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8
35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并验证康复训练护理对桡骨双骨折患者临床效果及功能恢复影响。方法 选取90例调研对象,均为桡骨双骨折患者,按照随机颜色球抽取法分组,1组对照组(n=45),1组实验组(n=45);均予以2组基础护理,后在此基础上予以实验组康复训练护理干预,观察、对比2组患者临床康复效果以及功能恢复指标差异,研究起止时间2023年5月—2024年1月。结果 实验组较之对照组,前臂旋后、腕背伸、腕掌屈指标更高;治疗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上述指标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桡骨双骨折患者采取康复训练临床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有效强化临床治疗效果,促进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康复训练护理 尺桡骨双骨折 临床效果 功能恢复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并验证康复训练护理对桡骨双骨折患者临床效果及功能恢复影响。方法 选取90例调研对象,均为桡骨双骨折患者,按照随机颜色球抽取法分组,1组对照组(n=45),1组实验组(n=45);均予以2组基础护理,后在此基础上予以实验组康复训练护理干预,观察、对比2组患者临床康复效果以及功能恢复指标差异,研究起止时间2023年5月—2024年1月。结果 实验组较之对照组,前臂旋后、腕背伸、腕掌屈指标更高;治疗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上述指标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桡骨双骨折患者采取康复训练临床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有效强化临床治疗效果,促进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康复训练护理 尺桡骨双骨折 临床效果 功能恢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使用镍钛方丝竖直前倾磨牙的操作要点和作用特点。方法对24例13-19岁的磨牙前倾病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镍钛方丝,对照组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分析比较。结果镍钛方丝竖直磨牙的角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1)结论采用镍钛方丝竖直前倾磨牙是操作简单行之有效的方法。

  • 标签: 磨牙前倾 镍钛方丝 正畸治疗
  • 简介:摘要针对急倾斜中厚煤层沿空留巷的问题,探讨了不同支护条件下巷道的稳定性,研究了巷道的变形情况,研究成果对急倾斜沿空留巷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标签:
  • 简介:国务院总理温家宝10月28日至30日在山东进行考察调研时强调,建立基本药物制度是医改的重要环节,如何既使百姓受益又使医护人员收入不降低,是必须解决好的问题。要通过医改达到医疗资源的公平合理配置,医疗资源要向社区和农村倾斜,让百姓无后顾之忧;绩效工资,要建立一种激励机制。医改要依靠广大医护人员,通过改革焕发他们的积极性,同时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我们看到,温家宝为医改大方向再次擎起了一盏明灯。

  • 标签: 温家宝 医改 农村 社区 调研 山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管迷走性晕厥(VVS)儿童在直立倾斜试验(HUTT)过程中的护理与观察,保证患儿的安全与结果的准确。方法选择2012年09月-2013年3月于我院以“头晕”等为主诉的晕厥或未晕厥儿童35例为研究样本进行HUTT。试验前告知饮食与用药禁忌、心理护理、备齐抢救器材与药品以及基本准备;试验中密切观察受检儿童生命体征变化;试验后给予安全教育。结果在35例受检儿童中20例为VVS阳性,其中血管抑制型13例(65%),混合型4例(20%),心脏抑制型3例(15%)。阳性患儿抢救成功率100%。结论加强对HUTT过程中的护理与观察工作使试验安全有效进行的关键因素之一。

