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急诊绿色通道PCI的应用情况。方法对我院急诊科1年零3个月以来救治的75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病变冠脉、PCID2B时间的情况进行追踪分析。结果ACS患者的平均年龄64.85岁。ACS患者基础病的分布高血压41.3%,糖尿病14.7%,慢性肾衰8.0%,高尿酸血症8.0%。ACS患者行急诊PCI的比例为68.0%,其平均D2B为151.74min。病变冠脉情况LCX占37.3%,RCA占49.0%,LAD占49.0%。单支病变占74.5%,三支病变占9.8%,双支病变占15.7%。结论ACS患者大部分均行PCI治疗,其的D2B时间仍未达到新指南标准。冠脉病变以前降支及右冠的病变较为多见,且多以单支病变方式出现。

  • 标签: ACS,急诊绿色通道,PCI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诊PCI择期PCI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4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487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428例行急诊PCI治疗为急诊组,59例行择期PCI治疗为择期组。急诊组入院后急诊型PCI治疗,择期组入院后7~10天行PCI治疗。在PCI后7天、6个月复查超声心动图,计算左心射血分数。观察住院期间心脏破裂等并发症情况以及术后随访梗死复发率,比较术后30天及术后1年死亡率。结果术后7天及术后6个月,急诊PCI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显著高于择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急诊组住院期间心脏破裂发生率、出院后梗死复发率、术后30天死亡率及术后1年死亡率均显著低于择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急诊PCI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近期及远期疗效显著优于择期PCI

  • 标签: PCI 急诊 择期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 简介:目的探究在冠心病择期PCI中使用比伐芦定的临床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对40例患者在冠心病择期PCI中进行常规药物(肝素)抗凝治疗,并作为对照组;对另外40例患者使用比伐芦定抗凝治疗;两组共80例患者均为我院2013年9月到2016年9月间收治;通过不同药物干预后对患者的情况进行观察比较。结果观察组(不良事件17.5%,不良事件复发率越低说明效果越好)患者的治疗效果好于对照组(不良事件4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10.0%)的出血和血栓形成事件均少于对照组(6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比伐芦定用于冠心病择期PCI中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相比较传统的普通肝素方法而言,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能够有效减少患者不良事件的发生,说明其用药效相对安全,同时能够从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这对于患者预后具有相对积极的意义,因而值得临床借鉴。

  • 标签: 比伐芦定 冠心病择期PCI术中 临床效果 安全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观察并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ACS)患者支架植入基础上,应用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治疗ACS支架植入术后心脏保护作用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4-03-2015-01收治的137例ACS患者,其中男78例、女59例,年龄28~87岁,平均(61±4.7)岁。137例患者随机分为:①常规治疗组(对照组):45例患者给予拜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等常规药物治治疗;②瑞舒伐他汀常规剂量治疗组:45例患者在常规治疗组基础上+每日睡前口服瑞舒伐他汀,剂量为10mg,1次/d;③瑞舒伐他汀大剂量治疗组:47例患者在常规治疗组基础上+睡前口服瑞舒伐他汀,剂量为20mg,1次/d。疗程均为12周,于疗程1周、6周、12周后复查超声心动图与心电图,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脑钠肽前体(pro-BNP)水平,判定治疗效果,各组间心率与超声影像学判定指标如: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期末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治疗1周后,3组患者空腹静脉血检测hs-CRP、pro-BNP水平、超声心动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6周后,瑞舒伐他汀大剂量治疗组患者hsCRP、pro-BNP水平明显低于瑞舒伐他汀常规剂量治疗组(P〈0.05)及常规治疗组(P〈0.05),而超声心动指标变化无明显差异;治疗12周后,瑞舒伐他汀大剂量治疗组患者hs-CRP、pro-BNP水平明显低于瑞舒伐他汀常规剂量治疗组(P〈0.05)及常规治疗组(P〈0.05),超声心动指标变化差异明显(P〈0.05)。各组随访期间均未发生血栓栓塞与再狭窄。结论:急诊PCI术后3个月睡前加服大剂量瑞舒伐他汀可延缓粥样硬化的进程,有效抑制心脏恶性重塑,改善左心室收缩功能,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改善远期预后,临床效果显著。

  • 标签: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 急诊PCI 瑞舒伐他汀 心脏重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保温干预对择期宫外孕手术患者围期体温变化的影响。方法将90例在全麻下行宫外孕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实验1组和实验2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保温措施,实验1组加用加温毯,实验2组加用液体加温仪加热输注的液体。记录3组患者麻醉开始时、手术开始时、手术开始后30min、毕的直肠温度。结果3组患者体温在麻醉开始时和手术开始时体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开始后30min、毕体温和苏醒时间,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宫外孕手术患者围期采取综合保温干预,可安全、有效地预防中低体温的发生,降低围期低氧血症,促进术后康复,提高手术成功率。

