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5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肌腱修复术后粘连实施可吸收防粘连膜进行预防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我院康复科收治的60例实施肌腱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常规组(n=30,常规修复术治疗)和干预组(n=30,常规修复术联合可吸收防粘连膜治疗),分析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干预组患者术后肌腱粘连发生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干预组术后12周手指功能恢复优良率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肌腱修复术后使用可吸收防粘连膜可有效预防肌腱粘连,改善康复效果。

  • 标签: 肌腱修复术 粘连 可吸收防粘连膜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玻璃酸钠预防屈指肌腱断裂修复后粘连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8年10月间在我院进行屈指肌腱断裂修复的4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单纯掌长肌腱移植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额外给予后期注射玻璃酸钠,观察两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的并发症以及手指活动功能的差异。结果所有患者术后6个月均获得随访且均未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其中观察组肌腱粘连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5.00%vs30.00%),术后6个月的手部功能评价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85.00%vs55.00%),上述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玻璃酸钠预防屈指肌腱断裂修复后粘连的可行性值得肯定,能够显著改善手部肌腱损伤修复术后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减少并发症的优势。

  • 标签: 玻璃酸钠 屈指肌腱断裂修复 肌腱粘连 可行性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皮质类固醇注射治疗手部腱鞘炎可引起罕见且严重的并发症——肌腱自发断裂。此研究旨在评估患者出现该并发症后行肌腱修复治疗的临床疗效,并总结相关治疗经验。方法回顾观察在2011年7月至2015年12月在浙江省附属第一医院就诊的13名患者(8名女性和5名男性),他们均因皮质类固醇封闭治疗引发自发性肌腱断裂,患者均进行了肌腱修复治疗。患者平均年龄为52.31±15.38岁;平均注射次数为2.54±1.66次;肌腱平均断裂时间(最后一次注射后)为10.92±9.50周。9名患者采用肌腱直接缝合(69%的病例),4名患者采用肌腱移植术(31%的病例)。结果在此项研究中,肌腱断裂部位(13名患者共15例肌腱)包括6例拇长伸肌腱(40%),4例小指固有伸肌腱和小指伸肌腱(27%),3例环指总伸肌腱(20%),2例中指伸肌腱(13%)。术后两名患者出现肌腱粘连(15%的病例),予以肌腱松解后改善。术后一名患者出现肌腱再次断裂(8%),予以肌腱移植二次手术治疗。通过不短于两年的电话及门诊随访,所有患者(包括首次术后出现并发症的3例患者)均无感染,血管神经损伤、肌腱粘连、再次断裂等并发症发生。结论肌腱自发性断裂是皮质类固醇封闭治疗腱鞘炎后的一种严重并发症,因而亟需规范皮质类固醇的注射治疗标准。此外,此研究中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在术前评估肌腱缺损程度、炎症程度以及术后随访期间监测肌腱愈合质量中都起到重要作用,帮助减少治疗失误,促进优化治疗。

  • 标签: 皮质类固醇 肌腱自发断裂 肌腱修复 核磁共振成像技术(MRI)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宫腔镜下宫腔粘接分离术的方式对于宫腔粘连的相关治疗效果。方法:首先选择在我院进行相关治疗的宫腔粘连患者共计 80例进行临床研究,对患者进行宫腔镜下的宫腔粘连分离术进行详细治疗,使用对照试验的方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每组患者共计 40人,我们对于对照组的患者使用宫内节育器的方式进行治疗,对于观察组则使用球囊导尿管和口服戊酸雌二醇进行术后治疗。以上的所有患者中,不孕不育的患者共计 69例,患者均进行腹腔镜手术,对所有患者的输卵管通畅程度和盆腔状况进行分析,其余 11例患者为月经量减少,对于这些患者则在手术后进行人工周期治疗,进行 4个月左右的术后随访,进行宫腔镜的全面性检查,对相关疗效进行有效评价。结果:以上 69名不孕不育患者中共计 5次成功病例,另外有 12例患者因为宫腔狭窄,需要进行两次的分离手术工作。所有患者在手术中和手术之后均未出现相关并发症状。以上 80例患者的治疗均得到一定的改善。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的预后效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宫腔镜下进行宫腔粘连分离手术对于宫腔粘连的治疗效果良好,安全系数相对较高,使用球囊导尿管和口服戊酸雌二醇效果良好,适用于临床广泛推广。

