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预见性护理用于人工髋关节置换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6月-2022年4月接收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患者50例为观察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预见性护理,将两组患者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预见性护理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快速康复护理模式在髋关节置换中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此次研究对象,为院中髋关节置换患者共100例,2021年1月-12月,随机电脑抽选下分组,对照组50例采取常规护理,研究组50例采取快速康复护理模式,对两组干预后结局对比与分析。结果:研究组生活自理能力评分、髋关节功能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髋关节置换患者,采取快速康复护理,可改善患者髋关节功能,生活自理能力,促进生活质量提升,获得较高护理满意度,具有明显临床价值。

  • 标签: 髋关节置换术 快速康复护理模式 生活质量 生活自理能力
  • 简介:摘要 目的:通过对人工股骨头置换手术编码进行分析,提高编码员编码的准确性。方法:自某医院病案管理系统抽取2019年11月~2021年7月期间行人工股骨头置换的病历,共计179份,按照《国际疾病分类第九版临床修订本手术与操作ICD-9-CM-3》第九版(2011修订版)编码原则进行对照分析,统计其中另编码轴面的病历数量。结果:179份病例中只有5份病历另编码轴面(00.74-00.78),仅占2.8%。结论:编码员对手术分类掌握不熟,主动与临床医师沟通意识不强;需加强与同行交流,以提高手术编码质量。

  • 标签: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假体轴面,ICD-9-CM-3,另编码 
  • 作者: 覃里静
  • 学科: 医药卫生 > 护理学
  • 创建时间:2022-12-21
  • 出处:《系统医学》2022年第8期
  • 机构:广西来宾市武宣县人民医院,广西 来宾545900
  • 简介:目的: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围期护理的干预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2年6月我院收治的68例行人工股骨头置换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3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对比两组护理前后 Harris 髋关节功能评分量表( Harris)评分、Oswestry 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 ODI)评分。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的Harris评分高于对照组,OD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实施综合护理,能提高患者的髋关节功能,降低其腰椎功能障碍程度。

  • 标签: 股骨颈骨折;老年患者;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围术期护理干预;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双节段颈椎人工间盘置换(cervical artificial disc replacement,CADR)与颈椎前路减压融合(anterior cervical decompression and fusion,ACDF)治疗颈椎退行性疾病的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2月至2007年12月因颈椎退行性疾病而行双节段颈前路手术治疗15年以上患者资料。将患者按手术方式分为CADR和ACDF两组。CADR组15例,男7例、女8例;年龄(49.73±10.26)岁(范围32~70岁);混合型颈椎病3例,神经根型颈椎病5例,脊髓型颈椎病7例;C3,4、C4,5节段1例,C3,4、C5,6节段2例,C4,5、C5,6节段7例,C5,6、C6,7节段5例;术前手术节段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为9.10°±4.00°;随访时间为(189.07±13.51)个月(范围162~210个月)。ACDF组20例,男12例、女8例;年龄(52.60±8.83)岁(范围32~68岁);混合型颈椎病2例,神经根型颈椎病3例,脊髓型颈椎病15例;C3,4、C4,5节段1例,C4,5、C5,6节段15例,C5,6、C6,7节段4例;术前手术节段ROM为8.31°±5.23°;随访时间为(184.20±21.39)个月(范围156~222个月)。分别于术前及末次随访时评估两组患者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末次随访时评估两组患者颈椎整体ROM、手术节段ROM、邻近节段椎间盘Miyazaki分级、Odom分级及并发症。结果CADR组JOA评分由术前(13.20±2.64)分改善至末次随访时(15.93±1.22)分,JOA改善率59.44%±60.86%;NDI由术前27.60%±6.44%改善为末次随访时15.07%±9.71%,NDI下降12.53%±9.64%。ACDF组JOA评分由术前(12.93±2.46)分改善为末次随访时(15.65±1.25)分,JOA改善率60.51%±43.17%;NDI由术前30.80%±8.11%改善为末次随访时12.80%±6.31%,NDI下降18.00%±8.34%;两组患者术前及末次随访时JOA及NDI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末次随访时颈椎整体ROM:CADR组为38.33°±12.31°,ACDF组为31.11°±8.65°;手术节段ROM:CADR组为6.51°±4.61°,ACDF组手术节段已融合而丧失活动度;两组颈椎整体ROM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22,P=0.049)。CADR组上、下邻近节段颈椎间盘Miyazaki分级升高发生率分别为40%和47%,新发椎间盘突出率分别为20%和13%;ACDF组上、下邻近节段颈椎间盘Miyazaki分级升高发生率分别为45%和50%,新发椎间盘突出率为25%和40%;两组下邻近节段退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8,P=0.036)。末次随访时CADR组Odom优良率为80%(12/15),ACDF组为85%(17/2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5,P=0.698)。CADR组和ACDF组各1例翻修。结论双节段CADR术后远期疗效与ACDF相当,可保留手术节段活动度,且在保留颈椎整体活动度和降低邻近节段退变发生率方面优于ACDF。