  • 标签: 保温 宫外孕手术 围术期
  • 简介:摘要目的是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的护理。方法采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使急性心肌梗死血运重建。结果PCI术后血运重建全部成功。结论是PCI的效果不仅与医生的技术经验有关,还与护理人员的周到护理有重大关系,能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病情的恢复。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急诊PCI术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诊PCI预后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10月-2016年2月我院心血管内科急诊收治的85例AMI患者,均行急诊PCI治疗并纳入随访,按照随访期间有无出现不良事件分为两组,将两组相关指标进行对比。结果有不良事件组(n=32)和无不良事件(n=53)在年龄≥70岁、发病到球囊扩张时间、LADd三项指标上组间对比存在明显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70岁以上患者、PCI中球囊扩张时间、冠脉血管病变是影响急诊PCI预后的重要因素,可能诱发不良心脏事件。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急诊PCI术 预后 影响因素
  • 简介:某100t门座起重机出现行走变频器故障,决定对ACS600变频器进行更换升级。根据性能和使用要求分析,确定采用的型号为ACS800-01—0120—3*P901+D150的变频器。介绍了ACS800变频器控制门座式起重机的接线方法,重点说明了ACS800变频器各相关参数配置,经运行调试,达到使用要求。通过此次技术改造,为变频器升级改造提供了技术参考。

  • 标签: 变频器 ACS600 ACS800 接线 参数配置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研究对心肌梗死患者在急诊PCI治疗期间进行全程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5年05月~2016年05月以来,我院心内科病房收治的20例实施急诊PCI治疗的心肌梗死患者。根据抽签法对他们进行平均分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并分别应用常规护理和全程护理进行手术干预,对比、统计和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情况。结果观察组的LVEF、生活质量指标评分以及护理总有效率(90.0%)均显著优于对照组(70.0%),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CI的治疗过程中,采用全程护理干预的效果显著,患者心功能恢复良好,生活质量和临床疗效明显提高,是一种有效、理想的临床护理方式。

  • 标签: 心肌梗死 急诊PCI术 全称护理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急诊PCI中加强护理干预对患者术后并发症以及治疗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近年收治的112例PCI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常规护理模式与加强护理干预模式,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以及治疗情况差异性。结果实施了加强护理干预的观察组各项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治疗状况更优,术后可在更短时间内出院,各项对比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急诊PCI中加强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控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升治疗安全性,缩短术后住院时间,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急诊PCI术 护理干预 并发症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PCI的全程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3月来我院行急诊PCI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给予患者全程护理干预。比较干预前后患者的心理状态、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后患者的抑郁、焦虑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LVEF明显高于干预前,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5%,护理满意度为91.67%。结论对行急诊PCI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全程护理干预,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改善左心室功能,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低,患者满意度较高,值得在临床进行广泛应用。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急诊PCI 全程护理 LVEF
  • 简介:目的评价微循环阻力指数(indexofmicrocirculatoryresistance,IMR)对冠状动脉完全闭塞病变患者择期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coronaryintervention,PCI)治疗的预测价值并分析IMR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on-ST-segmentelevationmyocardialinfarction,NSTEMI)及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elevationmyocardialinfarction,STEMI)错过时间窗(〉12h以上)15d以上仍有症状的患者84例,择期PCI治疗后,对其IMR进行测定。以IMR=25U为界值将入组患者分为:微循环正常组(n=38),微循环异常组(n=46),比较两组PCI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的变化,并对可能影响IMR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微循环异常组中糖尿病患者比例、侧支循环不良患者比例、高敏C反应蛋白、空腹血糖、脑钠肽、肌酐浓度明显高于微循环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进一步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敏C反应蛋白是影响冠状动脉微循环的危险因素(OR=2.365,95%CI:1.852~6.025)。微循环正常组PCI治疗后3个月左心室射血分数较术前明显增加,微循环异常组PCI治疗后3个月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较治疗前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IMR能够可靠地预测冠状动脉完全闭塞病变患者择期PCI治疗后左心室功能恢复情况,高敏C反应蛋白可以预测冠状动脉完全闭塞病变的患者是否有微循环功能障碍。

  • 标签: 心肌梗死 冠状动脉微循环指数 C反应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对急性心肌梗死病人行急诊PCI的护理予以分析和探讨。方法将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于我院进行治疗的22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行急诊PCI的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使用常规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使用综合性护理的方法进行护理。将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之间的护理满意度存在明显的差异,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病人行急诊PCI时通过综合性护理的方法进行护理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减少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发生,从而缩短患者住院的时间,减少住院费用,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值得我们在临床上进一步的推广和使用。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急诊PCI术 综合性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在急诊PCI治疗中的护理方法。方法择取本院于2013年7月-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急诊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5例,按照患者的入院时间,将其划分为研究组(18例)与参照组(17例),参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接受全程护理,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概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概率以及护理满意度均显著优于参照组,各项数据组间差异存在明显统计学意义,即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接受急诊PCI治疗过程中,对其行全程护理,有利于降低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概率,提高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优化护患关系,值得广泛应用。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急诊PCI术 护理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内血栓抽吸在急性心肌梗死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符合条件的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40例,在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时,行冠状动脉内血栓抽吸,与单纯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51例患者进行比较,记录梗死相关血管血流情况,术后1h内心电图ST段回落率,术后一周左心室射血分数,住院期间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等。结果研究组行冠状动脉内血栓抽吸术后,再行PCI术后复查冠脉造影有95%的血管TIMI血流分级达到3级;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59%;研究组术后1h内心电图ST段回落率明显大于对照组,一周后LVEF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术后并发心力衰竭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栓抽吸能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的血流灌注,近期效果好。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血栓抽吸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