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老年女性骨密度变化的规律及影响因素。方法对154例女性患者的骨密度测定值(T值)根据年龄分组分析。结果45岁以上的女性骨密度明显低于45岁以下的女性。结论随着年龄的增长,尤其是绝经期女性骨密度明显降低,骨钙开始丢失,应引起女性的重视,随着年龄的增长,应及时补钙,防止钙流失,防止骨质疏松症的发生,以提高中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 标签: 中老年 女性 骨密度 降低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探讨1027例女性骨密度测定结果,总结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3月至2011年9月收治的女性骨密度测定的受检者1027例,对其分别采用超声检查和X线检查,其中行超声检测的患者有927例,行X线检测的有100例,观察两种的检测结果,并将所得数据输入电脑进行分析比较。结果经过两种方法检测出女性的骨密度的峰值在20~29岁间,30~39岁其骨密度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降低,其中40~59岁间其骨密度相对稳定,在59岁以上的女性其骨密度出现一个快速降低(或丢失)的现象,其中骨质疏松的有354例占34.5%。结论在正常的女性中其骨密度的颠峰值一般在20~29岁中,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其骨密度逐渐降低,且在59岁以上年龄的女性其骨密度出现一个快速降低(或丢失)的现象,有的甚至出现骨质疏松的症状。

  • 标签: 骨密度 超声检查 X线检查 结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围绝经期妇女骨密度值的变化。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体检中心行骨密度检测的围绝经期妇女987例,根据是否绝经分为绝经前组421例和绝经组566例。测定两组腰椎1-4正位、右髋骨股骨颈、Ward's三角区、大转子的BMD值、T值。结果绝经前组腰椎1-4、右髋骨股骨颈、Ward's三角区及大转子部位的BMD值均高于绝经组(P<0.05);绝经前组腰椎及右髋部各部位的BMD值由高到低依次为腰椎1-4、股骨颈、Ward's三角区、大转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绝经组腰椎及右髋部各部位的BMD值由高到低依次为腰椎1-4、股骨颈、大转子、Ward's三角区,但Ward's三角区和大转子间的BMD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绝经组骨质疏松患病率高于绝经前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重视对围绝经期妇女进行BMD测定,尽早了解骨量变化,及时采取相应措施,预防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发生。

  • 标签: 围绝经期妇女 双能X射线骨密度仪 骨密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研究不同密度,不同质量的颌骨对牙种植修复手术预后效果的影响及临床应用方法分析。方法对临床26例不同颌骨质量,不同颌骨密度患者行牙种植手术。对出现牙槽骨吸收,颌骨质量较差的9例患者行人工植骨术和引导性骨再生术行牙种植修复(实验A组);对颌骨质量骨密度较高的11例患者直接行牙种植修复手术(实验B组);对照组6例为颌骨质量较差,不植骨直接行种植手术患者。分期3个月、6个月观察骨密度高低、种植体和骨间隙大小、种植体咬合力大小及预后修复效果。结果手术后3、6个月复查显示实验A组患者植骨区骨密度较高,3个月X线片显示自体骨和种植体结合部出现低密度阴影,6个月骨密度测量值趋于稳定,X线片显示种植体和骨组织结合良好,无透射阴影或透射影密度增高,咬合力测定值较大。实验B组患者3个月X线片显示自体骨和种植体结合部出现低密度阴影,6个月骨密度测量值趋于稳定,密度较高,X线片显示种植体和骨组织结合良好,种植体和骨结合部间隙变小,咬合力测定值较大。对照组6例患者3、6个月X线片均显示种植体与骨结合区低密度阴影,且间隙较宽。骨密度值低,咬合力值偏小。结论颌骨骨量多、密致骨含量多有利于种植体的生长和骨结合;骨密度较低、颌骨质量差的患者牙种植体愈合不佳,修复及预后较差。

  • 标签: 牙种植 膜引导骨再生 骨密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孕早期孕妇骨密度情况与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经我院医务科和院委会审批,孕妇家庭医生签约个性服务,并在征得孕妇同意的基础上,回顾分析2019年3月至2020年4月于我院进行体检的孕妇561例为研究对象。对孕妇进行骨量检查,其中存有骨量减少问题的孕妇303例;存有骨质疏松问题的孕妇78例。于正常孕妇群体中随机选取45例为对照组,于问题孕妇群体中随机选择45例为观察组。对孕妇进行检查,分析检查结果。结果:参与我院早孕妇女骨密度检查的孕妇共561例,其中存有骨量减少问题的孕妇303例,所占比率为:54.01%;存有骨质疏松问题的孕妇78例,所占比率为:13.91%;两组孕妇的孕妇年龄、孕妇身高与孕妇SOS评分情况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孕妇孕前体质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孕妇身高、孕妇年龄与孕妇SOS情况均与骨密度无显著关系。而孕前体质量构成是影响孕妇骨密度情况的重要因素。结论:孕前体质量构成是影响孕妇骨密度情况的重要因素,在孕早期有必要做骨密度检查,针对骨密度的异常结果给予及时指导,同时应注意改善孕妇的体质量情况,促进孕妇骨骼健康。