  • 标签: 颈椎 全椎间盘置换 脊柱融合术 椎间盘退行性变
  • 简介:摘要:目的:对髋关节置换期护理中采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并观察该种护理效果。方法:设置62例髋关节置换患者为观察对象,设置2021年3月--2022年2月为观察时间段,采用数字表法分为一般干预组和加速康复组,一般干预组采用一般护理干预,加速康复组采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观察两组术后指标等情况。结果:一般干预组和加速康复组术后指标对照中,加速康复组胃肠蠕动时间、术后疼痛程度、住院时间均优于一般干预组,(t=9.759,p=0.010),两组有差异。结论:对髋关节置换期护理中采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效果显著,值得推荐。

  • 标签: 髋关节置换术 加速康复外科理念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行髋关节置换的老年患者在围期接受心理护理干预措施所产生的效果。方法:平均将40例行髋关节置换的老年患者分为参照组(实施围期常规护理)与研究组(常规护理+心理护理干预),各40例,比较分析两组不同时间段情绪变化、疼痛程度以及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在术前1d、术后及出院时的SAS、SDS评分和术后3d和出院时的VAS评分以及治疗依从性、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应用在髋关节置换的围期护理中,护理效果佳,对改善老年患者不良强情绪,减轻患者疼痛并提高其直流奥依从性有积极作用。

  • 标签: 心理护理干预 老年 髋关节置换术 围术期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对接受人工股骨头置换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的价值。方法 抽取2020年1月至2022年2月间我院收治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62例作为本文的观察对象,对其均实施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并将其按照随机数字法分成各有31例的对照组与观察组,前者接受常规护理,后者接受综合护理,对比两组护理的不同效果。结果 负性情绪评分,护理前对比无统计学差异性(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3天,观察组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老年 股骨颈骨折 预后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髋关节置换、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20年4月我院收治5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为例,按照不同手术方法将其分为2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骨折内固定,观察组给予髋关节置换,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中出血量高于对照组,术后卧床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观察组髋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取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可显著缩短其术后住院时间,提高其髋关节功能。

  • 标签: 髋关节置换术 内固定术 老年股骨颈骨折
  • 简介:[摘要] 目的:探析人工股骨头置换与全髋关节置换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以本院就诊68例股骨颈骨折患者为样本,样本收录时间范围设置在2021年02月~2022年04月研究时间段内,随机分组,对照组/34例(全髋关节置换);实验组/34例(人工股骨头置换);统计不同组间人员:(1)Harris评分;(2)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实验组Harri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相比较之对照组,实施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干预,实验组研究数据状态优化趋势明显(P<0.05)。结论:股骨颈骨折治疗当中,常见人工股骨头置换及全髋关节置换治疗,但人工股骨头置换与全髋关节置换相比较,在患者关节功能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均有较好改善意义。由此表明,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效果更佳,可及时满足患者治疗需要,优化预后质量。

  • 标签: []人工股骨头置换 全髋关节置换术 股骨颈骨折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 目的:探析人工股骨头置换与全髋关节置换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以本院就诊68例股骨颈骨折患者为样本,样本收录时间范围设置在2021年02月~2022年04月研究时间段内,随机分组,对照组/34例(全髋关节置换);实验组/34例(人工股骨头置换);统计不同组间人员:(1)Harris评分;(2)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实验组Harri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相比较之对照组,实施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干预,实验组研究数据状态优化趋势明显(P<0.05)。结论:股骨颈骨折治疗当中,常见人工股骨头置换及全髋关节置换治疗,但人工股骨头置换与全髋关节置换相比较,在患者关节功能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均有较好改善意义。由此表明,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效果更佳,可及时满足患者治疗需要,优化预后质量。

