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7 个结果
  • 简介:歹徒冲进教室的时候,老师正在给一群7岁的孩子上课。孩子们柔嫩的小脸儿,像朵朵盛开的葵花。窗外阳光明媚,世界安宁。但歹徒出人意料地冲进来了,就近抓住一个男孩,从身后抽出一把明晃晃的刀来,大吼道:不许乱动!讲台前的老师稍一愣怔,随即明白了,他们被歹

  • 标签: 镇静 歹徒 老师 安宁 窗外 世界
  • 简介:目的:在整形外科局部麻醉手术中,比较病人自控镇静技术(PCS)与麻醉医师控制镇静技术(ACS)的临床效果。方法:50例择期整形个科手术,采用局部麻醉辅助镇静技术,ASAⅠ~Ⅱ级,随机分为两组,A组采用麻醉医师控制镇静技术,即在手术开始前分别给予镇静镇痛药,负荷剂量咪达唑仑0.05mg/kg,芬太尼0.05μg/kg和氯胺酮0.3mg/kg;根据镇静深度,按需逐步减量法间断使用上述三种药物。P组采用病人自控镇静技术,镇静药配方包括咪达唑仑、芬太尼和氯胺酮;负荷量1ml(含咪达唑仑0.4mg,芬太尼4μg和氯胺酮2mg),泵输速度200ml/h,病人自己按组给药以达到满意的镇静深度,初始锁定时间为0,待咪达唑仑用量达0.1mg/kg后,锁定时间设为2min。术中观察生命体征及镇静评分(SS),记录有无低氧血症、呼吸暂停以及术中、术后24h恶心呕吐等副反应。结果:两组病人术中镇静镇痛效果均满意,用药量基本相同。P组用药量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按组次数在3-438次之间。术中P组的镇静深度平均为3.5分,A组平均为4.5分,有显著性差异(P=0.001)。P组术中呼吸抑制和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降低。结论:PCS与ACS用于整形外科局部麻醉手术均可取得良好的镇静镇痛效果,但PCS能实现个体化用药,提高病人的满意度,可有效减少和避免术中镇静过量或不足,是一种安全而有效的新型个体化给药模式。

  • 标签: 病人自控镇静 术中 麻醉医师 咪达唑仑 镇静深度 局部麻醉
  • 简介:上海市失眠症医疗协作中心最近公布,患有失眠症的都市人群,高达82%的人存在着对镇静睡眠药的药物依赖性(成瘾)。目前医患双方都倾向于单纯依靠镇静睡眠药物治疗失眠.这是一个严重的误区。药物睡眠不同于生理睡眠,镇静睡眠药引入的睡眠表面上似乎保证了睡眠时间,实际上却使患者长期处于睡眠亏损状态,损害身体健康。

  • 标签: 镇静 失眠者 慎用 医疗协作中心 药物依赖性 都市人群
  • 简介:患者自控镇静是一种新兴的并迅速应用的临床麻醉技术,它允许患者根据手术中的实际需要,在麻醉医师的监控下,以麻醉医生制订的镇静方案为依据,自己控制给药,达到自己满意的镇静深度,充分实现个体化给药。这种给药方式不仅安全有效,而且患者的参与用药还能产生积极的心理效应,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 标签: 患者 自控镇静 研究进展 个体化给药 给药方式 心理效应
  • 简介:将具有各种功能的导管,经外周血管插至心腔或大血管,以检测心脏生理状况、诊断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施行心血管造影和某些先心病介入治疗,称为心导管术。心导管和心血管造影曾被称为先心病诊断的“金标准”,是确定复杂性先心病的最后方法。近年来,先心病的介入治疗在器材和工艺方面已有大量研究和改进,临床上也广泛采用,由此可避免剖胸手术的损伤和危险、显着缩短住院时间,故是一项极有发展前途的治疗方法。但是,心导管术属于有创技术,能引起患儿疼痛、焦虑不安和不合作。为取得患儿合作和操作顺利,在心导管术前及操作过程中都需要使用一定的镇静药或施行全身麻醉。

  • 标签: 先心病 心导管术 诊断 心血管造影 镇静 介入治疗
  • 简介:目的:观察咪唑安定对机械通气患者的镇静效果。方法:对50例机械通气患者用咪唑安定实施镇静治疗,观察用药前后患者心率、血压、呼吸、血氧饱和度的变化。结果:本组43例在用药负荷剂量下能达到镇静要求,Ramsay维持2~4级,Ramsay5~6级7例,用药后心率Sa02及自主呼吸频率均有明显改善(P〈0.05,P〈0.01)。结论:咪唑安定具有良好的镇静效果,用药安全,可用于机械通气患者的镇静治疗。

  • 标签: 咪唑安定 机械通气 镇静 护理
  • 简介:常规内镜检查是一种外源性刺激,使机体出现应激性反应,引起血中儿茶酚胺浓度明显增高,导致心率增快,心搏动增强,血压增高,从而诱发心律失常;同时可引起冠状动脉血管收缩,血小板聚集,诱发心绞痛或心肌梗死;也可诱发癫痫的发生;以及脑血流量增加,颅内压增高,诱发脑血管意外。由此可见常规内镜检查危险性较高。

