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以肺血栓栓塞症(PTE)和深静脉血栓形成(DVT)为主要临床类型的静脉血栓栓塞症(VTE)领域近20年来备受国内外学者关注。VTE相关的风险评估与抗凝预防、PTE相关的诊断策略与模型探索、新药研发与疾病管理等方面都取得了重大的进展。尤其是针对FXI抑制剂预防VTE、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合并凝血功能改变及抗凝干预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本文就2021年1月至12月VTE领域的最新进展和研究成果进行简要介绍,期待对VTE的诊治及未来研究方向提供更多的循证医学证据及研究思路。

  • 标签:
  • 简介:摘要儿童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发病率逐年升高,青少年时期(10~19岁)是其第二个发病高峰。本文报道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介入血管瘤科2021年7月至8月连续收治的3例青少年急诊VTE病例,均完成AngioJet药物机械血栓清除治疗(PMT),2例存活,1例死亡。同时对AngioJet装置在青少年VTE疾病中的应用情况进行回顾。

  • 标签: 青少年 静脉血栓栓塞症 药物机械血栓清除治疗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TEG)对疑似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本研究为病例对照研究,采用非随机抽样的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怀疑为急性VTE的普通住院患者752例,按是否确诊VTE分为VTE组103例,非VTE组649例。比较2组静脉血细胞指标红细胞计数(RBC)、血小板计数(PLT)、血凝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凝血酶原活动度(PTTA:)、纤维蛋白原(FIB)、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比值(PTR)、凝血酶时间(TT)和D-二聚体指标;比较TEG参数[反应时间R值(R-time)、血块形成时间(K)、血块生成率(Angle)、最大血栓振幅(MA)、预计最大振幅后30 min的振幅衰减率(EPL)、实际最大振幅后30 min的振幅衰减率(LY30)、血块强度(G)、凝血系数(CI)、振幅30 min后的振幅(A)]。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找诊断VTE的影响因素;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价血栓弹力图各参数和D-二聚体对患者VTE的诊断价值,并将TEG参数R-time、K、Angle、MA、ELP、LY30、G、CI和A与血凝指标PT、INR、PTTA、FIB做相关分析。结果VTE组PLT、PT、FIB、APTT均高于非VTE组,D-二聚体低于非VT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VTE组Angle、MA、CI和A指标均高于非VT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D-二聚体、APTT、R-time和Angle是诊断VTE有价值的检测指标。VTE患者中血栓弹力图指标中Angle值、MA、G、CI、A均与FIB呈正相关(r值分别0.25、0.57、0.60、0.22、0.55,P值均<0.05)。结论TEG指标中Angle值、MA、CI和A升高的患者易发生VTE。D-二聚体、APTT、R-time和Angle是诊断VTE有价值的检测指标,当D-二聚体临界值为888 μg/L和MA临界值达到67.55 mm时对VTE的诊断和预测具有更好的价值。二者联合检测可以提高特异度和准确度。

  • 标签: 静脉血栓栓塞 血栓弹力描记术 凝血功能检测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急、慢性肺血栓栓塞症患者的护理。方法 选取我院在2022年1月至2022年3月收治的急、慢性肺血栓栓塞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5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58例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组均29例,分别采用精细化护理与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护理前后的凝血指标情况以及治疗期间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在护理前的活化凝血酶原时间(aPTT)与凝血酶原时间(PT)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护理后均延长,且护理后研究组的aPTT与PT均长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急、慢性肺血栓栓塞症患者采取精细化护理,可有效促进患者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肺血栓栓塞症 护理 并发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介入治疗产后出血如何选择栓塞动脉及止血效果评价。材料、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8月-2017年4月本院收治的产后出血患者58例,经保守治疗无效,在完整的盆腔动脉造影后,应用超选择性插管技术、以明胶海绵(颗粒或条)临时性栓塞双侧子宫动脉及伴随的其他出血动脉。结果:58例出血患者中,共发现子宫供血动脉172支,栓塞130支,栓塞率76%;止血有效57例,有效率98.3%,1例止血失败行子宫切除,无效率1.7%。讨论:介入选择性子宫出血动脉栓塞术,具有保存子宫、微创、适应范围广、并发症少、轻微,止血效果明确,术后卵巢功能变化平稳,不影响生活质量等优点;针对复杂子宫动脉供血的产后出血患者,需常规栓塞双侧子宫动脉的基础上,选择性栓塞具有明确或可疑出血的侧枝动脉,如:卵巢、髂内外或其他来源的动脉,并不需要完全栓塞所有子宫供血动脉,辅以适当的产科保守治疗,仍然具有较高的临床止血作用;对于有较多髂内其他动脉(非子宫动脉)来源的、明确的出血动脉,因各种原因导致短时间内难以完成超选择插管者,可应用较大明胶海绵(条或颗粒)栓塞髂内或其分支主干血管;来源于卵巢、髂总或髂外的出血动脉,必需采用超选择性插管栓塞,以避免严重并发症发生。

