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作者: 田甜
  • 学科: 医药卫生 > 药学
  • 创建时间:2019-06-16
  • 出处:《药物与人》 2019年第6期
  • 机构:内江市市中区人民医院神经内科田甜随着人们生活习惯的不断变化,再加之饮食结构的改变,从而增加多种慢性疾病发生率,如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等,以上疾病随着病情的进展,易引起脑血管疾病,如脑血栓、脑栓塞等。脑血栓、脑栓塞都是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一种,临床将其统称为脑梗塞。脑血栓、脑栓塞两个症状相似,且易混淆,但两者病因均不同,不可混为一谈。且多数病人与家属均对脑血栓、脑栓塞不了解,认为脑血栓、脑栓塞是一回事,那么,接下来我们就对脑血栓、脑栓塞进行讨论一下,看看脑血栓、脑栓塞到底是不是一回事。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在临床上,研究对急性肺血栓栓塞症患者采取介入治疗及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8年12月本院收治的100例急性肺血栓栓塞症患者,对患者进行置管溶栓手术,对比溶栓法前、后肺栓赛尿激酶2小时临床参数的变化。结果溶栓过程中,急性肺血栓栓塞症患者没有出现严重出血,其血压和心率较为平稳,临床症状得到缓解。结论对于急性肺血栓栓塞症患者,采用标准化护理和尿激酶2h静脉溶栓治疗,能够取得较为理想的结果,且安全性高。

  • 标签: 急性肺血栓栓塞症 置管溶栓手术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测评产科静脉血栓栓塞症风险的效果研究。 方法:选取 50 例产科病房新收治的产妇设为观察对象,分别应用 RCOG 评估量表和 Wells 评估量表进行评价,比较两组患者风险等级评价效果,以及观察两种量表预测准确度。 结果: RCOG 评估量表准确度优于 Wells 评估量表,数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 RCOG 评估量表在评价产科静脉血栓栓塞症风险上,具有较高灵敏度,可以较为准确的判断患者是否存在高危风险,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 标签: 产科静脉血栓栓塞症 风险评估量表 预测风险 效果
  • 简介:交通事故中有时下肢骨折伤者的损伤并不是很重,但经过一段时间治疗或出院后伤者死亡。通过尸体解剖检验及相关病理学检查发现死者肺动脉存有血栓栓子。作为司法鉴定以及侦查的重要内容,法医病例分析以及尸体检验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对维护社会的稳定和谐具有重要的作用。鉴于此,本文通过分析2012年-2013年我局接收的3例车祸治疗出院,后死于家中的尸检案例,通过血栓栓塞形成的机制,讨论得出尸检时应该注意的事项,以期对之后的研究和实际操作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 标签: 交通事故 下肢骨折 血栓栓塞
  • 简介:摘要目的测评产科静脉血栓栓塞症风险的效果研究。方法选取50例产科病房新收治的产妇设为观察对象,分别应用RCOG评估量表和Wells评估量表进行评价,比较两组患者风险等级评价效果,以及观察两种量表预测准确度。结果RCOG评估量表准确度优于Wells评估量表,数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COG评估量表在评价产科静脉血栓栓塞症风险上,具有较高灵敏度,可以较为准确的判断患者是否存在高危风险,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 标签: 产科静脉血栓栓塞症 风险评估量表 预测风险 效果
  • 简介:【摘 要】目的:研究髋部骨折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预防及护理。方法:随机挑选 89例于 2018年 5月 -2019年 5月在我院治疗髋部骨折的病患进行研究,对入选的 89例病患均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来预防静脉血栓栓塞症,提升整体的治疗效果。结果: 89例病患仅有 7例并发下肢静脉血栓,在为其实施针对性的治疗与护理后得到缓解,并未出现肺栓塞,病患的治疗预后效果佳。结论:髋部骨折在护理工作的实施中,除了常规护理措施外,还需对下肢静脉血栓栓塞症实施针对性的预防措施,一旦有症状迹象出现则要根据具体情况给予护理干预,对预后加以改善,帮助病患早日康复。

