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近年来,程序性死亡因子(PD)-1及PD配体(PD-L)1抑制剂在肿瘤治疗相关研究中的重要性突显。PD-1/PD-L1抑制剂主要通过阻遏PD-1/PD-L1信号通路,解除后者对T细胞的抑制,从而发挥抗肿瘤作用。目前,美国食品与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已批准多个PD-1/PD-L1抑制剂用于肿瘤治疗。在肿瘤治疗中,与PD-1/PD-L1抑制剂单药应用相比,PD-1/PD-L1抑制剂与化疗、放疗、靶向治疗等联合应用,已显现出较好的疗效。笔者拟就PD-1/PD-L1抑制剂在实体瘤及血液系统肿瘤治疗中的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现状进行阐述,旨在介绍PD-1/PD-L1抑制剂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 标签: 肿瘤 免疫疗法,过继性 程序性死亡受体1 免疫检验点抑制剂 受体,嵌合抗原 信号转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TGF-β1在梗阻性黄疸大鼠胆道外引流术后胆总管中的表达。方法监测对照组(假手术组)、梗阻性黄疸大鼠术后3天、6天、9天胆道外引流2天后共计3个时问点取大鼠梗阻段胆管转化生长因子β1在胆道损伤引流后不同时期的表达强度。结果胆总管完全梗阻的情况下,胆道外引流进行的越早胆管壁的TGF—β1表达量下降的越快。结论胆道损伤梗阻后,如不及时行手术外引流干预,胆道损伤程度会逐渐加重,可能导致胆道不可逆损害。

  • 标签: TGF-&beta 1 梗阻性黄疸 胆道外引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ZEB1-AS1对脂多糖(LPS)诱导的人牙周膜细胞损伤的影响和可能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牙周膜细胞,分为对照组(Con组)、LPS组、LPS+si-NC组、LPS+si-ZEB1-AS1组、LPS+miR-NC组、LPS+miR-297组、LPS+si-ZEB1-AS1+anti-miR-NC组和LPS+si-ZEB1-AS1+anti-miR-297组,RT-PCR法检测细胞中ZEB1-AS1和miR-297表达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TNF-α和IL-1β表达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Bcl-2和Bax蛋白表达水平。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ZEB1-AS1和miR-297调控关系。结果与Con组比较,LPS组ZEB1-AS1(3.65±0.24比1.00±0.07)、TNF-α[(8.87±0.73)ng/ml比(3.26±0.31)ng/ml]和IL-1β[(6.06±0.47)ng/ml比(1.96±0.14)ng/ml]水平、细胞凋亡率[(23.58±2.04)%比(7.69±0.45)%]和Bax蛋白水平(0.78±0.05比0.30±0.02)均升高(P<0.05),miR-297(0.49±0.05比1.00±0.05)和Bcl-2蛋白水平(0.21±0.02比0.63±0.04)均降低(P<0.05)。与LPS+si-NC组比较,LPS+si-ZEB1-AS1组TNF-α[(5.05±0.41)ng/ml比(8.95±0.58)ng/ml]和IL-1β[(3.35±0.27)ng/ml比(6.11±0.57)ng/ml]水平、细胞凋亡率[(11.53±1.07)%比(24.08±2.33)%]和Bax蛋白水平(0.39±0.04比0.79±0.07)降低(P<0.05),Bcl-2蛋白水平升高(0.56±0.04比0.20±0.02,P<0.05)。与LPS+miR-NC组比较,LPS+miR-297组TNF-α[(6.11±0.56)ng/ml比(9.14±0.62)ng/ml]和IL-1β[(3.93±0.27)ng/ml比(6.53±0.32)ng/ml]水平、细胞凋亡率[(14.04±1.05)%比(25.45±2.34)%]和Bax蛋白水平(0.43±0.03比0.80±0.05)降低(P<0.05),Bcl-2蛋白水平升高(0.52±0.05比0.19±0.02,P<0.05)。ZEB1-AS1在人牙周膜细胞中负调控miR-297表达。与LPS+si-ZEB1-AS1+anti-miR-NC组比较,LPS+si-ZEB1-AS1+anti-miR-297组TNF-α[(7.56±0.54)ng/ml比(4.94±0.35)ng/ml]和IL-1β[(5.25±0.32)ng/ml比(3.04±0.23)ng/ml]水平、细胞凋亡率[(19.92±1.05)%比(10.64±1.02)%]和Bax蛋白水平(0.67±0.04比0.39±0.03)升高(P<0.05),Bcl-2蛋白水平降低(0.30±0.02比0.58±0.04,P<0.05)。结论下调ZEB1-AS1可能通过靶向负调控miR-297降低LPS诱导的人牙周膜细胞炎症反应和凋亡,减轻细胞损伤。