  • 标签: 宫腔镜 宫腔粘连 分离术
  • 简介: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术后手指功能恢复具有明显促进作用,  摘要 随机将68例手部指屈肌腱损伤术后患者分为2组,损伤部位在Ⅰ区13例19指

  • 标签: 修复术 屈肌腱 指屈
  • 作者: 李静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3-13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3期
  • 机构:(彭州市敖平镇卫生院四川彭州611930)【中图分类号】R65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3-0036-02目前,生活压力倍增,饮食休息不规律,肠胃疾病已经愈演愈烈,日渐成为威胁人类健康最重要的杀手,肠梗阻粘连疾病便是帮凶之一。肠梗阻粘连指的是肠内发生堵塞粘连,肠内的食物、粘液等不能顺利流通运转,肠内各类物体的堆积进一步导致人体腹胀、腹痛,不能正常的排出体内代谢物,引发呕吐等。本文将针对肠梗阻粘连的发病机制、诊断方法、如何治疗及注意事项做详细描述。1肠梗阻粘连的诱发机制是怎么样的呢?肠梗阻粘连病患者多有腹部手术的历史,大多数情况下病发时,症状比较轻微,不会有太剧烈的反应,比如出现腹部疼痛发胀,想要呕吐,排泄不正常等。极个别患者会出现体温异常升高、白细胞数量增长等。如果患者多次出现此类身体不适状况,又在以往做过腹部的手术,就可能得了肠梗阻粘连。肠梗阻粘连在医学上分类比较多,发病时有急缓之分、轻重之分、不同部位之分等等。医治时,医师就需考虑病人是单纯性还是绞窄性、病情急慢性、是否完全性阻塞、发病在(高位)小肠还是(低位)末端小肠等。一般的肠梗阻粘连都可以经过非手术手段进行治疗,效果也非常明显,如果经过日常保养发现病情还是反复发作,就必须借助手术手段来解决。2如何诊断是否得了肠梗阻粘连?肠梗阻粘连多为单纯性肠梗阻,借助现在发达的医疗手段可以很好地确诊。患者如果出现了前文所述症状,应主动到医院对胃肠进行全面检查,一般包括:1.可检查肠胃运动功能、压力、排泄情况的胃肠道功能动力学检查。2.使用CT观测肠胃是否出现异常。3.抽取静脉血液,分析其所包含的各类电解质含量。4.胃镜可直观观察到肠胃病变,但是病人需要承受较大的痛苦,近两年逐渐发展为超声检查[1]。3怎样通过运动治疗肠梗阻粘连呢?经过详细的检查,患者确诊为肠梗阻粘连时应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如果不是完全梗阻,需要在饮食上多注意,合理调节作息,经常做有氧运动,特别是下半身(腹部)的运动,更能促进消化,这样会有很好的效果。现在比较流行的一种治疗手段叫运动治疗,运动治疗对人体多种疾病都有缓解、改善的功效。根据患者自身病情的不同,可以选择重点的运动部位,选用适合于自身的运动方法,通过功能锻炼达到人体机能恢复的目的[2]。肠梗阻粘连患者可以选择的运动治疗包括:牵伸技术、医疗体操、有氧训练、民族形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人流术后联合使用防粘连液和优思明用于预防宫腔粘连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7年9月-2018年9月期间在我院进行人工流产的86名患者,根据术后预防宫腔粘连的措施不同,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单独防粘连液组和防粘连液联合优思明组,每组43例,分别给予防粘连液预防和防粘连液联合优思明预防,统计分析两组研究对象的术后出血量、阴道流血时间、腹痛持续时间、月经复潮时间等术后情况,并观察其宫腔粘连情况,比较其术后3周子宫内膜厚度(Em)和动脉直径(D)、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血流峰值速度(Vmax)等子宫内膜螺旋动脉血流指标,并比较两组研究对象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从而分析两种预防措施效果的不同。结果相比单独防粘连液组,防粘连液联合优思明组研究对象术后出血量较少,阴道流血时间和腹痛持续时间均较短,较早出现月经复潮,宫腔粘连发生率较低,术后3周子宫内膜厚度、动脉直径以及血流峰值速度等指标值较高,搏动指数和阻力指数数值较低,上述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流术后使用防粘连液联合优思明可更加有效地预防宫腔粘连,加快子宫内膜修复,改善子宫内膜血液供应,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可予以推广应用。

