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肺动脉血栓栓塞症(PTE)作为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日益受到关注。而不同病因的急性PTE在抗凝药物应用、治疗疗程等方面存在不同,并且部分急性PTE患者即使经过充分治疗仍可能复发或发展成慢性血栓栓塞性疾病,甚至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因此对于此类患者的门诊随访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旨在总结PTE患者在不同阶段的随访目的及重点,以帮助临床医师规范门诊随访管理。

  • 标签: 肺栓塞 随访研究 病例管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华法林与利伐沙班治疗肺血栓栓塞症的疗效对比。方法 选取 2017年9月—2019年9月我院60例肺血栓栓塞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两组患者对照组口服华法林钠片,观察组则口服利伐沙班片,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同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效果。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 95.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00%(P<0.05)。且观察组各临床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利伐沙班抗凝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肺功能及凝血-纤溶系统,疗效安全显著,在治疗肺血栓栓塞症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儿童血栓性肺栓塞(PTE)临床特征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诊治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2014年3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8例PTE患儿(男4例、女4例)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特点和诊治情况。结果8例PTE患儿年龄9小时龄~14岁10月龄。发热4例、咳嗽加剧4例、气促3例、胸痛2例、腹痛和背痛1例、咯血2例、发绀1例、下肢水肿2例。肺部局部呼吸音降低2例、痰鸣音3例、胸膜摩擦音1例。超声发现胸腔积液5例。6例血浆D-二聚体水平升高(0.66~9.96 mg/L),5例超敏C反应蛋白升高(10.78~78.00 mg/L)。胸部增强CT提示肺动脉或静脉充盈缺损,其中肺动脉栓塞7例、肺静脉栓塞1例。原发病包括肺炎支原体肺炎4例、肾炎2例和先天性心脏病术后2例。7例患儿接受抗凝治疗后痊愈,1例因家长拒绝进一步治疗自动出院。结论对于有肺炎支原体肺炎、免疫紊乱、长期激素治疗、心血管有创操作等高危因素的患儿,出现发热、咳嗽加重、呼吸急促、胸痛和腹背痛伴胸腔积液等,要注意PTE可能,尽早行胸部增强CT检查以确诊。抗凝可以作为儿童PTE首选治疗方法。

  • 标签: 肺栓塞 体征和症状 体层摄影术,螺旋计算机 治疗学
  • 简介:摘要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hronic thromboembolic pulmonary hypertension,CTEPH)是肺动脉的急性血栓没有溶解,从而转化为不溶性纤维血栓阻塞近端动脉,合并部分小动脉出现血管病变,近端和远端小血管阻塞而增加肺血管阻力,导致进行性肺动脉高压,从而引起右心动能衰竭直至死亡,是肺血栓栓塞症的一种特殊类型,也是肺动脉高压的常见类型。CTEPH目前的主要疗法包括肺动脉血栓内膜剥脱术(pulmonary endarterectomy,PEA)、药物治疗、介入治疗等。

  • 标签: 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 球囊肺动脉成形术 肺动脉血栓内膜剥脱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诊肺血栓栓塞症(PTE)的临床观察及护理要点。方法以86例PTE患者为对象,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护理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45%(41/43),高于对照组(79.07%(34/43),P<0.05)。干预后两组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水平均升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98%(3/43),低于对照组(23.26%(10/43),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3.02%(41/43),高于对照组(71.09%(31/43),P<0.05)。结论给予急诊PTE患者有效护理可提升治疗效果,降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急诊肺血栓栓塞症 临床观察 护理要点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随着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发病率、病死率的增加,社会负担的加重,医护人员对VTE重视及认识程度不断提高。VTE作为可以预防的疾病,预防尤为重要。VTE的预防主要包括药物预防、机械预防。但药物预防可能带来出血的风险,使药物预防的应用受到限制。机械预防因无创、患者依从性高、并发症少、简单方便、效果佳,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文主要针对机械预防的方法及优缺点进行综述。

  • 标签: 静脉血栓栓塞症 机械预防 流行病学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探讨在脊柱手术后静脉血检栓塞出现的风险,并尝试寻求安全有效的预防手段。方法 将前来我院进行脊柱手术的 7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选取 35例患者命名为 A组,在术后第一天利用低分子量肝素进行抗凝治疗;另 35例患者在手术结束后的第一天使用利伐沙班作为抗凝药物进行干预,命名为 B组。将两组患者的术后静脉栓塞的发生率与切口处的引流量以及消化道等粘膜的发生率。结果 利用低分子肝素作为抗凝药物的 A组患者发生静脉血栓的概率为 5.57%, B组患者术后静脉血栓发生率为 11.43%。两组患者的切口引流量不存在组间显著差异。结论 对进行脊柱手术的患者进行必要的预防性干预措施能够降低静脉血栓发生的概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利用价值。

