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两种不同护理方案的研究,对比其对骨科术后下肢静脉形成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接诊的42例骨科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综合护理,以预防下肢静脉的形成,对比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长、下肢静脉、肺栓塞形成情况。结果经过研究发现,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长、下肢静脉以及肺栓塞形成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选取正确合理的护理方案,对预防骨科术后下肢静脉的形成有很好的作用,很大程度上能够降低其形成率,对患者产生积极的影响。

  • 标签: 不同护理方案 骨科手术 下肢深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压力泵治疗仪预防骨科术后患者下肢静脉(deepveinthrombosis,DVT)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8月至2016年7月本科室38例骨科术后患者对照组,选择同期手术后患者30例为观察组。对照组用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治疗,观察组使用压力泵治疗仪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DVT形成情况及静脉栓子栓出率、栓子直径。结果两组患者术后14d均没有发生DVT,观察组栓出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骨科术后患者使用压力泵治疗仪能有效降低静脉栓子形成的危险,预防DVT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压力泵治疗仪 骨科术后患者 下肢深静脉血栓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弹力袜在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静脉形成中的疗效。方法将160例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80例。实验组在术后常规护理基础上选择合适型号弹力袜,术后开始使用直至患者下地活动;对照组采用单纯常规护理措施进行护理,嘱患者抬高患肢,加强功能锻炼。术后一周行彩色多普勒超生检查,了解静脉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80例患者有3例发生静脉,对照组80例患者有14例发生静脉。结论弹力袜能有效预防髋关节术后静脉的形成。

  • 标签: 弹力袜 髋关节置换 深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我院自2013-2014年静脉形成发生率为18%。DVT(静脉)成为下肢及腰椎骨折术后一严重的并发症,不断查找发生原因,并且采用了许多方法预防,但效果甚微,于2015采用空气波压力循环治疗仪预防静脉形成,效果显著。方法如何预防DVT减少病死率是我科护理关注的问题;自2015年1月-2015年6月下肢及腰椎骨折病人50人中发生DVT者9人,经对发生原因进行分析,提出了预防DVT的护理对策,开始使用空气波压力循环治疗仪预防DVT。结果2015年6月-2016年1月下肢及腰椎骨折病人50人中发生DVT者仅3人。结论应用空气波压力循环治疗仪反复对肢体进行加压后再卸压对预防静脉和防治下肢肌肉萎缩有重要意义。

  • 标签: 下肢骨折 深静脉血栓 空气波压力循环治疗仪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早期活动对预防脑出血患者术后下肢静脉形成的预防效果。方法择取我院脑外科2014年3月~2015年12月收治的脑出血患者10例设置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并采取早期活动干预方法,分析护理效果。结果所有患者经过临床护理干预后,无下肢静脉病例。结论对脑出血患者术后加强早期活动干预可有效预防下肢静脉的形成,从而促进疾病的早日康复。

  • 标签: 下肢深静脉血栓 脑出血 早期活动
  • 简介:摘要目的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静脉的预防与护理措施进行分析。方法取医院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214例,利用常规护理方式的107例纳入对照组,采用预防与护理干预相结合的107例划入观察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后下肢静脉情况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对比两组患者下肢静脉发生率与不良反应率,观察组下肢静脉发生率0低于对照组10.28%(11/107),观察组不良反应率0.65%(7/107)低于对照组(20/107)18.69%,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有效的预防与护理措施,是降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静脉发生可能性的重要保障,应在临床实践中推广。

  • 标签: 深静脉血栓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预防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经络弹力袜预防妇科盆腔术后下肢静脉形成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在2014年5月到2015年12月所收治的进行妇科盆腔术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把其分为两组,把在治疗过程中给予常规健康教育的组别定义为对照组,把在常规监狱的基础上让患者穿经络弹力袜的祖辈定义为研究组,对两组患者下肢静脉的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对照组7例患者出现下肢轻度疼痛肿胀,1例出现下肢感觉迟钝;实验组1例出现下肢胀痛感,无过敏等不适症状发生。结论经络弹力袜在预防妇科盆腔术后下肢静脉形成上效果明显,相关医疗机构应该加强对其的应用。

