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观察外伤性血气胸应用电视胸腔镜与传统开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 2017年 6月 ~2019年 12月胸外科收治的外伤性血气胸患者 8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 44例,对照组应用传统开手术治疗,观察组应用电视胸腔镜治疗,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手术情况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引流量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明显( 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 11.3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 27.27%,两组差异明显( p<0.05)。结论:电视胸腔镜对外伤性血气胸的治疗效果明显,疗效可靠,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电视胸腔镜 传统开胸手术 外伤性血气胸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观察外伤性血气胸应用电视胸腔镜与传统开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 2017年 6月 ~2019年 12月胸外科收治的外伤性血气胸患者 8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 44例,对照组应用传统开手术治疗,观察组应用电视胸腔镜治疗,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手术情况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引流量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明显( 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 11.3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 27.27%,两组差异明显( p<0.05)。结论:电视胸腔镜对外伤性血气胸的治疗效果明显,疗效可靠,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电视胸腔镜 传统开胸手术 外伤性血气胸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 要:本文主要对因外伤原因而导致形成的白内障手术后的临床表现进行具体分析。我院从去年的今天起至今共收治了 62位外伤性白内障患者,其中有 58例患者症状较轻,主要采取人工将白内障摘除,一期二期植入人工晶状体的方式治疗,另外有 4例因出现晶状体破裂或存在对药物的不良反应,治疗时放弃了植入人工晶状体。在术后一段时间,对患者的视力康复情况进行了跟踪回访,有半数患者的视力达到了 0.5及以上,二期人工晶状体的植入效果比一期植入的要好一些,所以要根据不同患者的发病原因及特点,执行不同的手术方案,同时要把握最佳的治疗时机,以免延误病情。

  • 标签: 外伤性 白内障 临床分析 手术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和分析治疗胸脊椎骨折的临床效率和安全性。方法:我们医院治疗了122名患有腰椎脊柱骨折的病人,这些病人被诊断并在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期间接受治疗,作为这次试验的主要对象。同时,接受治疗的病人被分成两个相等的组。在常规治疗组中,有61名患者采取椎体次全切除钛网植骨后路钉棒内固定的手术方法来进行医治,而针对于实验医治分组之中的61例腰椎出现骨折的病患者则采取后肌间隙路入切开复位钉棒复位内固定病椎通过椎弓根椎体内植骨对其展开医治,两种医治方式实行结束之后将对两组病患者其医治效果进行比较和探究。结果:据实验数据表明,本文当中两种医治组的病患者在经过干预之后医治有效概率不存在差异性,同时,实验医治组的患者其椎体前缘的具体高度以及后凸的角度皆明显的比常规治疗组较为良好,且实验医治组的病患者对医治结果也比较满意。讨论:采取椎体次全切除钛网植骨后路钉棒内固定术的手术方法和后肌间隙路入切开复位钉棒复位内固定病椎通过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方法来医治患有腰椎脊柱骨折疾病的病患者,能够高效的缓解病患者其椎体所产生的压力,同时还能够有效地固定住患者的脊椎,临床效果明显。

  • 标签: 后路手术 临床效果 胸腰椎脊柱骨折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外伤患者预防肺不张的效果。方法 随机选择 132例患者,均是于 2019年 5月 -2020年 4月在我院中接受外伤治疗的患者,随意分两组,综合组有患者人数 66例,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常规组有患者人数 66例,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程度和最大通气量、肺活量、住院时间。结果 综合组与常规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程度差异显著,前者更优,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综合组与常规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最大通气量、肺活量、住院时间差异显著,前者更优,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对外伤患者预防肺不张的效果更甚,提升最大通气量、肺活量的同时,缩短住院时间,确保护理满意程度,为理想的护理干预方法。

  • 标签: 高血压 饮食疗法 依从性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手术护理配合对手外伤指骨骨折内固定手术的重要性。方法 对 60例手外伤指骨骨折患者,进行手前、手术中、手术后的护理配合。结果 所有 60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术中透视结果复位成功,无不良反应。所有骨折均全部愈合,未出现皮肤坏死,创面感染,骨折不愈合等。结论 合理的手外伤指骨骨折手术护理配合,可缩短手术时间,使手术顺利完成,患者尽早恢复。

