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观察自体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CIK细胞)治疗HBVDNA阳性肝硬化患者的近期疗效。方法33例HBVDNA阳性肝硬化患者给予CIK细胞治疗,在体外培养前后以及回输体内后检测CD3^+、CD3^+CD4^+、CD3^+CD8^+、CD3^+CD56^+、CD25^+细胞以及mDC和pDC。比较治疗前后病毒学指标及肝脏功能的变化。结果培养结束以及回输体内后,CD3^+细胞、CD3^+CD8^+细胞、CD3^+CD56^+细胞较培养前显著升高,mDC和pDC在回输后也明显增高。12例患者HBVDNA阴转,4例患者拷贝数下降大于2个log。在14例HBeAg阳性患者中有10例阴转,2例出现HBeAb转换。肝脏功能较治疗前有所好转。所有患者均能耐受治疗。结论ClK细胞可明显提高免疫效应细胞数量,具有一定的抗病毒效果,毒副作用低,对患者伤害小,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小,经过护理干预,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得到改善,取得了显著疗效。

  • 标签: CIK细胞 肝硬化 乙型肝炎 护理
  • 简介:目的优化rhsTRAIL(重组人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毕氏酵母工程菌在5升Braun发酵罐中的发酵表达工艺参数。方法研究培养基种类、种细胞密度、甘油含量、pH值、甲醇浓度、甲醇流加速率及诱导时间等参数对酵母菌生长与目的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在无机盐培养基中,按10%接种OD600=8-12的种菌后,24h酵母菌增殖至OD600=76;甘油含量为1%时,菌体生长速度快(OD600=160);培养基pH值=5.0,甲醇终浓度为1%时,诱导96h表达量最高达到120mg/L。结论rhsTRAIL在毕氏酵母中发酵工艺参数为:无机盐培养基,pH值:5.0,接种10%OD600=8-12的种菌,甘油含量1%,甲醇终浓度1%,诱导96h。

  • 标签: 肿瘤坏死因子 相关凋亡诱导配体 pictfia PASTORIS 毕氏酵母 发酵工艺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过表达趋化因子CXCL1促进胃癌细胞迁移及相关分子机制。方法应用胃癌细胞株(SGC-7901、BGC-823),重组慢病毒方法构建过表达CXCL1细胞株,siRNA敲低胃癌细胞表达整合素β1(integrin β1)。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CXCL1、integrin β1、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FAK、SRC和ERK的表达,Transwell实验评估胃癌细胞的迁移能力。结果过表达CXCL1的SGC-7901和BGC-823细胞中integrin β1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细胞,siRNA干扰CXCL1表达后,胃癌细胞integrin β1表达水平下降。外源性CXCL1分别增强SGC-7901和BGC-823细胞迁移能力(2.40±0.44)倍(P=0.002)和(2.08±0.30)倍(P=0.001)。此外,CXCL1还增强FAK、SRC和ERK的磷酸化水平。integrin β1-siRNA可以阻断CXCL1所引起的SGC-7901和BGC-823细胞迁移能力增强(P<0.05)及FAK、SRC和ERK的磷酸化水平。CXCL1调控SGC-7901和BGC-823细胞的MMP-2、MMP-9表达,而敲低integrin β1后MMP-2、MMP-9表达随之下调。MMP抑制剂GM6001抑制7901-CXCL1和823-CXCL1细胞的迁移能力(P<0.05)。结论CXCL1通过integrin β1激活FAK-SRC-ERK通路和调控MMP-2、MMP-9的表达,最终调控胃癌细胞迁移。