  • 标签: 产后出血,选择性,动脉栓塞,止血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是临床常见、多发病。肾功能不全发生率高而病程隐匿,患者常存在凝血系统功能异常。近年来研究发现,肾功能不全患者VTE发病率高,同时合并肾功能不全或慢性肾脏病的患者VTE发病率以及不良结局发生率均升高,提示肾功能不全是影响VTE预后的重要因素。肾功能情况亦是影响VTE诊断手段选择和药物剂量调整的重要因素。本文拟就肾功能不全与VTE的发病、机制、转归以及对诊治的影响等方面,结合国内外研究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为VTE临床防治提供线索。

  • 标签:
  • 简介:摘要无诱发因素肺血栓栓塞症(肺栓塞)具有高发病率、高复发率特点。对于首次发作的无诱发因素肺栓塞,指南推荐3个月抗凝后出血风险低的患者进行延展期抗凝。但目前对于无诱发因素肺栓塞延展期的抗凝药物安全剂量选择、随访周期、复发评价、潜在病因等一系列重要临床问题仍需要深入探索,本文对以上相关问题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 标签: 血栓栓塞 肺栓塞 随访研究 流行病学 抗凝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妊娠合并静脉血栓栓塞的预防和护理措施。方法:选择我院在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之间接收的妊娠期下肢静脉血栓栓塞患者进行研究,总计有58例患者参与其中。在入院后对患者进行超声检测,均确诊为下肢深静脉血栓栓塞,并对患者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比如心理护理、疼痛护理、饮食护理等方面。在护理工作结束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前,非常满意为43.1%、不满意为18.9%;护理后非常满意为65.5%,不满意为9.6%,均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且数据有统计差异(P<0.05)。结论:针对于妊娠期下肢静脉血栓栓塞患者来说,通过针对性护理措施的应用,有效的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对身体健康的恢复也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妊娠合并 静脉血栓 栓塞预防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RCOG血栓风险评估模型(RCOG risk assessment model,RCOG RAM)对产妇产后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选择2010年4月—2021年3月在丽水市中心医院分娩的有VTE的产妇为研究对象(n=38),按照1∶4配对方法随机选择当天分娩的无VTE的产妇作为对照组(n=152)。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校准曲线和决策曲线分析评价RCOG RAM的鉴别性、准确性和有效性。采用二项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产妇发生产后VTE的相关因素。结果RCOG RAM预测VTE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28(95%CI:0.762~0.894),其最佳临界值为2。二项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RCOG评分中风险、高风险,既往使用宫内节育器,孕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是VTE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RCOG RAM可有效预测产后VTE,对产后血栓预防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标签: 产妇 产后 静脉血栓栓塞症 血栓 风险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系统地评价儿童静脉血栓栓塞症(VTE)风险预测模型,为选择合适的预测模型提供客观依据,为模型的更新及新模型的构建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Cochrane Library、Wiley Online Library、Scopus、ProQuest、万方、中国知网、维普网,搜集关于儿童VTE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研究,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2年1月13日。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采用预测模型研究的偏倚风险评价工具(PROBAST)工具对纳入研究进行评价。结果最终纳入共纳入11篇文献,共11个儿童VTE风险预测模型,其中6篇为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3篇为回顾性队列研究,2篇为前瞻性队列研究。10篇文献报告了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进行内部验证,1篇研究进行了外部验证,预测性能指标AUC为0.670~0.945,10篇均>0.7,预测效能较好。预测模型中包含较多的预测因子为中心静脉导管、年龄、感染、肿瘤和手术。10篇存在较高的偏倚风险,但所有模型适用性较好。结论儿童VTE风险预测模型的预测性能较好,但存在一定的偏倚。未来应规范报道模型构建验证的全过程,以减少方法学偏倚,应侧重于模型的外部验证和模型更新,不断改进模型预测性能,为临床提供实际可用的模型。

