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2
42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第2胫侧背动脉皮瓣(简称背动脉皮瓣)与第2胫侧底固有动脉皮瓣(简称底动脉皮瓣)修复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2019年1月—2020年6月,苏州瑞华骨科医院收治27例符合入选标准的手指末端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其中男21例、女6例,年龄19~59(37±10)岁,清创后缺损面积1.5 cm×1.2 cm~2.6 cm×1.8 cm。根据对缺损手指采用的皮瓣修复方式,将患者分为背动脉皮瓣组(12例)和底动脉皮瓣组(15例)。背动脉皮瓣切取面积为1.5 cm×1.2 cm~2.5 cm×1.6 cm,底动脉皮瓣切取面积为1.7 cm×1.3 cm~2.6 cm×1.8 cm,对皮瓣供区创面行同侧小腿内侧全厚皮片移植,将皮片供区创面直接缝合。记录患者皮瓣动脉口径、皮瓣切取时间及术后2周皮瓣成活情况与随访时间。末次随访时,记录患者皮瓣移植处两点辨别觉距离、指关节总主动活动度(TAM)及皮瓣供区创面愈合情况,采用温哥华瘢痕量表(VSS)对第2供区与手指受区瘢痕情况进行评分,采用Michigan手概况问卷(MHQ)中的外观与自我满意度2个子量表对患指进行评价。对数据行独立样本t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结果背动脉皮瓣组患者皮瓣动脉口径为0.35~0.80(0.56±0.14)mm、皮瓣切取时间为(14.0±2.7)min,均明显短于底动脉皮瓣组的0.80~1.35(1.02±0.16)mm、(19.7±3.4)min(t值分别为7.81、4.79,P<0.01)。术后2周,2组患者受区皮瓣均成活。末次随访时,2组患者皮瓣供区创面均愈合良好。2组患者术后随访时间及末次随访时的皮瓣移植处两点辨别觉距离、指关节TAM、第2供区和手指受区瘢痕的VSS评分及患指MHQ中外观与自我满意度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底动脉皮瓣,背动脉皮瓣解剖层次浅,手术切取皮瓣时间短,能够保留底固有动脉与底固有神经,减少供区的损伤。

  • 标签: 外科皮瓣 皮肤 软组织缺损 趾背动脉 创面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横行V-Y推进皮瓣修复同侧腓侧皮瓣供区的临床疗效。方法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兵器工业五二一医院手外科对20例患者的腓侧皮瓣的供区采用横行V-Y推进皮瓣修复,其中男16例,女4例,平均年龄33(18~52)岁。先将腓侧皮瓣供区缝合缩小创面,剩余创面的横行宽度0.4~1.6 cm,创面的面积为0.5 cm×0.8 cm~1.6 cm×1.8 cm。随后采用同侧横行V-Y推进皮瓣修复缩小的创面。V-Y皮瓣横行推进距离0.2~0.8 cm,皮瓣切取的面积为1.0 cm×1.4 cm~1.8 cm×2.4 cm。随访截止时间为2021年7月,随访内容包括:V-Y推进皮瓣成活情况,切口有无感染,皮瓣外形、质地、纹理及感觉,皮瓣及有无疼痛,供区及皮瓣对冷耐受性,供区及皮瓣瘢痕情况,供区外观、感觉及屈伸功能,供区有无特殊不适以及是否影响行走等功能。结果术后随访12~18(平均14)个月, 横行V-Y推进皮瓣全部成活, 供区切口无感染,切口I期愈合。皮瓣外形、纹理及质地与对侧相同位置皮肤接近, 横行V-Y推进皮瓣及供区TPD均为4~7 mm。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价皮瓣对冷的耐受性平均为0.3分,供区对冷的耐受性平均为0.6分。用温哥华瘢痕量表评分(VSS)评价皮瓣的瘢痕平均为0.2分,供区瘢痕平均为1.2分。供区外观与对侧外观无明显差别,V-Y推进皮瓣及供区均无疼痛等不适,所有病例供区足部行走、跑步、跳跃、踮脚时均无影响。结论采用横行V-Y推进皮瓣修复同侧小面积腓侧皮瓣供区,可获得满意的修复外形及功能,手术操作简单,创伤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V-Y推进皮瓣 趾腓侧皮瓣 供区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围手术期护理应用在同蒂背甲皮瓣、侧方皮瓣修复手指缺损中的效果。方法:纳入2019年1月—2021年10月接诊且以同蒂背甲皮瓣、侧方皮瓣行再造手指术的40例手指缺损患者,遵循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例分配至对照组(纳入20例,提供常规护理)、观察组(纳入20例,提供围手术期护理),评价组间服务满意度。结果:在服务满意度方面,观察组(95.00%)高于对照组(70.00%),P