  • 标签: 胃癌 趋化因子 CXCL1 整合素β1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间充质干细胞(MSC)旁分泌肝细胞生长因子(HGF)的可能机制。方法①体外培养C57BL/6小鼠间充质干细胞(mMSC),并构建慢病毒质粒稳转的高表达趋化因子受体7(CXCR7)的mMSC,同时设置空白对照组和空载体对照组。待细胞传代培养20代后,采用荧光显微镜和流式细胞仪鉴定转染效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mMSC中CXCR7 mRNA表达水平。②另取传至4~6代的mMSC,分为MSC对照组〔MSC-blank组,野生型mMSC加入100 μg/L脂多糖(LPS)〕、高表达CXCR7组(MSC-OE-CXCR7组,慢病毒质粒稳转高表达CXCR7 mMSC加入100 μg/L的LPS)、高表达CXCR7对照组(MSC-OENC-CXCR7组,慢病毒空载体质粒稳转mMSC加入100 μg/L的LPS)、CXCR4抑制剂组(MSC-IE-CXCR4组,mMSC经0.1 mg/L CXCR4抑制剂TC14012预处理24 h后加入100 μg/L的LPS)和CXCR4抑制剂对照组(MSC-IENC-CXCR4组,mMSC加入与TC14012等量的DMEM培养液预处理24 h后再加入100 μg/L的LPS)。经LPS处理6 h后收集各组细胞,采用RT-PCR法检测分化抑制因子-1(ID-1)的mRNA表达;收集细胞上清液,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HGF水平。结果①经荧光显微镜及流式细胞仪检测鉴定慢病毒质粒介导的高表达CXCR7的mMSC构建成功。与空白对照组比较,高表达CXCR7慢病毒载体组mMSC中CXCR7 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2-ΔΔCt:5.81±0.97比1.02±0.12,P<0.05);而空载体对照组mMSC中CXCR7 mRNA表达水平与空白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ΔΔCt:0.95±0.22比1.02±0.12,P>0.05)。②与MSC-blank组相比,MSC-OE-CXCR7组高表达CXCR7或者MSC-IE-CXCR4组抑制CXCR4均可引起mMSC中ID-1 mRNA高表达(2-ΔΔCt:5.56±0.66、2.47±0.58比1.00±0.10,均P<0.05),同时可增加HGF外分泌水平(ng/L:632.02±149.98、217.21±40.53比108.53±24.62,均P<0.05);但MSC-OENC-CXCR7组和MSC-IENC-CXCR4组mMSC中ID-1 mRNA表达水平和HGF外分泌水平与MSC-blank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ID-1 mRNA(2-ΔΔCt):1.01±0.27、1.21±0.32比1.00±0.10,HGF(ng/L):133.56±25.19、107.11±25.30比108.53±24.62,均P>0.05。结论诱导MSC中CXCR7高表达或者抑制CXCR4表达均可增加MSC中ID-1表达,并促进HGF分泌,从而促进肺微血管内皮修复。

  • 标签: 肺损伤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趋化因子 趋化因子受体 分化抑制因子-1
  • 简介:目的:探讨黄芪甲苷(AstragalosideIV,AsIV)对异丙肾上腺素(ISO)诱导大鼠心肌肥厚及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活化受体γ辅助活化因子1α(PGC-1α)的影响。方法:60只雄性大鼠分别于ISO造模前一天给予等体积黄芪甲苷(20、40、80mg/kg/d)、普萘洛尔(40mg/kg/d)或羧甲基纤维素钠(0.05%)灌胃,第2天同时皮下注射ISO(5mg/kg/d),持续造模2周。通过全心质量指数(HMI)、左心质量指数(LVMI)观察心肌肥厚程度;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观察心脏组织形态学改变;: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三磷酸腺苷(ATP)、二磷酸腺苷(ADP)、单磷酸腺苷(AMP)及游离脂肪酸(FFA)的表达水平;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心肌组织心房钠尿肽(ANP)mRNA表达水平;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blot)检测心肌组织PGC-1α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ISO组大鼠心肌明显肥厚,HMI、LVMI及ANP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增加。与ISO组相比,黄芪甲苷40、80mg/kg/d剂量组ATP/AMP、ATP/ADP比值,PGC-1α蛋白表达水平均增加;FFA含量减少。结论:黄芪甲苷可能通过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活化受体γ辅助活化因子1α改善异丙肾上腺素诱导的心肌肥厚能量代谢水平表达,发挥心肌保护作用。

  • 标签: 黄芪甲苷 心肌肥厚 能量代谢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活化受体γ辅助活化因子1α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蛋白1(suppressor of cytokine signaling, SOCS1)在小蘖碱(berberine, BBR)抑制小胶质细胞激活中的作用。方法联合应用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 LPS)和γ-干扰素(interferon γ,IFN-γ)激活N9小胶质细胞模拟神经炎症。将细胞分为对照组、模拟神经炎症组(10 ng/ml LPS+10 U/ml IFN-γ)、BBR处理组(1 μmol/L BBR+LPS/IFN-γ)、SOCS1-siRNA处理组(SOCS1-siRNA+BBR+LPS/IFN-γ)和乱序-siRNA处理组(SC-siRNA+BBR+LPS/IFN-γ)。孵育24 h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细胞培养液内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 IL-6)表达水平,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 iNOS)和核因子κB(nuclei factor-κB, NF-κB)蛋白表达水平,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法观察细胞形态和iNOS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LPS/IFN-γ可显著增高培养基内TNF-α和IL-6含量,上调iNOS和NF-κB表达水平(P均<0.05),并增大小胶质细胞体积。1 μmol/L BBR可显著抑制小胶质细胞TNF-α和IL-6释放量,降低iNOS和NF-κB表达水平(P均<0.05),并改善细胞形态。SOCS1-siRNA能显著逆转BBR对小胶质细胞激活的抑制作用(P均<0.05)。结论BBR可能通过SOCS1分子介导抑制LPS和IFN-γ对小胶质细胞的激活。