  • 标签: 髋部骨折 静脉血栓栓塞症 预防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于骨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预防肺栓塞的护理。方法筛选2017年1月15日~2018年11月15日来我院骨科治疗确诊为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120例,将所选取的研究对象根据骨折部位的不同进行分类,然后给患者实施患肢制动以及卧床休息等防止肺栓塞发生的护理措施,同时进行基础的护理。最后统计肺栓塞的发生率。结果通过回顾分析得知所选取的120例研究对象实施预防肺栓塞护理后,出现肺栓塞的有4例,发生率为3.33%。结论肺栓塞血栓患者中最为常见,也是最危险的并发症,如果没有及时的进行医治其致死率高达93%,如果对血栓的患者做好有效的预防护理,将能最大程度的降低血栓患者发生肺栓塞的概率,即使发生肺栓塞也能降低患者的致死率,同时也能提高病人的身心健康。

  • 标签: 骨科 下肢深静脉 血栓 预防 肺栓塞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对于骨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预防肺栓塞的护理。方法 筛选 2017年 1月 15日 ~2018年 11月 15日来我院骨科治疗确诊为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 120例,将所选取的研究对象根据骨折部位的不同进行分类,然后给患者实施患肢制动以及卧床休息等防止肺栓塞发生的护理措施,同时进行基础的护理。最后统计肺栓塞的发生率。结果 通过回顾分析得知所选取的 120例研究对象实施预防肺栓塞护理后,出现肺栓塞的有 4例,发生率为 3.33%。结论肺栓塞血栓患者中最为常见,也是最危险的并发症,如果没有及时的进行医治其致死率高达 93%,如果对血栓的患者做好有效的预防护理,将能最大程度的降低血栓患者发生肺栓塞的概率,即使发生肺栓塞也能降低患者的致死率,同时也能提高病人的身心健康。

  • 标签: 骨科 下肢深静脉 血栓 预防 肺栓塞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ICU患者采取护理干预对于预防静脉血栓栓塞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在我院2017年8月~2018年8月所收治的88例ICU患者进行分组研究,根据所采取的护理措施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分别为44例患者。研究组实施综合护理措施,参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措施,收集研究组和参照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且对比研究组和参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以及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几率。结果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42例(95.45%),参照组为35例(79.55%),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参照组;研究组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几率3例(6.82%),参照组为14例(31.82%),研究组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几率显著低于常规组,且对照均存在P<0.05,有统计学上的意义。结论对ICU患者采取护理干预,能够减少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更加利于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 标签: 护理干预 ICU患者 静脉血栓栓塞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ICU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对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预防效果。方法纳入本院2017年4月至2019年4月ICU收治的患者88例,以“入院顺序奇偶性”平均分为2组,对照组44例患者采纳传统护理,观察组44例患者采纳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DVT(深静脉血栓形成)、PE(肺栓塞)发生率。结果观察组DVT、PE发生率(2.27%、2.27%)均明显比对照组(18.18%、15.91%)低,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ICU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DVT、PE发生,安全可靠,值得借鉴。

  • 标签: ICU 综合护理干预 静脉血栓栓塞症 预防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急性血栓性肺栓塞采用尿激酶溶栓治疗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8月—2018年8月期间收治的40例急性血栓性肺栓塞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采用尿激酶溶栓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00%)高于对照组(6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呼吸、脉搏、血压及PaO2等指标对比,观察组治疗后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血栓性肺栓塞患者采用尿激酶溶栓治疗,对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效果明显,疗效确切,值得应用。

  • 标签: 急性血栓性肺栓塞 尿激酶 溶栓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 针对阿替普酶治疗大面积肺血栓栓塞症的临床疗效展开分析探讨。方法 选取我院 2018 年 8 月 ~2019 年 8 月收治的 46 例大面积肺血栓栓塞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 29 例,采用尿激酶进行治疗;治疗组 17 例,采用阿替普酶进行治疗,将两组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治疗组的显效率 82.35% 明显优于对照组的 55.17% ,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治疗组 、 对照组 出血发生率分别为 5.88 %、 10.34 %,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 )。结论 阿替普酶溶栓治疗大面积 肺血栓栓塞症 临床疗效较好。