  • 标签: 人牙周膜细胞 ZEB1-AS1 miR-297 炎症 细胞凋亡
  • 简介:摘要1例52岁患者初期因双膝、双足及腰骶疼痛,就诊于内分泌科诊断为低磷性骨软化症。给予补磷、补维生素D治疗,症状未见明显缓解。其后影像学检查发现右眼眶肿物,通过手术切除眼眶肿瘤,患者全身骨痛症状缓解。

  • 标签: 眼眶肿瘤 骨软化症 副肿瘤综合征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莫西沙星诱导尖端扭转型室速的规律和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近10年有关莫西沙星致TDP的病例报道进行分析。结果当患者具有在使用莫西沙星时导致QT间期异常延长的因素时使用莫西沙星易发生TDP。结论临床医师、药师应重视莫西沙星诱导TDP的不良反应。

  • 标签: 莫西沙星 尖端扭转型室速(TDP) 不良反应 (ADR)
  • 简介:目的明确人脑出血灶周脑组织不同时间点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表达规律,在脑水肿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可能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高血压脑出血、且开颅经颞叶入路行血肿清除术患者24例,术中取脑出血灶周组织,并按发病时间分为〈6h、6~24h、25h~3d、〉3d组,每组6例,其中随机选6例取少许正常脑组织为对照组,通过干湿比重法测脑组织含水量,同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RT-PCR方法观察各组病灶脑组织HIF-1α和MMP-9表达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6h组脑组织含水量增加,6~24h组明显增高,25h~3d组达峰值,〉3d组逐渐减轻(P〈0.01);各时间点组与对照组MMP-9、HIF-1α阳性细胞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25,P=0.014),且各时间点组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5)。脑出血6~24h组免疫阳性细胞数增加,25h~3d组阳性细胞数最多,之后逐渐下降,MMP-9(r=-0.858,P=0.000)和HIF-1α(r=-0.892,P=0.000)表达量与脑组织含水量呈显著性负相关。结论MMP-9和HIF-1α在人脑出血灶周的表达明显升高,与脑水肿密切相关;2者以协同的方式促进高血压脑出血后脑水肿的发生。

  • 标签: 脑出血 缺氧诱导因子1 基质金属蛋白酶9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的氧连乙酰葡萄糖胺(O-GlcNAc)糖基化修饰介导的核因子(NF)-κB信号通路对心肌细胞损伤的调节作用。方法为了分析O-GlcNAc糖基转移酶(OGT)对SIRT1功能的影响,将H9c2细胞分为正常葡萄糖(NG)组、高糖(HG,30 mmol/L)组、HG+对照小干扰RNA(HG+siNC)组、HG+OGT siRNA(HG+siOGT)组、HG+对照质粒(HG+vector)组、HG+OGT过表达质粒(HG+OGT)组,每组6个复孔。为了分析O-GlcNAc糖基化对SIRT1蛋白功能的影响,将H9c2细胞分为NG组、HG组、HG+二甲基亚砜(HG+DMSO)组、HG+OGT抑制剂(HG+Ac-5SGlcNAc)组和HG+OGA抑制剂(HG+NButGT)组,每组6个复孔。为了分析O-GlcNAc修饰位点突变对SIRT1功能的影响,将H9c2细胞分为NG组、HG组、HG+Vector组、HG+SIRT1WT组和HG+SIRT1S549A组,每组6个复孔。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中SIRT1蛋白表达和O-GlcNAc糖基化修饰水平,以及NF-κB信号通路表达水平,使用2′,7′-二氯荧光素和脱氧核糖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试剂盒检测细胞活性氧(ROS)和凋亡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IL)-6、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与NG组相比,HG组H9c2细胞中SIRT1蛋白降低(P<0.001),OGT的表达水平升高(P<0.001),同时H9c2细胞ROS和凋亡水平增加(P<0.05),NF-κB信号通路介导的炎症反应被激活(P<0.05);与HG+siNC组和HG+DMSO组比较,HG+siOGT组和HG+Ac-5SGlcNAc组H9c2细胞中SIRT1的O-GlcNAc修饰水平均降低(P<0.001),细胞内ROS和凋亡水平降低(P<0.05),NF-κB信号通路介导的炎症反应被抑制(P<0.05);与HG+Vector组和HG+DMSO组比较,HG+OGT组和HG+NButGT组H9c2细胞中SIRT1的O-GlcNAc修饰水平增加(P<0.05),细胞ROS和凋亡水平增加(P<0.05),NF-κB信号通路介导的炎症反应被激活(P<0.05)。与HG+SIRT1WT组比较,HG+SIRT1S549A组中H9c2细胞增殖能力降低(P<0.01),细胞ROS和凋亡水平均增加(P<0.01),NF-κB信号通路水平增加(P<0.001)。结论高浓度葡萄糖通过增加SIRT1蛋白的O-GlcNAc糖基化修饰水平,抑制SIRT1的蛋白水平和功能,并导致细胞内NF-κB信号通路的激活,增加高糖诱导的细胞炎症反应,促进心肌细胞损伤。

