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2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观察指屈肌腱Ⅱ区缝合后早期主动活动预防肌腱粘连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核心津下套圈缝合联合周边Halsted缝合法临床治疗71例98指,术后早期主动活动,定期随访,将随访结果与其他缝合方法进行对应分析比较。结果优良率达97.8%。在随访期各阶段本法均优于其他缝合方法。结论津下套圈核心缝合联合Halsted周边缝合术后可早期主动活动,粘连率低,疗效显著。

  • 标签: 早期主动活动 指屈肌腱 肌腱粘连 缝合方法 预防 联合
  • 简介:肌腱粘连是指肌腱损伤修复过程中周围组织的增生和侵入。早在1918年,Burmell就提出肌腱愈合的过程就是粘连形成的过程。近年的研究表明,肌腱的愈合既存在内源性愈合,又存在外源性愈合。但外源性愈合很难避免与周围组织发生粘连,从而影响肌腱功能恢复。为防止肌腱粘连的形成,应促进内源性愈合,抑制外源性愈合。

  • 标签: 肌腱粘连 肌腱愈合 防治 周围组织 指肌腱损伤 外源性
  • 简介:屈指肌腱断裂在手外伤中十分常见,而肌腱粘连是影响手功能恢复的主要因素之一,尽管采取诸如缝合方法的改进、腱鞘代用品使用及几丁糖的应用[1],但它们均不同程度地影响了腱的愈合.术后适当进行保护性功能锻炼仍是预防肌腱粘连的有效措施,早期活动的时间为术后1~7天[2].1996年以来收治屈指肌腱断裂84例(175指),采用从术后第3天起从轻微被动活动屈曲、主动伸直,逐渐到大幅度主动屈伸这一循序渐进的康复方法,持续3个月,效果满意.

  • 标签: 屈指肌腱断裂 手外伤 肌腱粘连 腱鞘代用品 几丁糖 手术治疗
  • 简介:我们采用肌腱周围滑膜组织包裹腱吻合口,以达到预防粘连的目的,共治疗23例,疗效满意。1临床资料23例患者全部为男性,年龄最大45岁,最小9岁;左腕6例;右腕17例;22例病人为急诊外伤,1例为伤后半月2次手术。玻璃割伤20例,刀割伤3例。23例中,有3例腕掌侧结构全部断裂;11例仅尺侧腕屈肌腱、尺动脉尺神经正常,其余结构均断裂。5例掌长肌腱、桡侧屈腕肌腱、正中神经、桡动脉、拇长屈肌腕断裂,屈指浅深肌腱部分腱断裂;3例尺侧腕屈肌腱、尺动脉尺神经断裂,屈指深浅肌腱部分腱断裂;1例为伤后半月2次手术,仅示中环指浅腱断裂。

  • 标签: 腱损伤 屈肌腱 肌腱愈合机制 腱断裂 滑膜组织 吻合口
  • 简介:目的观察异体硬脊膜预防肌腱粘连的作用.方法一期修复鞘管区屈肌腱损伤21例26指,术中用酒精保存的异体硬脊膜修复腱鞘,并向修复段鞘管内注入透明质酸钠溶液0.2ml~0.4ml,缝合皮肤,术后24小时开始行功能锻炼.结果经6~28(平均13月)个月随访,按TAM法评定疗效:优15腱,良9腱,中2腱,优良率为92.3%.结论异体硬脊膜与透明质酸钠联合使用有较好的预防肌腱粘连的作用.

  • 标签: 异体硬脊模 肌腱粘连 临床应用 透明质酸钠 手外科 手术方法
  • 简介:目的介绍肌腱滑动训练在肌腱修复术后的康复治疗效果.方法对96例237指单纯肌腱损伤不合并骨折及皮肤缺损的患者做以肌腱滑动训练为主的康复治疗.结果按手指总主动活动度功能评价法,功能达优良者182指,中39指,差11指,肌腱断裂5指.结论肌腱滑动训练法是肌腱修复术后应推广的一种较好的训练方法.

  • 标签: 肌腱修复术 康复治疗 术后 肌腱断裂 皮肤缺损 肌腱损伤
  • 简介:<正>回旋肌肌群包括棘上韧带、冈下肌、大圆肌和肩胛肌。回旋肌肌群在生理结构上有助于平衡肩部肌肉,并且使得三角肌和大胸肌能够带动胳膊活动。回旋肌腱炎——常见为粘液囊炎,多半由受冲击综合病症引起,会引起副肩峰粘液囊(位于肩峰骨和回旋肌肌肉群之间)发炎。

  • 标签: 肌腱炎 肩部 肩峰骨 回旋肌 大圆肌 粘液囊炎
  • 简介:本文摘要报道20年来诊治了仅10例拟诊小腿跖肌断裂的伤害,小结其损伤持点(12项),附晚近5例的粗浅治疗经验。

  • 标签: 跖肌(Plantaris mus) 得宝松(Diprospan)
  • 简介:有几种措施可以使身体尽快做好严格高水平跳远训练的准备,尤其可以避免由于肌腱损伤或者其他伤病造成的时间浪费。力量的准备包括核心力量和弹跳力量,关节的可活动性和肌肉的伸展性,高速跑、跳远技术和物力学分析,这些都可以作为鉴别力量强弱的依据,并可以依此来降低损伤的概率。其主要有以下几种减少损伤的措施。

  • 标签: 跳远 肌腱损伤 预防措施 助跑技术 恢复手段
  • 简介:目的作者自2000年初至2004年7月进行手部肌腱吻合120例,随访120例,手部肌腱吻合术后进行程序化的康复训练,方法肌腱吻合法均采用3-0或4-0聚丙烯单针缝线、改良的Bunnell、Kessler和肌腱编制缝合法,患者肌腱均为I期手术吻合,术后伤口I/乙愈合105例、II/乙15例,手部肌腱吻合术后均采用程序化的康复训练,结果对手部肌腱吻合术后的患者进行程序化的康复训练,取得良好的效果.结论本康复训练程序目前已逐渐形成我院的治疗常规,并逐步推广和普及.