  • 标签: 人流术后,宫腔粘连,防粘连液,优思明,性激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宫腔镜下宫腔粘接分离术的方式对于宫腔粘连的相关治疗效果。方法首先选择在我院进行相关治疗的宫腔粘连患者共计80例进行临床研究,对患者进行宫腔镜下的宫腔粘连分离术进行详细治疗,使用对照试验的方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每组患者共计40人,我们对于对照组的患者使用宫内节育器的方式进行治疗,对于观察组则使用球囊导尿管和口服戊酸雌二醇进行术后治疗。以上的所有患者中,不孕不育的患者共计69例,患者均进行腹腔镜手术,对所有患者的输卵管通畅程度和盆腔状况进行分析,其余11例患者为月经量减少,对于这些患者则在手术后进行人工周期治疗,进行4个月左右的术后随访,进行宫腔镜的全面性检查,对相关疗效进行有效评价。结果以上69名不孕不育患者中共计5次成功病例,另外有12例患者因为宫腔狭窄,需要进行两次的分离手术工作。所有患者在手术中和手术之后均未出现相关并发症状。以上80例患者的治疗均得到一定的改善。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的预后效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腔镜下进行宫腔粘连分离手术对于宫腔粘连的治疗效果良好,安全系数相对较高,使用球囊导尿管和口服戊酸雌二醇效果良好,适用于临床广泛推广。

  • 标签: 宫腔镜 宫腔粘连 分离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TCRA)治疗宫腔粘连(IUA)的疗效。方法68例宫腔粘连患者,均采用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治疗,术后辅助雌孕激素替代治疗。比较不同宫腔粘连程度患者术后月经改善情况、治疗效果。结果68例患者中月经量增多56例,月经改善率为82.35%(56/68)。其中Ⅱ度宫腔粘连患者月经改善率为93.02%,Ⅲ度为71.43%,Ⅳ度为25.00%,Ⅱ度宫腔粘连患者月经改善率均高于Ⅲ、Ⅳ度宫腔粘连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度宫腔粘连患者治愈率明显高于Ⅲ、Ⅳ度宫腔粘连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并配合术后辅助激素治疗对于治疗宫腔粘连效果显著,术前宫腔粘连越轻,月经恢复越好;随着宫腔粘连程度越重,其治愈率呈下降趋势。

  • 标签: 宫腔粘连 宫腔镜 宫腔粘连分离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腹腔镜肠粘连松懈术在粘连性肠梗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6年10月-2019年7月本院接诊的粘连性肠梗阻病患74例,利用奇偶数字分组法划分成2组(n=37)。当中,试验组实行腹腔镜肠粘连松懈术治疗,对照组实行开腹术治疗。分析2组的切口感染发生情况,比较肠蠕动恢复时间等指标。结果试验组的切口感染率为0.0%、术后镇痛药物使用率为2.7%,比对照组的10.81%以及32.43%低,P<0.05。试验组的肠蠕动恢复时间、手术用时与住院时间比对照组短,P<0.05。试验组的术中出血量为(33.49±6.28)ml,比对照组的(167.31±19.64)ml少,P<0.05。结论选择腹腔镜肠粘连松懈术,并将之运用于粘连性肠梗阻中,可有效预防切口感染的发生,促进术后肠蠕动功能恢复,缩短住院时间。

  • 标签: 粘连性肠梗阻 切口感染 腹腔镜肠粘连松懈术 住院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部肌腱断裂术后手功能锻炼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30例手部肌腱断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术后实施手部功能锻炼,观察实施手功能锻炼后,患者手指功能恢复情况,并采用手部功能评分对患者护理前后手部功能进行评分比较。结果30例患者术后经手部功能锻炼后,恢复优20例、良8例、差2例。护理后患者手部功能评分(84.32±6.14)分,显著优于术前评分(75.25±6.85)分,(P<0.05)。结论对于实施手部肌腱断裂术的患者,可在术后行早期手部功能锻炼,有利于手指功能恢复。

