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过渡期护理模式在重度颅脑损伤患者重症监护过渡护理中的应用。方法 被选择配合本研究开展的中心医院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共120例,均于2017年8月-2019 年8月入我院进行治疗,按照常规护理和过渡期护理模式分两组,对比ICU重症监护过渡期不良事件发生率以及护理后不良情绪状况。结果 ICU重症监护过渡期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比来看,研究组低,护理后焦虑、抑郁评分对比,研究组低(P<0.05)。结论 重度颅脑损伤患者重症监护过渡护理中过渡期护理模式的实施对于患者治疗及护理安全性的提升有所助益,且能够对患者不良情绪有所缓解,建议推广实施。

  • 标签: 过渡期护理模式 重度 颅脑损伤 重症监护过渡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过渡期护理模式在重症颅脑损伤重症监护过度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6年9月至2017年9月我院收治的重症颅脑损伤患者5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25例患者接受常规护理,作为对照组,25例患者接受过渡期护理模式,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重返ICU率、住院时间、护理前后焦虑程度、抑郁程度和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重返ICU率和护理后的SAS、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6.00%,对照组为80.00%,P<0.05。结论过渡期护理模式可有效降低重度颅脑损伤重症监护过度护理过程中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对于提高患者护理服务质量,提高预后效果和护理满意度均具有积极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重度颅脑损伤 过渡期护理模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过渡期护理模式在重度颅脑损伤患者重症监护过渡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 2019年 7月 -2020年 7月 138例医院重症监护室收治重症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取过渡期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重症监护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率、重症监护室住院时间以及重返重症监护室发生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在重症监护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率、重症监护室住院时间以及重返重症监护室发生率等方面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 P< 0.05)。结论:过渡期护理在重症颅脑损伤患者重症监护治疗期间的应用有助于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以及重返重症监护室发生率,从而缩短患者重症监护室住院时间,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过渡期护理 重度颅脑损伤 重症监护治疗
  • 简介:如何有效地对急危重病人进行有效的监护?如何给予急危重病人及时、高效的救治措施?以达到最大程度的降低其死亡率和后遗症率,一直是众多学者重点关注的问题。笔者将重症监护内容分为神志、呼吸、循环、氯合、体温及实验室检查和特殊检查,并强调了创伤救治原则在重症治疗中的作用和意义,希望能有助于提高ICU医护人员对重症医学的认识,进一步提高对重危病人的救治效率。

  • 标签: 重症监护 重症治疗 创伤救治原则 救治效率
  • 简介:随着危重病学的发展,ICU收治多器官功能衰竭及呼吸功能监测治疗的病人越来越多,人工氯道被广泛应用。因为维持呼吸道通畅是保证有足够通气和换气量的前提,是心肺复苏成功后生命支持的基础,也是维护重要器官功能的基本保障。临床上将经病人口或鼻腔进行气管插管或直接行气管切开置入导管的方法称为人工气道。人工气道的建立为抢救和治疗危重病人创造了良好的先决条件。因此,封人工气道的护理就显得十分重要,它直接影响到救治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 标签: 重症 呼吸监护 消毒隔离 护理 导管固定 气管切开
  • 简介:摘要:本文的研究主题是对重症监护室的患者构建过渡期护理方案,并探讨其应用效果。主要的方法是结合某医院7月至9月份由重症监护室向普通病房转移的138例患者进行研究,并将138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同时用同样的方法将时10至12月转出的151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组建重症监护过渡期的护理专业小组,对观察组的患者进行过渡期护理,对照组的患者接受常规的转科护理。并对对照组和观察组的两组病人基本情况进行比较,详细记录重症监护室的重返率以及在重症监护室的住院天数,同时要对不良事件的发生几率以及患者的抑郁和焦虑水平进行统计,最终得出结果:观察组的各项数据明显低于对照组,包括重症监护室的重返率、住院总天数以及抑郁得分和焦虑抑郁评分评价等等,具有明显的医学统计价值。我们得出结论:科学有效的进行重症监护过渡护理可以降低重症监护室的重返率,有利于患者恢复健康,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