  • 标签: 同蒂趾背甲皮瓣 趾侧方皮瓣 修复 手指缺损 围手术期护理
  • 简介:摘要多是足部常见的先天性畸形,其中轴后型多畸形最常见。多畸形的治疗目的是改善功能和(或)外观。本文回顾相关文献,介绍轴后型多畸形的临床分型,总结手术治疗的目的和时机,探讨轴后型多畸形切除列选择、矫正保留轴线偏斜、重建蹼、矫正短畸形和重建保留关节稳定性的方法。

  • 标签: 多趾畸形 并趾 分型 手术治疗
  • 简介:摘要:张宗非常重视乡村幼儿教育,他对当时乡村幼儿教育状况进行了分析、批判,提出了创办乡村幼儿园的可行性与必要性,在此基础上,他开展了创办乡村幼儿园的活动,倡导建立乡村化的幼儿园。他的乡村幼儿教育思想没有因时过境迁而失去光泽,相反,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对我国当前乡村幼儿教育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 标签: 张宗麟 幼儿 乡村幼儿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全外显子测序技术研究先天性巨指()症的突变基因和位点。方法将2018年6月至2020年5月在我院手术的12例先天性巨指()症患者分为单纯巨指、单纯巨、巨指并指、巨4组,对患者的病变组织和外周血进行全外显子检测,将4组检测到的突变基因进行交集,对交集结果进行Phenolyzer分析,筛选巨指()症的致病基因,并对外显子测序结果进一步行Sanger测序验证,明确先天性巨指()症的突变基因和位点,对突变基因所编码的蛋白信号通路进行单克隆抗体免疫组化分析,以多指患儿脂肪细胞作为对照组进行比较,观察目标蛋白表达情况。结果根据全外显子测序综合生物信息分析及Sanger验证结果,筛选出PIK3CA基因突变为巨指()症的致病基因,突变位点为10号外显子c.G1624A(p.E542K)、c.G1633A(p.E545K);21号外显子c.A3140G(p.H1047R)、c.G3145C(p.G1049R),其中c.G3145C(p.G1049R)位点是首次发现,病变组织的AKT单克隆抗体免疫组化分析显示巨指的AKT蛋白表达较多指明显增强。结论PIK3CA基因突变所导致的PI3k-AKT信号通路过度表达是导致先天性巨指()症的原因。

  • 标签: 手畸形 足畸形 巨指(趾) PIK3CA基因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游离腓侧皮瓣移植修复手指指腹缺失的临床体会。方法自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我们采用游离腓侧皮瓣移植修复20例指腹缺失患者。创面缺失面积为1.5 cm×2.0 cm~2.0 cm×3.5 cm,切取皮瓣大小为1.8 cm×2.5 cm~2.5 cm×4.0 cm。直接关闭供区或游离皮片植皮修复供区。术后随访临床疗效。结果术后本组中19例皮瓣顺利成活,1例术后第2天发生血管危象,急诊手术探查后皮瓣成活。术后随访时间为6~12个月,平均10个月。术后3个月各指间关节恢复正常活动度,术后6~12个月皮瓣恢复保护性感觉,两点分辨觉为5~9 mm。供区无功能影响。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手功能:优16例,良3例,可1例。结论指腹皮肤软组织缺失的患者采取游离腓侧皮瓣移植修复,供受区组织结构相近,不仅可重建指体外形及精细感觉,而且供区隐蔽、损伤小。