  • 标签: 手部肌腱断裂术 手部功能锻炼 护理效果
  • 简介:【摘 要】 近年来,针对手部肌腱锻炼手术后的手部功能锻炼指导措施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早期行手部功能锻炼可帮助患者快速恢复手部功能,促使吻合处早期重建血液循环,减少肌腱粘连、愈合不良等并发症,增强抗张程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目的 探讨手部肌腱断裂术后手功能锻炼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中心医院收治的 30例手部肌腱断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术后实施手部功能锻炼,观察实施手功能锻炼后,患者手指功能恢复情况,并采用手部功能评分对患者护理前后手部功能进行评分比较。结果  30例患者术后经手部功能锻炼后,恢复优 20例、良 8例、差 2例。护理后患者手部功能评分( 84.32±6.14)分,显著优于术前评分( 75.25±6.85)分,( P< 0.05)。结论 对于实施手部肌腱断裂术的患者,可在术后行早期手部功能锻炼,有利于手指功能恢复。

  • 标签: 手部肌腱 功能锻炼 护理效果 恢复情况 抗张程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在小腿肌肉、肌腱损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于2015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20例小腿肌肉、肌腱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這些患者的临床诊断资料。结果所选患者中,1例完全性跟腱断裂患者,2例部分性跟腱断裂患者,2例发生在小腿中部的单纯性跖肌腱断裂患者,2例慢性跖肌腱损伤患者;9例肌肉挫伤患者,2例跖肌撕裂患者,2例腓肠肌撕裂患者。结论通过采用超声诊断技术,可以准确、快速地判定小腿肌肉、肌腱损伤,有助于为临床疾病诊治提供必要的依据。对于伴有静脉曲张和小腿肿胀症状的患者,可以采用超声检查来对其下肢肌肉和肌腱情况进行检查,有助于查明实际情况。

  • 标签: 超声诊断 肌肉损伤 肌腱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高频超声诊断四肢肌腱损伤的临床价值。方法于我院选取 2012年 12月至 2013年 12月收治的 58例四肢肌腱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通过高频超声诊断出, 5例部分断裂者, 9例肱二头肌长头腱完全断裂者, 7例合并肌肉撕裂者, 5例股四头肌肌腱部分断裂, 10例跟健完全断裂, 16例单纯肌腱损伤者, 6例指伸肌腱部分断裂者。结论高频超声检查可以为四肢肌腱损伤临床治疗提供迅速、准确的诊断信息,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高频超声 四肢肌腱损伤 临床诊断价值 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研究旨在通过对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及术后并发症和复发情况进行分析探讨,并与传统开腹手术进行对比研究,探讨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的临床应用价值和意义。方法通过对我院2012年5月—2016年8月收治的粘连性肠梗阻患者的随机选取,将选中的100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应用于观察组,传统开腹手术应用于对照组,探讨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经过研究发现,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均能取得治疗效果,但试验组在手术用时(53.43±8.70)min、手术失血量(32.65±3.62)ml、下床活动时间(24.89±5.32)d、进食时间(2.32±1.78)h以及住院时间(4.78±0.48)d显著好于对照组(82.42±11.53)、(197.24±22.54)、(46.85±5.21)、(5.12±1.67)、(9.32±2.04),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镇痛率(8.00%)、并发症发生率(8.00%)、术后复发率(6.00%)显著好于对照组(26.00%)、(24.00%)、(24.00%),且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粘连性肠梗阻患者在治疗方案上选取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治疗,效果明显且安全性更高,值得推广。

  • 标签: 粘连性肠梗阻 手术治疗 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宫腔镜下手术治疗宫腔粘连的临床疗效与宫腔粘连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研究对象为80例流产者,未出现宫腔粘连者作为对照组(40例),出现宫腔粘连者作为实验组(40例),并给予宫腔镜手术治疗,了解临床疗效与宫腔粘连的危险因素。结果与中度宫腔粘连治疗效率(63.6%)与重度宫腔粘连治疗效率(60.0%)比较,实验组患者宫腔粘连轻度患者治疗总有效率(100.0%)显著较高,差异显著,P<0.05。合并盆腔炎时间、吸宫时负压与吸宫时间是宫腔粘连的相关危险因素。结论造成宫腔粘连的危险因素较多,应及时给予针对性防治措施。在宫腔粘连中开展宫腔镜下手术治疗,能够取得满意疗效,促使患者症状显著改善,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宫腔镜下手术治疗 宫腔粘连 临床疗效 观察 相关危险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