  • 标签: 重症监护室 过渡期护理 方案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过渡期护理模式(TCM)在重度颅脑损伤患者重症监护过渡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2月收治的重度颅脑损伤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给予观察组患者过渡期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5%。结论过渡期护理模式(TCM)在重度颅脑损伤患者重症监护过渡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在临床上值得广泛推广。

  • 标签: 过渡期护理模式 重度颅脑损伤 重症监护过渡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在重症监护过渡护理中应用过渡期护理模式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0月至2020年1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6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均由ICU转入神经外科,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53例,给予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53例,给予过渡期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不良情况发生率。结果:通过比较发现,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究过渡期护理在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监护护理中的应用。方法从我院2014年1月到2015年12月以来,选取90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45例,一组为观察组,使用过渡期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另一组为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对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患者进行研究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使用过渡期护理模式的观察组患者,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为11.11%,明显低于使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患者(26.67%),两组数据存在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95.56%)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80.00%),两组数据存在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过渡期护理在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监护护理中具有积极的作用,可以有效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程度,有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状况。

  • 标签: 过渡期护理 重症颅脑损伤 监护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病员进行监测,以及早发现需要纠正的异常情况。方法对仪器的使用及人员的素质方面都有较高的要求。结论在很多时候颅脑损伤和全身并发症互为因果关系,在NCU中除了专科性监护外还可以对各器官系统功能进行全面监测,并及时发现和纠正所发生的异常情况,减少继发损害,为病员的恢复创造良好条件。

  • 标签: 重症病员 观察 监护
  • 简介:目的探究过渡期护理在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监护护理中的应用。方法从我院2014年1月到2015年12月以来,选取90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45例,一组为观察组,使用过渡期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另一组为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对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患者进行研究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使用过渡期护理模式的观察组患者,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为11.11%,明显低于使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患者(26.67%),两组数据存在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95.56%)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80.00%),两组数据存在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过渡期护理在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监护护理中具有积极的作用,可以有效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程度,有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状况。

  • 标签: 过渡期护理 重症颅脑损伤 监护护理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室转出普通病房患者过渡性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取我院2020年6月开始至2021年6月期间从重症监护室转出普通病房的患者33例作为入组成员,分为两组,分别为采用常规基础护理的对照组17例,以及通过过渡性护理干预的观察组16例。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后,观察组抑郁、焦虑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认可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对比有统计学意义 (P

  • 标签: 重症监护室 普通病房 过渡性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并分析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的早产儿经口喂养过渡时间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共纳入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NICU的早产儿及其母亲251对,通过查阅病史资料获得早产儿的基本信息及喂养情况,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贝克抑郁量表第2版(BDI-Ⅱ)对早产儿母亲进行焦虑及抑郁的测评。结果NICU早产儿经口喂养过渡时间为(5.31 ± 2.93)d。多元回归分析显示,早产儿出生胎龄越大(β=-0.484,P<0.01)、第一次经口母乳喂养时间越早(β=0.042,P=0.003),早产儿经口喂养过渡时间越短。患有先天性心脏疾病(β=0.587,P=0.050)、母亲焦虑(β=0.206,P<0.01)、抑郁(β=0.727,P<0.01)、母亲焦虑与抑郁的交互作用(β=0.014,P<0.01)对经口喂养过渡时间有负向影响。多元回归方程共解释总变异的58.2%。结论NICU早产儿经口喂养过渡时间受多因素影响,出生胎龄可作为预测其经口喂养以及评估经口喂养实施的指标。经口喂养尽早使用母乳,有利于早产儿加快实现经口喂养过渡。疾病状态尤其是合并心脏疾病是影响经口喂养过渡的一个重要因素。母亲焦虑、抑郁会延长早产儿经口喂养过渡时间。临床可通过控制影响经口喂养的因素,关注NICU早产儿母亲的心理状况,为早产儿制订科学合理的喂养干预,以促进经口喂养。

  • 标签: 婴儿,早产 新生儿重症监护 经口喂养 母亲 焦虑 抑郁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过渡性护理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1年12月100例心内科重症监护室收治患者,根据护理方法分组。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过渡性护理。比较两组各指标差异。结果:观察组重症监护室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过渡性护理有着较好的应用效果,可以改善患者的病情状况,促使患者尽早转入普通病房,可推广应用。

  • 标签: 心内科护理 危重症患者 过渡性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