  • 标签: 孕早期 骨密度 孕妇体质量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乳矿物盐对大鼠骨密度的影响。方法:设低钙对照组、碳酸钙对照组、乳矿物盐低、中、高剂量组,自试验开始各组动物均单笼饲养,喂饲低钙饲料,灌胃给予各自的受试液,饮用去离子水共3个月。结果表明,高剂量组大鼠股骨中心及远心端骨密度、骨钙含量、总钙量显著高于低钙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高剂量组大鼠的各项指标与相应的碳酸钙对照组比较差异没有显著性(p>0.05)。说明乳矿物盐有增加大鼠骨密度的作用。

  • 标签: 骨密度,大鼠,乳矿物盐,钙
  • 简介:目的对比同一组检测者,使用DTX.200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前臂骨骨密度(bonemineraldensity,BMD)与QCT测量腰椎骨骨密度的测定结果,发现不同设备,不同部位骨密度测量的差异性和相关性。方法选取志愿者63例(男性19例,女性43例),分别用DTX-200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前臂骨BMD值和T值(n=63),再用QCT测量腰椎骨的BMD值和T值(n=63)。分别以QCT测量腰椎骨T值、DTX-200双能x线测量前臂骨T值,进行骨质疏松症诊断(诊断标准1994年WHO制定,T值≥-1.0SD为骨量正常,-2.5SD〈T值〈-1.0SD为骨量减低,T值≤-2.5sD为骨质疏松)。用SPSSl3.0软件对DTX-200和QCT测量的BMD值和T值,年龄进行相关性分析,对两组骨质疏松诊断结果分别进行一致性分析。结果两种设备的检测结果BMD均与年龄呈负相关性,相同年龄段QCT测得的BMD较DTX-200测得的BMD要低,40岁以后更为明显,DTX-200与QCT测量的BMD值的相关系数=0.554(P〈0.01),二者骨质疏松症总体诊断符合率为52.4%。结论DTX.200双能x线测量前臂骨BMD值与QCT测量腰椎骨BMD值密切相关,目前直接使用WHO制定的诊断标准,对QCT与DTX-200的测量结果进行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是否合适有待进一步探讨,不同的检测设备,不同的检查部位应有不同的诊断标准或换算系数。

  • 标签: 定量CT(QCT) 腰椎骨 前臂骨 双能X线(DTX-200) 骨密度
  • 简介:目的应用放射吸收法测量云南西双版纳、西藏和内蒙古三个少数民族地区,对傣族、藏族和蒙古族健康人群的骨量分布差异和峰值骨量进行调查分析,为临床诊断骨质疏松提供参考。方法选择云南西双版纳傣族健康男女1126名,年龄20~79岁。西藏藏族健康男女1531名,年龄20~79岁。内蒙东乌旗蒙古族健康男女901名,年龄20~79岁。以10岁为一年龄段进行分组。用美国Alara公司提供的Metriscan^TM指骨骨密度仪,进行骨密度测量。数据采用SPSS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西双版纳傣族男女、西藏藏族男女和内蒙古东乌旗蒙古族女性的峰值骨年龄段均在30—39岁,蒙古族男性峰值骨年龄段在4|D~49岁。傣族和藏族男性骨量丢失12%以上在60—69岁年龄段,蒙古族男性70~79年龄段骨量丢失11.04%。傣族女性50~59岁年龄段骨量丢失达20.80%,藏族女性为13.67%。蒙古族女性丢失12%以上在60-69岁年龄段。三个民族不同年龄段骨密度值比较,男性除藏族和蒙古族20—39岁年龄段没有差异外,其余各年龄段均有显著性差异。女性除傣族和藏族20-29岁年龄段没有差异外,其余各年龄段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健康成人傣族男性与藏族和蒙古族健康成人男性相比骨密度有显著差异,藏族和蒙古族男性40岁以后骨密度均值有显著性差异。傣族女性与蒙古族女性各年龄段骨密度均有显著性差异,傣族与藏族女性30岁后骨密度有显著性差异。其差异是种族、地域,还是生活习性引起有待进一步研究。

