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1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右旋美托咪啶的镇静效应和其对全麻患者麻醉深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7月至2018年7月期间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患者104例,按照不同用药时期分为镇静组和全麻组,而后将分别将两组分为对照组和右旋美托咪啶组,镇静组为A1、B1,全麻组为A2、B2,B1、B2组给予右旋美托咪啶0.4ug/kg,在5分钟内注射完毕,之后给予30min的0.4ug?kg-1?h-1右旋美托咪啶的持续静注,A1、A2组以同样的方式注射生理盐水,全麻组患者在术中采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维持麻醉,将BIS维持在50±3即可。对比两组患者在不同时间的BIS,并对患者进行OAA/S镇静评分,全麻组要对丙泊酚的浓度进行对比。结果镇静组中给予右美托咪啶的B1患者OAA/S镇静评分要明显低于A1组(P<0.05),且B1组患者的BIS要明显低于基础值,但A1组的BIS无明显变化;而且B2组的BIS也要明显低于A2组,其所用的丙泊酚的剂量明显小于A2组(P<0.05)。结论给予患者右旋美托咪啶,可起到明显的镇静作用,并且能够有效降低丙泊酚的使用剂量的同时加深全麻镇静的深度。

  • 标签: 右旋美托咪啶 镇静 全麻镇静深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对镇痛镇静治疗重症患者进行讨论。方法以某医院接受镇痛镇静治疗的100例重症患者为研究为研究对象,并统计相关的数据指标,观察重症患者接受镇痛镇静的前后变化情况,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据统计,所有的重症患者在接受镇痛镇静的治疗以后,镇痛镇静效果良好,治疗效率极高,几乎达到了100%。与此同时,在镇痛镇静的治疗下,重症患者的气道峰值压、心率以及中心静脉压等都有了明显的改善,患者本人也明显的感受到了疼痛的缓解。结论重症患者承受着来自身体和心理的痛苦,通过镇痛镇静的治疗后,能有效缓解重症患者焦虑的情绪,减轻重症患者所承受的痛苦,使得临床医生下一步能顺利的完成工作,减轻重症患者心理的压力,从而减少甚至避免意外的发生。

  • 标签: 重症患者 镇痛镇静 临床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以浅镇静为目标导向性程序化镇静镇痛方案对机械通气重症患者实施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收治我院ICU的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的80例机械通气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采取随机分组方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常规组和干预组每组40例,常规组患者采取常规方案,干预组患者采用目标导向性程序化镇静镇痛方案。比较两组患者ICU住院时间、2天内的谵妄发生率及浅镇静程度。结果干预组患者2天内的浅镇静程度显著优于常规组患者,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的ICU住院时间和谵妄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目标导向性程序化镇静镇痛方案相对安全,其能有效的使械通气重症患者达到早期理想的浅镇静目标。

  • 标签: 浅镇静 目标导向性 镇静镇痛方案 机械通气重症患者 效果
  • 简介: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及人民群众对健康的日渐重视,现代生活方式改变及现代医学的飞速发展导致在口腔门诊就诊的伴随有全身各系统疾病患者数量日益增加;由于新药、新技术的使用,其他系统性疾病也对传统口腔医疗服务提出了新的要求;微创化、舒适化医疗的发展也对医生的知识结构、临床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文章总结了重医口腔无痛治疗中心开展口腔门诊镇静镇痛治疗的模式,并对该模式及其涵盖的技术进行阐述。

  • 标签: 口腔 镇静 镇痛 模式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重症监护(ICU)患者的镇痛镇静效果。方法择取笔者医院于2016年12月到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80例重症监护患者,按照其使用的不同镇痛镇静方案而将其分入两组,分别为对照组使用咪达唑仑,研究组使用右美托咪定。为两组患者对比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唤醒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唤醒时间短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重症监护患者使用右美托咪定进行镇痛镇静不仅可以降低其疼痛度,缩短其唤醒时间,还能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其镇痛镇静治疗效果比咪达唑仑更加显著。

  • 标签: 重症监护 镇静镇痛 右美托咪定 咪达唑仑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ICU机械通气患者使用镇静镇痛药物治疗的效果,总结临床护理经验。方法选择我院ICU于2016年3月—2018年6月间收治的59例行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右美托咪定镇静镇痛治疗,加强对患者的护理,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本组患者平均ICU住院时间为(4.6±1.3)d,机械通气时间为(2.7±0.6)d,镇静镇痛药物使用剂量(517.3±128.2)mg,住院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8%。结论对ICU机械通气患者使用镇静镇痛药物治疗,并加强对患者的护理能够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及机械通气时间,减少镇静镇痛药物使用剂量。

  • 标签: ICU 机械通气 镇静镇痛 临床疗效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重症医学镇痛和镇静临床治疗的评估与监测方法、效果进行探讨。方法研究对象为15年1月到17年12月在我院重症科需镇痛镇静治疗的226例患者,将其随机平均分为2组,分别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有113例。对照组常规治疗,干预组在新的镇痛和镇静临床治疗的评估与监测规范下治疗,对两组患者的镇痛镇静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就患者的镇痛镇静不足以及过度情况发生率来看,干预组明显低对照组低。结论

  • 标签: 重症患者 镇痛治疗 镇静治疗 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慢性呼吸衰竭无创通气患者镇静治疗的效果。方法将本科室收治的80例无创通气的患者按照入ICU的先后顺序单号为(镇静)治疗组,双号为(非镇静)对照组,每组患者为40例,治疗组给与右美托咪定或丙泊酚对患者进行浅镇静,SAS评分3~4分,观察镇静的效果。对照组给与生理盐水静脉泵入,其他治疗按照慢性呼衰的治疗原则进行。结果镇静治疗组患者对无创呼吸机的耐受性比非镇静组好,气管插管率低,谵妄的发生率低,带呼吸机时间缩短,转出ICU后对ICU的满意度明显较非镇静组好,对照组则相反,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慢性呼衰无创通气患者适度的镇静治疗是必要的,也是有效的,但必须在严密监测下进行,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

