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症监护患者的镇痛镇静治疗效果。方法选取100例重症监护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丙泊芬,间断使用苏芬太尼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米达唑伦和右美托米定联合进行治疗,对比2组患者的镇痛镇静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对比2组患者的视觉模拟法评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对比2组患者的唤醒时间,观察组短于对照组(P<0.05);对比2组患者中出现的血压下降、心动过缓和自主呼吸频率情况,观察组均少于对照组,2组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2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重症监护患者采用采用米达唑伦和右美托米定联合进行治疗,镇痛镇静效果显著,降低了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重症监护 镇痛镇静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小儿心脏彩超检查中应用水合氯醛镇静的护理方法。方法选择2015年9月―2016年9月之间在我院水合氯醛灌肠行心脏彩超检查的儿童100例,记录检查完成情况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所有患儿顺利完成检查,其中43.00%的患儿在灌肠15min内入睡,57.00%的患儿在30min内入睡。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0%,3小时内自行好转。结论在应用水合氯醛镇静为小儿进行检查前,应充分了解患儿的病情并做好每一步护理工作,保证检查顺利完成。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ICU机械通气患者应用镇静治疗的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9月-2017年9月ICU收治的患者进行机械通气并应用镇静治疗的216例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分成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镇静治疗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优质的镇静治疗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ICU的治疗时间,镇静药物使用的剂量、机械通气时间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ICU的治疗时间,镇静药物使用的剂量、机械通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为90.52%;对照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为74.55%;研究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ICU患者进行镇静治疗后采用全面的优质护理,患者的各方面治疗情况均有明显进步,同时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提高,利于护理、治疗工作的全面开展,

  • 标签: ICU 机械通气 镇静治疗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计划镇静镇痛在ICU机械通气患者的效果进行评价。方法在我院ICU2016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机械通气患者中随机抽取150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镇静方式,观察组患者采用计划镇静方式,对比两组患者镇静药物用量、机械通气时间与ICU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镇静药物用量显著少于对照组,机械通气时间与ICU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ICU机械通气患者进行计划镇静镇痛能够缩短机械通气时间与住院时间,减少镇静药物用量,应在临床得到推广。

  • 标签: 机械通气 计划镇静镇痛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分析探究院前急救中心对镇静催眠药物急性中毒采取急救的医学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本急救中心接收的66例镇静催眠药物急性中毒的医学实例,其中有33例为采取了院前急救措施的急救组,另33组为未采取急救措施的对照组;急救组在急救车上被施以输液、利尿剂、纳洛酮等急救措施;而对照组则是由患者家属或是110直接送往医院,途中没有接受急救治疗;采用回顾性分析、院内回访与比较的方法进行研究。结果急救组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治疗有效率高达96.97%,两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及时有效的院前治疗对镇静催眠药物急性中毒的治疗具有重要作用,有利于改善患者的中毒状况,提高治疗有效率,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 标签: 镇静催眠药物 急性中毒 院前急救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ICU患者实施程序化镇痛镇静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使用抛硬币方法将我院最近几年收治的80例的ICU患者分为AB两组,其中A组实施常规护理,B组实施程序化镇痛镇静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的机械通气时间、治疗时间和死亡率。结果组间机械通气时间、治疗时间对比,P<0.05;A组死亡率12.5%大于B组的2.5%,P<0.05。结论ICU患者实施程序化镇痛镇静护理干预,促使患者早日痊愈,并提高其存活率,值得临床深入分析。

  • 标签: ICU患者 程序化镇痛镇静 护理干预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本院源深部门诊使用镇静催眠药的情况,促进其临床使用的合理化和规范化。方法抽取2017年6月8091张门诊处方中镇静催眠药处方,收集其消耗数据,分析其用药频度排名前五位的药物合理性。结果镇静催眠药的处方共有2327张,占总处方数的28.76%。镇静催眠药用药频度的高低排名依次为氯硝安定,右佐匹克隆片,阿普唑仑片,佐匹克隆胶囊和艾司唑仑片,其药物利用指数(DUI)都等于或小于1。结论源深部门诊使用镇静催眠药较合理,但作为一家精神专科医院,镇静催眠药的使用非常普遍,需要临床更为规范。

  • 标签: 镇静催眠药 合理用药 门诊处方
  • 简介:摘要儿童在口腔诊疗过程中因害怕疼痛而产生焦虑及恐惧,配合性不高是临床工作中比较常见的问题,目前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有多种,如行为诱导法、镇静镇痛技术,儿童牙科全麻技术等。本文主要总结镇静镇痛技术在儿童口腔诊疗过程中的应用进展。

