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低氧诱导因子-1(HIF-1)是目前发现的唯一一个高度特异性的,在缺氧状态下可发挥活性的核转录因子,是专一调节氧稳态的关键介质。其与人类众多缺血低氧性疾病有着密切联系,HIF-1在这些疾病中的作用机制已经成为研究的热点,该类研究将为今后缺血低氧性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 标签: 低氧诱导因子-1(HIF-1)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低氧性疾病
  • 简介:目的观察慢性间歇低氧对大鼠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72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均分为间歇低氧组(IH组)、实验对照组(SC组)和空白对照组(UC组)。IH组大鼠循环给予充入氮气和压缩空气(每一次循环60秒,使舱内最低氧浓度达4%~6%,然后恢复至21%,8h/d);向SC组舱内循环充入压缩空气,UC组不予任何干预。应用免疫组化法(ELASA)检测各组大鼠分别在3,6,9周末血清VEGF的表达水平。结果IH组大鼠3、6、9周VEGF表达均增加,并且随间歇低氧时间的延长而VEGF水平逐渐升高,从第3周[(193.16±102.13)pg/ml]开始高于SC组[(154.08±89.79)pg/ml]和UC组[(118.13±64.26)pg/ml]水平(P〈0.05,P〈0.01),第9周末IH组[(256.15±113.58)pg/ml]显著高于SC组[(154.36±90.32)pg/ml](P〈0.01),两组均明显高于UC组(P〈0.05),IH组大鼠VEGF水平与间歇低氧时间呈正相关(P〈0.05)。结论慢性间歇低氧可以诱导大鼠VEGF表达增强,血清VEGF表达增强与血管内皮功能受损有关,提示VEGF对慢性间歇低氧有内皮保护作用。

  • 标签: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间歇低氧呼吸睡眠暂停 大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脓毒症是全球范围内的一种高发病率和高病死率疾病。免疫细胞代谢变化在脓毒症病理生理机制中具有重要意义。缺氧诱导因子(HIF)不仅是缺氧适应性反应的主要调节因子,在脓毒症时免疫细胞糖酵解、磷酸戊糖途径等代谢通路的调控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的研究表明,模式识别受体、转录因子、某些代谢副产物及激酶等均可对HIF活性或其参与的细胞代谢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本文通过对HIF及其信号通路在脓毒症免疫细胞代谢变化中的作用与调控机制进行综述,以期开发脓毒症诊断及治疗的新途径。

  • 标签: 缺氧诱导因子 脓毒症 免疫代谢
  • 简介:缺氧诱导因子(hypoxia-induciblefactors,HIFs)是一种转录因子,在肿瘤缺氧调节过程中发挥核心作用,HIF-2在肺癌生长增殖、侵袭转移、血管生成、化疗耐药等各方面均具有重要作用。缺氧诱导因子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通过分析缺氧诱导因子与肺癌的关系,从而发现靶向抑制HIF-2对肺癌可能的治疗作用。

  • 标签: 缺氧诱导因子2 缺氧 原因分析 护理对策
  • 简介:缺氧诱导因子-2α(HIF-2α)是一种在缺氧条件下广泛存在于NSL动物和人体内的氧敏感性转录因子,通过调节缺氧诱导基因表达参与组织细胞对低氧的适应性应答,其表达是机体适应低氧的关键环节和起始步骤。近年研究发现HIF-2a可能与脂代谢过程有密切联系。本文就HIF-2α对脂肪酸代谢和胆固醇代谢的调节作用作一综述。

  • 标签: 缺氧诱导因子2 α亚基 脂代谢障碍 脂肪酸类 胆固醇
  • 简介: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IF-Iα)及其靶基因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在脑缺血预处理诱导的大鼠脑缺血耐受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将84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对照组(SS+SS,4只)、假手术+再缺血组(SS+MCAO,40只)、预缺血+再缺血组(IP+MCAO,40只),后两组再随机分成5个亚组.线栓法阻塞大脑中动脉建立局灶性缺血预处理模型(预缺血10min),分别在预缺血后1d、3d、7d、14d、21d进行再次缺血2h再灌注22h,然后取脑组织进行脑梗死体积测量和病理观察,免疫组化方法检测HIF-Iα与EPO蛋白的表达.结果(1)IP+MCAO组中1d、3d、7d亚组的梗死体积与SS+MCAO各对应亚组相比明显减小;(2)IP+MCAO组1d、3d、7d亚组中HIF-Iα蛋白表达与SS+MCAO各对应亚组相比明显增高;IP+MCAO组3d、7d亚组中EPO蛋白表达与SS+MCAO各对应亚组相比明显增高.结论缺血预处理诱导了脑缺血耐受,预缺血诱导的内源性HIF-Iα及EPO蛋白表达增加参与脑缺血耐受形成的机制.

