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1例MOCS1基因突变致A型钼辅因子缺乏症新生儿,以生后频繁四肢抖动为主要表现,全外显子基因检测示MOCS1基因复合杂合变异,c.824G>A(p.W275*)变异来源于父亲,c.949C>T(p.R317C)变异来源于母亲,其中c.824G>A(p.W275*)为未报道过的突变位点。

  • 标签: 钼辅因子缺乏症 MOCS1基因 婴儿,新生
  • 简介:      (一) 对原始指标变量进行相关性分析   因子分析从众多的原始指标变量中构造出少数几个具有代表意义的公共因子变量,而因子分析能将为数众多的原始指标变量经过分析综合为少数几个公共因子变量,前四个公共因子变量解释了原始指标变量总方差的99.522%

  • 标签: 因子分析套利 套利定价 定价模型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对体外培养的大鼠毛囊角质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2019年6月至2020年1月,采用免疫荧光检测大鼠毛囊角质细胞(购自中国赛百慷生物有限公司)标志物角蛋白14(K14)的表达量。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检测0、5、10、25、50 μg/L浓度SDF-1作用大鼠毛囊角质细胞24 h后,10、25 μg/L浓度SDF-1作用大鼠毛囊角质细胞48 h后,及10、25 μg/L浓度SDF-1加入50 nmol/L趋化因子受体-4(CXCR4)拮抗剂普乐沙福(AMD3100)作用大鼠毛囊角质细胞24 h后毛囊角质细胞增殖;5-乙炔基-2’-脱氧尿苷(EdU)标记法分别检测对照组(0 μg/L SDF-1),25 μg/L SDF-1组,25 μg/L SDF-1+50 nmol/L AMD3100组作用大鼠毛囊角质细胞24 h后毛囊角质细胞增殖。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细胞免疫荧光显示95%以上细胞K14染色呈阳性。CCK-8检测结果显示与0 μg/L浓度SDF-1(103.04±0.99)比较5 μg/L浓度SDF-1对细胞增殖活性无明显影响(100.67±4.59,t=0.905,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25、50 μg/L浓度SDF-1促进毛囊角质细胞增殖(111.44±4.95、124.59±2.08、125.11±0.48,t10=3.221,P10<0.05;t25=8.624,P25<0.01;t50=8.464,P5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浓度为25 μg/L比较,SDF-1浓度为10 μg/L促增殖作用减弱(t=5.043,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浓度为50 μg/L促增殖作用无明显变化(t=0.199,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25 μg/L浓度的SDF-1作用48 h(98.26±5.24、112.39±2.30)与作用24 h(111.44±4.95、124.59±2.08)比较其促增殖作用减弱(t10=3.167,P10<0.05;t25=6.816,P25<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0、25 μg/L浓度SDF-1加入50 nmol/L AMD3100作用毛囊角质细胞24 h后,毛囊角质细胞增殖明显受到抑制(84.20±1.06、98.51±0.92,t10=9.325,P10<0.01;t25=19.900,P25<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EdU检测结果进一步验证SDF-1具有促进毛囊角质细胞增殖作用(SDF-1组:38.59±0.33,对照组:22.45±2.59,t=10.700,P<0.01),AMD3100可抑制SDF-1促增殖作用(22.12±1.96,t=10.700,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SDF-1在10~50 μg/L浓度范围内对体外培养的大鼠毛囊角质细胞有促进增殖作用,且该增殖作用能被AMD3100抑制。

  • 标签: 毛囊角质细胞 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 细胞增殖
  • 简介:目的研究慢性低氧状态下血脑屏障上β淀粉样蛋白(amyloidD,Aβ)转运体——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受体(RAGE)及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1(LRP-1)表达的变化。方法将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MVECs)分别进行正常气体培养(正常对照组)以及24h、36h及48h的低氧培养,用RT—PCR法和WesternBlot法分别检测细胞RAGE和LRP-1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低氧24h组RAGEmRNA和蛋白表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低氧48h组RAGEmRNA和蛋白表达高于正常对照组(P〈O.05),低氧24h、36h及48h组RAGEmRNA和蛋白表达呈时间依赖性增高(P〈0.05);低氧各组LRP-1mRNA和蛋白表达较正常对照组降低,呈时间依赖性(P〈0.05);RAGE/LRP,1mRNA和蛋白表达呈时间依赖性增高(P〈0.05)。结论在慢性低氧状态下,血脑屏障BMVECs表达RAGE上调,LRP-1下调,RAGE/LRP-1比值增高,推测可能由此增加了Ap的净入脑量。