  • 标签: 骨密度值 民族 健康人群 骨量丢失百分率 Metriscan^TM骨密度仪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双能X线骨密度仪在髋关节表面置换术后股骨近端骨密度变化的应用价值。方法择取2016年8月至2017年9月于湖南第一人民医院核医学科接受髋关节表面置管术的32例患者,在术前1周以及术后1周、3个月、6个月通过双能X线骨密度仪对置换侧股骨近端骨密度进行测量,并对非置换侧股骨近端骨密度进行测量,对两侧股骨近端的骨密度变化情况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置换侧术前1周与术后3个月骨密度比较有统计学意义(t=4.525、3.326、13.105、8.553;P=0.000、0.002、0.000、0.000),置换侧术前1周与术后6个月骨密度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非置换侧术前1周与术后6个月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髋关节表面置换术后股骨近端骨密度变化测量中,双能X线骨密度仪的应用可以对其进行定量分析,具有显著临床价值。

  • 标签: 双能X线骨密度仪 髋关节表面置换术 股骨近端骨密度
  • 简介:目的研究男性饮食、运动、吸烟、嗜酒、体重指数(BMI)、高血压病、冠心病、胃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慢性支气管炎等因素对骨密度(BMD)的影响。方法双能X线骨密度仪检测前臂远端BMD,测量身高、体重。用自制的问卷调查表记录受试者生活习惯、慢性病史等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男性年龄、BMI、饮食结构、运动、吸烟、嗜酒、高血压病、胃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与BMD相关,具有统计学意义。冠心病、慢性支气管炎与BMD无关。结论吸烟、嗜酒、低体重指数、高血压病、胃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是骨质疏松(OP)的危险因素。饮食、运动是OP的可控因素。

  • 标签: 骨密度 影响因素 骨质疏松 相关性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南京市部分老年人群骨密度(BMD)的变化规律及其与年龄、性别、体质指数的相关性。进行相关危险因素调查。方法采用美国ALARAINC公司数字化X线骨密度仪,对2009年3月-6月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422例中老年人群的非惯用手食指、中指、无名指第二指骨BMD进行检测,同时检测身高、体重和体质指数(BMI),探讨BMD与年龄、性别、体质指数的相关性。并对BMD异常人群填写骨质疏松危险因素调查表。结果骨质减少随年龄增长而加重。女性比男性在同年龄阶段发生骨质减少的几率高。骨质减少与BMI的增高不呈负相关。结论老年性骨质减少与年龄、性别有关,吸烟、过量饮酒、缺乏锻炼、低钙饮食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骨质疏松的主要危险因素。建议老年人应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预防和推迟老年性骨质疏松的发生。

  • 标签: 骨密度 老年人 骨质疏松
  • 简介: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全身性的骨骼疾病,随着年龄的增大而日渐严重,特别在绝经后女性人群中,这种骨代谢异常表现得尤为显著。近年来,人们注意到伴随着钙代谢异常的骨质疏松症常伴有动脉血管钙化和硬化[1,2],提示两者之间可能存在着共同的发病机制。本文通过对155例绝经后女性骨密度和有创中心动脉压测定,旨在探讨绝经后女性人群骨密度降低与动脉硬化之间的关系,为这两种绝经后女性人群常见疾病的综合防治寻找科学的理论依据。

  • 标签: 绝经后女性 骨密度降低 中心脉压 骨质疏松症 中心动脉压 女性人群
  • 简介:随着目前骨质疏松发病率的增加,因骨质疏松导致骨折病人增多,骨质疏松已严重危害大众健康,影响人们生活质量,使生活更加艰难。这其中女性更年期所导致的骨质疏松的患者数量较多。所以通过评测甲状旁腺素和阿仑磷酸钠药物效果,来找到现实生活中最佳的治疗药物。方法使用甲状旁腺素、阿仑磷酸钠,对去卵巢大鼠进行皮下给药,给药后进行骨密度扫描来测量骨密度。利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定量分析。通过得出的骨密度的相关数据,得出甲状旁腺素、阿仑磷酸钠、对于治疗去卵巢大鼠的骨质疏松均有疗效。结论两种治疗骨质疏松的方法,甲状旁腺素使动物的骨密度提升明显。

  • 标签: 骨质疏松,甲状旁腺素,阿仑磷酸钠,骨密度。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进入老年化社会,骨质疏松症已经成为严重威胁老年人健康的常见疾病之一。骨质疏松表现为骨量减少,易发生骨折,影像学检查包括X线片、CT、MRI、核医学检查和骨密度测量,在骨质疏松症的防治中发挥重要作用。骨质疏松症防治涉及多学科和多专业合作,但目前缺乏统一的共识,影响学科发展和规范临床服务,为此由来自放射、骨科、内分泌、影像技术和核医学专业专家组成的共识专家组,在充分复习国际指南、共识、文献以及国内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医疗实际情况,针对骨质疏松的影像学和骨密度检查技术、诊断标准和鉴别诊断形成共识,为临床医务工作者在骨质疏松的影像学与骨密度临床应用方面提供科学、具体的指导,促进我国骨质疏松的影像学与骨密度诊断规范化发展。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荆州市0~6岁儿童的骨密度状况。方法采用以色列阳光医疗有限公司生产的7000SP型超声骨密测试仪对3710名0~6岁儿童进行骨密度检测并进行分析。结果男女儿童的骨密度检测结果无显著性差异,但不同年龄段的儿童之间的骨密度检测结果存在着非常显著性的差异。结论应关注婴儿,尤其是6个月以内的小婴儿的钙营养状况,及时补充维生素D,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家长对骨健康的重视程度,指导家长科学补钙。

