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习惯上尿路刺激症状是指尿频、尿急、尿痛和尿意不尽的感觉,通常是合并存在的。尿急是指一有尿意即要排尿,常出现尿失禁。尿频是指排尿次数明显增多。尿痛是指排尿时产生疼痛或烧灼感。这些症状膀胱、尿道和前列腺区炎症的特征性表现。

  • 标签: 尿路刺激症状 排尿次数 产生疼痛 尿失禁 烧灼感 特征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锯叶棕果实提取物联合间苯三酚治疗化学性膀胱膀胱刺激症状的效果。方法收集三种方法治疗化学性膀胱膀胱刺激症状的病例91例,随机分成A、B、C三组。通过对患者进行用药前后症状缓解进行评分比较,并记录不良反应行比较。结果三种方法的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锯叶棕果实提取物联合间苯三酚对减轻化学性膀胱膀胱刺激症状效果好,且不良反应少,临床值得推广。

  • 标签: 化学性膀胱炎 锯叶棕果实提取物 间苯三酚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麻醉前后尿管留置至尿道刺激症相关因素及针对性解决措施分析。方法本次研究选择的对象共80例,均为我院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行手术治疗的患者,按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划分,对照组行常规全麻后尿管留置,观察组加强整体干预,行麻醉前尿管留置。回顾两组临床资料。结果观察组麻醉苏醒后患者尿管刺激症状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麻前对患者行综合干预,尿管在尿道表面黏膜麻醉的情况下插入,可减轻患者痛苦,提高配合依从性,确保手术质量。

  • 标签: 麻醉前后 留置尿管 尿道刺激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女性尿路刺激症状病因及治疗方法。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21年10月就诊的408例尿路刺激症状患者为实验组,行症状病因分析对症治疗;选取2018年1月至9月的200例尿路刺激症状患者为对照组,给常规消炎治疗,对比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治疗有效率为100%,显著高于对照组95.0%(P

  • 标签: 尿路刺激 症状病因 治疗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骶神经刺激(sacral-nervestimulation,SNS)治疗非器质性膀胱过度活动症((overactivebladder,OAB)所至的排尿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骶神经测试系统,经皮穿刺刺激S3神经根治疗26例因各种膀胱过度活动症导致的排尿功能障碍患者。通过排尿日记、尿量及患者症状评分评价疗效。结果23例患者尿频、尿急症状明显改善,日排尿次数显著减少,平均排尿量增加,其中14例接受永久性SNS器植入治疗;3例患者效果不明显。结论SNS治疗可以显著地改善部分膀胱过度活动症所致排尿功能障碍,特别是能缓解患者尿频、尿急症状

  • 标签: 骶神经刺激 膀胱过度活动症膀胱过度活动症(OAB)是排尿功能障碍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 国际尿控协会(INtemational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麻前后留置尿管致术后尿道刺激症状的观察。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182例全麻患者,收治时间为2017年3月—5月间,将全麻前留置导尿管的患者,纳入研究组(n=91),将全麻后留置导尿管的患者,纳入常规组(n=91)。全麻前进行导尿管留置的研究组患者,予以适当心理护理干预,告诉患者留置导尿管所致的尿道刺激症状以及重要性,利用利多卡因胶浆2%麻醉尿道表面后插入尿管。常规组患者术后进行常规留置导尿管。待到麻醉退去,观察分析两组尿道刺激症状。结果研究组术后尿道刺激症状程度,显著低于常规组,组间结果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进行全麻之前留置导尿管,待到患者术后苏醒时,能够显著提升患者对尿道刺激症状的耐受性,使患者安全渡过,以防术后风险。

  • 标签: 留置尿管 全麻 尿道刺激症
  • 简介:目的:探讨盐酸黄酮哌酯治疗膀胱刺激征、解除膀胱痉挛的疗效.方法:口服盐酸黄酮哌酯200mg,每日两次.结果:总有效率85.9%.结论:盐酸黄酮哌酯治疗膀胱刺激征,解除膀胱痉挛,安全有效.