  • 标签: 儿童 静脉血栓栓塞症 预测模型 系统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老年患者急性肺栓塞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1日 至2019年2月1日 间于北京协和医院住院的急性肺栓塞患者,按年龄划分老年组(≥60岁)与非老年组(<60岁),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合并症、实验室指标、肺栓塞严重指数(PESI)及病死率。比较不同年龄层老年患者的病死率。采用Cox回归分析老年患者肺栓塞7及30 d死亡的预后影响因素。结果共503例急性肺栓塞患者纳入研究,其中老年组279例,非老年组224例。老年组出现心脏骤停比例更高,胸痛、咯血发生率较低,合并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等慢性病比例更高,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较少。预后方面,老年组PESI评分及7、30 d病死率均高于非老年组。随年龄增大,老年患者病死率呈升高趋势。Cox单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感染、低白蛋白血症、低钙血症、cTnI升高、NT-proBNP升高及PESI等级与30 d内死亡相关。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发现PESI等级、血钙浓度降低是老年患者肺栓塞7 d死亡的预后影响因素。PESI等级、血钙浓度降低及感染是30 d死亡的预后影响因素。结论老年肺栓塞患者病死率高于非老年患者,且随年龄增大,病死率逐渐增高。PESI等级、血钙降低及感染是老年患者肺栓塞30 d内死亡的预后影响因素。

  • 标签: 急性肺血栓栓塞症 老年 预后 低钙血症 感染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报道1例36岁男性因高强度运动损伤诱发PTE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高强度运动损伤诱发肺血栓栓塞症(PTE)的临床表现和发病机制。此类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包括呼吸困难、胸腹痛、背痛、咯血及发热等,常存在易栓症和(或)其他PTE危险因素,在首诊时常被误诊。高强度运动可能诱发PTE且有较高的误诊率,分析性推理和扎实的内科基本功是预防误诊的最佳武器。

  • 标签:
  • 简介:【摘要】总结1例肺栓塞合并深静脉血栓患者的护理,根据患者的病情给予氧疗,疼痛的护理,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并发症的预防等护理措施使患者病情好转,住院12天康复出院。

  • 标签: 肺栓塞 深静脉血栓 护理
  • 简介:摘要:溶栓联合抗凝治疗急诊重症肺血栓栓塞症的疗效观察。方法:选取我院一年内收治的的100例患者按照随机分组方法分为对照组(50例,仅使用抗凝)和研究组(50例,使用溶栓+抗凝治疗),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收集和分析及对比两组治疗后血凝功能指标。结果:两组在治疗后均有一定好转,但研究组数据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急诊重症肺血栓栓塞症患者进行治疗时采用溶栓+抗凝治疗的治疗方法效果更显著,有较高的使用价值。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早期预防护理对髋部骨折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预防及护理效果。方法:针对60名髋部骨折病人进行研究。将病人以随机的方式分到对照组和研究组,每个组分别有30名病人。其中对照组实施护理,研究组实施早期预防护理。对比研究组和对照组的静脉血栓栓塞症出现率和Harris评分。结果:研究组的静脉血栓出现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髋部骨折 脉血栓栓塞症 早期预防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栓标志物对恶性肿瘤患者术后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7月至2021年2月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150例恶性肿瘤手术患者(观察组)的临床资料,术后随访4周,其中发生VTE者30例(血栓组),未发生VTE者120例(无栓组)。另选同期健康体检者60名为对照组。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定量分析法检测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纤溶酶-α2抗纤溶酶复合物(PIC)、血栓调节蛋白(TM)、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剂1复合物(tPAIC);对照组检测1次,观察组术前1 d和术后1 d各检测1次。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血栓标志物对恶性肿瘤患者术后发生VTE的预测价值。结果肺癌(χ2=12.53,P=0.014)、年龄≥60岁(χ2=6.66,P=0.036)、体质量指数>30 kg/m2(χ2=40.53,P<0.001)、肿瘤转移(χ2=5.38,P=0.031)、肿瘤分期Ⅲ~Ⅳ期(χ2=5.83,P=0.023)患者术后VTE发生率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TAT、PIC、TM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术前血栓组TAT和TM水平均高于无栓组(均P<0.05),TM预测VTE的价值较高[最佳临界值10.70 TU/ml,曲线下面积(AUC)0.786,灵敏度73.30%,特异度81.70%],TAT和TM联合检测可提高预测价值(AUC 0.796,灵敏度80.00%,特异度77.50%);术后血栓组TAT、PIC、TM、tPAIC水平均高于无栓组(均P<0.05),TAT预测VTE的价值较高(最佳临界值16.50 ng/ml,AUC 0.887,灵敏度82.36%,特异度71.65%),TAT、PIC、TM和tPAIC联合检测可提高预测价值(AUC 0.913,灵敏度90.00%,特异度88.60%)。手术前后PIC与TAT水平均呈正相关(r=0.66,P<0.001;r=0.64,P<0.001)。结论TM可作为早期预测恶性肿瘤患者术后VTE发生的敏感指标,用于提前预防;TAT可作为预测VTE即将发生的特异指标,用于及时干预。TAT、PIC、TM、tPAIC联合检测对VTE的预测价值更高,同时可选用PIC评估出血风险。

  • 标签: 恶性肿瘤 血栓标志物 静脉血栓栓塞症 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