  • 标签: 缺氧诱导因子 促红细胞生成素 缺血耐受 缺血预处理 脑缺血 大鼠
  • 简介:目的探讨乳腺癌细胞中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与生存素(Survivin)表达的相关性及其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8年8月我院及深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乳腺导管内增生病变及乳腺癌患者130例,对所有患者的HIF-1α、Survivin含量进行检测。分析HIF-1α、Survivin在乳腺导管内增生病变及乳腺癌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HIF-1α、Survivin在乳腺导管内增生病变及乳腺癌中的表达情况与临床病理之间的关系、HIF-1α与Survivin表达的相关性。结果HIF-1α、Survivin在乳腺浸润性癌中的阳性表达率高于其他组织(P<0.05);HIF-1α、Survivin在乳腺导管内增生病变及乳腺癌中的表达情况与患者的年龄、肿瘤大小无明显关系(P>0.05),肿瘤发生远处转移、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级高其表达阳性率较高(P<0.05);在乳腺导管内增生病变及乳腺癌中,HIF-1α与Survivin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乳腺导管内增生病变及乳腺癌细胞中HIF-1α与Survivin表达呈正相关,HIF-1α、Survivin在乳腺导管内增生病变及乳腺癌中的高表达可能与乳腺导管内增生病变及乳腺癌发生远处转移密切相关,可以通过HIF-1α、Survivin在乳腺导管内增生病变及乳腺癌中的表达情况来判断患者的病情进展,进而有利于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依据,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 标签: 乳腺癌 缺氧诱导因子-1Α 生存素 相关性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T淋巴瘤侵袭转移诱导因子1(Tiam 1)对乳腺癌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MCF-10A、MCF-7、BS524和MDA-MB-453细胞中Tiam 1的mRNA表达水平;构建对照短发卡RNA(shRNA)和Tiam 1 shRNA慢病毒稳定细胞系(对照组和实验组),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法检测对照组和实验组细胞的增殖活力;采用Transwell检测对照组和实验组细胞的迁移能力;采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E-钙黏蛋白(E-cadherin)和波形蛋白(Vimentin)的表达,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与MCF-10A细胞(0.42±0.03)比较,MCF-7(1.71±0.13)、BS524(1.53±0.12)、MDA-MB-453(1.55±0.14)细胞中Tiam 1的mRNA相对表达水平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953、5.811、6.105,P<0.05)。与对照组细胞(1.80±0.15)比较,实验组细胞(0.61±0.04)的增殖活力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29,P<0.05)。与对照组细胞[(77.20±6.08)个]比较,实验组细胞[(31.15±2.82)个]的迁移能力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36,P<0.05)。对照组和实验组细胞中VEGF蛋白的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2.01±0.17和0.47±0.04;E-cadherin蛋白的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0.37±0.03和1.14±0.09;Vimentin蛋白的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1.49±0.12和0.51±0.04。与对照组细胞比较,实验组细胞中VEGF和Vimentin的蛋白表达下降,E-cadherin的表达增加(t=8.254、5.962、5.510,P<0.05)。结论Tiam 1在乳腺癌细胞中呈高表达,下调Tiam 1的表达可抑制乳腺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

  • 标签: T淋巴瘤侵袭转移诱导因子1 乳腺癌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波形蛋白 E-钙黏蛋白 迁移
  • 简介:目的研究分析微淋巴管密度(MLVD)和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在分化型甲状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00例分化型甲状腺癌组织中MLVD和HIF-1α的表达情况及分析二者表达的相关性。结果分化型甲状腺癌组织中MLVD和HIF-1α的表达比结节性甲状腺肿组织的表达显著升高(t=4.153和χ2=21.061,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分化型甲状腺癌组织中MLVD和HIF-1α的表达呈正相关(r=0.662,P<0.05)。结论分化型甲状腺癌组织中HIF-1α和MLVD的表达较高,HIF-1α与分化型甲状腺癌组织MLVD呈高度正相关。