  • 标签: 儿童 钙营养 骨密度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重庆地区女性体检人群骨密度情况,了解本地区骨质疏松的在女性人群中流行病学情况。方法本研究为一项回顾性研究。选取2016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女性人群共计1257例,平均年龄49.8±13.6岁。依据体检者年龄段分组,共分别为5组,分别为年龄≤39、40~49、50~59、60~69、≥70。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检测仪(美国GE公司)检测体检者腰椎(L1、L2、L3、L4)骨密度。结果不同年龄体检者中,骨量减少分别为≤39组23例(10.8%)、40~49组71例(14.7%)、50~59组91例(35.3%)、60~69组107例(49.5%)、≥70组44例(50.6%);而骨质疏松分别为≤39组1例(0.47%)、40~49组7例(1.45%)、50~59组16例(6.2%)、60~69组33例(15.3%)、≥70组23例(26.4%)。各年龄组女性体检者的骨质疏松发病率逐渐上升,且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女性人群中,随着年龄的增加,骨量降低及骨质疏松的患病率逐渐增加,绝经后女性人群作为骨质疏松高位人群,应予以重点防治。

  • 标签: 骨密度 骨质疏松 女性 体检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肾移植受者骨密度,分析影响因素,为肾移植术后骨质疏松防治提出方向。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7年1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254例肾移植受者,年龄(40.5±9.8)岁,男性168例、绝经期女性15例。应用双能X线吸收测定法(DEXA)检测右股骨颈及腰椎骨密度,评估骨质疏松发生率,分析影响因素。结果254例受者骨量减少/骨质疏松在右股骨颈的发生率为20.1 %和2.8 %,在腰椎的发生率为26.1 %和3.6 %。卡方检验示术后时间较长、高龄、绝经受者右股骨颈及腰椎骨量丢失发生率更高(P<0.05)。线性回归分析示右股骨颈骨密度与身体质量指数(BMI)、胆固醇、甘油三酯、术前甲状旁腺切除术史呈正相关,与急性排斥、绝经女性呈负相关;腰椎骨密度与BMI、胆固醇、术前甲状旁腺切除术史呈正相关,与甲状旁腺激素(PTH)呈负相关(P<0.05)。结论肾移植受者骨量丢失发生率较高。监测骨密度,控制甲状旁腺亢进、维持良好营养状态、减少糖皮质激素用量等,对防治骨量丢失有积极作用。

  • 标签: 肾移植 骨密度 骨质疏松 骨量减少
  • 简介:目的探讨早期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spondylitis,AS)患者骨密度(bonemineraldensity,BMD)及BMD与其他临床指标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研究调查2006年3月至2014年12月中日友好医院中医风湿病科确诊为早期AS患者120例,其中女性57例,平均年龄(31.02±5.94)岁;男性63岁,平均年龄(29.79±6.87)岁。健康人107例,其中女性48例,平均年龄(32.97±6.47)岁;男性59例,平均年龄(29.58±6.65)岁。双光能X线法检测腰椎、股骨颈、股骨粗隆的BMD与年龄、病程、疾病活动性指标、影像学指标进行相关分析。结果(1)早期AS男性患者各部位的BMD均较健康人减低(P〈0.01),而女性患者则和健康人无统计学差异。(2)早期AS患者骨质疏松(osteoporosis,OP)6例(5%),骨量减少(osteopenia,OT)36例(21.67%)。其中男性早期AS患者腰椎OP者5例(7.93%),OT者29例(46.03%)。早期AS患者中,男性腰椎部位OP、OT发生率较女性高(P〈0.05),股骨颈及股骨粗隆部位OP/OT发生率无差异。(3)中、低年龄组中,早期AS患者的腰椎和股骨颈BMD较健康人显著减低,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1)。(4)男性早期AS患者腰椎BMD与年龄呈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早期AS男性患者即可出现显著BMD下降,OP发生率为7.93%,OT发生率为46.03%。其中腰椎部位BMD减低及OT发生率更为突出。早期AS患者BMD的下降与疾病活动指标无关联。对于男性AS患者,在疾病早期即需要重视OT及OP的诊断与防治。

  • 标签: 强直性脊柱炎 骨密度 骨质疏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