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胸腔镜辅助小切口与传统开手术治疗外伤的疗效。方法纳入本院2017年3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外伤患者90例,分组方法以“电脑随机匹配”为主,分研究组(采纳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治疗,45例)、对照组(采纳传统开手术治疗,45例),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病死率。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显著比对照组短,研究组术中出血量、病死率(0)显著比对照组(11.11%)低,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胸腔镜辅助小切口可有效缩短外伤患者治疗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 标签: 胸腔镜辅助小切口 传统开胸手术 胸外伤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严重外伤并多发伤早期联合手术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80例严重外伤并多发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其一般资料,并根据其检查结果以及临床表现给予早期联合手术治疗,探讨其治疗效果。结果80例患者治愈率为98.75%,病死率为1.25%,平均住院时间(18.34±2.13)d。结论将早期联合手术应用于严重外伤并多发伤治疗中可以有效的提高临床治愈率,降低患者死亡率。

  • 标签: 严重胸外伤 多发伤 早期联合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外伤治疗中胸腔镜辅助小切口与传统开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本次82例研究对象全筛选自我院2017年6月至2018年12月间收治的外伤患者,以信封抽签法作为分组标准,每组41例,研究组行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对照组行传统开腹手术,对比两组疗效。结果研究组比对照组有着更高肺活量、更少术中失血量、更短住院时长,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愈出院率为100%,对照组为90.24%,两组对比差异呈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伤治疗中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效果优于传统开腹手术,患者术后恢复快,致死率低,临床中值得普及推广。

  • 标签: 胸腔镜辅助小切口 传统开胸手术 胸外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电视胸腔镜与传统开手术治疗外伤性血气胸的效果。方法选取112例外伤性血气胸患者,对照组实施传统的开手术;观察组实施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结果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与术中出血量方面相比较,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重度疼痛1.79%低于对照组重度疼痛16.07%(P<0.05)。两组患者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相比较,观察组出现术后漏气、胸腔积液以及肺部感染情况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外伤性气胸患者应用电视胸腔镜与传统开手术治疗,电视胸腔镜临床价值更高,不仅可临床疗效,还减少机体受损程度,控制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易于患者接受,值得推广。

  • 标签: 电视胸腔镜 传统开胸手术 外伤性血气胸 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的现代外科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 2017年 7月至 2018年 7月收治的 40例手术治疗血患者的手术并发症及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 40例患者中直接行手术治疗 10例( 25%),行闭式引流加止血的保守治疗观察过程需中转手术治疗 30例(其中 24例为胸部手术后并发血)( 75%)。结果:全组治愈,无死亡病例。直接行手术治疗的平均住院时间 15.78d,手术前及手术中出血量 566.67mL,手术后头 3d引流量为 633.89mL。行保守治疗后效果欠佳行手术治疗的平均住院时间 15.77d,手术前及手术中出血量 1043mL,手术后头 3d引流量为 624.04mL。 35例手术探查发现活动性出血点或出血灶( 87.5%)。结论:临床上对血的现代外科手术治疗策略在于对进行性血的早期诊断、手术治疗指征的放宽及微创手术技术的应用。

  • 标签: 血胸 手术效果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的现代外科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收治的40例手术治疗血患者的手术并发症及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40例患者中直接行手术治疗10例(25%),行闭式引流加止血的保守治疗观察过程需中转手术治疗30例(其中24例为胸部手术后并发血)(75%)。结果全组治愈,无死亡病例。直接行手术治疗的平均住院时间15.78d,手术前及手术中出血量566.67mL,手术后头3d引流量为633.89mL。行保守治疗后效果欠佳行手术治疗的平均住院时间15.77d,手术前及手术中出血量1043mL,手术后头3d引流量为624.04mL。35例手术探查发现活动性出血点或出血灶(87.5%)。结论临床上对血的现代外科手术治疗策略在于对进行性血的早期诊断、手术治疗指征的放宽及微创手术技术的应用。

  • 标签: 血胸 手术效果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严重胸部外伤合并腰椎骨折患者救治过程中呼吸道护理策略以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6月—2018年6月收治的26例严重胸部外伤合并腰椎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2例,对患者救治过程中,使用常规护理措施进行护理,另外14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救治过程中,使用在实施常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对患者呼吸道进行护理,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结果通过对两组患者实施不同的护理措施,两组患者病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好转,但是观察组患者救治成功率92.9%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救治成功率50.0%,且观察组患者救治过程中出现缺氧以及呼吸道阻塞情况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严重胸部外伤合并腰椎骨折患者救治过程中,对呼吸道进行护理,有助于提升临床护理效果,提高患者救治成功率,降低病死率。