  • 标签: 甲状腺肿瘤 缺氧诱导因子1 Α亚基 微淋巴管密度 免疫组织化学
  •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转录组测序(RNA-seq)和生物信息学技术对低氧与常氧条件下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系ARPE-19细胞的差异表达基因(DEGs)及信号通路的变化进行分析,探讨低氧诱导ARPE-19细胞损伤的生物学机制。方法将ARPE-19细胞分为低氧处理组和常氧对照组,分别采用体积分数1%和21% O2处理细胞8、24、48、72 h,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不同时间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低氧诱导因子(HIF-1α)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对2个组处理后8 h和24 h的ARPE-19细胞进行RNA-seq及生物信息学分析,以|log2FC|≥1且P≤0.05为条件筛选出DEGs,并对DEGs进行聚类热图分析、基因本体论(GO)功能富集分析、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及蛋白-蛋白互作(PPI)网络分析。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低氧处理ARPE-19细胞24 h后DEGs中可能与低氧有关的基因mRNA相对表达量。采用细胞活力检测试剂盒验证2个组不同时间点低氧对ARPE-19细胞的损伤作用。结果低氧处理组8、24、48、72 h VEGF和低氧处理组8、24、48 h HIF-1α mRNA相对表达量均高于常氧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低氧处理后8 h和24 h各因子mRNA表达差异较大。低氧诱导8 h,低氧处理组与常氧对照组间筛选显著DEGs共62个,其中显著上调基因45个,显著下调基因17个;低氧诱导24 h,2个组间筛选显著DEGs共255个,其中显著上调基因228个,显著下调基因27个。DEGs的GO功能分析主要富集在蛋白质降解、核苷酸生物合成及物质转运等进程。KEGG通路分析主要富集在PI3K-Akt、cGMP-PKG以及其他与代谢、细胞周期、细胞生长和细胞凋亡密切相关的信号通路。PPI网络分析发现核心基因HPCA、MT3和NOS3等。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示,低氧处理ARPE-19细胞24 h后,低氧相关基因DEPP1、NPPB、PDZK1、HILPDA、TCEA3、NDRG1和RORC的mRNA表达水平升高,TFRC、NQO1的mRNA表达水平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低氧诱导ARPE-19细胞后8 h和24 h,细胞形态均正常,生长状态较好,未出现死亡细胞,低氧诱导48 h后ARPE-19细胞出现死亡,低氧诱导72 h后死亡细胞数量增加。结论与代谢相关的PI3K-Akt、cGMP-PKG信号通路可能参与低氧诱导的ARPE-19细胞损伤作用,HPCA、MT3、NOS3核心基因可作为功能性靶基因,在低氧反应中起到关键作用。

  • 标签: 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 低氧 差异表达基因 转录组测序
  • 简介:背景:食管癌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血管生成在食管鳞癌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缺氧诱导因子(HIF)-1α、HIF-2α是机体对缺氧适应性调节中的重要调控蛋白,在大多数恶性肿瘤中有表达,可通过调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诱导肿瘤血管生成。目的:探讨食管鳞癌组织中HIF-1α、HIF-2α、VEGF的表达和微血管密度(MVD)之间的关系及其与肿瘤临床病理病理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分别检测62例食管鳞癌,40例食管鳞状上皮异型增生和42例正常食管上皮组织中HIF-1α、HIF-2α、VEGF的表达和MVD值,分析其间的相关性及其与肿瘤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相关性。结果:食管鳞癌组织中HIF-1α、HIF-2α和VEGF的表达较异型增生和正常上皮组织显著增加(P<0.01),MVD值亦显著增高(P<0.01);且HIF-1α和VEGF的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呈正相关,HIF-1α、HIF-2α的表达与VEGF的表达和MVD值呈正相关。结论:HIF-1α、HIF-2α在食管鳞癌组织中存在一定程度的表达,其可能通过诱导VEGF的表达参与食管鳞癌的血管生成;HIF-1α、HIF-2α和VEGF的过度表达可能成为判断食管鳞癌生物学行为的重要指标.

  • 标签: 表达 HIF-1Α VEGF 食管鳞癌组织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MVD
  • 简介:SOMO-1作为一个修饰因子,主要作用是翻译后的调控,对基因表达及基因组的稳定性具有意义.SOMO-1通路普遍存在于真核细胞中,并参与细胞内信号通路的调节.本文综述了SUMO-1修饰在各方面的作用.