  • 标签: 慢性低氧 脑微血管内皮细胞 血脑屏障 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受体 低密度脂蛋白受 体相关蛋白-1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对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后低氧血症患者采取乌司他丁治疗对其炎症因子以及心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于 2019年 1月 -2020年 1月期间收治的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后低氧血症患者( n=70)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表法分成观察组与参照组各 35例。参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乌司他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炎症因子及心肺功能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 IL-6、 IL-8以及 IFN-α水平均低于参照组;除心率外,观察组氧合指数、 BNP水平高于参照组,而肌钙蛋白 I水平低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乌司他丁的应用可有效地降低患者的炎症反应,改善心肺功能。

  • 标签: 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 乌司他丁 低氧血症 炎症因子 心肺功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微小RNA-200c(miR-200c)对人胰腺癌细胞株PANC-1中转化生长因子诱导基因-克隆3(βig-h3)表达的影响。方法将miR-200c前体片段和阴性对照片段分别转染到PANC-1细胞中。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转染后的PANC-1细胞中miR-200c和βig-h3的表达。应用Transwell实验检测转染后PANC-1细胞的侵袭能力。采用t检验。结果转染miR-200c前体片段和阴性对照片段的PANC-1细胞中miR-200c的相对表达值分别为1.00±0.12和0.17±0.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08,P<0.05)。βig-h3的相对表达值分别为0.21±0.16和0.71±0.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36,P<0.05)。转染miR-200c前体片段和阴性对照片段的PANC-1细胞平均穿膜细胞数分别为(65.00±18.19)和(308.00±5.73)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07,P<0.05)。结论miR-200c可以抑制胰腺癌细胞的侵袭能力,可能与下调βig-h3的表达有关。

  • 标签: 胰腺癌 微小RNA 转化生长因子-β诱导基因-克隆3 侵袭性
  • 简介:目的阐明压力负荷诱导的大鼠心脏松弛素受体(relaxin/insulinlikefamilypeptidereceptor,RXFP1)表达下调的意义及机制。方法利用大鼠主动脉弓结扎(transversaortaconstriction,TAC)方法建立压力负荷模型,WesternBlot检测RXFP1表达水平,并检测siRNA敲减RXFP1的乳大鼠成纤维细胞在松弛素作用下胶原的分泌水平。进一步采用WesternBlot检测不同浓度TGFβ1孵育乳大鼠心脏成纤维细胞RXFP1的表达变化。结果TAC组心脏松弛素受体RXFP1表达下调,敲减RXFP1后松弛素抑制乳大鼠心脏成纤维细胞胶原分泌的作用显著减弱,TGFβ1呈剂量依赖性地下调乳大鼠心脏成纤维细胞RXFP1表达。结论在压力负荷诱导的心室重塑模型中,TGFβ1介导了心脏RXFP1下调,并抑制松弛素发挥抗纤维化作用。

  • 标签: 心室重塑 松弛素受体 TGFΒ
  • 简介:摘要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实现肿瘤免疫治疗的同时可产生免疫相关不良事件,其中一种较为罕见的不良反应是发生1型糖尿病,伴有危及生命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主要与抗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D-1)/PD-1配体(PD-L1)治疗有关,称之为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诱导1型糖尿病(ICIT1D)。由于肿瘤免疫治疗普及,ICIT1D越来越多。本文就ICIT1D的患病情况、临床表现、免疫遗传特征、发病机制与监测治疗等作一综述,以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

  • 标签: 糖尿病,1型 免疫检查点 PD-1 免疫疗法
  • 简介:1病例报告患者男,47岁。因从高处坠下截瘫12h入院行急诊手术。术前X线片提示胸8-y椎体骨折,肋骨骨折,双侧胸腔少量积液。入手术室后血压149/78mmHg,心率89/min,SpO286%,面罩吸氧后升至96%。术前阿托品0.5mg静注,静点羟乙基淀粉500ml扩容后,静注咪达唑仑4mg、芬太尼0.15mg、罗库溴铵35mg、异丙

