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人体暴露于电离辐射后会引发各个组织器官损伤,其中,皮肤是人体最先暴露于射线器官,其损伤机制和治疗是研究热点。放射皮肤损伤(RISI)最常见于放疗后,还可见于核工业生产、放射实验室和工业探伤等意外核事故。RISI形成后影响患者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严重者会威胁患者生命健康。然而,到目前为止,对于RISI尚无标准治疗方案。笔者回顾归纳总结了RISI治疗方法,旨在为临床治疗和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辐射损伤 皮肤 放射性皮炎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出血患者出现远隔部位弥散受限病灶(R-DWILs)相关因素。方法选择金华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自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203自发出血患者进入研究,根据是否存在R-DWILs将患者分为阳性(39)及阴性(164),分析阳性患者R-DWILs基本情况并比较2患者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查结果;随后将P<0.1项目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导致R-DWILs出现独立影响因素。结果39(19.2%)脑出血患者中共检测到55个R-DWILs,其中皮层-皮层下45个(81.8%),基底节区8个(14.5%),脑干1个(1.8%),小脑1个(1.8%)。病灶直径2~20 mm,呈圆形椭圆形、片状、不规则形等。共计42个(76.4%)病灶在血肿对侧半球,患者R-DWILs数量1~3个。阳性患者收缩压、舒张压、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空腹血糖均较阴性患者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空腹血糖(OR=1.632,95%CI:1.213~2.072,P=0.015)、中性粒细胞计数(OR=1.037,95%CI:1.019~1.581,P=0.042)及NLR(OR=2.151,95%CI:1.397~2.733,P=0.003)是R-DWILs出现独立影响因素。结论R-DWILs在脑出血患者中常见,以皮层-皮层下多见,且好发于血肿对侧半球。空腹血糖、中性粒细胞计数及NLR偏高患者更易出现R-DWILs。

  • 标签: 脑出血 远隔部位病灶 相关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不同时间段应用爱可欣治疗急性放射皮肤损伤效果,找出合理用药时间。方法206鼻咽癌和乳腺癌放疗患者按编号单双号分成观察和对照观察在开始放疗7d后开始使用爱可欣,对照在发生1放射皮肤损伤后开始使用爱可欣,直至放疗结束。比较两患者皮肤损伤程度以及损伤发生时间。结果观察皮肤损伤发生率低于对照损伤程度轻于对照皮肤损伤时间短于对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放疗期间生理、心理舒适度高于对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应用爱可欣能够延缓放疗皮肤损伤发生时间,降低损伤程度,提高患者舒适度。

  • 标签: 乳腺癌 鼻咽癌 放射治疗 爱可欣 治疗皮肤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小脑出血误诊分析,进一步提高自发小脑出血诊断准确率。方法对我院2003年3月至2008年2月收治入院23小脑出血误诊病例进行回顾分析,找出误诊主、客观原因。结果误诊疾病种类不少,以误诊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者最多,其次是脑干梗死和美尼尔氏病。结论误诊主要原因是自发小脑出血临床症状不典型,医生体格检查不够细致,另外是各种原因致影像学检查不及时所致。

  • 标签: 小脑出血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误诊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三乙醇胺乳膏联合抗辐喷预防放射皮肤损伤临床效果。[方法]将宫颈癌根治术后需行辅助放射治疗患者随机分为A(46),B(40),C(40)。A用三乙醇胺乳膏及抗辐喷,B用三乙醇胺乳膏,C用抗辐喷,随访24周,观察患者放疗照射部位放射皮肤损伤情况。[结果]A较B及C出现放射皮肤损伤平均发生时间要短,平均修复时间要快,放射皮肤损伤发生率及发生程度显著减少减轻,(p<0.05),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三乙醇胺乳膏联合抗辐喷对预防宫颈癌术后放疗患者放射皮肤损伤疗效显著,保证放射治疗顺利进行。

