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27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根据镇静水平可将麻醉深度细分为轻度、中度、深度镇静/镇痛及全身麻醉4级,其脑电双频指数(BIS)值依次为80~90、70~80、60~70、40~60。如果将全身麻醉向镇静镇痛升级,就可使麻醉安全有大的提升。由于镇静和镇痛药物的多元化及神经阻滞的发展,镇静镇痛效果进一步优化,从而可取代全身麻醉。尽管深度镇静镇痛优于全麻,但麻醉风险依然同样存在。术前应准备好风险防治措施,术后应促进患者康复。

  • 标签: 镇静 镇痛 全身麻醉 细化 优化
  • 简介:摘要受体是细胞分子水平的某种靶点。镇静/镇痛药都有其相关的作用受体。按受体选用镇静/镇痛药能优化治疗效果。镇静药的主要受体是γ-氨基丁酸A受体(GABAAR)。阿片样受体简单分为三种受体,μ、κ和δ受体,但阿片类药物种类繁多。此外,α2受体激动药和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阻断药也参与镇静/镇痛,尤其是对痛觉过敏的治疗。优化镇静/镇痛术离不开受体学说的引领,基于阿片类受体的选择就能降低阿片类药的不良反应,增加患者的舒适度和满意度。

  • 标签: 镇静 镇痛 γ-氨基丁酸受体 受体 阿片样
  • 简介:【摘要】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重症患者在接受治疗期间会受到被动体位、吸痰、穿刺操作、物理治疗、气管导管等产生的伤害性刺激,加之存在疾病影响,可使患者有强烈不适感,诱发心理、生理应激反应,出现谵妄、焦虑、躁动等,影响预后,而实施合理的镇痛及镇静干预,可控制上述因素造成的伤害性刺激,确保治疗舒适性与安全性。本文就ICU重症患者镇痛及镇静的护理进展展开了综述。

  • 标签: ICU 重症患者 镇痛 镇静 护理 进展
  • 简介:摘要:标准化护理术语是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环节,有利于护理大数据的建立与分析,促进临床实践和护理科研的开展。目前,我国尚无适用于临床的护理专业术语标准及分类体系,也缺少相关的科学研究。国内虽然有部分医院开始建设临床护理信息系统,实现了护理电子病历,但护理标准化术语及分类在系统中尚无成功应用。临床护理分类系统(clinicalcareclassificationsystem,CCC)是一种集护理诊断、措施以及结局为一体的综合性标准化护理术语分类体系,可将复杂的护理干预措施进行编码归类,更加方便临床护理人员的文书记录工作。国外CCC相关研究较少,国内虽有关于标准化护理术语的介绍和实践研究,但与CCC相关的文章和实践较少。关于CCC的研究集中在结构介绍方面,尚未检索到相关的临床研究。

  • 标签: 重症监护后综合征 儿科护理 综述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每日唤醒在重症患者镇静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3月我院ICU有镇痛镇静病人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ICU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每日镇静唤醒策略。①观察镇静药物使用量、ICU住院时间、住院费用;②观察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结果 观察组镇静药物使用量少于对照组,ICU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 对ICU有镇静镇痛病人采用每日唤醒策略,可提高患者治疗效果,缩短ICU入住时间,减少患者住院费用、镇静药物用量、及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每日唤醒 重症 镇静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气管插管患者使用镇静治疗的安全护理对策。方法:气管插管镇静治疗患者选取120例,皆为我院2019.03-2021.03收治,随机信封法分组,行预见性安全护理(n=59,实验组)和常规护理(n=61,对照组),对比生存质量、并发症率、机械通气时间。结果:经护理,实验组生理功能(73.67±7.25)分,躯体疼痛(74.74±6.25)分,活力状态(77.62±8.44)分,情感职能(69.44±7.75)分,生理职能(75.56±6.95)分,总体健康(77.59±9.68)分,社会功能(76.43±8.75)分,精神健康(75.28±8.55)分,比对照组高;并发症率8.47%,比对照组21.31%低,机械通气(5.49±3.62)d 比对照组(7.71±3.55)d短,P<0.05。结论:气管插管镇静治疗中预见性护理具有缩短机械通气时间,改善生存质量,减少护理缺陷,提升护理安全性的应用价值,值得借鉴应用。