  • 标签: 糖尿病 NF-κB 糖尿病心肌损伤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 氧连乙酰葡萄糖胺糖基化修饰 炎症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苦参碱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腹膜间皮细胞上皮间充质转分化(EMT)后转录因子Snail2的影响。方法采用TGF-β1刺激人腹膜间皮细胞并同时予不同浓度苦参碱干预处理,实验分为空白对照组、TGF-β1(5 ng/ml)诱导组、TGF-β1+0.4 mg/ml苦参碱干预组、TGF-β1+0.6 mg/ml苦参碱干预组、TGF-β1+0.8 mg/ml苦参碱干预组和TGF-β1+1.0 mg/ml苦参碱干预组。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印迹检测Snail2、上皮标志分子E钙黏蛋白(E-cadherin)和间质标志分子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纤维连接蛋白(FN)、胶原Ⅲ(ColⅢ)的表达,Western印迹检测Smad2、Smad3和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1/2(ERK1/2)的蛋白磷酸化水平。结果TGF-β1(5 ng/ml)刺激能上调人腹膜间皮细胞Snail2、α-SMA、FN和ColⅢ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上调Smad2、Smad3和ERK1/2的蛋白磷酸化水平,下调E-cadherin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苦参碱(0.4、0.6、0.8、1.0 mg/ml)干预处理后能下调Snail2和α-SMA、FN和ColⅢ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以及ERK1/2的蛋白磷酸化水平,上调E-cadherin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结论TGF-β1诱导人腹膜间皮细胞EMT,苦参碱可能通过ERK1/2信号通路下调Snail2的表达水平来抑制TGF-β1诱导的人腹膜间皮细胞EMT。

  • 标签: 苦参碱 转化生长因子β1 腹膜 Snail2 上皮细胞间充质转分化
  • 简介: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在肾脏急性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方面的调控机制研究。方法:选取生后3~4周龄的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急性缺血再灌注损伤组(IRI组)、二甲基乙二酰基甘氨酸(DMOG)处理组(IRI+DMOG组),每组6只。Sham组右侧肾脏切除,仅游离左侧肾动脉,但不钳夹;IRI组右侧肾切除,无创动脉夹夹闭左肾动脉45min,之后松开动脉夹,恢复肾脏血流(术前24h给予DMOG组等量的生理盐水腹腔注射);IRI+DMOG组IRI术前24h给予腹腔内注射DMOG40mg/kg(用生理盐水溶解)。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WesternBlot方法检测各组肾组织的HIF-1α和NGAL蛋白表达水平,用RealTimePCR的方法检测Hmox-1和NGALmRNA的表达水平。检测各组的肾功能(BUN、Scr、CystatinC)、评价各组肾脏的形态学改变及肾小管间质损伤评分。TUNEL法检测各组肾组织的细胞凋亡情况。对各组结果的比较分析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LSD-t检验。结果:DMOG处理后的大鼠肾脏急性缺血再灌注损伤时NGAL和HIF-1α的表达上调;并对大鼠肾脏急性缺血再灌注损伤发挥保护作用。结论:在肾脏急性缺血再灌注损伤时,NGAL可能受HIF-1α调控发挥保护作用。

