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8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鸡肌腱断裂修补后,聚-DL-乳酸可吸收膜预防肌腱粘连的可行性及其有效性。方法将100只实验用鸡随机分为2组,A组为实验组,B组为对照组,各50只。对每只鸡的左足趾总深屈肌腱进行断裂修补。A组修补后放置可吸收膜,B组修补后不放置可吸收膜。修补术后3周、6周、2月、3月、5月分别进行大体观察、组织形态学、生物力学及功能恢复的测定。同时进行2组间比较的统计学分析。结果死亡20只鸡,可吸收膜组和对照组各10只,80只进入实验结果统计中。肉眼下可吸收膜组同周围组织粘连较少,光镜下可吸收膜组未见明显坏死组织,与周围纤维组织粘连较少,胶原纤维排列整齐。电镜下可吸收膜组3月后以未成熟的成纤维细胞增生为主,对照组以成熟的成纤维细胞增生为主。生物力学结果无明显差异,3月后可吸收膜组的屈趾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聚-DL-乳酸可吸收医用膜具有防止肌腱粘连的效果。

  • 标签: 肌腱粘连 肌腱断裂 可吸收膜 胶原纤维 聚乳酸可吸收医用膜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肠粘连粘连性肠梗阻的防治。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结论对于绞窄性肠梗阻应尽早进行手术,一般观察4~6h。粘连性肠梗阻经非手术疗法病情不见好转或病情加重,应怀疑为绞窄性肠梗阻,或粘连性肠梗阻反复频繁发作,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时,均应考虑手术治疗。

  • 标签: 肠粘连 粘连性肠梗阻 防治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研究15岁以下儿童指伸肌腱损伤的修复治疗临效果。方法排除皮肤缺损、血管断裂、屈肌腱损伤患儿,选取伸指肌腱撕裂患儿共50例53指。治疗方法均为伤后24小时内行伸指肌腱一期修复。治疗效果用ASSH(美国手外科)手指活动能力评定和Miller’s疗效评价系统评定。平均随访时间是2.1年。结果术后患指ASSH评定98%患儿为优良,Miller’s疗效评价95%优良。但是长期随访中发现仍有17%患儿存在手指伸直受限或屈曲受限。

  • 标签: 伸指肌腱 儿童手外伤 肌腱修复
  • 简介:目的探讨自行设计的肌腱缝合方法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肌腱缝合方法缝合手的屈指肌腱36例,其中男29例,女7例;年龄20~85岁,平均38岁。其中2区肌腱断裂14例14条肌腱断裂,3区7例12条肌腱断裂,4区4例9条肌腱断裂,5区肌腱断裂11例33条,共缝合肌腱68条。结果所有病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38个月,平均22个月,36例病例共68条肌腱全部修复成功,无肌腱再断裂和肌腱黏连发生,平均每条肌腱缝合时间为14min。结论自行设计的肌腱缝合方法临床治疗效果好。

  • 标签: 肌腱 缝合 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对肠粘连患者选择性施行腹腔镜下粘连松解术的可行性及方法进行探讨,并观察其临床效果。方法通过对本院2002年至2011年间收治63例肠粘连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选择性对其中34例诊断明确、临床症状基本缓解的粘连性肠梗阻患者,行择期腹腔镜下粘连松解术,配合留置“术尔泰”液于腹内防止术后再粘连。术中设定气腹压力为11~15mmHg,2~3个操作孔。其中单纯粘连带引起症状者切除粘连带,小肠与腹壁粘连成角及小肠网膜与腹壁粘连者用电凝分离剪、分离钳分离与腹壁的粘连。结果34例患者中,28例腹腔镜下完成粘连松解术,2例因粘连致密分离困难中转开腹;2例不能造气腹中转开腹;1例分离时小肠破裂中转开腹;1例患者自己放弃手术。随访腹腔镜完成手术者3~12个月,无肠梗阻症状发生。结论腹腔镜粘连松解术治疗肠粘连安全可行,临床效果可靠。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以及术后再发粘连机会更低等优点。

  • 标签: 肠粘连 腹腔镜术 粘连松解术 肠梗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宫腔粘连宫腔镜分粘术后宫腔再次粘连的预防措施。方法对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37例宫腔粘连及9例子宫纵隔患者进行宫腔镜检查及宫腔镜下粘连分离术,随机分成两组,A组22例予术后即放置IUD+大剂量口服戊酸雌二醇;B组24例术后放置水囊+宫腔注入透明质酸钠凝胶,7天后取出水囊,放置IUD+口服大剂量戊酸雌二醇的综合方法。结果放置水囊+宫腔注入透明质酸钠+IUD+口服大剂量戊酸雌二醇的综合方法对于预防宫腔粘连分离术后再次粘连的疗效比术后即放置IUD+大剂量口服戊酸雌二醇治疗好(P<0.05)。结论宫腔粘连分离术后加用宫腔放置水囊及注入透明质酸钠预防术后宫腔再次粘连效果较好。

