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收集医护人员职业暴露信息,分析原因,并制定出相应的防护对策。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7年1月我院医护人员发生职业暴露的详细资料,分析原因并统计数据。结果2013年1月-2017年1月我院共89例医护人员出现职业暴露,其中,护士占77.80%,是最高危人群;外科占55.49%,是最高危科室;锐器伤占86.13%,是职业暴露的最主要原因。结论职业暴露是医疗机构中医护人员面临的高危险因素,对职业暴露的原因进行分析,采取疫苗注射、职业防护培训以及合理用药等措施,可以有效控制职业感染,保证医护人员的生命安全。

  • 标签: 职业暴露 原因 防护
  • 简介:摘要目的在医疗治疗中因职业暴露而感染疾病是由于医护人员从事诊疗、护理工作中不小心被含有病原体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的针头及锐器刺破皮肤,感染了可以经血液传播疾病的病原体。医务人员处于医院感染和社会感染疾病的双重威胁下,一旦感染传染病后,很容易将疾病传播给病人和其他医务人员以及家庭成员、社会接触人员的危险中。急诊科护士常见职业暴露因素及防护中存在的问题,减少急诊科护士职业暴露的发生。方法分析急诊科护士常发生职业暴露因素,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使职业暴露的发生得到有效的控制1。结论各种因素都可以造成急诊科护士的健康危害,在临床中,护理人员仍需要面临着较大的职业暴露危险,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加强职业防护教育具有重要作用,可以有效降低发生急诊科护理职业暴露事件1。

  • 标签: 急诊护理 职业暴露 防护措施
  • 简介:摘要检验科的实验室人员长期接触含有乙型肝炎病毒、艾滋病病毒等血液,体液各种传染性分泌物以及微生物的纯培养物,在工作中也要接触化学生物试剂等危险物质,极易造成感染。本文分析了临床检验人员在医院感染中的现状,个人防护措施和职业暴露后应采取的措施。

  • 标签: 临床检验科 职业暴露 防护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站采血护士职业暴露的危害因素及探讨及其防护措施。方法对血站采血护士发生职业暴露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职业暴露防护措施。结果通过提高自我防范意识,加强安全操作培训和生物安全管理,规范采血工作行为,采取各种有效防护措施,可降低血站采血护士职业危害。结论通过分析采血护士发生职业暴露的危害因素,对职业暴露采取有效防护措施,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职业暴露发生。

  • 标签: 采血护士 职业暴露 危害因素 防护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输血科职业暴露的现状、发生原因,同时探究相对应的防范措施。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月-2018年6月发生职业暴露的输血科工作人员25例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工作年限、暴露部位、原因、种类及暴露后用药情况、风险评估等多方面。结果职业暴露中发生率最高的是实习生(48.00%),其次为工作年限<5年的工作人员(32.00%);暴露血源来自于血液制品与患者的占比分别是25%、75%;暴露的部位主要为手部,暴露的主要类型为溅洒;在艾滋、梅毒、丙肝、乙肝4种暴露源中,主要的暴露源为乙肝;依照暴露源的病毒类型与病毒载量、暴露级别评估暴露者的风险,在出现皮损的情况下给予2例梅毒、2例丙肝、4例乙肝暴露者预防性用药,并实施追踪监测,未出现病原体感染。结论输血科需完善医院感染制度,并进行规范化、科学化的针对性培训,使操作流程规范化、合理化,构建院感监测体系,在出现暴露后实施及时有效的预防与处理手段,减少职业暴露的发生。

  • 标签: 职业暴露 输血科 探究 防范 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诊护士的职业暴露情况,并分析相应的防护措施。方法将本院急诊科35例护士纳入本次研究,对其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的职业暴露发生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制定针对性的防护措施并在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予以实施,统计对比防护措施实施前后的职业暴露发生情况。结果经调查统计,急诊护士职业暴露包括针刺伤、洗胃时被患者呕吐物喷在身上等情况。通过实施针对性的防护措施,急诊护士的职业暴露情况得到有效的改善,各种类型职业暴露的发生例数明显下降(均P<0.05)。结论急诊护士存在一定的职业暴露风险,通过实施针对性的防护可以有效减少各种职业暴露的出现,保障护士的健康与安全。