  • 标签: 手部肌腱吻合术 被动活动 主动活动
  • 简介:肌腱损伤或缺失后,其手术修复和功能重建是手外科十分重要的课题之一。当前肌腱缺损的修复仍以自体肌腱为主。但自体肌腱来源有限,供腱处有时因强度不足而导致撕裂,有的肌腱缺损无合适的自体供腱。自1953年起,合金、塑料、尼龙和合成纤维等用于制作人肌腱。临床上正在研制或使用的

  • 标签: 肌腱替代物 研究进展 碳纤维人工肌腱 硅橡胶人工肌腱 异体肌腱
  • 简介:肌腱属于致密结缔组织,连接骨骼肌肌腹和骨骼或筋膜,传递肌肉收缩产生的拉力,牵引骨骼运动。与此功能相适应,肌腱弹性小、血管少、代谢低,但具有很强的耐压抗张力(611-1265kg/cm2)和抗摩擦能力。根据包被组织的不同,肌腱可分为有滑膜和无滑膜肌腱。在承受摩擦力特别大的部位如手掌背侧部、手指、腕关节,肌腱被腱鞘包裹;在承受摩擦力较低的部位,肌腱由腱周疏松结缔组织包裹。

  • 标签: 胶原纤维 生物力学特性 组织工程 肌健 抗张强度 型胶原
  • 简介:近年来,我们利用显微外科技术,对“无人区”屈指肌腱损伤的修复及功能恢复方面做了一些工作。随访了3~5年,效果满意,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83例,男63例,女20例;年龄最小16岁,最大56岁;示指32指、中指28指、环指14指、小指4指;切割伤36例,挤压伤切割伤25例,电锯伤12例,撕脱伤10例;屈指浅肌腱98条,其中同屈指深肌腱同时断裂28条;断腱均利用显微外科器械,无损伤缝线、手术显微镜手术,断腱全部缝合,创口Ⅰ期愈合。

  • 标签: 肌腱损伤 显微外科 屈指浅肌腱 屈肌腱 切割伤 无张力
  • 简介:  在手外伤的病例中,肌腱损伤约占30%,其中肌腱缺损需行肌腱移植的约为25%[1],目前首选的治疗方案仍是自体肌腱移植.由于自体肌腱移植来源有限,组织工程化肌腱尚难以真正应用于临床,同种异体肌腱移植是目前修复肌腱缺损尤其是多条肌腱缺损较为理想的方法.随着对同种异体肌腱移植的实验研究和临床应用日益增多,近年来在异体肌腱移植方面取得了较成熟的经验.现综述如下.……

  • 标签: 异体肌腱 移植研究进展 肌腱移植
  • 简介:目的探讨猪肌腱细胞、真皮成纤维细胞、骨髓问充质干细胞中何种细胞最适宜作为体外组织工程化肌腱构建的种子细胞.方法收集猪肌腱细胞、真皮成纤维细胞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以50×106个细胞密度均匀接种于圆柱状聚羟基乙酸(Polyglycolicacids,PGA)上,按细胞种类分为三组,每组n=3,体外培养,并于1、2、6周取材,进行组织学检测、免疫组化检测、胶原定量测定和大体观察.结果细胞-PGA复合物体外培养时有细胞外基质产生,六周时肌腱细胞组产生胶原量最多,明显优于真皮成纤维细胞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p<0.01).免疫组化显示形成的主要为Ⅰ型胶原.结论体外构建组织工程肌腱肌腱细胞合成胶原能力最强,在现有条件下是体外构建组织工程肌腱的最佳种子细胞.

  • 标签: 组织工程化 肌腱种子细胞 比较研究 DERMAL FIBROBLASTS 真皮成纤维细胞
  • 简介:1病例资料患者,男,42岁,因双侧手足多发肿物5年,右手屈伸运动受限2年,伴桡侧半感觉麻木2个月余来诊.病人5年前四肢远端趾、指出现小肿物,质硬,约"黄豆"大小,反复出现红、肿、热、痛,以第一足趾背明显.4年前曾在当地医院手术切除四肢肿物,诊断"痛风结节",症状好转.但不久以上症状复发,以右腕部较明显.2年前右手指屈伸运动受限,并逐渐加重,2个月前出现右手桡侧半麻木、迟钝、无力.

  • 标签: 肌腱损伤 神经 腕管 运动受限 第一足趾 手术切除
  • 简介:目的:探讨防止屈肌腱断裂术后粘连的有效方法.方法:应用显微外科技术,通过对34例48条屈指肌腱术中的修复、术后的早期功能锻炼,并对随访资料进行疗效评定,采用TAM系统评定法为评定标准.结果:术后共随访3~6个月,疗效优者20例,良6例,可5例.优良率达91.2%.结论:应用显微外科技术高质量的缝合,再配合术后早期功能锻炼,可有效的预防屈肌腱术后粘连.

  • 标签: 腱损伤 显微外科手术 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