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急性肾衰竭患者重症监护。方法对患者进行重症监护。结论监测血清电解质的变化,如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 标签: 急性肾衰竭 重症监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ICU机械通气病人的科学的护理方式。方法对照组病人仅采用常规基础护理;实验组病人除了接受常规的基础护理外,还要对其进行心理护理的综合性护理干预。治疗结束后评估疗效。结果实验组的治愈32例,好转11例,无效7例;对照组的治愈22例,好转14例,无效14例;实验组的有效率为86%,要显著高于对照组的有效率72%,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常规护理为基础辅以心理护理的综合性护理干预能够提高ICU机械通气病人的临床疗效和预后。

  • 标签: ICU 机械通气病人 监护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为病人营造舒适的环境,高质量的服务。方法找出可能出现的护理风险,并及时找到方法解决。结果提升了护士的医务工作水平,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结论不仅规范了护理的制度,还相应的减少了一些在护理中可能出现的一些医疗纠纷。

  • 标签: 护理风险 护理管理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神经外科重症患者监护的主要内容及护理。方法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瞳孔、意识、肢体活动及专科护理。结果85例患者均得到良好的观察及护理,及时发现病情变化而采取了相应措施。结论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时有效的治疗和护理是提高神经外科重症患者的治愈率、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 标签: 神经外科 重症患者 监护内容 专科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重症监护室多重耐药患者的临床药学监护方法,以利于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方法记录重症监护室临床用药全过程,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进行评估,开展临床药学监护,制定个性化给药方案。结果临床药师发挥自身专业特长,对医生进行药学方面的协助,能有效控制重症监护室患者多重耐药感染。结论临床药师协助主治医师对重症监护室患者进行临床药学监护,能够促进重症监护室的合理用药,降低患者出现多重耐药感染的几率。临床药师在重症监护室患者的药物护理中发挥重要作用。

  • 标签: 多重耐药菌感染 重症监护室 临床药学监护 临床药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我院重症监护室(ICU)患者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探讨降低感染率的途径。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入住ICU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ICU收治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220例,感染率为18.90%;其中下呼吸道部位感染最多,占66.36%;侵入性操作中,使用呼吸机发生感染占12.54%,是ICU医院感染发生的最危险因素。结论加强环境管理、降低环境污染、避免交叉感染、严格洗手制度、严格管理侵入性操作以及合理使用抗生素等方法,是预防和控制ICU医院感染的有效方法。

  • 标签: 重症监护室 医院感染 调查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医院感染因素,探究预防及降低医院感染的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2012年间入住重症监护病房患者156例的感染情况。结果我院重症监护病房2011~2012年共收治重症患者156例,其中有86例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率为55.1%;年龄在65岁以上的患者的感染率为70.9%。患者的感染部位主要是下呼吸道、泌尿道和肠胃系统。结论重症监护病房患者是医院感染的高发人群,我们应将其作为重点监护对象。重症监护病房收治患者的基础病症严重、过量使用抗生素、侵入性操作多、老年患者免疫力下降等因素是造成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的主要因素,临床试验证明,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能有效降低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率。

  • 标签: 重症监护病房 医院感染 因素 对策 分析
  • 简介:按照"数字化医院"建设的目标,我院在重症监护科室引进一套重症监护临床信息系统,通过该系统的实施,实现医疗过程中的生命体征数据等临床信息的数字化和网络化传输、完整共享HIS、LIS和PACS等系统数据、自动生成各种医疗文书,最终达到优化工作流程、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医疗质量、降低医患风险、提升医院效益的目的.