  • 标签: 急诊科 护士 职业暴露 防护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站采血护士职业暴露因素和防范策略。方法对我血站5名采血护士,以问卷调查方式统计血站采血护士职业暴露危险因素,在此基础上探索防范策略。结果血站采血护士职业暴露风险因素中,主要可分为化学因素、心理因素、物理因素、生物因素等四类,针刺伤占比最高,为22.73%;其次为接触污染工作环境,占比18.18%;呕吐物溅污占比13.64%,另外还有其他风险因素。结论血站采血护士职业暴露风险因素较多,管理人员需对这一问题加强重视,采取有效措施积极防范,以此减少护士职业暴露发生风险。

  • 标签: 血站 采血护士 职业暴露因素 防范策略
  • 简介:摘要艾滋病的流行已经逐步进入快速增长期,在这种形势下,医院内加强对HIV相关护理和治疗刻不容缓。HIV护理人员作为与艾滋病患者接触时间较长,且工作环境较危险的人员,应当格外重视其安全防护工作。本文将对HIV护理人员职业暴露与防护进行探究。

  • 标签: HIV护理人员 职业暴露 防护探究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某院神经外科一起HIV职业暴露原因,为做好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该起职业暴露发生过程,找出职业暴露原因,总结经验教训。结果本次职业暴露发生主要原因是医护人员标准预防措施落实不严格,发生暴露科室及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对患者情况关注不够,造成暴露人员未得到及时处置。结论医护人员接诊患者时须严格执行标准预防措施,严格核心制度落实,发生职业暴露后严格按时限报告,由具备资质的处置机构评估后按规范处置。

  • 标签: HIV 职业暴露 情况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相关危险因素,探讨有效干预措施,减少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发生。方法对2013年1月-2015年12月发生职业暴露的40名医务人员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职业暴露主要以30岁以下、工龄小于4年的医务人员为主,其中护士职业暴露发生率最高,占87.5%,医生居第二位占10.0%;职业暴露地点以病房为主,占85.0%;暴露方式主要以针刺伤为主,占77.5%;职业暴露的主要环节以输液拔针处理针头最多见,占45.0%;暴露源病原体以HBV为主,占47.5%;暴露后均能正确处理伤口,经随访均未出现医务人员感染现象。结论制定严格的职业安全防护制度,加强医务人员职业安全培训及操作技术培训,提高职业防护意识,执行标准预防,规范操作行为,能有效减少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发生.

  • 标签: 医务人员 职业暴露 干预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医院供应室护理的职业暴露因素与防护对策。方法选取供应室护理人员4名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发放问卷调查,总结供应室护理中的职业暴露相关危险因素,并根据分析结果对相应的防护措施进行制定。结果通过调查可知,医院供应室工作中4(100.00%)人均发生利器刺伤,共发生16例次;3(75.00%)人发生烫伤,共发生12例次;3(75.00%)人发生血液污染,共发生12例次;2(50.00%)人发生噪音损伤,共发生8例次;2(50.00%)人发生化学消毒剂损伤,共发生6例次。结论加强供应室护理人员培训,使护理人员自我防护意识得以提升,可有效减少供应室护理职业暴露的发生。

  • 标签: 供应室护理 职业暴露 危险因素 防护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护理人员职业暴危险因素,以制订有效防护措施,降低职业暴露风险。方法对2017年本院的37例上职业暴露登记报告表进行分析总结。结果2017年本院在职临床护士共364人(含实习护士),发生职业暴露37例,发生率为10.16%;暴露种类为锐器伤和皮肤黏膜暴露,其中锐器伤占89.19%(锐器仿中针刺仿占94.12%),皮肤黏膜暴露占10.81%,其他锐器仿5.58%。暴露源类型乙肝病毒15例次占39.47%,丙肝病毒3例次占7.89%,艾滋病毒2例次占5.26%,梅毒螺旋体2例次占5.26%,不确定12例次占31.58%,未发现血源性感染病毒3例次占10.53%,暴露人员中27人经过半年以上、其余10人已经过3个月以上追踪随访和随访,目前尚未发现一名护土因职业暴露而发生感染。结论护理人员是锐器伤特别是针刺伤暴露的高危群体,应该制定更加有效的方法进行预防。