  • 标签: SOMO-1 应激反应 信号通路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 miR-155和缺氧诱导因子 1a(HIF1α)表达水平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 方法 选取本院 60 例急性心肌梗死 患者开展 研究,标本纳入时间为 2018 年 10 月 -2019 年 11 月, 所有患者通过 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参照组 ,各 30 例。分别为健康者以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分析两组患者的 血清 miR-155、 HIF1α水平以及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 血清 miR-155高于参照组 、 HIF1α水平低于参照组并且组间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并且观察组患者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相对较低,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 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当中, 血清 miR-155、 HIF1α水平能够对患者的心血管发生率进行准确评估,其临床价值非常显著。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血清 miR-155 缺氧诱导因子 1a 表达水平 患者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乳脂球表皮生长因子8(MFG-E8)对移植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缺氧诱导生长因子-1α(HIF-1α)/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Notch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移植组、MFG-E8组、MFG-E8+HIF-1α抑制剂组,改良袖套法建立大鼠左肺移植模型,MFG-E8组受体大鼠术前30 min尾静脉注射rhMFG-E8 20 μg/kg,MFG-E8+HIF-1α抑制剂组在MFG-E8组基础上,术前经腹腔注射4 mg/kg HIF-1α抑制剂YC-1。移植组受体大鼠尾静脉注射等量生理盐水。移植肺再灌注2 h后阻断右肺门5 min,行动脉血气分析,并测量移植肺组织测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肺组织湿/干重量比率(W/D);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移植肺组织病理学变化;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法检测移植肺组织细胞凋亡指数。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HIF-1α/VEGF/Notch通路蛋白及细胞凋亡蛋白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和bcl-2相关X蛋白(bax)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表达水平。结果移植肺再灌注2 h后,MFG-E8组动脉血氧分压/吸氧浓度(PaO2/FiO2)较移植组明显提升[(307.23±29.17) mmHg比(215.48±20.92) mmHg,t=8.08,P<0.05]。与移植组比较,MFG-E8组肺组织MPO活性和W/D均明显降低[(1.76±0.21) U/g tissue比(2.51±0.46) U/g tissue,(6.03±1.07) mg/dl比(8.41±1.36) mg/dl,t=4.69、4.35,P<0.05]。移植组病理检测可见肺泡壁水肿、肺泡结构破坏、肺泡腔内明显炎性细胞浸润,与移植组比较,MFG-E8组肺泡结构保持完整、肺泡腔和间质内浸润的炎性细胞明显减少,炎性反应显著减轻。与移植组比较,MFG-E8组肺组织细胞凋亡指数(AI)、bax、TNF-α、IL-6蛋白表达显著降低[(11.47±1.23)%比(27.09±2.57)%、(1.34±0.12)比(1.92±0.13)、(250.1±11.76) pg/ml比(392.7±28.14) pg/ml、(134.6±11.25) pg/ml比(251.3±14.33) pg/ml,t=17.34、10.37、14.79、20.26,P<0.05],bcl-2 、HIF-1α、VEGF、Notch1、HES1蛋白表达明显升高(1.75±0.16比1.36±0.12、0.87±0.14比0.36±0.09、0.79±0.08比0.39±0.03、0.58±0.05比0.24±0.03、0.59±0.05比0.28±0.03,t=6.17、9.69、14.80、18.44、16.81,P<0.05)。与MFG-E8组比较,MFG-E8+HIF-1α抑制剂组PaO2/FiO2、bcl-2、HIF-1α、VEGF 、Notch1、HES1蛋白表达显著降低(237.25±21.34) mmHg比(307.23±29.17) mmHg、1.40±0.13比1.75±0.16、0.41±0.08比0.87±0.14、0.41±0.04比0.79±0.08、0.26±0.03比0.58±0.05、0.27±0.03比0.59±0.05,t=6.12、5.37、9.02、13.43、17.35、17.34,P<0.05],肺组织MPO活性、W/D、细胞凋亡指数、bax、TNF-α、IL-6蛋白表达显著升高[(2.47±0.37)) U/g tissue比(1.76±0.21) U/g tissue、(7.85±1.32) mg/dl比(6.03±1.07) mg/dl、(25.76±2.63)%比(11.47±1.23)%、1.87±0.14比1.34±0.12、(385.4±27.93) pg/ml比(250.1±11.76) pg/ml、(247.5±14.21) pg/ml比(134.6±11.25) pg/ml,t=5.28、3.39、15.56、9.09、14.12、19.70,P<0.05]。结论MFG-E8能减轻大鼠移植肺缺血再灌注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激活HIF-1α/VEGF/Notch信号转导通路,抑制细胞凋亡,降低炎性细胞因子表达,减轻脂质过氧化反应有关。