  • 标签: []人工股骨头置换 全髋关节置换术 股骨颈骨折 临床疗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总结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的术后护理方法,评价护理效果。方法 共选取我院于2019年4月~2021年4月收治的40例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为主要对象,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各20例。对照组行术后常规护理,观察组术后行综合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术后接受综合护理可降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同时可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可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 标签: 重症心脏瓣膜病 术后综合护理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感染性颅内动脉瘤是一种罕见的感染性神经系统血管病变,急性或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引起的细菌性栓塞为其常见病因。该文报道了1例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行瓣膜置换后出现蛛网膜下腔出血,结合病史及神经影像学检查诊断为感染性颅内动脉瘤。该例患者经抗感染治疗及血管内介入治疗后完全好转。

  • 标签: 动脉瘤,感染性 心内膜炎,细菌性 血管内介入治疗
  • 简介:目的:研究老年股骨颈骨折应用髋关节置换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2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股骨骨折患者80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其中对照组采用半髋置换手术,研究组采用全髋置换手术,并对俩组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在两组之间的对比下,研究组患者在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比对照组明显低下,以及研究组患者的髋关节Harri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老年髋骨胫骨患者采用髋关节置换治疗,手术情况良好并且髋关节各项指标有明显改善,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有助于髋关节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股骨颈骨折;髋关节置换手术;临床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旋转对线不良是目前全膝关节置换(TKA)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各种常用的胫骨假体旋转对线方法中,Insall线存在过度外旋倾向;Akagi线虽是目前认可度最高的解剖轴,但仍存在一定内旋倾向。胫骨后髁轴不适合对称型假体,而曲面重叠技术则不适合解剖型假体。此外,参考任何固定解剖标志放置胫骨假体均不能保证伸膝位胫股假体的旋转一致性,而自我形合技术虽有利于胫股旋转同步,但其临床应用效果并不稳定。尽管如此,上述各种主流技术及其改良方法均可使多数患者获得良好的髌骨轨迹与临床效果。在“金标准”明确之前,骨科医师可按照自己最习惯的手术方式来确定胫骨假体旋转对线位置。随着对膝关节解剖、生物力学与运动学理解的加深,数字化辅助技术或许有望成为TKA胫骨旋转对线领域的突破点。

  • 标签: 关节成形术,置换,膝 膝关节 胫骨近端 旋转对线
  • 简介:摘要全髋关节置换(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是近50年来最成功的骨科手术之一,具有20年以上的良好生存率。但是THA术后髋关节不稳、撞击、脱位和衬垫磨损仍然是导致THA失败和翻修的常见原因。为了降低术后各类并发症发生的风险,脊柱-髋关节-骨盆活动度异常及其对THA生存率的影响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基于这一理念,在制定THA术前计划时应充分考虑患者自身骨盆活动度的特点,根据患者矢状面平衡和骨盆活动度设置个性化的前倾角和外展角,以减少术后不良事件的发生,延长假体的寿命。新近的研究表明患者年龄老化,日常生活中姿势的转换,高体质指数,以及不同的手术入路及体位都会对脊柱-骨盆活动度产生影响,由于骨盆活动度的改变会转化成髋臼方位改变,患者在中或术后骨盆活动度变化过大,都有可能造成中假体方位设置不良,术后发生假体撞击,脱位,加速衬垫磨损,最终缩短假体的使用寿命。所以在术前对脊柱-骨盆活动度进行测量和评估,通过研究中骨盆活动度变化的影响因素及使用辅助定位装置以精确地放置臼杯,在术后观察患者骨盆活动度变化及因此产生的不良后果是一项十分有意义的工作。以近年来国外文献所报道的脊柱-骨盆-髋关节之间的相互关系为切入点,介绍脊柱-骨盆活动度的影响因素及由此来指导THA围手术期诊疗策略的新进展。

  • 标签:
  • 简介:摘要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TAVR)已成为老年主动脉瓣狭窄的主流治疗方式。股动脉入路是TAVR的首选入路,90%以上的患者可经股动脉完成TAVR,替代入路包括经锁骨下动脉、经腋动脉、经颈动脉、经升主动脉和经心尖入路。对于常规经股动脉或上述替代入路均不适合的患者,近年来国际上报道了经腔静脉入路,但该入路操作步骤相对复杂、技术要求高,在国内尚未见报道。该文报道1例具有明确TAVR指征,但股动脉入路和常规替代入路均不适合的主动脉瓣狭窄病例,通过建立腔静脉至腹主动脉通路成功完成TAVR,植入球扩式脉瓣系统。

  • 标签: 心脏瓣膜假体植入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 经腔静脉入路 主动脉瓣狭窄 二叶式主动脉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