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手术室护理降低手术压力损伤发生的效果。方法  从2021年3月-2022年3月的手术患者中随机抽取62例,双盲法均分为A组(常规护理)和B组(手术室护理),对比两组效果。结果 B组压力损伤发生、护理满意度评分优于A组(P<0.05)。结论   手术患者接受手术室护理能有效地有效地预防压力损伤,获得患者的高度认可,值得推广。

  • 标签: 手术室护理 手术压力性损伤发生率 压力性损伤发生率 护理满意度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手术室护理降低手术压力损伤发生效果。方法:我院于2021年7月正式开始实施手术室护理方案,现选取2020年6月-2021年6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780例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2021年7月-2022年7月收治的780例手术患者为研究组,予以手术室护理干预,对比两组压力损伤发生。结果:研究组患者出现手术压力损伤的概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手术室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手术压力损伤发生,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手术室护理 压力性损伤 发生率
  • 简介:【摘 要】目的:探讨手术室护理在降低手术压力损伤发生方面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样本为60例在本院开展手术治疗的患者,病例均在2021.3-2022.3的时间内收集,通过随机排列法完成分组,对照组与试验组各30例患者,并且分别实施常规护理、手术室护理,评比2组手术指标、压力损伤发生的差异。结果:组间经过比较后可确定试验组较对照组的压力损伤发生更低,且少于其术中出血量,短于其手术时间、体位安置时间,P均在0.05以下。结论:通过手术室护理可对手术压力损伤的发生进行有效控制,同时可对术后恢复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是值得临床采纳和推广的护理模式。

  • 标签: 压力性损伤 手术室护理 常规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对重症脑外伤术后昏迷患者压力损伤发生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0.1-2021.6月期间我院神经外科收治的46例重症脑外伤术后昏迷患者,将其随机分为2组,分别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2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观察两组压力损伤发生和预后情况,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研究组压力损伤发生为0.00%,对照组为21.74%,研究组压力损伤发生低于对照组(P<0.05),GC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将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重症脑外伤术后昏迷患者的护理中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压力损伤发生,并改善预后,临床使用价值高,值得推广。

  • 标签: 重症脑外伤 术后昏迷 综合护理干预 压力性损伤发生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使用循证护理干预患者手术期间皮肤压力损伤的预防效果,以及发生的影响探究。方法:研究时间为2020年7月1日开始,收集临床分析数据,并拟定相关研究计划,直至2022年7月1日截止,期间共计纳入我院诊治患者60例,将其依照护理服务进行分组,研究组予以循证护理,对照组予以基础护理,每组患者30例,比较压力损伤发生、患者对其护理工作满意度、手术指标等。结果:研究组压力损伤发生(3.33%)明显低于对照组压力损伤发生(26.66%)。研究组护理工作满意度(100.00%)高于对照组满意度(76.66%)。研究组患者各项手术指标与对照组患者手术指标相比较,对照组各项手术指标耗时较长,对比差异明显(P

  • 标签: 循证护理 皮肤压力性损伤 手术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压力损伤的发生原因进行分析并做好应对从事。方法:选取压力损伤患者,随后依据选取材料和方式的不同形式进行分组(常规组、试验组)。常规组患者中给予常规治疗,试验组压力损伤患者中针对I期、II期、III期均给予不同的模式。结果:常规组压力损伤患者的换药次数、住院时间、伤口愈合时间分别为31.30±6.22、29.23±4.05d、30.13±0.58d,试验组压力损伤患者的换药次数、住院时间、伤口愈合时间分别为6.15±1.20、16.42±3.71d、16.32±0.45d,经比较,t=34.673、14.753、15.090,P均小于0.05。结论:对于压力损伤患者在进行新型伤口敷料的同时能够更好的减轻疼痛,提升效果。