  • 标签: 重症监护信息系统 系统设计 重症监护
  • 简介:摘要目的对患有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ICU的监护的分析。方法选取我院ICU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55例,观察患者的治疗后的效果和住院时的病情的转归状况。结果在我院的55例ICU治疗的重症颅脑损伤患者中有5例死亡,死亡率为9.1%。50例存活,其中有24例致残(中残14例,重残10例),其致残率为48.0%。结论通过进行积极有效的治疗和尽心、细致的护理可以明显提高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的效果,并发症的发生率降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重症监护室病人多为高热、谵妄、躁动、全身麻醉等危重病人。常因意识不清而发生撞伤、抓伤或拔除各种导管,既影响病人的安全,又影响诊疗工作的顺利进行.对此类病人我们以往采用传统的纯棉布制作的约束带,但往往约束效果不好,且易引起约束部位的皮肤损伤和影响患者肢体循环.为此,我科引用了新式约束带(海棉约束带及约束手套)并于2011年10月至2012年12月应用于临床,使用效果理想,大大降低了意外拨管的风险及皮肤损伤的风险。

  • 标签: 新式约束带 意外拨管 皮肤损伤
  • 简介:目的分析重症监护病房(ICU)脑出血患者院内感染的菌群分布及耐药性状况。方法对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收治186例脑出血患者的医院感染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3例发生院内感染,感染率为39.25%(73/186)。共分离致病菌121株,痰标本106株,脑脊液标本9株,中段尿标本6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67株,其敏感的抗菌药物为美罗培南、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阿米卡星、头孢他啶;10株鲍曼不动杆菌中有3株为泛耐药菌。革兰阳性球菌31株,多数对利奈唑胺、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利福平敏感;15株为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占葡萄球菌的57.69%;5株肠球菌对环丙沙星全部耐药,1株粪肠球菌对利奈唑胺耐药。真菌23株。结论脑出血患者院内感染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葡萄球菌、肠球菌及鲍曼不动杆菌耐药菌株比例较高。

  • 标签: 脑出血 交叉感染 监护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重症监护室危重症患者气管切开引起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重症监护室气管切开的152例危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引起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防治对策。结果气管切开的危重症患者发生肺部感染与高龄、基础疾病、长期卧床、吸痰时无菌操作不严格等密切相关。结论对气管切开危重症患者应以预防为主,对可能引起肺部感染的高危因素,在治疗及护理过程中应引起重视,同时加强患者的基础护理,减少肺部感染的发生,降低死亡率。

  • 标签: 重症监护室 危重症患者 气管切开 肺部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尿管外固定装置对留置导尿的影响。方法将留置导尿者120例,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60例用尿管外固定装置固定导尿管,对照组60例不做尿管外固定。比较两组尿道粘膜损伤及尿管脱出数。结果实验组第7d尿道粘膜损伤及尿管脱出率分别为23.3%、10.0%,明显低于对照组38.3%、24.9%(P<0.05)。结论尿管外固定装置固定导尿管有利于减少尿道黏膜损伤及尿管脱出。

  • 标签: 尿管外固定装置 留置导尿 尿道粘膜损伤 尿管脱出
  • 简介:摘要介绍重症监护病房仪器设备的管理与新的维修观念在重症监护病房的应用,包括设立专职仪器管理员、建立健全仪器管理制度、仪器维修观念的转变,从而提高仪器设备的使用率与完好率,保证仪器正常运作,充分发挥它们在重症监护病房的监护、抢救、治疗等作用。

  • 标签: 重症监护病房 仪器管理 维修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症监护患者合并肺部感染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方法从我院重症监护合并肺部感染患者中随机选取68例,并平均分成两组,每组34例患者。对其中一组采取正常护理为对照组,另一组采取全面护理为观察组。观察并对比两组护理结果并加以分析。结果经护理一段时间,观察组患者病情改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重症监护的时长少于对照组。结论对重症监护室合并肺部感染因素进行分析,并结合分析结果进行全面护理,有利于病情的有效控制及改善,意义重大。

  • 标签: 重症监护 护理 肺部感染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室患者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以及有效地护理对策。方法针对我科收治的患者查找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并提出有效的护理对策。结果对于肺部感染的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措施明显的减轻了肺部感染症状。结论通过加强重症监护室的病房管理和感染控制,严格实施临床护理对策是降低和控制肺部感染的有效措施,可以降低患者的病死率,缩短患者的病程,减轻济负担,并提高生存率。

  • 标签: 重症监护室 肺部感染 相关因素 护理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