  • 标签: 外科皮瓣 显微外科技术 指腹缺失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陈旧性孤立型次跖骨头骨折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4月北京积水潭医院足踝外科收治的有症状的陈旧性孤立型次跖骨头骨折患者资料。男4例,女1例;受伤时年龄平均为26.2岁(19~36岁)。2例患者初诊时被漏诊。术前主要症状为跖关节背伸活动度受限,X线和CT提示远折端向背侧翻转移位。所有患者均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比较患者术前及末次随访时的美国足踝外科协会-次关节-间关节(AOFAS-LMI)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跖关节被动背伸活动度,并记录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获平均27.8个月(6~45个月)随访。所有骨折均达到骨性愈合。末次随访时AOFAS-LMI评分平均为90.6分(82~100分),VAS疼痛评分中位数为0分(0~2分),跖关节被动背伸活动度中位数为40.0°(35°~45°),均较术前[70.6分(59~79分)、4分(2~5分)、10.0°(5.0°~10.0°)]改善。所有患者均能恢复至受伤前的活动水平。3例患者出现跖关节关节炎改变。结论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陈旧性孤立型次跖骨头骨折疗效满意。

  • 标签: 跖骨 关节内骨折 治疗结果 次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携带静脉的游离腓侧皮瓣修复手指指腹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2020年6月至2021年1月,采用不携带静脉的腓侧游离皮瓣修复手指指腹缺损8例,其中男6例,女2例,平均年龄32(18~42)岁,患指指腹缺损面积1.0 cm×0.5 cm~1.8 cm×0.8 cm,术中切取腓侧皮瓣仅携带底动脉及底神经,吻合和缝接患指指掌侧固有动脉及指掌侧固有神经,所有皮瓣均未携带回流静脉,足趾供区直接拉拢缝合,术后常规抗感染、抗痉挛、抗凝治疗。术后门诊定期随访。结果术后皮瓣全部成活,均未发生血管危象,供、受区术口均Ⅰ期愈合。8例患者均得到随访,平均随访时间6.4(4~12)个月。患指指腹外形饱满,质地、弹性良好,末次随访时TPD达6~8 mm,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价手功能,获优7例,良1例。结论游离腓侧皮瓣对于修复手指指腹微小创面,可以不携带回流静脉使皮瓣成活,对于在解剖分离回流静脉失败的病例中提供一定的参考意义。

  • 标签: 趾腓侧皮瓣 手指 指腹缺损 显微外科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屈膝踏足逆行再植法在旋转撕脱离断再植术的优点和缺点及应用体会。方法2016年1月-2021年6月,采用屈膝踏足逆行再植法对11例旋转撕脱性离断行断再植术,其中男10例,女1例。年龄18~50岁,平均32岁。致伤原因:机器皮带绞伤5例,碾压伤4例,车祸伤2例。受伤部位:左4例,右7例,均为完全离断,均伴有屈伸肌腱近端抽出。术后患者均获随访,其中门诊随访7例,电话随访2例,微信随访2例。结果术后9例完全成活,2例坏死。断再植成活率为81.8%(9/11),手术时间2~3 h,平均2.5 h。X线片复查示,术后8~12周成活趾骨折及关节融合均一期愈合。随访时间3~18个月,平均10.5个月。成活外形饱满,趾甲生长良好。末次随访时端静态TPD为8~12 mm,平均10 mm。患足行走及跑步无影响。结论采用屈膝踏足逆行再植法行旋转撕脱性离断再植术具有视野暴露良好、镜下操作方便、可缩短手术时间、再植成活率高的优点。

  • 标签: 离断伤 断趾再植 逆行再植 屈膝踏足
  • 简介:摘要:分析腱鞘囊肿切除间关节融合术治疗拇趾腱鞘囊肿的疗效。方法:选取11例拇趾腱鞘囊肿患者,对其实施腱鞘囊肿切除间关节融合术治疗,观察患者术后愈合情况以及手术治疗前后的疼痛评分和功能评分,并观察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复发情况。结果:入组11例患者术后均实现一期愈合,患者术后疼痛评分较治疗前显著下降,拇指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随访观察期间仅有1例患者出现轻微不适症状,一定时间后症状消退,没有出现行走疼痛等症状,且入组患者随访期间均未复发。结论:在拇趾腱鞘囊肿临床治疗中合理采用腱鞘囊肿切除间关节融合术,能够保证良好手术治疗效果,促进患者症状和功能的改善,同时此种手术治疗安全性也较高。

