生率,还能够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率。

  • 标签: 急诊护理;职业暴露;防护措施
  • 简介:摘要: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容易遭受职业暴露,从而对自身健康造成影响。因此,开展职业暴露防护措施是非常必要的。本文将探讨护理人员的职业暴露情况,分析职业暴露的原因和危害,并介绍相应的防护措施,以提高护理人员的职业健康水平。

  • 标签: 护理人员 职业暴露 防护措施 职业健康
  • 简介:摘要: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容易遭受职业暴露,从而对自身健康造成影响。因此,开展职业暴露防护措施是非常必要的。本文将探讨护理人员的职业暴露情况,分析职业暴露的原因和危害,并介绍相应的防护措施,以提高护理人员的职业健康水平。

  • 标签: 护理人员 职业暴露 防护措施 职业健康
  • 简介:摘要:本论文主要探讨职业物理因素对工作者的危害及相应的防护措施。首先,介绍了职业物理因素的定义,包括噪音、辐射、震动等。随后,详细分析了这些因素对人体健康可能造成的潜在风险,包括听力损伤、辐射病变等。为了保障从业人员的身体健康,职业中毒科的作用不可忽视。在此基础上,全文展开对职业物理因素防护的方法与技术的论述,包括个体防护设备、工作环境改善等。最后,通过案例分析,总结了防护措施的实际应用效果,强调了职业中毒科在这一领域的重要性。

  • 标签: 职业物理因素 危害 防护措施 职业中毒科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急诊护士职业暴露的现状,以便更好地做好职业防护,保证护理人员的安全。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我院2018年1月~2022年12月登记上报的21例职业暴露急诊护士进行人群分布、暴露方式及部位、暴露环节、暴露源种类等分析。结果 21例发生职业暴露的急诊护士中,护士职称12例(57.14%),其中以工作年限1-5年的低年资护士最多(9例,42.85%);暴露方式以针刺伤为主(19例,90.48%);暴露部位主要是手指及手部(20例,95.24%);最易发生职业暴露的环节是医疗锐器物处理(6例,28.57%),其次为采集血标本(5例,23.81%);最常见的血源性职业暴露是乙肝(6例,28.57%);21例急诊护士在发生职业暴露后均立即采取了局部紧急处置和相关汇报登记,根据情况对暴露护士给予预防用药,追踪检测未发生相关职业暴露感染。结论 急诊科低年资护士是职业暴露的高危人群,针刺伤和血源性职业暴露是急诊护士所面临的高危职业风险,医院及科室应加强对急诊护士的职业安全培训教育,增强其防护意识,降低职业暴露的发生率。

  • 标签:    急诊护士  职业暴露   针刺伤   防护措施
  • 作者: 黄东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3-10-17
  • 机构:淮南阳光新康医院,安徽淮南 232001
  • 简介:摘要:职业危害指因职业原因暴露于某种危险因素中,有感染或引发某种疾病的潜在危险。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无论是门诊护士,还是病房护士,始终工作在临床一线,为患者做各种护理工作,如配药、注射、输液、采血以及进行各种抢救,始终与患者密切接触。护理人员面临多种危险因素,导致护理人员受到损伤,严重影响职业健康。因此,了解危害因素,做好职业防护,降低护理人员的职业危害尤为重要。本文基于以上现状,对现阶段科护理人员面临的职业暴露因素进行了介绍,并分析了提升护理人员职业防范意识的措施,以期为相关工作者提供指导和帮助。

  • 标签:     麻醉科 护理人员 职业暴露 防范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在血站工作的人员,不可避免的会发生职业暴露问题,为了避免因职业暴露造成的感染,就要探寻更多防护的措施,保证工作人员的安全。现阶段要加强对采血流程的分析,找到控制的关键位置,制定合理有效的防护措施,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防护工作的质量,保证采血护士的安全。文章首先分析采血护士的职业暴露,然后重点探讨采血护士职业暴露的防护措施,可供读者参考。