  • 标签: 静脉血栓栓塞 风险与预防 脊柱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老年肿瘤相关静脉血栓栓塞症患者的临床特点及与患者出现肺栓塞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纳入2014年6月至2018年11月于我院年龄≥65岁、患恶性肿瘤合并深静脉血栓栓塞的患者。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肿瘤原发灶情况、肿瘤转移情况、伴随疾病、发生血栓类型及部位等。计算Charlson共病指数。根据深静脉血栓部位,分为深静脉血栓(DVT)组和肺栓塞(PTE)组,对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进行分析肺栓塞的危险因素。结果318例患者中281例(88.4%)为深静脉血栓组,37例(11.6%)为肺栓塞组。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吸烟史及住院天数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原发肿瘤类型及肿瘤转移情况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共病包括:高血压、糖尿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慢性阻塞性肺病、心力衰竭、脑血管病、慢性肾脏病和慢性肝病发病例数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Charlson共病指数方面,肺栓塞组(7.22±3.95)显著高于深静脉血栓组(5.69±2.89)(P=0.028)。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年龄(OR=0.9,95%CI:0.846~0.985,P=0.001)、肿瘤是否转移(OR=0.006,95%CI:0.001~0.032,P=0.000)、Charlson共病指数(OR=2.278,95%CI:1.772~2.929,P=0.000)均是影响肺血栓栓塞症(PTE)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患者年龄、肿瘤是否转移、Charlson共病指数是老年肿瘤患者出现肺栓塞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肿瘤相关静脉血栓栓塞症 肺栓塞 共病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骨科应用全程血栓防控体系预防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效果。方法 纳入126例2019年10月~12月本科患者进行研究,随机抽取63例列为参照组,应用常规预防;另63例列为研究组,应用全程血栓防控体系。利用多普勒超声检查下肢,观察VTE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VTE发生率为3.17%,低于参照组17.46%,差异显著(P<0.05)。结论 在骨科患者中应用全程血栓防控体系能够有效预防VTE的发生,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从而提高其生活质量。

  • 标签: 骨科 静脉血栓栓塞症 全程血栓防控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产后静脉血栓栓塞症的患者治疗中应用低分子肝素的临床价值。 方法:在我院收治的产后静脉血栓栓塞症患者中采用随机的方式抽取 46例进行研究分析,病例选自 2017年 6月至 2019年 12月。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将 23例接受常规治疗的患者。纳入对照组,将 23例接受低分子肝素治疗的患者纳入实验组,观察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 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相比于实验组更低,组间存在统计学意义 ( P<0.05) 。结论:低分子肝素能够有效提高产后静脉血栓栓塞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安全可靠,可在临床中广泛推广。

  • 标签: 产后静脉血栓栓塞症 低分子肝素 治疗效果
  • 作者: 马玉芬 邓海波 王磊 孙建华 刘戈 王晓杰 徐园 郭雅萍 耿倩 吴欣娟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3
  • 出处:《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20年第02期
  • 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门诊部 100730,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心外科病房 100730,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血管外科 100730,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重症医学科 100730,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肝脏外科 100730,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乳腺外科 100730,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骨科二病房 100730,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基本外科 100730,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护理部 100730
  • 简介:摘要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是住院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住院患者可能存在VTE高危因素。护理作为VTE防治的重要组成部分,护士应准确识别危险因素、及时正确进行VTE风险评估,采取恰当的预防措施对预防VTE意义重大。

  • 标签: 静脉血栓栓塞 风险因素 风险评估 护士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个案管理系统在静脉血栓栓塞患者管理中的应用情况和对患者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12月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收治的静脉血栓栓塞症患者391例,依托院内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控中心结构体系下,使用医院自主研发的个案管理系统对医院静脉血栓栓塞症患者进行管理,将检验中存在阳性体征患者自动转入个案管理系统,根据患者情况,制定静脉血栓栓塞症患者的个案管理计划,并上报系统执行情况。对所有纳入观察的静脉血栓栓塞患者一般资料、临床分型和临床症状进行分析,并对患者用药依从性和超声检查情况进行随访观察。结果391例静脉血栓栓塞患者中年龄>60岁者78.0%;单纯下肢DVT占93.1%,单纯肺栓塞占5.4%,下肢DVT合并肺栓塞占1.5%,有95例患者无明显临床症状。患者的服药依从性率为94.9%,超声复查率为89.8%。结论个案管理系统将散在院内静脉血栓栓塞症患者集中化管理和指导追踪,专人管理提升患者出院后用药依从性、规范性,提高返院复查率,追踪患者结局良好。