  • 标签: 拇趾腱鞘囊肿 切除治疗 关节融合术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个性化神经修复方式的游离腓侧皮瓣修复拇、手指指腹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2015年1月至2020年1月,共收治拇、手指指腹缺损伴骨或(和)屈肌腱外露39例,其中男31例,女8例,平均年龄36(17~59)岁。拇、手指指腹缺损大小1.0 cm×1.2 cm~2.6 cm×4.0 cm。均在清创后采用个性化神经修复方式的游离腓侧皮瓣进行修复,皮瓣供区21例直接缝合,18例无法缝合者先缩小供区创面,剩余创面12例采用人工真皮修复,6例植皮修复。术后定期随访,随访内容包括:拇、手指屈指和伸指功能,伤口有无感染,皮瓣有无坏死、疼痛,皮瓣外形、纹理及质地,采用温哥华瘢痕量表评分(VSS)评价皮瓣的瘢痕,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价皮瓣对冷耐受性,观察皮瓣感觉恢复情况、供区外观、感觉及供区足部运动功能。结果本组39例中,38例皮瓣成活,皮瓣愈合良好,1例皮瓣发生坏死,通过指掌侧固有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成活。术后随访1~3(平均1.8)年,随访截止时间至2021年6月。所有指腹皮瓣无疼痛,纹理及质地与该手指邻近的皮肤接近,皮瓣TPD为4~10 mm,皮瓣瘢痕VSS评分平均为0.6分,VAS评分平均为0.3分;手功能按手外科学会上肢功能评定标准,优34例,良4例,差1例。供区外观与对侧外观无明显差别,供区TPD为4~7 mm,VSS评分平均为1.2分,VAS评分平均为0.6分;所有病例供区足部行走、跑步、跳跃、踮脚时均无影响。结论个性化神经修复方式的游离腓侧皮瓣是一种值得推荐的修复拇、手指指腹缺损的理想方法,既可以修复拇、手指指腹缺损,恢复指腹的外观及感觉,又供区隐蔽,损伤小,且对供区腹感觉影响较小,对供区外观、供区足部行走、跑步、跳跃等均无影响。

  • 标签: 趾腓侧皮瓣 拇指 手指 指腹缺损 神经修复 显微外科技术
  • 简介:摘要:文章概述了可试压延时端滑套工作原理及施工流程,结合实例总结了涪陵页岩气田应用中出现的异常情况,从端滑套本体、胶塞本体等方面开展了异常原因了分析,并提出改进意见,对气田后期端滑套的改进和应用提供指导。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在断再植/皮瓣患者术后专科护理中采用品管圈活动的价值。方法 基于特定时间(2020年1-12月)及固定范围内(本院),选取拟行断指再植或皮瓣移植术患者70例,将其实施分组(分成2组,所用方法为随机数字表法,每组皆为35例),A组术后给予常规专科护理,B组基于此,采用品管圈活动开展护理干预,对比两组负性情绪及血管危象、断指存活情况,另对比两组生活质量。结果 B组干预后焦虑、抑郁情绪评分均较A组低(P<0.05)。B组血管危象发生率(2.86%)较A组(22.86%)低(P<0.05),而断指存活率(91.43%)较A组(68.57%)高(P<0.05)。B组干预后的生活质量量表(SF-36)评分较A组高(P<0.05)。结论 针对断再植/皮瓣患者,术后通过采用品管圈活动实施护理干预,能改善其负性情绪,减少血管危象发生,提高断指存活率,改善生活质量,应用价值高。

  • 标签: 断趾再植/皮瓣 品管圈活动 血管危象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在针对高龄糖尿病足截术患者开展麻醉的过程中,采取神经阻滞麻醉具有的效果。方法 此次研究主要对60例高龄糖尿病足截术患者进行研究,收治起始时间为2020年12月,结束收治时间为2021年12月,随机将患者开展分组,每组30例,A组采取腰硬联合麻醉,B组采取腰丛联合神经阻滞麻醉,对比两组麻醉产生的效果。 结果 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对金饰品中含量的测定,对影响其量测定的关键技术指标进行了探讨。最后,对试验的优化工艺进行了优化,确保了试验的精度和精度。

  • 标签: 首饰 测定 含金量 火试金法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探讨快速康复护理临床路径在小儿多畸形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于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我院收治的小儿多畸形患儿共8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电脑盲选的方式,将80例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的护理模式进行干预,观察组采用快速康复护理临床路径进行干预。对比分析对照组与观察组的术后苏醒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在术后苏醒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其中(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小儿多畸形患儿,采用快速康复护理临床路径进行干预,能够有效降低患儿的术后苏醒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在实际应用中具有优良的效果,值得推广与应用。

  • 标签: 快速康复护理临床路径 小儿多趾畸形 围手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