  • 标签: 外伤 骨折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该文就外伤性騍关节骨折手术治疗的方法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取该院在 2018年 1月一- 2019年 12月期间收治的 56例外伤性踝关节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各 28例。对实验组患者施以内固定手术治疗,对参照组患者施以石膏外固定治疗,对比不同疗法下的骨折愈合优良率、并发症及康复时间。结果:实验组患者的骨折愈合优良率显著高于参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参照组更低,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对比参照组更快更短( P< 0.05)。结论:应用内固定手术治疗外伤踝关节骨折效果理想,对提高骨折愈合效果、减少并发症、缩短骨折愈合时间均有积极作用,值得推广。

  • 标签: 外伤 踩关节骨折 手术治疗 内固定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该文就外伤性騍关节骨折手术治疗的方法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取该院在 2018年 1月一- 2019年 12月期间收治的 56例外伤性踝关节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各 28例。对实验组患者施以内固定手术治疗,对参照组患者施以石膏外固定治疗,对比不同疗法下的骨折愈合优良率、并发症及康复时间。结果:实验组患者的骨折愈合优良率显著高于参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参照组更低,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对比参照组更快更短( P< 0.05)。结论:应用内固定手术治疗外伤踝关节骨折效果理想,对提高骨折愈合效果、减少并发症、缩短骨折愈合时间均有积极作用,值得推广。

  • 标签: 外伤 踩关节骨折 手术治疗 内固定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后路手术治疗脊柱腰段骨折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我院 2013 年 2 月 —2015 年 10 月 收治的70例脊柱腰段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2 组,每组各35 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方式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后路手术方式进行治疗,对2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的总满意率为91.43%,高于对照组的 68.57%;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00%,低于对照组的 2.8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 97.1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 8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脊柱胸腰段骨折 后路手术 临床效果 患者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常规开手术与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9年7月胶州市人民医院胸外科收治的80例肺癌患者,男44例,女36例,年龄(65.25±5.39)岁,年龄范围为41~72岁。按照不同手术治疗方式分为开组(n=37)与胸腔镜组(n=43),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下床活动时间、引流量、引流时间及住院时间)、炎症指标[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及白细胞介素-10(IL-10)]、术后并发症(伤口出血、肺不张及心房颤动)发生率。结果胸腔镜组下床活动时间[(1.06±0.43)d]较开组[(3.67±1.09)d]短,引流量[(254.46±17.54)ml]、引流时间[(2.19±0.45)d]及住院时间[(6.23±1.15)d]较开组[(510.93±30.56)ml、(6.47±2.40)d、(10.89±1.08)d]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开组术后的IL-6[(5.12±0.89)μg/L]、IL-8[(5.81±0.92)μg/L]及IL-10[(4.79±0.23)μg/L]水平较术前[(2.69±0.67)μg/L、(2.89±0.91)μg/L、(2.29±0.29)μg/L]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胸腔镜组术后与术前的IL-6、IL-8及IL-10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胸腔镜组并发症发生率[2.5%(1/43)]较开组[16.2%(6/37)]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开手术比较,采用电视胸腔镜治疗肺癌的患者可获得更好的围术期指标,不易引起严重的炎症反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安全性更高。

  • 标签: 开胸手术 电视胸腔镜手术 肺癌 白细胞介素
  • 简介:【摘要】目的:评析对高龄外伤患者在呼吸道护理过程中使用程序化护理的临床价值。方法:此研究的高龄外伤患者选取时间为 2019/4-2020/4,随机取 84例,分为使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 n=42)和采用程序化护理的观察组( n=42),评价护理对预后影响及患者满意度情况。结果:采用程序化护理的观察组患者引流管拔出时间和术后留院时间少于行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存在组间对比差异( P< 0.05);观察组对本次护理满意度评分更高( P< 0.05)。结论:对高龄外伤患者在护理过程中采用程序化护理对缩短患者引流管插管时间和住院时间有帮助,能够减少患者住院花费,有助于患者提升护理满意度及对医院护理服务认可度。