  • 标签: 肺栓塞 阿替普酶 尿激酶 溶栓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系统护理干预对骨科静脉血栓栓塞症患者的影响。方法将2017年7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骨科手术患者84例,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系统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改善情况、静脉血栓栓塞发生率以及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前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生率为0.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1.90%,患者对护理满意度97.7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4.09%,所有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系统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骨科手术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生率,进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让病患对护理的满意度提升,具有广泛推广应用的价值。

  • 标签: 骨科 静脉血栓栓塞症 系统护理干预 影响
  • 简介:目的分析住院老年患者静脉血栓栓塞(VTE)危险因素及护理预防对策。方法选取住院老年患者80例,2015年12月-2016年2月入院的40例老年患者作为观察组,2016年3月-2016年5月入院的40例老年患者作为对照组,分析静脉血栓栓塞(VTE)危险因素之后,分别实施全程护理和常规护理。结果观察组住院老年患者的静脉血栓栓塞发生率10.00%(发生患者有4例、百分比为10.00%;未发生患者有36例、百分比为90.00%)低于对照组静脉血栓栓塞发生率30.00%(P<0.05);观察组住院老年患者的满意度95.00%(满意患者有30例、百分比为75.00%;一般患者有8例、百分比为20.00%;不满意患者有2例、百分比为5.00%)高于对照组满意度(P<0.05)。结论通过对住院老年患者静脉血栓栓塞(VTE)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后,再实施全程护理,取得显著效果。

  • 标签: 住院老年患者 静脉血栓栓塞(VTE)危险因素 护理预防
  • 简介:静脉血栓栓塞症包括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是脊柱外科手术后不容忽视的并发症。其预防措施包括基本预防、物理预防、药物预防及下腔静脉滤器置入。但目前并没有系统的预防指南指导临床工作。考虑到药物预防可能增加术后出血性并发症的风险,诸多学者对其使用的必要性及安全性存在争议。本文对目前脊柱术后预防静脉血栓栓塞症存在的共识和争议做一综述,旨在平衡患者的获益与风险,寻找最优方案。

  • 标签: 脊柱外科 静脉血栓栓塞症 深静脉血栓 肺栓塞 预防
  • 简介:背景:近年来,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发生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有研究发现,中性粒细胞外诱捕网参与到血栓的起始和生长阶段,并与内皮细胞、血小板及凝血途径等有着密切的关系。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外诱捕网与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关系,以在静脉血栓栓塞症的诊断和治疗找到新的方向。方法:以“中性粒细胞外诱捕网”、“静脉血栓栓塞症”、“深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为中文关键词,“NETs”、“VTE”、“DVT”、“PE”为英文关键词,在万方、中国知网、维普、PubMed、WebofScience、Medline等数据库检索有关中性粒细胞外诱捕网和静脉血栓栓塞症的文章。检索时间为2004年至2018年3月,纳入文献类型为期刊论文、会议文献、学位论文、综述。结果与结论:初检得到1226篇文献,其中英文文献1094篇,中文文献132篇,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最终纳入50篇文献进行归纳总结。结果显示:①中性粒细胞外诱捕网的形成是一种级联细胞死亡程序,被称为NETosis,是一种区别于细胞凋亡和坏死的细胞死亡方式;②中性粒细胞外诱捕网参与血栓形成的起始和生长阶段;③内皮细胞的活化和Weibel-Palade小体的释放在血栓形成的起始阶段起着重要作用;④中性粒细胞外诱捕网作为血小板黏附聚集的支架;⑤中性粒细胞外诱捕网参与内源性和外源性途径的凝血过程。

  • 标签: 中性粒细胞外诱捕网 静脉血栓栓塞症 深静脉血栓形成 肺栓塞 血栓 内外源性凝血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