  • 标签: 盐酸黄酮哌酯 膀胱刺激征 膀胱痉挛 疗效
  • 简介:摘要 目的:探究索利那新对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患者膀胱灌注治疗后膀胱刺激症状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21年3月1日至2022年6月30日江汉大学附属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60例NMIBC患者。所有患者均因初发膀胱癌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术后病理结果证实为NMIBC,术后均用表柔比星行膀胱灌注化疗,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TURBT后第一日开始服用药物,观察组口服索利那新5mg/d,连续5天;对照组口服安慰剂5mg/d,连续5天。在膀胱灌注治疗第 1、2、5 天分别记录两组患者膀胱过度活动症症状评分(OABSS)和生活质量评分(QOL)。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肿瘤分期、手术时间等基本资料之间相比,结果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灌注治疗第1天、第2天观察组患者OABSS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灌注治疗第5天,两组患者OABSS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灌注治疗第1天、第2天、第5天,观察组患者QOL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有两例患者出现口干的不良反应。结论:索利那新能改善NMIBC患者膀胱灌注后膀胱刺激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 膀胱灌注 索利那新 膀胱刺激征
  • 简介:目的探讨小脑顶核电刺激(fastigialnucleusstimulation,FNs)对非恶性心律失常患者症状的疗效。方法随机选择一段时期,对反复心悸为主诉就诊的病人,进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有心律失常(室上性早搏、短阵室上性心动过速、室性早搏),且曾给予1种或几种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病情无好转者45例,用小脑顶核电刺激治疗,每次治疗40min,每周2次,每位患者治疗15次左右。观察症状改善情况。结果FNS治疗心悸、失眠、胸闷、头昏/头痛、乏力的有效率分别为80.0%、76.9%、81.5%、87.1%和82.9%;FNS治疗后心悸、失眠、胸闷、头昏/头痛、乏力评分降低,差畀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FNS治疗能有效改善非恶性心律失常患者的心悸、失眠、头昏/头痛、胸闷、乏力等症状

  • 标签: 小脑顶核电刺激 心律失常 症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总结了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治疗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的护理经验。对47例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在盆腔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治疗中实施全程综合护理,针对患者个体化的心理特点,给予积极心理干预,观察排尿日记、尿动力学参数及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表明,配合有效的护理行为干预及心理治疗,盆腔生物反馈与电刺激综合治疗可有效改善自主排尿。结合适当的护理及心理治疗措施,可提高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治疗膀胱过度活动症的治疗效果。

  • 标签: 膀胱 过度活动症 生物反馈 电刺激疗法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使用膀胱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慢性尿潴留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21年2月至 2021年9月我院接收的80例慢性尿潴留患者进行研究,根据抽签法进行分组,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选择诱导排尿法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选择膀胱神经肌肉电刺激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恢复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高于对照组的85%,组间比较有较大的差别(P<0.05);且实验组患者的膀胱残余尿量、尿管留置时间以及拔管后正常排尿的时间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有较大的差别(P<0.05)。结论:使用膀胱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慢性尿潴留有显著的临床疗效,且患者的恢复情况较好,缩短了其康复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膀胱神经肌肉电刺激 慢性尿潴留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神经源性膀胱主要是由于神经系统出现病变,导致患者膀胱或尿道功能障碍,从而出现下尿路症状及并发症,目前随着医疗技术不断发展,神经源膀胱患者已经获得早期诊断、治疗与康复,整体治疗效果较为理想。神经源性膀胱是脊髓损伤后常见并发症,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可导致其出现尿道感染、肾盂积水、肾结石、肾衰竭等,患者主要死亡原因就是肾衰竭。目前主要治疗方式在于药物、间歇导尿术,但仍存在一定不良反应,而电刺激治疗属于良好的物理治疗,效果良好。

  • 标签: 神经源性膀胱障碍 电刺激 脊髓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对应用电刺激技术对患有神经源性膀胱感觉功能障碍疾病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患有神经源性膀胱感觉功能障碍疾病的患者9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47例。采用常规膀胱功能训练技术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电刺激技术对治疗组患者实施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神经源性膀胱感觉功能障碍疾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应用电刺激技术对患有神经源性膀胱感觉功能障碍疾病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 标签: 电刺激 神经源性膀胱感觉功能障碍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电刺激疗法对宫颈癌术后膀胱功能恢复效果产生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4月—2017年8月接受宫颈癌根治术治疗的70例患者,随机分为甲、乙两组,甲组30例,乙组40例。术后分别予以常规干预与电刺激治疗,比较两组术后膀胱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乙组膀胱功能恢复率为95.0%,高于甲组73.3%,差异显著(P<0.01);乙组尿潴留发生率低于甲组、残余尿量少于甲组、平均住院时间短于甲组,两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宫颈癌患者术后接受电刺激治疗,促进术后膀胱功能恢复,降低尿潴留发生率,减缩住院时间。

  • 标签: 宫颈癌 电刺激治疗 膀胱功能恢复 尿潴留 影响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给予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应用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措施,观察该治疗措施在其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40例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纳入到本次研究中,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0例,并分别应用不同的治疗措施,观察和对比两组患者的运动诱发电位(MEP)潜伏期和波幅情况。结果:经过治疗,实验组患者相对于对照组来说,其潜伏期均更短,波幅均更长,并且组间对比P<0.05。结论:将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的方式应用于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治疗中,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 标签: 重复经颅磁刺激 脊髓损伤 神经源性膀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