  • 标签: 小檗碱 小胶质细胞 脂多糖类 干扰素-γ 炎症 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蛋白1 细胞因子类 消炎药
  • 简介:摘要心力衰竭是多种心脏疾病的终末期表现,发病率及死亡率较高。桥接整合因子1是近几年出现的一种新型生物标记物,本文就桥接整合因子1的结构、功能以及其对心力衰竭的诊断、预后评估及治疗的潜在价值等方面进行综述。

  • 标签: 桥接整合因子1 心力衰竭 新型生物标记物
  • 简介:1.病历摘要

  • 标签:
  • 简介:摘要血管生成是肿瘤发生中的一个复杂的病理过程,是指从已有的毛细血管或毛细血管后静脉发展而形成新的血管,这个过程在肿瘤发生中至关重要。ETS-1是原癌基因ETS家族的重要成员,在胚胎发育,血管生成,炎症反应中都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临床数据显示,ETS-1在多种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显著增加,并与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研究表明,ETS-1所参与调控的血管生成在肿瘤的发生和转移过程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研究技术的发展,近年来对ETS-1在肿瘤血管生成过程中所起的关键作用有了更透彻的了解,本综述将全面的总结ETS-1在肿瘤血管成中的分子机制及其最新研究进展,展望ETS-1在临床肿瘤治疗中的应用前景。

  • 标签: 转录因子ETS-1 肿瘤 分子机制
  • 简介:摘要三叶因子1属三叶因子家族(trefoilfactorfamily),它作为一种胃肠道粘膜保护因子,不仅能够保护胃肠道粘膜免受有害物质的侵袭,还能促进细胞迁移和受损粘膜修复。此外,TFF1被认为是一种胃癌抑制因子,亦与胃肠道肿瘤的发生有关。本文就近年来三叶因子1与胃癌关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三叶因子1胃癌研究进展
  • 简介:为探究热激对拟南芥热激因子AtHsfA1a表达的影响,对过量表达拟南芥热激因子AtHsfA1a的植株进行39℃热激5min后提取其RNA,应用RT-PCR技术对热激因子AtHsfA1a的RNA进行逆转录和扩增,并对其进行电泳检测.结果表明:过量表达拟南芥热激因子AtHsfA1a的AtHsfA1a在热激和常温下表达量均比野生型高;而且野生型拟南芥和过量表达拟南芥热激因子AtHsfA1a的AtHsfA1a在39℃热激下的表达量比25℃常温下的高,说明AtHsfA1a的表达受热激诱导,结果可为研究拟南芥热激因子AtHsfA1a作用机理提供科学依据.

  • 标签: 热激 拟南芥 热激因子AtHsfA1a 基因表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SCD-1过表达对Aβ1-40诱导的巨噬细胞膜脂的影响。方法用带有SCD-1的腺病毒表达载体pcDNA3,通过腺病毒转染,使其在巨噬细胞中过表达。检测未干预组及过表达组巨噬细胞膜脂成分及细胞膜流动性的改变。结果过表达组巨噬细胞中巨噬细胞膜主要的磷脂成分降解(P<0.05);细胞膜荧光偏振度(ρ)、微粘度(η)和分子排列有序性系数(γ)增加(P<0.05)。结论过表达SCD-1可增加Aβ1-40诱导的巨噬细胞膜的稳定性。