  • 标签: 肺移植 缺血再灌注损伤 缺氧诱导生长因子-1α/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Notch信号通路 细胞凋亡 细胞因子
  • 简介:目的建立类似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慢性间歇低氧大鼠模型,观察CIH过程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及其对血管的影响。方法24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按随机分为2组:空白对照组(UC)12只,间歇低氧组(CIH)12只。UC组大鼠不予任何处理。CIH组大鼠每天8小时进行间歇低氧处理,持续3周。两组大鼠用HE染色观察脑血管的病理改变,脑组织中小动脉血管壁厚度与外径之比(WT%);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脑的VEGF表达。结论CIH大鼠脑毛细血管增生,小动脉管壁增厚,管腔狭窄,与低氧促使VEGF表达增加有关。

  • 标签: 慢性间歇低氧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血管壁厚度 大鼠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 简介:选用健康雄性SD大鼠144只,采用ELISA法,研究短期低氧、不同强度常氧运动和高住低练对大鼠腓肠肌VEGF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氧和常氧运动诱导的骨骼肌VEGF表达属早期效应,长时间中等强度的运动比间歇性的高强度运动诱导更多的VEGF表达,高住低练削弱了长时间中等强度运动诱导的VEGF表达。

  • 标签: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低氧 高住低练 运动强度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体外研究探讨缺氧诱导因子(HIF)1α与2α在人脑胶质瘤细胞增殖和化疗抵抗中的协同调控作用。方法原代组织取自于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手术切除的肿瘤标本,术后经病理学证实为胶质母细胞瘤。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肿瘤组织HIF1α和HIF2α的表达;常氧或缺氧培养原代细胞72 h后,采用免疫荧光技术和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HIF1α和HIF2α的表达;采用Crispr/Cas9技术敲除细胞中HIF1α、HIF2α的表达,并将细胞分为HIF1α敲除组、HIF2α敲除组、HIF1α+HIF2α敲除组及转染空白质粒对照组(以下简称对照组)。缺氧培养各组细胞72 h后,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添加替莫唑胺后继续缺氧培养各组细胞72 h后,检测细胞增殖和凋亡。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人脑胶质瘤组织高表达HIF1α和HIF2α;免疫荧光染色和蛋白免疫印迹实验均证实,胶质瘤细胞常氧培养72 h后,HIF1α和HIF2α均不表达;缺氧培养72 h后,HIF1α和HIF2α均高表达。成功敲除HIF1α、HIF2α表达后缺氧培养各组细胞72 h,CCK-8检测结果提示,HIF1α+HIF2α敲除组的细胞增殖率高于对照组、HIF1α敲除组及HIF2α敲除组(F=24.419,P<0.001);HIF1α敲除组、HIF2α敲除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细胞周期检测显示,HIF1α+HIF2α敲除组的G0/G1期细胞比例低于对照组、HIF1α敲除组及HIF2α敲除组,G2/M+S期细胞比例高于对照组、HIF1α敲除组及HIF2α敲除组(F=5.326,P=0.025);HIF1α敲除组、HIF2α敲除组的细胞周期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添加替莫唑胺缺氧培养细胞72 h后,HIF1α+HIF2α敲除组的细胞增殖率低于对照组、HIF1α敲除组及HIF2α敲除组(F=46.518,P<0.001),HIF1α敲除组和HIF2α敲除组的细胞增殖率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HIF1α与HIF2α在人脑胶质瘤细胞增殖和化疗抵抗中起协同调控作用。

