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讨护理干预对下肢静脉曲张患者护理效果的影响。方法于2017年8月至2018年7月组我院54例下肢静脉曲张患者,随机双盲法分组,各27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基础护理,实验组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结果与对照组患者进行对比,实验组患者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明显更短(P<0.05)。结论护理干预对减少下肢静脉曲张患者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存在积极作用。

  • 标签: 护理干预 下肢静脉曲张 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护理干预在缩短胃肠道术后患者首次下床活动时间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 600 例胃肠道手术患者并随机分为人数相同的两组( n=300 ),一组进行常规干预(对照组),另一组展开护理干预(研究组),观察两组干预效果。 结果 :研究组康复指标优于对照组, P<0.05 ,且研究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 P<0.05 。 结论 :护理干预在胃肠道手术患者中有着良好的应用效果,可以缩短患者术后首次下床时间,促使患者尽快恢复健康,有效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大力推广和引用。

  • 标签: 护理干预 胃肠道手术 术后首次下床活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剖宫产术后患者首次下床活动时间的影响。方法将2009年1月-12月住院的剖宫产术后病人随机抽取230例产妇分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进行常规护理的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组术后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既定的护理干预措施,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进行记录对比,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差异有极显著意义(P<0.01)。结论对剖宫产术后患者实施护理干预能有效促进早期下床活动,减少术后并发症。

  • 标签: 护理干预 剖宫产 术后下床活动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对阑尾术后首次下床活动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阑尾炎患者100例,以随机分配原则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50例。对照组患者术后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术后行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24h内首次下床活动人数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24h内首次下床活动人数明显多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结果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对阑尾炎术后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可促进患者的康复,利于患者尽早下床活动而降低腹腔粘连等并发症的发生率。该种护理模式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以帮助更多患者受益。

  • 标签: 护理干预 常规护理 首次下床活动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接受连续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在我院手术的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92例,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分别命名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均包括46例病患,采取的护理措施分别是常规护理和连续护理干预,比较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术后首次下床活动与住院时间均是短于对照组的(P<0.05);对照术后并发症,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将连续护理干预运用在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的护理上更有利于促进其术后身体机能的快速康复,同时可有效减少并发症,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脊柱骨折 脊髓损伤 连续护理干预 下床活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对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下肢肌力和跌倒恐惧的影响,为促进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康复提供依据。方法将2018年7月至2019年12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210例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1组、试验2组和试验3组,每组70例,分别于术后16、20、24 h开始首次下床活动。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比较3组患者屈、伸肌群的峰力矩(PT)和腘绳肌与股四头肌肌力比率(H/Q);采用修订版跌倒效能量表(MFES)评价患者跌倒效能,单条目法比较3组患者跌倒恐惧发生率。结果术后1个月,试验1组和试验2组屈、伸肌群PT、H/Q分别为(18.73 ± 5.49)N·m、(37.56 ± 7.76)N·m、(48.08 ± 9.19)%和(18.44 ± 5.27)N·m、(37.04 ± 7.07)N·m、(47.49 ± 9.30)%,明显高于试验3组的(16.38 ± 2.85)N·m、(33.75 ± 6.75)N·m、(43.48 ± 7.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2.316~3.057,P<0.05)。术后1周,试验1组跌倒恐惧发生率为72.3%(47/65),MFES得分为(3.14 ± 0.58)分,试验2组和试验3组分别为53.7%(36/67)、(3.81 ± 0.65)分和50.8%(32/63)、(3.87 ± 0.74)分,试验1组跌倒恐惧发生率明显高于试验2组和试验3组,MFES得分明显低于试验2组和试验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5.780、4.878,t值为6.221、6.129,P<0.05)。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20 h开始下床活动,可以缩短下肢肌力恢复时间和降低患者跌倒恐惧发生风险。

