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放射皮肤损伤是放疗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易发生在皮肤较薄的颈、胸、腋窝、腹股沟等照射野部位,可造成正常组织细胞渐进变化、坏死,乃至广泛的纤维化损伤,给患者带来难以忍受的痛苦,而且有可能影响治疗计划顺利实施,严重时导致放疗中断。

  • 标签: 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 中医中药治疗 组织细胞 治疗计划 并发症 照射野
  • 简介:摘要目的对品管圈在降低监护病房新生儿皮肤损伤中的应用效果进行观察并分析。方法选取86例在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期间入住我院监护病房的新生儿作为观察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3例。给予观察组新生儿开展品管圈活动,而对照组未开展。对比两组新生儿的皮肤损伤与NSCS评分。结果对照组新生儿皮肤完好为69.77%,观察组为88.37%,前者明显低于后者(x2=4.50,P<0.05);对照组新生儿皮肤损伤为30.23%,观察组为11.63%,组间差异显著(x2=4.50,P<0.05)。对照组NSCS评分(3.94±0.15)分高于观察组(3.01±0.63)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8.17,P<0.05)。结论对监护病房新生儿开展品管圈活动不仅能够使其皮肤损伤得到有效地降低,而且还能够降低NSCS评分,值得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 标签: 新生儿皮肤损伤 监护病房 品管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线损的高低是衡量电力企业的一项重要经济指标。如何加强线损工作很是必要。本文讨论根据实际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来采取合理的降损工作。

  • 标签: 线损 管理 措施
  • 简介:目的探讨预警监控管理在具有医源性皮肤损伤高危人群和高危环节特征的新生儿中的皮肤损伤预防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新生儿科住院患儿中,1157例具有医源性皮肤损伤高危人群及高危环节特征的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将2014年6~12月入院的557例患儿纳入对照组,对患儿采取医源性皮肤损伤普遍预防;将2015年1~6月入院的600例患儿纳入观察组,除进行医源性皮肤损伤普遍预防外,还采用本研究自行设计的《新生儿医源性皮肤损伤高危人群监控表》及"医源性皮肤损伤记录单",对容易发生或已经发生医源性皮肤损伤的患儿进行重点预警监控和防治。分析两组不同出生体重患儿医源性皮肤损伤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患儿医源性皮肤损伤及主要类型发生差异。两组患儿性别构成比、胎龄构成比及出生体重构成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人体试验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征得患儿家属知情同意,并与患儿家属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结果1对照组超低出生体重儿医源性皮肤损伤发生(93.3%)分别较正常出生体重儿(25.9%)、低出生体重儿(29.6%)及极低出生体重儿(55.9%)高,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7.68、25.02、7.69,P=0.000、0.000、0.006)。2观察组超低出生体重儿医源性皮肤损伤发生(71.4%)分别较正常出生体重儿(19.6%)、低出生体重儿(15.2%)及极低出生体重儿(29.7%)高,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7.90、23.57、7.82,P=0.000、0.000、0.005)。3两组患儿医源性皮肤损伤主要类型发生率由高到低依次为:药物外渗伤、尿布皮炎、鼻塞式氧疗所致压伤及黏贴伤;观察组患儿医源性皮肤损伤发生(21.2%)、药物外渗伤发生(6.5%)及黏贴伤�

  • 标签: 高危人群 高危环节 医原性疾病 皮肤病损 婴儿 新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分娩镇痛降低剖宫产的作用。方法基于本院自2014年5月-2015年5月期间收治的40例住院分娩产妇的临床资料,按照分娩镇痛方式的不同,将这40例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20例。观察组产妇采用分娩(给予镇痛)的方式,对照组产妇采用常规分娩的方式,观察比较两组产妇的剖宫产。结果两组产妇相比,观察组产妇的产程以及剖宫产均明显的低于对照组;观察组产妇的临床分娩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对产妇实施分娩镇痛,能够有效的降低产程以及剖宫产,而且临床分娩效果比较良好,很值得在临床中广泛推广应用。

  • 标签: 无痛分娩 剖宫产率 作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配变影响着客户的生产和生活,它可靠供电关系客户的满意。本文结合多年配变运行经验,采用统计分析方法,以降低配变故障为导向,做细配变过负荷、雷击、短路故障、三相负荷不平衡、配变高低压侧保护配置不合理及保护拒动、设备老化、分接头接触不好等方面的管理,着力降低配变故障,提高配变供电可靠

  • 标签: 变压器 运行 重过载 雷击 短路 不平衡 保护 老化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本文就影响损失和贫化的主要因素进行了探讨,就如何降低采矿损失及贫化提出具体措施,目的是有效地降低“两”,提高矿山企业的经济效益。

  • 标签: 采场 损失率 贫化率 改进措施
  • 简介:目的评价人工尿道括约肌植入术(AUS)治疗骶髓损伤压力尿失禁的临床效果。方法2010年3月至2012年10月,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泌尿外科全军泌尿外科中心收治了2例男性骶髓损伤压力尿失禁患者,术前采用影像尿流动力学检查、自由尿流、脊髓磁共振、静脉肾盂造影检查、中段尿细菌培养、尿常规进行评估。行经会阴尿道球部人工尿道括约肌(AMS800)植入术,并从术前开始口服抗胆碱能药物;术后第3、6个月行尿常规、超声、残余尿和尿流检查。结果2例患者随访9-12个月,术后完全控尿,未出现感染、侵蚀、尿道萎缩、装置机械故障等并发症。结论AUS治疗骶髓损伤压力尿失禁,需要精确评估其膀胱及尿道功能,严格选择手术适应证,术后可获得满意控尿效果,同时需要长期密切随访。

  • 标签: 压力性尿失禁 人工尿道括约肌 脊髓损伤
  • 作者: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免疫学
  • 创建时间:2016-03-13
  • 出处:《医药前沿》 2016年第3期
  • 机构:美国斯坦福大学工程师开发出一种塑料“皮肤”,能检测出自身所受压力的强度,并产生电信号把这种压力感传送给脑细胞。这种人造皮肤有望用于义肢假手,代替皮肤的某些感觉功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三乙醇胺乳膏对放射皮肤损伤的预防和治疗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6月-12月间放疗患者226例,随机平均分成两组,观察组放疗前、后于放射部位涂三乙醇胺乳膏。对照组未作特殊处理,如发生皮肤损伤外敷湿润烧伤膏。观察两组患者皮肤损伤发生和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皮损发生、发生和修复时间分别为16.81%、17±1.64d、23±3.51d,对照组为30.97%、11±1.35d、34±2.95d。经统计学比较(P<0.05),具有显著差异性。结论三乙醇胺乳膏能够改善皮肤的微循环,刺激成纤维细胞增生,减少炎症介质的释放及其生物学活性,提高皮肤的耐受和修复能力,应作为放疗常规应用药物之一。

  • 标签: 三乙醇胺乳膏 放射性皮肤损伤 药理与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