  • 标签: 严重胸部外伤 胸腰椎骨折 呼吸道护理策略
  • 简介:摘 要:目的:针对颅脑外伤患者接受手术方法进行治疗的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方法:收集 2017年 5月 -2018年 5月期间的 30例颅脑外伤患者有关资料,随机将患者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对照组患者采取保守治疗方法,观察组患者接受手术方法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有效率为 93.3%,对照组患者有效率为 66.7%,观察组患者明显比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高,两组患者之间存在的差异具有统计意义( P<0.05)。结论:手术是颅脑外伤患者在临床中最佳的一个治疗方法,可使患者明显改善预后,生存质量显著提升。

  • 标签: 颅脑外伤 手术效果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对重型颅脑外伤患者采用改良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手术进行治疗,分析其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8年5月——2019年6月接收的重型颅脑外伤患者8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n=40)和对照组(n=40),对照组实施常规的骨瓣减压术,研究组行改良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手术进行治疗,以GCS-格拉斯哥评分量表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评分,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手术前,研究组患者的GCS-格拉斯哥评分与对照组无差异性(t=0.035,P=0.486),手术后研究组患者的GCS-格拉斯哥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有统计学意义(t=4.656,P=0.000);研究组良好、中度残疾、重度残疾、植物生存、死亡例数分别为36例、2例、2例、1例、0例,有效率为90.0%。对照组分别为27例、4例、4例、3例、2例,有效率为67.5%,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2=6.050,P=0.014)。结论改良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手术治疗重型颅脑外伤,可以显著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重型颅脑外伤 改良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手术 骨瓣减压术
  • 简介:33例患者入院时行B超检查确诊为脾破裂,等.外伤性脾破裂非手术治疗46例临床分析.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本组Ⅲ、Ⅳ级脾损伤各有1例因患者及家属拒绝手术而采用非手术治疗

  • 标签: 外伤性脾 破裂非手术治疗 脾破裂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内固定治疗腰椎骨折患者手术配合和护理措施。方法 分析 58腰椎骨折内固定患者术中配合和护理过程,包括术前准备、术前观察等术中配合。结果 58例患者均全度过手术期,且康复良好。对手术室护理满意。结论 完善的术前准备,严格的消毒隔离,专科手术护士与术者的密切配合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关键词】腰椎骨折 ;内固定 ;手术配合与护理 腰段骨折在脊柱骨折中发生率高,成为骨科领域中的常见病,及时切开复位内固定椎板减压治疗,便于神经功能的早期恢复,同时减少并发症 [1]。我院于 2007年 8月 -2010年 8月使用椎板减压椎弓根钉内固定系统治疗腰椎骨折 58例,疗效满意。现将手术配合护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 标签:
  • 简介:15例手术野操作均未受切口影响,  腋下纵切口手术操作容易,  本组采用腋下纵切口完成胸内手术操作15例

  • 标签: 中的应用 口普 手术中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肋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在重症外伤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80例多发性肋骨骨折重症外伤患者,根据不同的治疗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各40例。给予对照组保守治疗,观察组采取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评分、用药数量及住院时间。结果治疗3个月后,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在不同时间段内的疼痛评分、用药量及住院时间相对较低(P<0.05),差异明显;与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相比,观察组相对较低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多发肋骨骨针的重症外伤患者,与传统的保守治疗方式相比,运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可明显改善住院时间,降低患者疼痛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大力推广。

  • 标签: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肋骨骨折 重症胸外伤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 手术室护理干预对手术苏醒期躁动程度的影响。 方法: 选取我院 2018 年 1 月 -2018 年 1 月收治的 114 例 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 57 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额外行 手术室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躁动等级、家属护理满意度、护理风险发生率。 结果: 观察组患者躁动等级、护理风险发生率较低、家属护理满意度较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 手术室护理干预能够降低 手术苏醒期躁动程度,也能规避护理风险,提升家属的护理满意度。

  • 标签: 手术室护理干预 胸科手术 苏醒期躁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手术室护理干预对手术苏醒期躁动程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114例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7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额外行手术室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躁动等级、家属护理满意度、护理风险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躁动等级、护理风险发生率较低、家属护理满意度较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室护理干预能够降低胸科手术苏醒期躁动程度,也能规避护理风险,提升家属的护理满意度。

  • 标签: 手术室护理干预 胸科手术 苏醒期躁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腰椎结核的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措施,有效地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帮助患者顺利手术,尽快康复。方法通过术后监测、疼痛护理、卧位护理、痛护理、引流管护理、饮食指导、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等,促进患者早日恢复健康。结果对于有适应证的脊柱结核,单纯后路术式是一种安全有效、简便快捷的手术方式。本组18例患者,经过护士有效的护理干预,生命体征均平稳,住院期间治疗和护理效果满意,无护理并发症,术后神经功能明显改善。结论治疗腰椎结核患者,实施全面有效的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措施,有效地控制患者病情,防止结核进一步感染,防止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提高了脊柱结核患者的临床治愈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 胸腰椎结核 不全瘫痪 术后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