  • 标签: 护理人员 锐器伤 危险因素防范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引起护理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因素,并提出有效防护策略。方法调查分析我院2012年—2016年血源性职业暴露事件。结果我院血源性职业暴露防护现状不容乐观,抽血注射等操作正确防护率2.4%,接触患者前洗手为64.7%,正确洗手率17.7%,单手回套针帽40.0%,用工具分离针头29.4%,接触污物时未戴手套94.1%,护士职业暴露后处理流程正确92.9%。结论应积极实施职业安全防护策略,以此来预防护理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的风险,降低职业暴露事件的发生。

  • 标签: 血源性职业暴露 护理人员 危险因素 防护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我院工作人员职业暴露焦点问题,为降低医院职业暴露发生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及员工安全管理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1月-2017年12月发生113例职业暴露案例,分析统计相关资料。结果我院职业暴露中主要人群为护士(62例,54.87%)、医生(22例,19.50%)和实习生(21例,18.58%);类型主要为锐器伤(91例,80.53%)、黏膜喷溅(11例,9.73%)、密切接触疑似肺结核患者(9例,7.96%);主要操作环节为手术操作(26例,23.01%)、穿刺抽血(23例,20.35%),拔针(22例,19.50%);主要的暴露源为不明来源82例(72.57%),乙肝18例(15.95%),丙肝7例(6.19%)。结论临床医护人员为医院职业暴露的高发人群,锐器伤占职业暴露首位,发生职业暴露时大多为不明暴露源,因此加强我院工作人员的职业安全防护教育,提高医务人员标准预防的意识,规范潜在危险的医疗行为,是降低医院工作人员职业暴露的风险,确保员工安全的根本。

  • 标签: 医务人员 职业暴露 职业防护
  • 简介:摘要目的阐述血站采血人员HIV职业暴露的预防和处理方法,观察预防及处理效果。方法选取本血站采血人员86例作为样本,将其随机分为预防组与对照组2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采血,预防组在分析HIV感染原因的基础上,加强对HIV职业暴露的预防。结果预防组采血人员HIV知识(98.48±0.15)分、预防知识(99.00±0.04)分、处理知识(99.17±0.06)分,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血站应加强对采血人员的培训,提高其对HIV职业暴露预防及处理知识的掌握水平,降低HIV感染率,提高自身的安全性。

  • 标签: 采血人员 HIV职业暴露 阳性率
  • 简介:摘要医务人员随时面临着职业暴露的危险,尤其是在进行抽血拔针、手术缝合等操作过程中容易出现锐器伤,其中检验人员、外科医生以及护士是职业暴露高发人群。针对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危险因素,需要从教育培训、流程规范、预防措施等方面开展相关工作,尽可能保护医务人员,减少职业暴露的发生。本文主要从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现状与相关危险因素出发,分析如何有效减少职业暴露的发生。

  • 标签:
  • 简介: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现阶段我国广大人民群众的医疗卫生意识也得到了长足的进步,近年来,我国的外科病人手术例数明显增多。而麻醉科护理人员作为接触手术患者最多的医疗群体,其面对职业危险因素的可能性也明显高于其他群体,如何提升麻醉科护理人员的自我保护意识以及防护措施,是避免麻醉科护理人员发生职业危险的主要手段。本文基于以上现状,对现阶段麻醉科护理人员面临的职业暴露因素进行了介绍,并分析了提升麻醉科护理人员职业防范意识的措施,以期为相关工作者提供指导和帮助。

  • 标签: 麻醉科 护理人员 职业暴露 防范
  • 简介:摘要近几年来,医护人员发生职业暴露的机率大幅度上升,从事医护工作的职业暴露问题逐步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而妇产科护理工作的特殊性,护士职业暴露事件的发生率又高于其他临床科室。笔者关注妇产科护士职业暴露,通过职业暴露的分析,找出应对妇产科护士职业暴露的基本防控措施。

  • 标签: 妇产科职业暴露分析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