  • 标签: 全膝关节置换术 早期下床活动 下肢肌力 跌倒恐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对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下肢肌力和跌倒恐惧的影响,为促进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康复提供依据。方法将2018年7月至2019年12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210例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1组、试验2组和试验3组,每组70例,分别于术后16、20、24 h开始首次下床活动。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比较3组患者屈、伸肌群的峰力矩(PT)和腘绳肌与股四头肌肌力比率(H/Q);采用修订版跌倒效能量表(MFES)评价患者跌倒效能,单条目法比较3组患者跌倒恐惧发生率。结果术后1个月,试验1组和试验2组屈、伸肌群PT、H/Q分别为(18.73 ± 5.49)N·m、(37.56 ± 7.76)N·m、(48.08 ± 9.19)%和(18.44 ± 5.27)N·m、(37.04 ± 7.07)N·m、(47.49 ± 9.30)%,明显高于试验3组的(16.38 ± 2.85)N·m、(33.75 ± 6.75)N·m、(43.48 ± 7.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2.316~3.057,P<0.05)。术后1周,试验1组跌倒恐惧发生率为72.3%(47/65),MFES得分为(3.14 ± 0.58)分,试验2组和试验3组分别为53.7%(36/67)、(3.81 ± 0.65)分和50.8%(32/63)、(3.87 ± 0.74)分,试验1组跌倒恐惧发生率明显高于试验2组和试验3组,MFES得分明显低于试验2组和试验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5.780、4.878,t值为6.221、6.129,P<0.05)。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20 h开始下床活动,可以缩短下肢肌力恢复时间和降低患者跌倒恐惧发生风险。

  • 标签: 全膝关节置换术 早期下床活动 下肢肌力 跌倒恐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将护理干预运用于阑尾术后患者中对首次下床活动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6~2017.4期间该院收治的136例阑尾炎患者,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研究组、常规组,各68例。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强护理干预措施,对常规组实施临床传统护理方案,并将两组首次下床活动、肛门排气、住院时间等指标进行对比,同时对比两组术后24h内首次下床活动情况。结果研究组与常规组在首次下床活动、肛门排气、住院时间等指标上对比均具有显著性差异(t=-28.893、P=0.000,t=-33.017、P=0.000,t=-10.685、P=0.000);研究组术后24h内首次下床活动率显著高于常规组(X2=10.026、P=0.002)。结论护理干预的实施可帮助阑尾术后患者及早下床活动,促进肛门排气,缩短患者住院时间,保障手术效果,具备临床意义与实施价值。

  • 标签: 护理干预 阑尾术后 首次下床活动 影响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62例阴式子宫全切除术后患者下床活动时间与排气的关系的分析结果表明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早并不是阴道断端出血的直接原因,因而对子宫全切术后的患者不家过分强调延长术后卧床时间,且早期下床活动对肠功能的恢复有利,所以术后在机体能够耐受的情况下,均宜早期下床活动

  • 标签: 阴式子宫全切除 阴道断端 下床活动
  • 简介:摘要为促进腹部手术病人排气功能的尽早恢复,鼓励、协助病人早期活动,并对不同活动时间的排气恢复情况进行了观察。结果显示后24h以内活动的病人排气时间较24h以后开始活动病人的排气时间早,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提示后早期活动可促进肛门排气。

  • 标签: 腹部手术 早期下床活动 肛门排气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护理干预应用在阑尾炎术后患者中的效果及对首次下床活动的影响。方法:纳入2021年4月—2022年8月的56例阑尾炎患者,随机划分对照组(28例,常规术后护理)、观察组(28例,加用护理干预),评价组间相关指标情况。结果:较之对照组,观察组恢复时间更短,VAS评分、心理应激、PSQI评分更低,并发症更少,P

  • 标签: 护理干预 阑尾炎 手术 首次下床活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早期下床活动对头晕/眩晕疾病谱患者住院时间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经我院诊断的68例头晕/眩晕疾病谱患者为代表(2016年1月至2017年2月),经随机选择的方法划分为对照组(采取卧床休息)和研究组各34例(早期下床活动),对两组最终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和对比。结果研究组的治疗总体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的平均住院天数为6.7天,研究组的平均住院天数为5.2天,研究组的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讨论针对患头晕/眩晕疾病病员采取早期下床活动,可缩短临床症状缓解时间,显著减少住院天数,该方法值得推广。

