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疫情期间,社区老年人实施居家健康管理模式的效果。方法 选50名老年人,分A组、B组,分别实施一般基础管理、居家健康管理模式。记录效果。结果 对比依从性,B组显著更优,p<0.05。结论 疫情期间,社区老年人实施居家健康管理模式具有较佳效果。

  • 标签: 社区 老年人 疫情 自我保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标准化管理应用在项目管理中的价值。方法:研究时间为2019年1月至2020年8月,在此期间发生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中抽取120例,对其实施项目管理方法开展标准化管理,评估项目管理前后报告有效率、整改有效率、流程优化率。结果:项目管理实施后相比于实施前报告有效率、整改有效率、流程优化率明显提升,组间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基于项目管理成效,应用标准化的管理理念,结合院内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管理制度、业务流程的实际情况,构建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标准化管理的体系框架。

  • 标签: 项目管理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 标准化管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全面质量管理(TQM)在传染病信息报告中的应用 方法 以2020年11月至2021年5月我院门诊及住院部收治的传染病患者392例为对照组;在2021年6月至11月期间,观察组共有370名入住门诊及住院部的传染病病人,采用全面质量管理(TQM)进行报告控制。结果采用TQM管理控制后,传染病信息上报规范率由管理前的84.67%上升至96.21%。其中及时率由93.36%上升至100%,准确率由97.44%上升至100%。结论 采用TQM管理对传染病信息报告的及时性与完整性进行控制,持续强化医务人员主动上报意识,对报告进行信息化、全面化管理,持续提高传染病信息报告的规范率。

  • 标签: 全面质量管理 传染病信息 报告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恶性肿瘤病理报告自取患者心理诱导护理的影响。方法:抽选本院在2019年9月—2020年10月收治的所有患者中,通过病理学筛查的方式,选取经影像学确诊为恶性肿瘤且自取病例报告的30例患者,采取心理诱导护理。观察并对比患者的心理状态和生命体征变化。结果:经心理诱导护理干预后,患者SAS、SDS评分分别为(43.45±4.62)分、(44.26±4.27)分,护理前则为(57.26±5.25)分、(58.26±4.26)分,两组对比P<0.05;护理后患者收缩压为(110.37±5.67)mmHg,护理前则为(123.03±5.26)分,两组对比P<0.05;护理后患者心率为(81.89±4.27)次/min,护理前为(97.62±9.38)次/min,两组对比P<0.05。结论:将心理诱导护理应用于恶性肿瘤病理报告自取患者的护理中,能够稳定患者情绪,减轻其心理应激反应,保证患者构筑其平和的心态应对治疗,树立康复的信心,可推广。

  • 标签: 恶性肿瘤 病理报告 自取 心理诱导
  • 简介:一、病史摘要

  • 标签:
  • 简介:目的:分析重庆市某供血区输血不良反应趋势。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系统检索2019年~2021年重庆市某供血区出现输血不良反应的受血者相关资料,分析输血不良反应者性别、年龄、 有无输血史以及不良反应类型。结果:2019年~2021年输血不良反应男女性占比差异不显著(P>0.05),>40~≤60岁及>60岁人群为输血不良反应主要人群且两组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2019年及2020年有无输血史者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不显著(p>0.05),2021年有输血史者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更高(P<0.05)。

  • 标签: 供血区域;输血不良反应;输血安全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间隙保持器在乳磨牙早失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报告时间为2018年2月-2019年3月,调查对象为我院收治的88例乳磨牙早失患者,根据奇偶数的方法分成观察组和研究组,44/组,研究组以可摘式间隙保持器为主,观察组以固定式丝圈式间隙保持器,分析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间隙保持器佩戴成功率为(95.45%),研究组间隙保持器佩戴成功率为(90.91%),二者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牙龈状况评分上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并发症几率上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间隙保持器在乳磨牙早失患儿的治疗中效果十分显著,可以预防错合畸形或者减轻错合畸形的程度,有利于将来恒牙列的正畸综合治疗,具有极高的临床价值。

  • 标签: 乳磨牙缺失 间隙保持器 并发症 佩戴成功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我院出现药品不良反应的主要特征和基本规律,以此为实践临床应用提供有效依据。方法:系统整理我院在2021年到2022年期间,收集到的354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按照病人的年龄、性别、药品种类、临床表现、给药途径等基础信息进行统计研究。结果:在354例研究报告中,出现药品不良反应现象的原因有静脉给药方式、病人年龄偏大、应用抗感染药、中药注射剂质量等,其中最常出现药品不良反应的就是静脉滴注给药途径,会对病人的皮肤及其附件造成损伤。结论:要进一步增强医患人员和病人及其家属对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意识,注重优化有关报告的分析管理制度,以此在临床应用中实现合理用药。

  • 标签: 药品 不良反应 临床应用 静脉给药 静脉滴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急性胰腺炎为临床常见病症,发病原因与酒精、血管、梗阻、感染等因素诱发胰酶被激活后,进行胰腺组织自身消化相关,引发胰腺局部水肿、出血、坏死等炎症反应[1]。发病后主要临床表现为急性发热、呕吐、腹痛等症状,若未能及时治疗,可导致局部并发症,甚至全身并发症的发生,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

  • 标签: 急性胰腺炎 个体化 健康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一例80岁男性患者,确诊为“帕金森病”20余年,以肢体活动障碍进行性加重10+年,伴意识障碍1+月收住院,观察到患者反复出现全身震颤伴心房纤颤,经过护理查房讨论,给予控制感染,升压治疗、持续氧气吸入,中药内服外治活血行气,患者生命体征平稳,震颤症状明显改善。讨论了缺血缺氧与“帕金森”震颤的关系,对临床控制症状,延缓病情加重提供护理措施。

  • 标签: 震颤 帕金森  缺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分析我院内儿科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探讨合理用药措施。方法:遴选时间为2021年1月份至2022年1月份,本次共收集152份我院内儿科药品不良反应报告,通过总结报告内涉及信息,制定合理用药干预措施。结果:<1岁时药品不良反应高发人群;累及皮肤是药品不良反应的主要表现;静脉给药是药品不良反应主要给药途径;抗生素是药品不良反应最多的药物类型。结论:儿科药品不良反应不仅影响治疗效果,且威胁其健康生命。为此在用药中应该加强儿科药品应用监管力度,确保用药安全。

  • 标签: 儿科 药品 不良反应 合理用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回顾性分析邯郸市第一医院收治的1例肾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NET)合并下腔静脉癌栓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行双肾增强CT检查:左肾肿瘤合并下腔静脉癌栓,肿瘤最大径12.1cm,癌栓MayoⅡ级。行经腹腔途径开放式根治性左肾切除术+下腔静脉癌栓取出术。术后病理诊断为PNET。肾PNET极少见,侵袭性强,恶性度高,常伴发局部或远处转移。肾PNET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不典型,确诊主要依靠病理检查和免疫组化染色检查。治疗方法为手术联合放化疗的综合治疗。

  • 标签: 肾肿瘤 下腔静脉 诊断 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