  • 标签: 安全护理对策 镇静治疗 气管插管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科ICU病房中应用镇静护理的具体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我院儿科ICU病房的患儿4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患儿人数均为20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儿在此基础上采用镇静护理,比较这两种方法对儿科ICU病房患儿的临床护理效果。

  • 标签: 儿科ICU病房 镇静护理 临床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完善和提高,镇静镇痛技术在减轻患者疼痛,减少刺激副作用方面功效日益显著,而应用于危重症儿童却始终存在较高的难预见性。如何保障危重症儿童镇静镇痛的安全则成为临床医师关注的重点。对比,笔者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就镇静镇痛在危重症儿童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 标签: 儿童 危重症 镇静镇痛技术 药物 心理治疗 注意事项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标准化镇静护理在ICU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2019年1—12月于浙江绿城心血管病医院ICU治疗的4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2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标准化镇静护理干预。采用Richmond躁动-镇静评分量表和数字评分法(NRS)比较两组患者的镇静效果及疼痛评分,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谵妄发生率、ICU留观时间、镇静药物剂量及医疗费用。结果干预组患者的镇静有效率为92.5%(185/200),高于对照组的85.5%(171/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第3、5天和第1、2周,干预组患者的NRS得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期间,干预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谵妄发生率、ICU留观时间、镇静药物剂量和医疗费用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标准化镇静护理可改善ICU患者的镇静效果,降低其疼痛程度,减少其ICU留观时间、镇静药物剂量及住院费用,同时也可以降低ICU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和谵妄发生率,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重症监护病房 标准化镇静护理 镇静效果 疼痛
  • 简介:摘要旧的全麻分期理论已被打破,新的麻醉理念有待确立。由于镇痛镇静的多元化,麻醉用药不断推陈出新。不同作用机制的药物,如芬太尼、异丙酚和氯胺酮进入全麻药目录,向旧麻醉理论提出挑战。我们应紧跟麻醉/无痛的步伐,提出新理论,为临床精准麻醉的引领作出新贡献。

  • 标签: 镇静 镇痛 多元化 麻醉理念 更新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镇痛镇静策略在PICU机械通气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0例进行机械通气且需镇静镇痛治疗的危重患儿随机分为咪达唑仑组(40 例)和瑞芬太尼+ 咪达唑仑组(40 例),采用Ramsay 及FLACC 量表评估镇静、镇痛效果,记录治疗期间生命体征、呼吸机参数动态变化、脏器功能指标、瑞芬太尼及咪达唑仑应用总量、机械通气时间、PICU 住院时间及费用、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结果:与咪达唑仑组比较,瑞芬太尼+ 咪达唑仑组达到镇静镇痛效果所需时间更短,Ramsay 评估3~4 级所占百分比增高,咪达唑仑用量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镇痛镇静策略 PICU机械通气 患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ICU 镇静肌松患者实施每日唤醒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7月-2021年7月我科收治的86例在ICU行机械通气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不实施每日唤醒,观察组于入ICU次日行每日唤醒,比较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观察组VAP的发生率也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ICU 镇静 每日唤醒 机械通气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 简介:摘要:在临床实践中,静脉镇痛镇静麻醉方法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通过无痛胃肠镜静脉麻醉镇痛镇静方法的深入广泛的推行,可以使患者的痛苦程度有效减轻,在更大程度上提升其治疗的依从性,为具体治疗工作和治疗总有效率的提升提供必要的支持。基于此,在本文中重点综述无痛胃肠镜静脉麻醉镇痛镇静方法的研究进展,希望能够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一定的启示。

  • 标签: 无痛胃肠镜 静脉麻醉 镇痛镇静方法 研究进展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