  • 标签: 新型伤口敷料 压力性损伤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鼻咽癌疾病患者的临床上采取不同的护理模式能够显著降低放射皮肤损伤的发生。方法:选择我院肿瘤科自2021年1月至2021年6月期间收治的80例鼻咽癌患者纳入此次临床研究工作中,将其划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对照组的40例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试验组的40例患者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联合主动皮肤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皮肤损伤情况及护理满意度两项数据结果。结果:对照组有8例均发生不同程度的皮肤损伤,其皮肤损伤的发生为20%;试验组有2例均发生不同程度的皮肤损伤,其皮肤损伤的发生为5%。结论:在鼻咽癌患者实施放疗期间,为了有效的降低皮肤损伤,促进临床护理质量的提升,须给予主动皮肤护理干预,并将其作为鼻咽癌放疗患者的最佳护理方案在临床工作中加以推广应用。

  • 标签: 鼻咽癌 放射性皮肤损伤 主动性皮肤护理
  • 简介:【摘要】探讨1例新生儿皮肤压力损伤的护理方法及预防措施。护理要点:压力损伤预防、局部皮肤清创、予赛肤润涂抹保护创面及更换体位等综合护理措施。通过精心的护理,患儿的局部皮肤好转、未留下瘢痕。现将1例新生儿皮肤压力损伤的护理经验总结如下。

  • 标签: 新生儿 压力性损伤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DCA循环在院内住院患者压力损伤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21年第三季度和2021年第四季度全院2期及以上压力损伤发生上升明显,2021年第三季度院内2期及以上压力损伤3例,压力损伤发生0.036%,2021年第四季度院内2期及以上压力损伤6例,压力损伤发生0.059%。根据质量分析中发现的问题,伤口造口失禁专科小组于2022年1月启动PDCA循环管理专项活动。结果:改善后2022年第一、二季度院内2期及以上压力损伤发生均有明显下降趋势。结论:将PDCA循环应用于院内2期及以上压力损伤管理,能有效控制院内压力损伤发生

  • 标签: PDCA循环 压力性损伤管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Braden压力损伤风险评估量表对重症颅脑损伤术后昏迷患者压力损伤发生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5月至2020年10月于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治疗的重症颅脑损伤术后昏迷患者15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7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Braden压力损伤风险评估量表对患者进行评分,根据评分情况针对对患者实施护理,护理前、后进行Braden评分,护理后统计两组患者压力损伤情况及住院时间,采用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GCS)对两组患者进行预后评价。结果护理后,两组Braden评分较护理前升高,研究组Braden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压力损伤发生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GCS评分均较护理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GC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raden压力损伤风险评估量表的运用可降低重症颅脑损伤术后昏迷患者压力损伤发生,提高Braden评分,改善患者预后,缩短患者住院时间。

  • 标签: Braden压力性损伤风险评估量表 重症颅脑损伤 术后昏迷患者 压力性损伤发生率
  • 简介:    摘要:随着近些年ICU患者人数的不断增多,使其临床护理工作成为各大医院关注的焦点。由于ICU患者通常具有病情复杂和病症严重的特征,所以在该类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往往会使用到较多的医疗器械,以此更加全面地诊治患者的病症问题,促进ICU患者的病情状况及早好转。但在使用这些医疗器械时极容易因护理人员操作不规范、防护不到位或安全意识松懈等问题,产生器械压力损伤的情况,让ICU患者的护理体验显著下降,对患者的康复工作也造成非常严重的阻碍。本文根据器械压力损伤的含义内容、预防价值及防范方向,结合预防护理的含义内容与应用优势,浅谈一下该种护理模式在降低icu器械压力损伤的具体应用。

  • 标签:     预防性护理 ICU患者 器械性压力损伤
  • 简介:摘要:压力损伤是发生皮肤和/或潜在皮下软组织的局限性损伤,通畅发生在骨隆突处或与医疗或其他医疗器械有关的损伤。可表现为局部组织受损但表皮完整或开放性溃疡并可能伴有疼痛。剧烈和/或长期的压力或联合剪切力科导致压力损伤出现。压力损伤是临床常见的并发性,随着病人自我保护意识增强,压力损伤的发生将视为未提供符合标准的护理和行为的依据,有可能引发护患纠纷。因此预防发生成为压力损伤工作的重点,根据压力损伤的分期及护理以提高对压力损伤的认识。