  • 标签: 宫腔镜 粘连分离术 水囊 透明质酸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粘连性肠梗阻是腹部手术后的一种常见小肠疾病,为提高认识,现对其病因病理、治疗、预防进行综述。

  • 标签: 粘连性肠梗阻 AIO 概况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腹腔镜肠粘粘连松解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手术方法及并发症发生原因。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4月至2012年6月为10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行腹腔镜粘连松解术的临床资料。结果:10例均顺利完成腹腔镜手术,无一例中转开腹。手术时间30~60min,平均(45±11)min;术中出血量10~20ml,平均(15±3)ml。术后6~24h均可下地活动,术后持续胃肠减压,排气时间1~3d。患者均痊愈出院,术后随访2~12个月,腹部切口愈合良好,无肠漏及再次粘连性肠梗阻发生,效果满意。结论: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具有操作简单、术后康复快、复发率低、节省费用等优点,可明显降低再次形成粘连及再发肠梗阻的可能性,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粘连性肠梗阻 肠粘连松解术 腹腔镜检查 病例报告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幼女大阴唇粘连的临床特点,发病因素,早期诊断,治疗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大阴唇粘连幼女的临床资料。结果通过用5号针头手法分离,术后创面纱布压迫止血,红霉素软膏局部涂抹,防止再次粘连。7例患儿均治愈。结论幼女外阴,阴道炎症早期刺激可使大阴唇粘连,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早期治疗,效果良好。

  • 标签: 阴道炎 大阴唇 粘连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聚乳酸防粘连膜预防硬膜外粘连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把2009年3月1日-2012年3月1日入院的9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45例,对照组45例,全部患者经椎板间开窗或椎板切除行腰椎间盘切除术。实验组在椎板缺损区域置入DL聚乳酸可吸收医用防粘连膜,对照组椎板缺损区域没有放置聚乳酸防粘连薄膜。术后2周观察全身和局部不良反应,术后6个月对全部患者进行随防并行手术节段MR复查。结果术后2周,两组患者体温均在正常范围内,切口均一期愈合,无全身及局部皮疹和搔痒等不良反应,复查肝肾功能和血常规均在正常值范围。术后6个月,按NaKai标准评定,实验组优良率为97.3%(44例);对照组优率为80%(36例),两组有统计学上差异(P<0.05)。复查MR显示实验组无硬膜外瘢痕粘连,对照组均有不同程度的硬膜外瘢痕粘连。结论聚乳酸防粘连膜组织相容性好,能有效地防止硬膜外粘连的发生。

  • 标签: 聚乳酸防粘连膜 硬膜外粘连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肌腱结法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诊断结果,选择肌腱结法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进行治疗。结论选择何种方法进行ACL重建一直是不断探讨的课题。采用自体半腱肌、股薄肌腱移植,肌腱打结骨栓嵌入挤压固定,关节镜下重建ACL,取得了良好疗效。

  • 标签: 肌腱结法 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
  • 简介:目的探讨自发性伸拇长肌腱断裂的病因、病理特点和治疗效果。方法分析16例自发性伸拇长肌腱断裂的发病原因及诱因,16例病发前分别有桡骨远端骨折史,类风湿关节炎史,反复多次行局部封闭治疗病史,并分别采用端端缝合,食指固有伸肌腱转位修复,掌长肌移植,桡侧伸腕长、短肌及伸拇短肌腱转移修复。结果术后随访3~6个月,1例端端直接缝合,术后2周再断裂,改用拇短伸肌腱移位修复,另1例发生肌腱黏连二次手术松解,其余患指功能恢复良好。结论骨折端磨损或炎症侵蚀是伸拇肌腱自发性断裂的病理基础,修复方法有多种选择,拇短伸肌腱转位重建拇长伸肌腱疗效更为确切。

  • 标签: 拇长肌腱断裂 自发性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宫腔镜治疗宫腔粘连的效果。方法对2005年3月~2011年8月在宫腔镜下治疗的宫腔粘连患者11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110例经宫腔镜诊治.宫腔形态恢复正常率为92.72%,月经恢复正常率为93.15%。结论宫腔镜下双极电凝分离宫腔粘连效果佳,术后放置宫内节育器及口服补佳乐可有效预防宫腔再次粘连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