  • 标签: 镇静镇痛技术 口腔诊疗 应用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对重症医学科患者程序化镇静方案进行研究。方法:选择 2015年 7月 -2016年 5月到我院就诊的 3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 36例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别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我院常规镇静方案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程序化镇静方案进行治疗。在经过一段差异化治疗之后,对两组患者的情况进行对比。结果: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差异性治疗之后,对两组重症医学科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进行全面对比观察,发现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指标要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且两组患者的对比结果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将程序化镇静方案应用到重症医学科患者日常治疗中效果显著,可以提升综合治疗效果,值得临床范围内广泛推广。

  • 标签: 重症医学科患者 程序化 镇静方案
  • 简介:摘要首先介绍了每日唤醒的应用现状及护理干预,综述了实施每日唤醒策略的影响因素及在重症监护病房(ICU)机械通气镇静病人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重症监护病房 机械通气 每日唤醒策略 镇静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住院精神科患者镇静催眠药的用药情况进行分析,以防止滥用镇静催眠类药物而引发药害情况。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1月至5月收治的1728例住院精神科患者的镇静催眠用药情况进行研究。结果所有入选的住院精神科患者,所采用的镇静催眠类药物具体以苯二氮草类为主要构成,其构成比例主要为63.69%;而所使用的频度则为33.1%,并且大多为男性患者。以阿普唑仑为主要常用药物,其药物使用的频度大约为26.62%,构成比例为51.22%。结论本院精神科住院患者当中,大多都是采用以阿普唑仑为主构成的苯二氮草类镇静催眠药物。目前改药物存在滥用的可能,因此必须在临床当中进行高度重视。

  • 标签: 住院患者 精神科 镇静催眠药 滥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重症医学科内镇痛和镇静治疗的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60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纳入的时间段在2015年11月~2016年11月。按照入院顺序单双号来对患者进行分组处理,单号为观察组(n=30),给予针对性的镇痛和镇静治疗;双号为对照组(n=30),仅给予常规治疗。分别观察两组患者病情的好转情况、死亡率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病情好转率与对照组相比要明显更高,数据比较得出的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5),观察组的死亡率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同时,观察组中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有3例,占10.0%,对照组中有10例患者出现了不良反应,占33.3%,两组间进行比较得出的差异显著(X2=9.2566;P<0.05),观察组患者整体的状况明显更佳。结论重症医学内科患者给予镇痛和镇静治疗非常重要,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病情的好转率,并且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重症患者的死亡率,能够缓解患者的痛苦,提升治疗效果,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和可行性较高,值得推广。

  • 标签: 重症医学科 镇痛 镇静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全身麻醉的临床镇静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进行全身麻醉手术治疗的患者122例,依据随机法分为参照组与实验组,各61例。在手术进行前,试验组应用右美托咪定药物进行全身麻醉,而对照组则应用丙泊酚药物进行麻醉,比较两组麻醉前后5min以及麻醉后10min的SBP,DBP,HR,SpO2。结果试验组麻醉后5min及10min的SBP,DBP,HR,SpO2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传统的镇静药物相比,右美托咪定镇静效果更好,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以及临床手术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 标签: 右美托咪定 全身麻醉 镇静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研究基于机械通气联合镇静剂治疗患者唤醒的护理。方法ICU机械通气患者96例选用咪达唑仑或丙泊酚微量注射泵静脉泵入镇静治疗,期间,实施每日唤醒计划,重点做好唤醒期间的病人病情观察、安全护理、机械通气护理、心理护理等,防止护理意外事件的发生。结果96例患者均达到了镇静目标(Ramsay评分为3-4分),每日镇静唤醒期间未发生严重护理意外事件。结论ICU机械通气患者实施镇静治疗后,做好每日唤醒护理,对防止护理意外和促进患者康复起着重要的作用。

  • 标签: 机械通气 镇静 唤醒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与分析非机械通气ICU患者持续镇静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筛选出我院进行非机械通气的ICU治疗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强镇痛镇静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镇痛镇静3~4级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强镇痛镇静护理有利于提高镇静效果,促使患者负性情绪得到控制,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ICU治疗患者 护理 镇静镇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高热惊厥阶段性镇静用药的疗效及护理体会。方法将2015年12月-2016年12月在我院儿科治疗的86例小儿高热惊厥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辅助阶段性镇静用药,两组均给予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症状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3.0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4.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退热时间、止惊时间、复发次数、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高热惊厥阶段性镇静用药疗效显著,配合综合优质护理,控制惊厥效果更好,能有效缩短症状改善时间,减少复发,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小儿高热惊厥 阶段性镇静用药 护理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