  • 标签: 过表达 SCD-1 巨噬细胞 &beta 淀粉样蛋白
  • 简介:摘要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抑制剂诱导的周围神经病目前仍较为少见,可能是免疫疗法导致的自身免疫反应所致,也可能与神经系统和肿瘤细胞存在共同抗原有关。该文报道1例PD-1抑制剂诱导的周围神经病同时合并胰腺损伤病例。患者为青年男性,应用PD-1抑制剂后出现胰腺损伤、糖尿病性酮症,同时合并周围神经病,肌电图见多发周围神经损害,脑脊液见蛋白-细胞分离,神经节苷脂抗体谱阴性,予以糖皮质激素及免疫球蛋白冲击治疗联合胰岛素治疗后好转。本病例以神经系统不良事件起病,症状缺乏特异性,且进展迅速、病情凶险,但激素及免疫球蛋白冲击治疗有效,因此应提高临床医师对PD-1抑制剂诱导的周围神经病的识别和处置能力。

  • 标签: 周围神经病 胰腺损伤 程序性死亡受体-1抑制剂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1例29岁患者的临床表现、生化检验、影像学资料,以及患者父母的临床表现进行分析成纤维生长因子受体1(FGFR1)基因失活突变导致卡尔曼综合征(KS)患者的致病基因和临床特点,增加对此疾病发病机制的认识。抽取患者及其父母外周静脉血,提取基因组DNA,同时提取患者和父亲血mRNA,逆转录为cDNA后行二代测序。分析患者与父亲表型不同的原因。结果显示(1)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和促性腺激素、睾酮水平降低的实验室检查结果,确诊KS,患者父母均正常;(2)患者FGFR1存在剪接位点突变(c.359-1G>A),突变来自父亲,但父亲性腺轴功能正常,突变为首次报道;(3)患者FGFR1转录本缺失第4外显子,而患者父亲FGFR1转录本正常;(4)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a)脉冲治疗效果好,用药后有精子产生。总之,FGFR1基因剪接位点突变导致KS,文献罕有报道。现将诊治经过报道如下。

  • 标签: 卡尔曼综合征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FGFR1) 剪切位点突变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白藜芦醇对苯并芘诱导的SZ95人皮脂腺细胞炎症因子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SZ95人皮脂腺细胞分为对照组、1 × 10-5 mol/L白藜芦醇组、1 × 10-5 mol/L苯并芘组及白藜芦醇+苯并芘组。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各组SZ95人皮脂腺细胞中白细胞介素1α(IL-1α)、IL-6、芳香烃受体(AhR)、细胞色素酶P450(CYP)1A1、CYP1B1 mRNA表达;Western印迹检测各组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磷酸化水平(磷酸化p38水平/p38水平)和AhR蛋白相对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各组细胞上清液中IL-1α、IL-6蛋白表达。多组间均数比较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结果对照组、白藜芦醇组、苯并芘组及白藜芦醇+苯并芘组SZ95人皮脂腺细胞IL-1α的mRNA(2.045±0.272、2.058±0.154、3.124±0.094、2.185±0.337)和蛋白(9.132±1.181、9.429±0.771、20.361±0.907、9.917±0.897)表达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14.662、101.705,P值分别< 0.01、< 0.001),其中白藜芦醇+苯并芘组IL-1α mRNA和蛋白相对水平低于苯并芘组(均P < 0.01)。此外,苯并芘组p38磷酸化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白藜芦醇组及白藜芦醇+苯并芘组(F=303.129,均P < 0.000 1)。白藜芦醇+苯并芘组AhR、CYP1A1和CYP1B1的mRNA表达较苯并芘组显著下调(t值分别为10.640、33.599、18.327,均P < 0.001)。苯并芘组细胞AhR蛋白表达低于白藜芦醇+苯并芘组(P < 0.001)。结论白藜芦醇可抑制环境污染物苯并芘诱导的SZ95人皮脂腺细胞炎症因子IL-1α表达,该作用可能通过AhR和p38MAPK通路所介导。

  • 标签: 皮脂腺 痤疮 苯并芘 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类 白细胞介素1α 白藜芦醇 SZ95人皮脂腺细胞 芳香烃受体
  • 简介:摘要铁超载作为许多神经系统疾病的病理性特征,可引起氧化应激反应,导致神经细胞铁代谢异常。缺氧诱导因子(HIF)可通过调控脑铁的摄取、储存、排出和胞内调节等过程参与脑铁代谢,抑制脑铁超载有望成为神经系统疾病治疗的新靶点。本文现围绕HIF调控脑铁代谢的生理/病理机制综述如下,以期为相关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 标签: 脑铁代谢 脑铁超载 缺氧诱导因子 神经系统 氧化应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