  • 标签: 压力性 损伤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探析血液病危重患者皮肤压力损伤高危人群的专科风险管理对其临床护理的效果。方法:此次将2021年12月-2022年7月在我科室住院的病危、病重的43例血液病患者作为研究组(采取皮肤压力损伤高危人群的专科风险管理),而2021年5月-2021年11月在我科室住院的41例血液病危重患者纳为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对比两组患者的皮肤压力损伤发生。结果:研究组发生皮肤压力损伤为2.32%,常规组为9.76%,P<0.05,组间存在对比。结论:实施皮肤压力损伤专科风险管理后,血液病危重症患者的皮肤压力损伤显著降低

  • 标签: 皮肤压力性损伤高危人群 血液病危重患者 专科风险管理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老年卧床患者在采取强化护理管理干预时的影响。方法 2019年2月~2020年8月,选取47例我院收治的老年卧床患者,以掷骰子法分为观察组(n=24例)和对照组(n=23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强化护理管理干预,比较两组压力损伤发生和Braden评分。结果 观察组压力损伤发生为0.00%,低于对照组的17.39%(P

  • 标签: 强化护理管理 老年卧床患者 压力性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伤口造口小组在压力损伤高危患者皮肤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6月我院收治的压力损伤高危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选择70例,使用奇偶数交替法分组,对照组35例使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35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组建伤口造口小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生活质量与疼痛感。结果:观察组经过伤口造口小组干预后,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压力损伤患者护理中,使用伤口造口小组的价值较高,能够改善患者生活质量、降低患者疼痛感,并提高护理满意度。

  • 标签: 伤口造口小组 压力性损伤 高危患者 皮肤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胸部固定带对减少器械压力损伤发生的应用研究。方法:作者将普通胸带进行胸前两侧各开两孔及腋下圆弧裁边设计,制作的新型胸带应用于,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医院收治的乳腺癌根治术患者60人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时间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人。对照组使用常规胸部固定带,观察组使用改良后的胸部固定带,比较两组器械压力损伤的发生和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器械压力损伤发生为0%(0/30),低于对照组的20%(6/30)〔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96.67%(29/30),高于对照组的70%(21/30)〔P〈0.05〕。结论: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使用改良胸部固定带后,大大降低了器械压力损伤的发生,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 标签: 改良胸部固定带 器械性压力性损伤发生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对降低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入部位医用粘胶相关皮肤损伤(MARSI)发生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6~7月河南省人民医院肿瘤病区置入PICC导管的患者335例为实验组,实施集束化护理措施,护理措施包括风险评估、合理选择黏胶产品、正确粘贴和移除、皮肤保护和除胶剂等;选择同科室2019年3~4月份收治的置入PICC导管的267例患者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MARSI的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52例(19.48%)患者发生MARSI,实验组20例(5.97%)患者发生MARSI,两组MARSI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PICC置入部位MARSI的发生

  • 标签: 集束化护理 肿瘤患者 PICC MARSI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究医共体模式下的延续护理干预对压力损伤发生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4-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存在压力损伤高危风险的病人33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各16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医共体模式下的延续护理进行干预,通过对比相关指标,来判断其影响。结果 观察组病人压力损伤发生显著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病人干预后生理机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健康状况、精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八项评分较干预前均更优,且干预前、后以上八项数据观察组病人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存在压力损伤高危风险的病人采取医共体模式下延续护理干预能够大大的降低压力损伤的发生,提升病人的生活质量,让病人对护理服务更加的满意,应用效果较好。

  • 标签: 压力性损伤 医共体模式 延续性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