  • 标签: 程序化护理 高龄 胸外伤 呼吸道护理 开展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急性疼痛服务(APS)用于手术术后的镇痛效果、并发症及患者满意度。方法对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浙江医院行手术264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开组(O组,90例)和胸腔镜组(T组,174例)。根据有无采用APS,O组分为无APS组(O1组)和APS组(O2组),T组分为无APS组(T1组)和APS组(T2组),分别观察O1和O2组、T1和T2组术后镇痛的效果、并发症及患者满意度有无差异。结果静息状态下O2组与O1组数字疼痛评分(NRS)比较,出麻醉恢复室(PACU)后0(0.92±0.50与1.59±0.62)、4(0.92±0.50与2.06±1.03)、8(0.92±0.50与2.18±1.13)、12(0.92±0.50与2.47±1.42)、24(1.00±0.71与2.53±1.42)、48 h(1.00±0.71与2.35±1.80),均显著<O1组,均P<0.05;活动状态下,O2组出PACU后0、4、8、12、24、48、72 h(P=0.019),NRS也均显著<O1组,均P<0.05。静息状态下,T2组出PACU后4、8、12、24 h(P=0.013),NRS均显著<T1组,均P<0.05。活动状态下,T2组出PACU后4、8、12、24、48 h(P=0.002),NRS也均显著<T1组,均P<0.05。结论APS镇痛模式较普通镇痛模式能显著减轻科术后疼痛。

  • 标签: 疼痛 卫生服务 开胸术 胸腔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腰段结核患者应用侧前方手术入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分析2010年9月至2018年9月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诊断为腰段结核并采取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共32例,根据手术方式,将其分为两组,其中17例行前后路联合入路手术为对照组(A组),15例行侧前方手术入路为实验组(B组)。比较两组在手术情况、住院情况、术后并发症,并随访比较两组术前、术后1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的红细胞沉降率和C反应蛋白(CRP)变化、后凸畸形矫正角度(Cobb角)、日本骨科协会脊髓功能评分(JOA评分)、腰背部疼痛视觉评分(VAS评分)及神经功能改善情况(Frankel分级)。组间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侧前方组手术时间[A组(285.24±89.21) min比B组(221.56±64.89) min,t=2.281 P<0.05]、术中出血量[A组(644.21±166.65) ml比B组(541.88±101.49) ml,t=2.062,P<0.05)和住院时间[A组(16.78±2.88) d比B组(14.01±2.62) d,t=2.831,P<0.05]均显著低于前后路联合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住院费用[A组(6.81±1.62)万元比B组(7.34±1.45)万元,t=-0.970,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内红细胞沉降率术前与术后1个月比较[A组:t=4.463,P<0.05;B组:t=5.557,P<0.05)、术后1个月与末次随访比较(A组:t=4.899,P<0.05;B组:t=4.418,P<0.05),C反应蛋白术前与术后1个月比较(A组:t=9.486,P<0.05;B组:t=7.525,P<0.05)、术后1个月与末次随访比较(A组:t=6.781,P<0.05;B组:t=4.735,P<0.05)不同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且两次随访均显著低于术前值。组间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比较,各时间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Cobb角术前与末次随访时比较(A组:t=5.401,P<0.05;B组t=5.700,P<0.05)、JOA评分术前与末次随访比较(A组t=-7.541,P<0.05;B组t=-7.913,P<0.05)、VAS评分术前与末次随访比较(A组t=10.027,P<0.05;B组t=10.107,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且末次随访均显著低于术前值。两组间Cobb角、JOA评分、VAS评分,时间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696、0.204、1.602,P>0.05)。A组术前Frankel分级,B级1例、C级4例、D级7例、E级5例,末次随访C级1例、D级2例、E级14例;B组术前Frankel分级,C级4例、D级8例、E级3例,末次随访D级1例、E级14例。A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015,P<0.05),B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944,P<0.05)。两组间并发症比较,B组并发症发生率33.3%低于A组41.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09,P>0.05)。但前后联合入路平均并发症发生率比侧前方组高。结论侧前方入路具有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不进入胸腔和腹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允许同一切口进行内固定的优点。

  • 标签: 胸腰段 脊柱结核 侧前方入路 前后路联合入路 疗效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风险管理在腰椎手术俯卧位安置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 2019 年 1 月 ~2020 年 5 月期间,我院就诊的 100 例腰椎手术患者进行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分组法,分成对照组( 50 例)和观察组( 50 例)。对照组实施常规管理,观察组实施风险管理。比较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 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不良事件发生率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 风险管理在腰椎手术俯卧位安置中应用效果显著,对预防不良事件发生具有积极意义,值得各大医院推广。