  • 标签: 早期下床活动 头晕/眩晕疾病谱 住院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在阑尾手术后患者中开展护理干预对其下床活动以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随机抽选2017年3月至2018年7月本院手术治疗的阑尾炎患者66例资料开展对照分析,抽签法分组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每组33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行针对性护理,分析两组下床活动时间、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护理满意度分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上针对阑尾手术后患者开展针对性护理干预有利于缩短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提升护理满意度。

  • 标签: 阑尾炎 针对性护理干预 首次下床活动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为行阑尾切除术术后患者采用护理干预对其尿潴留及首次下床活动情况造成的影响。方法选取本科室2014年4月~2016年4月间收治的行阑尾切除术的100例患者,根据随机双色球分组法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参考组包含50例患者,采用常规临床护理;护理组包含50例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针对性的护理干预。结果与参考组相比,护理组患者的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明显较短,排尿成功率明显较高,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行阑尾切除术术后患者提供科学合理的护理干预能够促进患者早期下床活动,减少尿潴留的出现。

  • 标签:
  • 简介:摘要近年来快速康复理念越来越多的运用于临床,帮助患者缩短病程,提高就医过程中的舒适度及生活质量。在腰椎手术后患者常面临长时间卧床,来避免椎体移位、植骨滑脱等问题,但长期卧床会带来深静脉栓塞、坠积性肺炎、压疮、便秘等并发症。因此,帮助病人早期下床活动是帮助腰椎手术患者快速康复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文就各类腰椎手术下床时间进行综述。

  • 标签: 腰椎手术 下床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减少LC术后患者排尿功能障碍及下床次数,提高下床自行排尿的成功率。方法将84例行LC术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42例。治疗组于术后4~6小时嘱患者下床自行排尿,对照组于术后前4小时及6小时后嘱患者下床自行排尿。结果;治疗组发生排尿功能障碍比对照组少,程度轻,下床自行排尿成功率高。

  • 标签: LC术 下床排尿 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下肢静脉曲张患者采用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对其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的影响。方法将本院近期(2016年3月-2017年3月)以下肢静脉曲张为诊断行手术治疗的78例患者,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其中常规护理的39例患者称为对照组,针对性护理干预称为干预组。将两组患者首次下床时间及SAS、SDS评分对照解析。结果干预组术后首次下床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且护理后干预组SAS、SDS评分明显少于对照组,组间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可有效缩短下肢静脉曲张患者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减轻患者抑郁、焦虑心理,效果理想,有在临床上普及、推广、使用价值。

  • 标签: 针对性护理干预 下肢静脉曲张 下床活动时间 影响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早期快速康复护理对肺结核大咯血患者DSA术后下床活动时间的影响。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50例于2020年12月-2022年11月期间在本院接受DSA术的肺结核大咯血患者分为比照组(常规护理)及观察组(早期快速康复护理),各25例。观察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再咯血量明显少于比照组、术后下床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比照组(P

  • 标签: 肺结核大咯血 DSA术 早期快速康复护理 下床活动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对性护理在肾结石患者微创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围手术期的效果观察及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影响评价。方法:选取我院住院治疗的 100例肾结石的患者(所有患者都行微创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时间在 2018年 9月至 2019年 9月,按照随机数字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各 50例。对照组围手术期的患者实施常规的护理方式,而观察组的患者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针对性护理模式。随后对比两组术后的护理的 效果(体温恢复正常所需要的时间、住院的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护理后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的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给予经微创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围手术期的肾结石的患者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地提高治疗的效果,且有助于患者早日康复,同时可以缩短住院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而且能够让患者得到更满意的护理。

  • 标签: 针对性护理 肾结石 微创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 围手术期 首次下床活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