  • 标签: 镇静无痛 内窥镜检查 临床应用 药物选择 安全性
  • 简介:对神经外科危重症病人使用镇静剂处于两难境界,既担心躁动对病人造成不良影响,又担心使用镇静剂延误病情判断和抑制呼吸、循环功能,因此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人存在使用镇静剂的指征。镇静剂的使用除了以镇静为目的外,还用于癫痫持续状态、脑保护以及低温治疗中辅助用药。在使用镇静剂时必需有合适的镇静评分系统,特别是一些客观评价指标。同时,为了达到合理用药目的,临床医师必须熟悉各种镇静剂的常规剂量、药效时间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等。

  • 标签: 监护 催眠药和镇静药
  • 简介:目的:观察酸枣仁汤的镇静催眠作用。方法:将100只小鼠随机分为酸枣仁汤大、中、小剂量组、安定组、生理盐水组共5组,各组分别灌胃给予相对应药物,再将每组小鼠分为A组和B组(B组注射戊巴比妥钠)。观察各组药物对所有A组小鼠自主活动次数的影响及对B组小鼠睡眠时间的影响和各组小鼠的大脑重量。结果:大剂量的酸枣仁汤能减少A组小鼠自主活动次数,但与生理盐水组相比,差异并不显著。中剂量的酸枣仁汤能显著延长B组小鼠的睡眠时间,增加所有小鼠大脑重量。结论:酸枣仁汤在不同剂量时发挥不同的药效。

  • 标签: 酸枣仁汤 镇静 催眠
  • 简介:失眠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症状,发病率非常高,临床应用的镇静催眠药种类繁多,常用的有巴比妥、苯二氮革类等。这些药物连续使用较长时间可产生耐受性,疗效降低,另一方面还可成瘾,突然停药时可出现戒断症状,所以临床上需控制使用时间,或与其他镇静催眠药物联合或交替使用,由于其与其他药物合用时常发生药物间的相互作用。因此了解此类药物相关的相互作用对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具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药物相互作用 CYP3A4 地西泮 咪达唑仑 苯巴比妥
  • 简介:呃逆是指喉中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不能自止为主症的病证.其中呃逆持续发作24h,一般治疗无效者称顽固性呃逆.

  • 标签: 呃逆 中医治疗 镇静安神
  • 简介:目的探讨咪唑安定能否使病人达到术中良好的镇静和顺行性遗忘作用.方法选择隆胸住院病人80例,分A、B两组,A组用氯胺酮,B组用咪唑安定复合氯胺酮静脉麻醉,术中观察血流动力学变化与麻醉恢复期情况.结果在麻醉过程中,B组各项观察指标明显优于A组,B组的术中知晓及梦幻的发生率为零,对手术中的情况无任何记忆.结论咪唑安定复合静脉麻醉,能使病人达到镇静遗忘作用,是隆胸手术较理想的麻醉方法

  • 标签: 氯胺酮 咪安定 隆胸手术 静脉麻醉
  • 简介:摘要病人自控镇静(PCS)是一种新型安全可靠、易于接受的镇静方法。本文结合有关文献对PCS的药代动力学特征及其药物选择进行综述。

  • 标签: 病人自控镇静 药代动力学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咪达唑仑复合芬太尼在硬膜外麻醉中的镇静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双盲法将腹部及下肢手术的患者100例分为两组A组(咪达唑仑复合芬太尼组),B组(氟哌利多复合度冷丁组)。记录两组病人术中血压、血氧饱和度、心率及术中镇静和遗忘率。结果两组病人术中血压、心率的变化均在正常生理范围之内,A组镇静效果好的有46例,占92%,效果差的有1人。而B组镇静效果好的只有8例,占16%。A组患者的镇静效果明显好于B组。结论咪达唑仑复合芬太尼可安全用于硬膜外麻醉的辅助,有良好的镇静作用,术后遗忘效果满意,有利于病人安全平稳度过手术期。

  • 标签: 咪达唑仑 芬太尼 硬膜外麻醉
  • 简介:目的:探封病人自控镇静术(PCS)应用于局麻颌面外科手术中的安全性与实用价值。方法:40例ASAⅠ~Ⅱ级挥期局麻口腔、颌面及颈部手术病人,随机分为两组:PCS组与医师控制镇静(DCS)组(各20例)。两组均在施行局麻前,静注相同负荷量异丙酚(O.5mg/kg)。随后PCS组启动PCS[异丙酚每次用量10mg,锁定间隔时间1min,持续背景用量1mg/(kg·h)];DCS组持绩静注异丙酚3.5mg/(kg·h)。术中监测血压、心电图、SpO2、呼气末CO2分压(PETCO2)、呼吸频率(RR),并观察记录病人镇静分数、合作分数和用药量。术后调查病人对麻醉的满意度以及外科医师的满意枰分。结果:PCS组用药量较DCS组低(P<0.01),但个体差异大。镇静分数PCS组也较DCS组低(P

  • 标签: 病人自控镇静术 局部麻醉 颌面手术 异丙酚 芬太尼 用药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