  • 标签: 风险管理 胸腰椎手术 俯卧位安置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开展的时间在2019年2月至2020年3月,目标选择为期间到我院接受治疗的84例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患者,采用1:1信封随机分组法来将所有入选本次研究患者分为对照组(42例)和观察组(42例),分别为不同小组患者提供不同的治疗方式,并选择组间对比的方式来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研究。结果:在选择后路手术治疗作为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模式后,两组患者在术后腰背部疼痛发生情况、达到椎体解剖高度以及治疗整体有效率方面,均为观察组患者更具有优势,组间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上对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通过选择后路手术治疗的治疗方式,可以很好的避免患者术后腰背部疼痛,同时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因此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

  • 标签: 胸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 手术治疗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腰段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手术治疗效果。方法:抽取2017年1月至2019年7月于本院实施腰段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手术的56例患者,根据其选择的手术入路方法划入前路组与后路组(n=26)。前路组实施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后路组实施后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比较患者的神经功能评分、肢体运动评分及患者脊柱畸形矫正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FIM、ADIA评分比较无显著区别,治疗后前路组患者FIM、ADIA评分均上升幅度较大,与后路组评分对比差距明显(P<0.05)。治疗后3个月,两组患者的脊柱畸形症状均得到改善,前路组患者的Cobb角与伤椎前缘高度恢复优于后路组,差距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腰椎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增强患者的运动能力,建议临床推广。

  • 标签: 胸腰段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 手术治疗 前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腰段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手术治疗效果。方法:抽取2017年1月至2019年7月于本院实施腰段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手术的56例患者,根据其选择的手术入路方法划入前路组与后路组(n=26)。前路组实施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后路组实施后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比较患者的神经功能评分、肢体运动评分及患者脊柱畸形矫正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FIM、ADIA评分比较无显著区别,治疗后前路组患者FIM、ADIA评分均上升幅度较大,与后路组评分对比差距明显(p<0.05)。治疗后3个月,两组患者的脊柱畸形症状均得到改善,前路组患者的Cobb角与伤椎前缘高度恢复优于后路组,差距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腰椎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增强患者的运动能力,建议临床推广。

  • 标签: 胸腰段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 手术治疗 前路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肋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和保守治疗两种方案治疗重症外伤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58例重症外伤患者,设置外科组和保守组两个组别,将58例患者随机分入,对外科组实施肋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对保守组实施保守治疗。结果:外科组治疗后的并发症发生率较保守组低,P0.05,治疗后3个月、6个月的BI-ADL评分相较于保守组均更高,组间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肋骨骨折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重症胸外伤 保守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AO腰椎损伤分类系统(TL AOSIS)和腰椎骨折损伤分类和严重程度评分系统(TLICS)在指导腰椎骨折手术中的差异。方法回顾性研究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脊柱外科收治的55例具有完整术前影像学资料的腰椎损伤患者资料。男34例,女21例:年龄21~55岁,平均37.5岁;根据患者的神经功能损伤情况分为无神经功能损伤者(31例)和神经功能损伤者(24例)。用TL AOSIS和TLICS分别对所有患者和有、无神经损伤患者进行评分并给出是否手术的建议。结果55例患者分别使用TL AOSIS、TLICS指导治疗:保守治疗分别为19、25例,可保守可手术治疗分别为12、13例,手术治疗分别为24、17例;两种评分对于腰椎骨折的手术建议具有一致性(P=0.358)。31例无神经损伤患者分别使用TL AOSIS、TLICS指导治疗:保守治疗分别为19、25例,可保守可手术治疗分别为6、0例,手术治疗分别为6、6例;TLICS建议更多的患者选择保守治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3)。24例神经功能损伤患者分别使用TL AOSIS、TLICS指导治疗:可保守可手术治疗分别为6、13例,手术治疗分别为18、11例;TL AOSIS建议更多患者选择手术治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9)。结论TL AOSIS、TLICS对于腰椎骨折的手术建议具有一致性;但对于完全爆裂性骨折或合并神经功能损伤的腰椎骨折患者,TL AOSIS比TLICS建议更多的患者选择手术治疗。

  • 标签: 胸椎 腰椎 骨折 分型 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