  • 标签: 静脉血栓栓塞症 个案管理系统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恶性肿瘤及相关治疗是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发生的危险因素,恶性肿瘤合并VTE患者的死亡率及医疗费用明显增加。肝素为基础的初级预防可显著减少恶性肿瘤相关静脉血栓栓塞症(CAT)发生风险,但增加出血风险。本文对CAT发生风险评估、抗凝出血风险评估、CAT预防和治疗方面的最新文献进行综述。通过大量文献综合分析发现,VTE临床风险评估模型对CAT的预测作用有限,需进一步谨慎评估。目前,抗凝出血风险评估模型均未在恶性肿瘤患者中验证。CAT的预防措施包括机械预防和药物预防,CAT高危患者应接受符合其临床状况和偏好的初级预防措施。CAT的治疗药物包括普通肝素、低分子肝素、磺达肝葵钠、直接口服抗凝药、维生素K受体拮抗剂。临床医师需要与CAT患者充分沟通抗凝治疗的必要性以及各类抗凝药物的优缺点,根据患者临床状况和实际偏好选择合适的抗凝治疗方案。

  • 标签: 静脉血栓栓塞 肿瘤 治疗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股沟疝术后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17年1—12月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350例行手术治疗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资料;男287例,女63例;中位年龄为57岁,年龄范围为15~89岁。观察指标:(1)手术和术后情况。(2)随访情况。(3)腹股沟疝术后发生VTE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门诊和电话方式进行随访,了解患者出院后腹股沟疝复发情况和并发症发生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18年12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组间比较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计数资料以绝对数或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多因素分析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1)手术和术后情况:350例患者中,行腹股沟疝开放手术173例,行腹腔镜腹股沟疝手术177例。173例行腹股沟疝开放手术患者中,行平片修补术66例,行Lichtenstein修补术54例,行网塞-平片修补术30例,行Bassini修补术23例。177例行腹腔镜腹股沟疝手术患者中,行经腹腹膜前修补术134例,行全腹膜外修补术43例。350例患者中,335例术后未发生VTE,15例术后发生VTE。15例患者术后发生VTE[开放手术13例、腹腔镜手术2例(死亡1例)],其中深静脉血栓12例、肺血栓栓塞症3例(死亡1例)。(2)随访情况:350例患者中,349例术后1年获得随访。349例患者中,术后1年内腹股沟疝复发2例、术区血清肿18例。349例患者未发生术后补片相关感染和术区切口感染。14例术后发生VTE患者1年内腹股沟疝无复发。(3)腹股沟疝术后发生VTE的影响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年龄、体质量指数、高血压病、手术类别、术区压迫时间、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术后Caprini评分是腹股沟疝术后发生VTE的影响因素(χ2=13.217,9.183,4.388,8.694,Z=-4.690,-5.265,-4.281,-4.883,P<0.05)。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是腹股沟疝术后发生VTE的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年龄≥65岁、体质量指数≥25.0 kg/m2、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开放手术、术区压迫时间≥42 h、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60 h、术后Caprini评分>5分是腹股沟疝术后发生VTE的独立危险因素(优势比=1.085,1.320,0.256,0.013,7.874,1.112,1.027,6.909,95%可信区间为1.031~1.141,1.024~1.702,0.071~0.929,0.016~0.800,1.489~41.630,1.061~1.165,1.008~1.047,3.045~15.678,P<0.05)。结论年龄≥65岁、体质量指数≥25.0 kg/m2、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开放手术、术区压迫时间≥42 h、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60 h、术后Caprini评分>5分是腹股沟疝术后发生VTE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腹股沟疝 静脉血栓 危险因素 术后并发症 Caprini评分
  • 简介:摘要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TEPH)是急性肺栓塞最严重的并发症,由于缺乏特异性的临床表现,常常会漏诊,造成患者死亡。近年来,虽然多种影像技术已应用于CTEPH患者,但在CTEPH的诊断、预后及治疗的选择决策上仍有不确定性,熟练掌握各类影像技术特点,可提升利用率。目前肺动脉内膜剥脱术是治疗CTEPH的首选方式,对于无法手术治疗的患者,经皮肺动脉成形术可作为一种新的治疗选择。本文主要综述了影像学检查在CTEPH的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估中的研究进展。

  • 标签: 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 诊疗 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