  • 标签: 胸椎骨折 截瘫 麻醉 迟发性血胸 并发症
  • 简介:目的:4g讨玉竹对链脲佐菌素(STZ)诱导1型糖尿病小鼠的降糖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多次小剂量STZ(miD-STZ)腹腔注射的方法建立1型糖尿病小鼠模型。玉竹提取物8,4,2g/kg剂量组分别按相应剂量用玉竹提取物灌胃,糖尿病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用蒸馏水灌胃0.2ml/只,1次/d,共4周。每周剪尾取血1次,用快速血糖仪监测血糖变化。四周后将小鼠处死取胰腺做HE染色,光镜下观察胰腺病理学改变;采用酶联免疫分析(ELISA)法检测小鼠脾细胞上清液中IFN-Υ和IL4水平。结果:与糖尿病模型组相比,玉竹提取物8g/kg和4g/kg剂量组小鼠血糖明显降低(P〈0.01)、胰岛炎程度明显缓解、脾细胞上清液中IFN-Υ水平和IFN-Υ/IL4比值明显降低(P〈0.05-0.01),而2g/kg剂量组小鼠上述指标变化不明显;备组小鼠脾细胞上清液中IL-4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玉竹提取物能明显降低STZ诱导1型糖尿病小鼠的血糖,其降糖机制可能与抑制1型糖尿病小鼠Thl细胞的极化程度,减轻细胞免疫功能对胰岛B细胞的破坏有关。

  • 标签: 玉竹 链脲佐菌素 1型糖尿病 血糖 Γ干扰素
  • 简介:目的探讨Campath-1H诱导在小肠移植免疫抑制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总结1例小肠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中采用Campath-1H静脉注射诱导,术后予以FK506加MMF加激素三联免疫抑制方案。Campath-1H诱导后淋巴细胞及白细胞数目明显减少.经提升白细胞治疗和调整免疫抑制剂用量后逐渐恢复正常。术后早期,患者未发生急性排斥反应及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无严重感染症状,患者顺利渡过围手术期,康复出院。结论Campath-1H术中诱导.术后小剂量FK506加MMF加激素三联免疫抑制方案.可有效控制小肠移植术后早期排斥反应和GVHD的发生。

  • 标签: Campath-1H 小肠移植 免疫抑制 排斥反应
  • 简介:目的研究蕨类植物半边旗多糖对人肺腺癌SPCA-1细胞的体外杀伤及诱导凋亡作用。方法用MTT法测定细胞成活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周期时相分布和凋亡率,并进行形态学观察。结果半边旗多糖对肺腺癌SPCA-1细胞有强烈的杀伤作用,具明显的时间和剂量效应(0.09375-3μg/ml,24h-72h);作用肺腺癌SPCA-1细胞24h后,G0/G1期细胞比例明显升高,S期、G2/M期细胞比例下降明显。细胞凋亡形态明显。结论半边旗提取物对肺腺癌SPCA-1细胞有强烈的杀伤作用,明显影响细胞周期时相分布,可引起SPCA-1凋亡。

  • 标签: 肺腺癌 细胞周期 半边旗 诱导凋亡 杀伤作用 多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KIM-1对急性肾损伤早期发生、发展的表达及意义研究。方法实验组小鼠腹腔注射顺铂,以造成急性肾损伤模型,空白对照组给予等量0.9%氯化钠溶液(生理盐水),模型成立后用戊巴比妥钠麻醉小鼠,并对各组动物的肾脏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和蛋白水平检测。结果肾脏病理结果显示,模型组小鼠肾脏损伤因子阳性表达显著增高,对照组小鼠肾脏损伤因子阳性表达相对于模型组显著减少,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蛋白结果和病理免疫组化结果一致。结论KIM-1在健康人体内表达量很低,而在肾组织遭受损伤后KMI-1在体内表达水平明显升高,故KIM-1是种可靠的早期检测肾损伤的生物学指标。