  • 标签: 血站 采血护士 职业暴露 防护措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介入科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常面临职业暴露的风险,如感染病原体、接触有害物质和辐射。为了保护他们的健康和安全,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至关重要。本文总结了戴防护手套和服装、使用安全通风设备、遵守辐射安全准则等防护措施的重要性。这些措施能有效降低护理人员的职业暴露风险,提供安全的工作环境,确保他们能够安心履行工作,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护理服务。

  • 标签: 介入科 护理人员 职业防护
  • 简介:摘要:本文旨在探讨急诊科护士职业暴露及防护措施。通过对急诊科护士职业暴露的现状进行分析,以及对相关防护措施的研究和探讨,本文提出了一系列针对急诊科护士的职业暴露问题的解决方案。本研究对于提高急诊科护士的职业安全性和保障患者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急诊科护士,职业暴露,防护措施,职业安全,患者健康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监所护理人员职业暴露风险与防护对策。方法:选取监所医务室护理人员6名,分析职业暴露的相关风险,提出相应的防护对策,比较防护前后护理人员的职业暴露发生率。结果:防范后,护理人员职业暴露发生率为0,明显低于防范前的职业暴露发生率(P<0.05)。结论:针对监所护理人员的职业暴露风险提出相应防护对策,能有效降低职业暴露发生率。

  • 标签: 职业暴露风险 防护对策 护理人员
  • 简介:【摘要】口腔科护士的工作量大,给患者进行直接性操作相对较多,相对的增大护士职业暴露的风险。针对口腔科护士职业暴露风险性,采取相对应的防护措施至关重要。本次研究主要是针对口腔科护士职业暴露风险,提出针对性的安全防护措施。

  • 标签: 口腔科 护士 职业暴露 安全防护
  • 简介:【摘要】目的:统计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检验科医护工作者职业暴露情况,总结有效的防护与应急处理对策。方法:选取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检验科检验工作者共计25例,时间分布界限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统计分析出现职业暴露的主要原因与基本类型。结果:在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之间,检验科室共出现职业暴露14例,低暴露风险为8例,占比达到57.14%,中暴露风险为4例,占比达到28.57%,高暴露风险为2例,占比达到14.28%,未出现极高暴露风险。结论:医学检验工作者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检验科实际工作期间,应提高自身的防护观念,减少职业暴露的发生次数,一旦出现职业暴露应立即启动对应的防护措施,将风险影响降到最低。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检验科 医学检验 职业暴露 防护方法 应急处理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手术室护理人员的职业暴露情况,分析其危害程度,并提出相应的防护措施,以保护护理人员的健康与安全。方法:通过对手术室护理人员进行调查问卷的方式,了解其在手术室工作中可能接触到的有害物质和致病微生物的种类和频率。同时,根据手术室工作过程中的实际情况,综合考虑患者、手术器械、手术室环境等因素,制定相应的防护措施。结果:调查结果显示,手术室护理人员最常接触到的有害物质为麻醉药物、消毒剂和手术废液等。致病微生物方面,最常见的是细菌和病毒。同时,手术室护理人员也存在辐射暴露的风险。根据调查结果,制定了以下防护措施:1. 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如口罩、帽子、手套和防护眼镜,以避免直接接触有害物质和微生物。2. 加强手卫生,严格按照洗手程序进行洗手,并定期进行手部消毒。3. 使用适当的通风设备,保持手术室空气清新,并定期检测空气质量。4. 对手术器械进行有效的消毒和灭菌处理,以减少致病微生物的传播。5. 高度重视辐射防护,使用铅制防护衣、眼镜等个人防护装备,并控制辐射源的强度和时间。结论:手术室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存在职业暴露的风险,但通过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可以有效地降低职业暴露的风险。其职业暴露主要集中在麻醉药物、消毒剂、手术废液和致病微生物等方面。通过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加强手卫生、通风设备、器械消毒和灭菌处理、以及辐射防护措施,可以有效地减少职业暴露带来的危害,保护手术室护理人员的健康与安全。

  • 标签: 职业暴露 护理人员 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