  • 标签: 神经胶质瘤 细胞缺氧 缺氧诱导因子 细胞增殖 化疗抵抗
  • 作者: 冉茂霞 康婷 朱婷婷 林佳如 何涛 欧三桃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10-10
  • 出处:《中华肾脏病杂志》 2021年第09期
  • 机构: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肾病内科 四川省肾脏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四川省 泸州市 646000 冉茂霞现工作于达州市中心医院肾病内科,四川省达州市 635000,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肾病内科 四川省肾脏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四川省 泸州市 646000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血管钙化大鼠模型主动脉中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 1 alpha,HIF-1α)信号通路的表达,探讨该通路在CKD主动脉钙化中的作用。方法40只8周龄雄性SD大鼠被随机分为对照组(CON组,n=15)和CKD主动脉钙化组(CKD+AC组,n=25)。分别于第4、6、8周末收集大鼠尿液、血液、主动脉及肾脏;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测定血清HIF-1α水平;HE染色观察肾脏病理改变;茜素红染色与主动脉钙含量测定评估主动脉钙化情况;免疫组化及实时定量PCR检测大鼠主动脉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x2)、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及Notch1的蛋白和mRNA表达。结果CKD+AC组大鼠各时间点血清尿素、血清肌酐、血胱抑素C、血清磷、钙磷乘积及24 h尿蛋白量均明显高于CON组(均P<0.05)。CKD+AC组血清HIF-1α水平在第4周及第8周末明显高于CON组(均P<0.05)。CON组大鼠主动脉各时间点均无明显钙盐沉积,CKD+AC大鼠主动脉各时间点均可见钙盐沉积,且随时间进展逐渐加重。与CON组相比,CKD+AC组大鼠各时间点主动脉α-SMA的蛋白和mRNA表达明显减少(均P<0.05),而Runx2、HIF-1α、VEGFA和Notch1的蛋白和mRNA表达明显升高(均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大鼠血清HIF-1α(r=0.706,P<0.001)及主动脉HIF-1α(r=0.852,P<0.001)、VEGFA(r=0.747,P<0.001)、Notch1(r=0.813,P<0.001)蛋白表达与主动脉钙含量均呈正相关。结论CKD大鼠主动脉钙化时存在HIF-1α-VEGFA-Notch1信号通路的激活,表明该信号通路可能参与了CKD血管钙化,且血清HIF-1α水平有望成为CKD血管钙化的血清学标志物。

  • 标签: 肾功能不全,慢性 血管钙化 缺氧诱导因子1,α亚基 主动脉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 Notch1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体外研究探讨缺氧诱导因子(HIF)1α与2α在人脑胶质瘤细胞增殖和化疗抵抗中的协同调控作用。方法原代组织取自于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手术切除的肿瘤标本,术后经病理学证实为胶质母细胞瘤。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肿瘤组织HIF1α和HIF2α的表达;常氧或缺氧培养原代细胞72 h后,采用免疫荧光技术和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HIF1α和HIF2α的表达;采用Crispr/Cas9技术敲除细胞中HIF1α、HIF2α的表达,并将细胞分为HIF1α敲除组、HIF2α敲除组、HIF1α+HIF2α敲除组及转染空白质粒对照组(以下简称对照组)。缺氧培养各组细胞72 h后,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添加替莫唑胺后继续缺氧培养各组细胞72 h后,检测细胞增殖和凋亡。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人脑胶质瘤组织高表达HIF1α和HIF2α;免疫荧光染色和蛋白免疫印迹实验均证实,胶质瘤细胞常氧培养72 h后,HIF1α和HIF2α均不表达;缺氧培养72 h后,HIF1α和HIF2α均高表达。成功敲除HIF1α、HIF2α表达后缺氧培养各组细胞72 h,CCK-8检测结果提示,HIF1α+HIF2α敲除组的细胞增殖率高于对照组、HIF1α敲除组及HIF2α敲除组(F=24.419,P<0.001);HIF1α敲除组、HIF2α敲除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细胞周期检测显示,HIF1α+HIF2α敲除组的G0/G1期细胞比例低于对照组、HIF1α敲除组及HIF2α敲除组,G2/M+S期细胞比例高于对照组、HIF1α敲除组及HIF2α敲除组(F=5.326,P=0.025);HIF1α敲除组、HIF2α敲除组的细胞周期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添加替莫唑胺缺氧培养细胞72 h后,HIF1α+HIF2α敲除组的细胞增殖率低于对照组、HIF1α敲除组及HIF2α敲除组(F=46.518,P<0.001),HIF1α敲除组和HIF2α敲除组的细胞增殖率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HIF1α与HIF2α在人脑胶质瘤细胞增殖和化疗抵抗中起协同调控作用。

  • 标签: 神经胶质瘤 细胞缺氧 缺氧诱导因子 细胞增殖 化疗抵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