  • 标签: 急性肾损伤 KIM-1 顺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样弱凋亡诱导因子(sTWEAK)、B型利钠肽(BNP)、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水平与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左心室重构的相关性。方法选取陆军第七十二集团军医院2018年11月至2019年11月收治的DCM患者106例作为研究对象,同期选取体检健康人员7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分别测定血清sTWEAK、BNP、MMP-1水平,采用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质量指数(LVMI)。对血清学各指标与患者左心室重构的关系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DCM组心功能Ⅱ、Ⅲ级与健康对照组在LVEDD、LVEF、LVMI、血清sTWEAK、BNP、MMP-1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 447.751、208.642、147.46、55.742、319.916、205.741,均P<0.05)。与DCM组心功能Ⅱ级比较,心功能Ⅲ级DCM患者LVEDD、LVMI、BNP、MMP-1水平更高,LVEF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7.702、19.308、7.279、24.511、5.129,均P<0.05)。血清sTWEAK与LVEDD和LVMI呈负相关(r=-0.221、-0.462,均P<0.05),与LVEF呈正相关(r=0.490,P<0.05);BNP水平与LVEDD和LVMI呈正相关(r=0.667、0.483,均P<0.05),MMP-1水平与LVEDD和LVMI呈正相关(r=0.756、0.562,均P<0.05),BNP、MMP-1水平均与LVEF呈负相关(r=-0.476、-0.404,均P<0.05)。结论血清sTWEAK水平在DCM患者中降低,BNP、MMP-1水平在DCM患者中升高,三种指标均能反映患者左室重构的严重程度。

  • 标签: 心肌病,扩张型 心室重构 凋亡诱导因子 利钠肽,脑 基质金属蛋白酶1 超声心动描记术,多普勒,彩色
  • 作者: 贺梦霞 谢洁 孟倩丽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10-24
  • 出处:《中华眼底病杂志》 2021年第08期
  • 机构:广东省人民医院眼科 广东省眼病防治研究所 广东省医学科学院,广州 510080 华南理工大学医学院,广州 510006,广东省人民医院眼科 广东省眼病防治研究所 广东省医学科学院,广州 510080
  • 简介:摘要以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为靶点的干预治疗已成为目前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特异性强且有效的方法。但部分患者经抗VEGF药物治疗后无应答或应答不良,并且其消除水肿和改善视力的作用在同一患者中的表现似乎也不稳定。缺氧诱导因子-1α (HIF-1α)作为VEGF重要的上游转录调控因子,是组织低氧状态下表达的具有氧浓度敏感性的蛋白,可同时靶向除VEGF之外的诸多下游靶基因,如胎盘生长因子、血管生成素样蛋白4等,引起血视网膜屏障破坏、新生血管形成等,参与DR的多种病理改变,促进DR的发生发展。因此,采用直接干预HIF-1α或靶向一种或多种受HIF-1α调控的下游靶基因治疗DR可能具有更好的疗效。未来研发有效和安全的HIF-1α抑制剂或者抗VEGF协同HIF-1α其他靶基因抑制剂可能具有更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 标签: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缺氧诱导因子1,α亚基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类 综述
  • 简介:目的研究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受体(TRAILR)在间变性星形细胞瘤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联合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原位杂交方法检测间变性星形细胞瘤及正常脑组织中TRAILR的表达.结果20例间变性星形细胞瘤均大量表达死亡受体(DR)DR4和DR5,9例(45.0%)表达诱骗受体(DcR)DcRl,5例(25.0%)表达DcR2,而18例正常脑组织普遍表达DcR,7例(38.9%)表达DR4,6例(33.3%)表达DR5.间变性星形细胞瘤组织中DR的高表达以及DcR的低表达不同于正常脑组织中DR的低表达及DcR的高表达,两者比较差异显著(P<0.01).原位杂交显示,20例间变性星形细胞瘤组织分别有19例(95.0%)DcRl和17例(85.0%)DcR2在mRNA水平呈阳性表达,DcR在转录水平的表达明显高于翻译水平(P<0.01).结论间变性星形细胞瘤中普遍存在DR的高表达和DcR的低表达,DcR在间变性星形细胞瘤中限制性表达的调控位于转录后水平.

  • 标签: 肿瘤坏死因子 星形细胞瘤 细胞凋亡 配体 免疫组织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