  • 标签: 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 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 缺血再灌注损伤 肾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小RNA(miRNA,miR)-96如何通过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类受体(IGF1R)调控七氟醚诱导新生大鼠认知功能障碍。方法将大鼠(购自上海斯莱克实验动物有限公司)随机分为6组,对照组大鼠吸入浓度为40%的O2,实验组小鼠吸入不同浓度的七氟烷麻醉(购自上海雅培上海有限公司),包括1%七氟醚组,2%七氟醚组,4%七氟醚组,4%七氟醚+miR-96过表达组和4%七氟醚+miR-96抑制组。通过给予不同浓度的七氟醚(1%、2%和4%)联合miR-96激动或抑制剂,在mRNA和蛋白水平检测IGF1R、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半胱氨酰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Caspase)-3的表达,测定海马神经元凋亡情况。通过测定荧光素酶活性,验证miR-96是否靶向作用于IGF1R。采用Morris水迷宫测验评价学习记忆能力。测量数据用均值±标准差(Mean±SD)表示,采用t检验对正态分布和均方差的数据进行分析,在双因素相关分析中,则采用Spearman秩相关。结果对照组、4%七氟醚组、4%七氟醚+miR-96过表达组和4%七氟醚+miR-96抑制组miR-96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37±0.01、2.09±0.06、2.84±0.12、1.71±0.03,IGF1R相对表达量分别为2.64±0.08、0.51±0.06、0.29±0.02、1.25±0.03,吸入七氟醚后miR-96表达显著增加(t=63.230、45.870、94.750,P<0.05),IGF1R表达显著降低(t=47.630、63.720、36.38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4%七氟醚组比较,4%七氟醚+miR-96过表达组miR-96表达增强(t=12.500,P<0.05),IGF1R表达降低(t=7.780,P<0.05);而在4%七氟醚+miR-96抑制剂组中则相反(t=12.670、24.67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七氟醚麻醉诱导新生大鼠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潜在机制与miR-96通过抑制IGF1R调控有关。

  • 标签: 七氟醚 微小RNA-96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 认知功能障碍
  • 简介:目的:初步探讨低氧环境对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periodontalligamentcells,PDLCs)增殖与凋亡的影响,以及低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factor-1α,HIF-1α)在该过程中的作用。方法:体外常氧条件和低氧1%O2)条件下培养PDLCs,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低氧诱导前后PDLCs生长速度的差异;流式细胞术比较PDLCs凋亡水平的变化。Western免疫印迹和实时定量PCR检测HIF-1α的表达水平。通过小干扰RNA(HIF1α-Si)转染PDLCs,检测低氧诱导下HIF-1α水平、细胞活性以及细胞凋亡水平的变化。结果:人PDLCs在低氧环境中培养48h后细胞活性显著抑制,凋亡水平增高,HIF-1α在蛋白和mRNA水平均显著升高。小干扰RNA(siRNA)转染PDLCs并于低氧下培养后HIF-1α表达明显降低,同时细胞活性增加、细胞凋亡显著下降。结论:低氧能通过上调HIF-1α表达抑制PDLCs增殖并促进其凋亡。

  • 标签: 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 低氧 增殖与凋亡 低氧诱导因子-1Α
  • 简介:目的:探讨大黄素对软脂酸诱导的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炎症细胞因子CRP、TNF-α“及iNOS的影响。方法:培养鉴定原代大鼠VSMCs,使用不同浓度的大黄素(1、10、50μmol·L^-1)预孵育VSMCs24h,再以浓度为100μmol·L^-1的软脂酸刺激24h,使用RT—PCR、westernblot分别测定VSMCsCRP、TNF-α/、iNOS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浓度为50μmol·L^-1的大黄素预孵育大鼠VSMCs24h后,与软脂酸组相比,CRP、TNF-α、iNOS的mRNA及蛋白的表达显著性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黄素能浓度依赖性地抑制软脂酸诱导的大鼠VSMCs炎性因子的表达,可以通过抗炎而达到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 标签: 大黄素 软脂酸 血管平滑肌细胞 细胞因子 动脉粥样硬化
  • 简介:目的:观察IL-17、IL-22等细胞因子在PIA大鼠模型中的表达。方法:构建不同时间点的PIA模型,分别在D6、D12、D26和D70收集脾脏、滑膜及踝关节,用实时定量PCR的方法检测IL-17、IFN-γ、IL-22等细胞因子及细胞因子相关受体和转录因子在脾脏和滑膜中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在脾脏中,IL-17在D6和D26均有增高的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IFN-1在D6和D26有增高的趋势,在D70表达显著升高;IL-22在D6、D12以及D70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在滑膜中,IL-17、IL-17F以及IFN-γ的mRNA在D26组显著升高,而IL-22的表达在D70组显著上调。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IL-17、IL-21、IL-22以及IL-22R1在PIA模型中的表达部位。结果提示,在PIA踝关节中,IL-17主表达于浸润的炎性细胞上;IL-21和IL-22类似,不仅表达于浸润的炎性细胞中,在增殖层关节软骨或者修复过程中的新生软骨上也有表达;IL-22R1在PIA大鼠增生的滑膜的A型细胞和B型细胞中均有表达。结论:在PIA大鼠模型的脾脏及关节滑膜中,IL-22均主在疾病的慢性期升高更明显。