  • 标签: 经络弹力袜 妇科盆腔术 下肢深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综合化护理方案在下肢静脉介入手术围手术期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6年3月共61例下肢静脉患者,其中左下肢39例、右下肢22例,61例患者均放置下腔静脉滤器及置管溶栓,对患者从入院、术前、术后、出院进行全方位、立体化的综合护理干预,进行围手术期护理。结果61例患者均取得明显疗效,水肿完全消退;血栓完全溶解,且围手术期患者的心理恐惧、术后穿刺点出血等并发症有效降低。结论综合化护理措施在下肢静脉患者围手术期的干预,可以有效地降低患者围手术期的心理恐惧、焦虑和术后并发症等。

  • 标签: 综合化护理 深静脉血栓 静脉滤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静脉形成预防护理。方法选取从2012年12月~2015年12月收治的30例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5)与护理组(15),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护理组采取预防护理,对比两组下肢静脉情况。结果护理组中未发生DTV,对照组DTV发生率为26.67%,护理组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对照组为40.00%,护理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采取预防护理能减少发生下肢静脉,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髋关节置换术 下肢深静脉血栓 老年患者 预防护理
  • 简介:摘要门静脉形成(PortalVeinThrombosis,PVT)是指血栓对门静脉、脾静脉和肠系膜上静脉管腔造成完全或部分阻塞。PVT是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所致的一种严重并发症,也常见于行断流术后,目前根据临床症状以及门静脉检查将门静脉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类。针对不同类型血栓行介入治疗的主要目的也不同,主要采用TIPS途径行溶栓治疗,对于急性门静脉以门静脉溶栓、恢复门静脉供为目的,同时降低肠系膜上静脉形成的风险,尽量避免肠道坏死可能性;对于慢性血栓,其主要目的用于再通血管,可给予支架置入,降低门静脉高压所致的各类并发症,如顽固性腹水、食管胃底曲张破裂出血等,术后给予抗凝治疗,预防血栓再次形成。因此本文就门静脉的介入诊疗从发病原因到介入治疗的最新进展做一综述。

  • 标签: 门静脉血栓 经TIPS途径治疗 经皮肝穿途径治疗 溶栓治疗
  • 简介:近日,美国健康医疗研究和质量机构(AHRQ)更新了预防医院相关静脉(VTE)的指南,提出了最新的临床实践意见,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此文件的目的是协助医院质量提高,缩短临床实践和循证证据的差距,为临床一线人员提供详细的预防指导。对于预防静脉,此文件继续强调了危险评估是最为基础也是最为重要的一部分,需要和临床实践相融合。指南的主要内容包括:质量提高的框架、照护模式的分析、证据的概述和最佳实践、选择合适的VTE危险评估模式、实施VTE预防条款、评价指标、干预措施的实施和优化,以及持续改进和成果分享。

  • 标签: 医院质量 预防指导 静脉血栓 指南 临床实践 循证证据
  • 简介:摘要目的试析护理干预对骨科患者术后下肢静脉形成的影响。方法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我院接收并行手术治疗的骨科患者76例,分为两组,对照组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加强对患者的综合护理干预,分析两组护理的效果。结果研究组护理后下肢静脉发生率、总满意度与对照组比较,P<0.05。结论护理干预有利于降低骨科患者术后下肢静脉发生率,可推广。

  • 标签: 护理干预 骨科患者 术后 下肢深静脉血栓
  • 简介:目的探讨压力抗栓泵预防颅脑损伤术后下肢静脉(DVT)的效果。方法将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我科行颅脑损伤术和颅内血肿清除术的患者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使用压力抗栓泵进行抗栓治疗。比较两组DVT发生率和颅内压力的差异。结果研究组DVT发生率为2.94%,显著低于对照组26.47%(P〈0.05);两组治疗后颅内压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脑损伤术后使用压力抗栓泵进行辅助治疗,能有效降低患者DVT发生率,且不影响患者的颅内压力。

  • 标签: 颅脑损伤 深静脉血栓形成 压力抗栓泵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在创伤外科骨折患者下肢静脉形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创伤外科2014年l1-2016年6月住院的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比两组静脉形成率、住院时间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其中,对照组30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而观察组30例患者采用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围手术期下肢静脉形成明显低于观察组,住院天数减少,且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以明显降低创伤外科骨折患者下肢静脉形成,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满意度。

  • 标签: 下肢 深静脉血栓形成 护理干预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对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周静脉形成的预防及护理措施予以探讨。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患者60例,将其随机均分为两组,分别作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加用预防术后静脉的护理措施,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术后静脉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静脉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实施术后预防静脉的护理,能够有效的降低患者术后静脉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应用中推广。

  • 标签: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 深静脉血栓 预防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