  • 标签: 慢性呼衰 无创通气 镇静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控讨满足困难气道插管所需的镇静目标。方法选择15例明确的困难气道患者,ASAⅠ-Ⅲ级,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啶0.5-1ug/kg负荷量,辅以鼻腔,口腔,咽,气管表面麻醉,必要时静脉给予舒芬太尼5-10ug,使患者达到的镇镇目标为1、无呼吸抑制;2、镇静评级为Ramsay3-4级;3、对医生指令合作配合。在精准镇静及表面麻醉下由插管软镜引导完成气管插管。结果1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气管插管,结论精准镇静下不仅为患者提供较为舒适的插管条件,同时患者对医生指令配合,提高了气管插管成功率及保障患者的安全。

  • 标签: 精准镇静 困难气道 插管
  • 简介:摘要在ICU患者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过程中,各种心理和生理的痛苦对患者的治疗有严重影响,基于此,给予患者实施镇静镇痛措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将就ICU成人机械通气患者实施镇静镇痛策略当前的研究状况实施综述,希望能够提供给相关人员一些参考。

  • 标签: ICU 机械通气 镇静 镇痛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分析镇静、镇痛方案在神经外科ICU患者中的应用价值与效果。方法选取我院神经外科ICU病房所收治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咪达唑仑-吗啡方案治疗;干预组采取右美托咪定-地佐辛方案治疗。对两组患者药物起效时间、达到满意深度时间及停药后苏醒时间进行综合观察与对比。结果干预组患者药物起效时间、达到满意深度时间、停药后苏醒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以上数据对比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神经外科ICU患者而言,采取基于右美托咪定-地佐辛的镇静、镇痛方案疗效确切,可作为基础用药方案并在临床上加以推广。

  • 标签: 镇静 镇痛 右美托咪定 地佐辛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集束干预策略在机械通气镇痛镇静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 2017年 1月 -2018年 1月的 70例机械通气患者回顾性的分析,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集束干预,对比分析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的临床相关指标均优于对照组( P< 0.05);观察组的谵妄发生率 4( 14.28%)例低于对照组 12( 34.28%)例,且观察组生存率 33( 94.28%)例优于对照组 28( 82.85%)例( P< 0.05)。结论:集束干预策略在机械通气镇痛镇静患者应用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集束干预 机械通气 镇痛 镇静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Ramsay镇静评分在小儿重症监护病房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在2014年10月-2017年11月小儿重症监护病房中84例患儿运用镇静的情况,采用随机数字表达法将他们分为两组,患儿在基础治疗后镇静深浅的评估,对照组患儿由医生进行主观判断,研究组患儿采用Ramsay镇静评分。观察对比两组患儿镇静后不良反应情况以及患儿一般资料和咪达唑仑的用药情况。结果研究组患儿镇静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研究组患儿咪达唑仑的用量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Ramsay镇静评分在小儿重症监护病房中的应用不仅可以降低患儿镇静期间的不良反应,还可以减少药物的使用量,有效地提高了患儿的生活质量水平,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 标签: Ramsay镇静评分 小儿重症监护病房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测在机械通气患儿镇静镇痛评价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8月至2018年7月收治的42例机械通气患儿,麻醉维持镇静深度为镇静-躁动评分(SAS)~4分或Ramsay评分2~3分,记录SAS评分、Ramsay评分和BIS数值,机械通气时间>6h,分析BIS与SAS、Ramsay评分的相关性。结果42例机械通气患儿麻醉镇静过程中,SAS1~5级评分与BIS值呈正相关,镇静程度SAS1~5级时与BIS值均数对比差异显著(P<0.05);Ramsay评分1~6级与BIS值呈负相关,镇静程度Ramsay评分2~3分时与BIS值均数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其他Ramsay评分与BIS值均数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根据BIS监测结果可有效评价机械通气患儿镇静镇痛效果,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BIS监测 机械通气 镇静 镇痛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ICU患者护理的应用镇痛镇静集束化管理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1月-2017年11月收治的ICU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平均分为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应用常规的护理方法,观察组利用镇痛镇静集束化管理。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住院时长以及谵妄出现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镇静镇痛集束化管理应用到ICU患者中效果显著,有效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了谵妄出现率,临床上值得应用推广。

  • 标签: ICU 镇静镇痛 集束化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重症医学科GCS评分≥9分、APACHEⅡ评分≥15分患者实施浅镇静后谵妄的发生率。方法将2016年4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88例采取机械通气的危重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88例患者随机分成A组和B组,每组44例。A组给予右美托咪定+舒芬太尼治疗,B组给予咪达唑仑+舒芬太尼治疗。每日记录统计患者使用药物剂量,并记录镇静治疗后患者RASS评分,及心率、呼吸频率、收缩压、舒张压、血氧饱和度等,并评估镇静状态,评估是否谵妄。结果两组患者谵妄率比较B组较A组谵妄发生率高(P<0.05);镇静后A组和B组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变化无明显差异(P>0.05);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下降幅度B组比A组更小(P<0.05)。结论针对ICU中进行机械通气的危重症患者,使用右美托咪定镇静比使用咪达唑仑镇静谵妄发生率低,但右美托咪定对患者心率、血压旳影响大于咪达唑仑。

  • 标签: 危重症患者 浅镇静 谵妄 右美托咪定 咪达唑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