  • 标签: IL-22 类风湿性关节炎 Pristane诱导的关节炎
  • 简介:[ 摘要 ] 目的 探讨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治疗肺癌合并心功能不全的效果。方法 把肺癌患者分为心功能Ⅰ级组 11 人、Ⅱ级组 9 人、Ⅲ级组 8 人与Ⅳ级组 2 人。于患者 入院后与 CIK 治疗后 24-48h 分别测定 IL-2 、 IL-6 、 IL-8 、 IL-10 、 TNF-α 、 BNP ,并对其测定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心功能Ⅰ级组 CIK 治疗后心功能无变化,心功能Ⅱ级组 CIK 治疗后有 2 人心功能加重,心功能Ⅲ级组 CIK 治疗后有 5 人心功能加重,心功能Ⅳ级组有 2 例死亡。结论 心功能 Ⅰ 、 Ⅱ 级耐受 CIK 治疗,心功能 Ⅲ 级部分患者可加重,部分转为心功能 Ⅳ级,是相对禁忌症。心功能Ⅳ级 CIK 治疗后可导致死亡, 是绝对禁忌症。

  • 标签: [ ] 肺癌 心力衰竭 IL-2 BNP IL-8 IL-10
  • 简介:目的研究促炎性细胞因子TNF-α是否具有诱导人胚肺成纤维细胞发生早衰的作用。方法TNF-α连续刺激体外培养的人胚肺成纤维细胞2周,然后进行衰老相关β半乳糖苷酶染色实验,检测细胞衰老情况。结果本研究以TNF-α作为刺激物处理人胚肺成纤维细胞,发现TNF-α可诱导细胞早衰,并建立了细胞早衰模型。结论TNF-α具有明显的诱导人胚肺成纤维细胞衰老的作用。

  • 标签: TNF-Α 人胚肺成纤维细胞 炎性衰老 早衰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自体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cytokine-inducedkiller,CIK)细胞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探索慢性乙型肝炎治疗的新策略。方法采集11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在体外经干扰素γ、白细胞介素-2、抗CD3单克隆抗体等细胞因子诱导成CIK细胞,分次自体回输,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4、12周肝功能、HBV血清标志物和HBVDNA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同时对不良反应和肾功能进行评估。结果11例CIK细胞均诱导成功。在治疗过程中除回输时大部分患者出现一过性发热外,无其他明显不良反应,肾功能和血细胞无异常变化。治疗结束后随着观察时间的延长,ALT和AST水平等肝功能指标明显改善;治疗结束一周内HBVDNA水平无明显变化,但随着观察时间的延长HBVDNA水平有明显下降,第1、4、12周以下降2个log为观察指标,其同基线水平相比下降的比例分别为12.5%、31.2%、53.1%。讨论本研究提示CIK细胞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后在12周观察期内是安全有效的。特别是治疗后随着观察时间的延长,HBVDNA复制水平逐渐下降,提示CIK细胞治疗后可能存在持续的免疫应答反应。

  • 标签: 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 治疗 乙型肝炎 效果 观察
  • 简介:2 脑低氧预适应的可能机制2.1 低氧诱导因子-1低氧诱导因子-1(hypoxia-inducible factor-1,HIF-1参与了脑低氧预适应的形成,如在缺氧损伤前将C2-神经酰胺加入培养基中可模拟低氧预适应的效应

  • 标签: 低氧预 脑低氧 适应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