  • 标签: 宫颈癌术后 放射性皮肤损伤 三乙醇胺乳膏 抗辐喷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对放射治疗患者照射区域皮肤涂抹皮肤防护剂对预防皮肤损伤效果。方法 选择2020年3月至2021年9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放射治疗100恶性肿瘤患者纳入研究,按照数字表格奇偶序号规律将所有患者分成对照观察,对照患者医护人员给予常规皮肤护理指导,观察在此基础上给予照射区皮肤涂抹皮肤防护剂,观察围治疗期间两患者皮肤状况,统计皮肤反应发生率、损伤程度以及发生皮肤损伤时间,对比两患者各项指标差异。结果 观察患者皮肤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皮肤反应程度轻于对照,发生时间晚于对照,各指标对比均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放射治疗 皮肤防护剂 皮肤反应 预防效果
  • 简介:目的:观察贝优芬与溃疡糊联合修复乳腺癌放射皮肤损伤疗效。方法:对28以上乳腺癌放射皮肤损伤患者使用贝优芬与溃疡糊联合治疗,皮肤破溃部分涂抹溃疡糊,未破溃及近期修复皮肤涂抹贝优芬,直至完全修复后24周,以保护修复皮肤免于再次损伤,同时恢复皮肤弹性和减轻色素沉着。结果.28患者经治疗3~9天皮肤损伤处完全愈合,12周后皮肤恢复弹性,色素沉着减轻消失。本治疗出于人道考虑,无法设置对照。结论:贝优芬与溃疡糊联合修复乳腺癌放射皮肤损伤效果确切。

  • 标签: 贝优芬 溃疡糊 修复 乳腺癌 放射性皮肤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山茶油对放射溃疡预防效果。方法将100鼻咽癌放疗病人,随机分为对照观察,对照放射皮肤进行常规护理,观察患者常规护理后,在予以外涂山茶油。跟踪放疗期间两患者皮肤损伤情况。结果观察皮肤损伤程度及发生溃疡率明显低于对照。结论山茶油能有效促进放射溃疡愈合,且经济易得,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山茶油 放射性溃疡 颈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放射皮肤损伤是放疗中常见并发症之一,易发生在皮肤较薄颈、胸、腋窝、腹股沟等照射野部位,可造成正常组织细胞渐进变化、坏死,乃至广泛纤维化损伤,给患者带来难以忍受痛苦,而且有可能影响治疗计划顺利实施,严重时导致放疗中断。

  • 标签: 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 中医中药治疗 组织细胞 治疗计划 并发症 照射野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皮肤防护剂联合氧疗对乳腺癌急性放射皮肤损伤预防作用。方法将92乳腺癌患者随机分成观察和对照,每组各46患者观察使用皮肤防护剂联合氧疗,对照使用皮肤防护剂。观察急性放射皮肤损伤预防效果。结果观察和对照放射皮肤损伤发生率分别为73.9%(34/46)和87.0%(40/4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486,P>0.05);2以上皮肤损伤发生率分别为13.0%(6/46)和32.6%(15/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998,P<0.05)。两放射皮肤损伤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0.951,P<0.05)。结论皮肤防护剂联合氧疗在预防乳腺癌放疗急性放射皮肤损伤方面优于单用皮肤防护剂,效果明显。

  • 标签: 乳腺癌 放射治疗 皮肤防护剂 氧疗 预防 皮肤损伤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居家护理对乳腺癌放疗患者皮肤损伤影响。方法将120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观察,两各60观察居家护理,对照住院护理,均在不同阶段进行病情评估、健康教肓等。结果对照观察患者发生皮肤损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有效护理指导下,乳腺癌患者选择门诊治疗居家护理方式进行放射治疗,能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乳腺癌 放射治疗 皮肤损伤 居家护理 效果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比亚芬治疗放射皮肤损伤疗效。方法对头颈部放疗116恶性肿瘤病人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观察和对照Ⅰ、Ⅱ、Ⅲ、Ⅳ皮肤损伤程度反应率分别为55.2%、37.9%、6.9%、0和20.7%、48.3%、27.6%、3.4%;观察放疗反应明显较对照轻,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使用比亚芬能有效降低头颈部放疗病人放射皮肤损伤程度,有利于治疗顺利进行。

  • 标签: 比亚芬 头颈部肿瘤 放射治疗 放射性皮肤损伤
  • 简介:目的比较两种不同护理方法预防和控制鼻咽癌放射皮肤损伤效果.方法对直线加速器放疗105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Ⅰ40观察Ⅱ35及对照30.观察Ⅰ放疗前将新鲜芦荟汁涂擦在照射野皮肤上,观察II放疗前用医用射线防护喷剂在照射野内均匀喷洒,与对照按常规护理局部皮肤比较.3放疗后,照射野皮肤按WHO对急性放射皮肤损伤分级标准每日进行观察评价,并及时记录急性放射皮肤损伤发生时间和程度,评价至总疗程结束,疗程结束后征求每位患者意见.结果芦荟和医用射线防护喷剂均能预防和控制放射皮肤损伤,与对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芦荟及医用射线防护喷剂2观察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芦荟涂擦用于预防和控制放射皮肤损伤容易被患者接受,方法简单,经济实用,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放射性皮肤损伤 芦荟 医用射线防护喷剂 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