  • 标签: 儿童 血管迷走性晕厥 直立倾斜试验 护理 观察
  • 简介:目的系统评价硝酸甘油舌下含服倾斜试验(NUTT)和异丙肾上腺素静滴倾斜试验(IUTT)诊断血管迷走性晕厥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ENTRAL、EMbase、theISIWebofKnowledgedatabases、VIP、CNKI、CBM和WANFANG数据库中关于硝酸甘油舌下含服倾斜试验(NUTT)和异丙肾上腺素静滴倾斜试验(IUTT)诊断血管迷走性晕厥患者的的随机对照实验(RCT),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12年10月.同时手检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按纳入排除标准由两人独立进行RCT的筛选、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后,采用RevMan5.1及Meta-Disc1.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0篇RCTs,晕厥患者1054例.Meta分析结果示:NUTT诊断血管迷走性晕厥的真阳性(OR=1.16,95%CI:0.90~1.50,P=0.24)、真阴性(OR=1.50,95%CI:0.74~3.03,P=0.26)以及诱发晕厥所需时间(SWD=-0.30,95%CI:-0.78~0.18,P=0.22)与IUTT相似,但可明显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OR=0.31,95%CI:0.18~0.54,P<0.001);NUTT与IUTT的灵敏度分别为0.64(95%CI:0.59~0.69)和0.59(95%CI:0.54~0.64);特异度分别为0.88(95%CI:0.81~0.93)和0.83(95%CI:0.76~0.89);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4和0.82;SE分别为0.05和0.05.结论NUTT诊断血管迷走性晕厥的灵敏度、特异度、诱发晕厥所需时间与IUTT相当,但可明显降低试验过程中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因本研究纳入的原始文献质量偏低,影响研究结果的论证强度,有待开展更多设计合理、执行严格、多中心大样本的高质量RCT,以求进一步验证NUTT与IUTT诊断血管迷走性晕厥的优劣.

  • 标签: 血管迷走性晕厥 硝酸甘油 异丙肾上腺素 倾斜试验 META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管迷走性晕厥患者直立倾斜试验全程的护理与观察。方法:以我院2022年10月到2023年4月收诊的46例血管迷走性晕厥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划分为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对直立倾斜试验全程的护理与观察进行价值分析。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有差异,(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对直立倾斜试验全程护理的满意度分别为91.30%和65.22%,有差异,(P<0.05)。结论:在血管迷走性晕厥患者中采取直立倾斜试验全程护理措施,能够在改善患者负面情绪的基础上提升护理满意度,具备比较高的推广价值。

  • 标签: 血管迷走性晕厥患者 直立倾斜试验全程 护理 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夹板、分骨垫治疗小儿前臂桡骨干双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组病例选择我院自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12例前臂桡骨干双骨折患儿的临床资料,全部患儿给予手法复位后,分别垫分骨垫,采用小夹板固定。结果本组患儿经治疗后,优良率91.7%,治疗6个月后肘关节及腕关节活动度较治疗3个月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采用小夹板、分骨垫治疗小儿前臂桡骨干双骨折,效果确切,要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小夹板 分骨垫 小儿前臂尺桡骨干双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护航官兵神经半脱位高频超声回声表现,提高对神经半脱位超声特征的认识,为远海周围神经检查和神经半脱位诊断提供超声解剖参照和借鉴。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从某批护航官兵中选择55例护航官兵进行双侧肘关节屈肘位超声检查,记录神经半脱位的发生情况,超声下测量半脱位时神经沟的宽度、深度及神经位置变化,并与正常位时的上述参数比较。结果护航官兵神经半脱位的发生率为34.55%,其中左肘半脱位为12.73%,右肘半脱位为10.9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半脱位时神经沟的宽度为(1.77±0.20)cm,深度为(1.23±0.15)cm,正常位时分别为(1.67±0.16)cm、(1.26±0.12)c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屈肘时半脱位神经位于肱骨内上髁上方或外侧(近心侧),正常位时则位于神经沟内靠近肱骨内上髁。结论护航官兵神经半脱位较为常见,高频超声是远海周围神经检查的重要方法;神经半脱位与神经沟的宽度、深度无关,屈肘后肱骨内上髁可作为神经的解剖标识。

  • 标签: 高频超声 尺神经半脱位 尺神经沟 解剖
  • 简介:【摘要】目的 探析手法复位治疗儿童桡骨远端骨折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本院2019年1月-2019年12月接收的68例儿童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基于平行对照法分组,对照组(34例)与观察组(34例)分别实施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与手法复位治疗,对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 骨折再移位发生率和骨折愈合率方面,观察组(91.17%、2.94%)与对照组(82.35%、5.88%)对比,未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 手法复位在儿童桡骨远端骨折治疗中应用效果明显,不仅可以取得显著治疗效果,而且能够提高骨折愈合率,尽量避免骨折再移位的发生,值得采纳与推广。

  • 标签: 手法复位 尺桡骨远端骨折 儿童
  • 简介:摘要肘管综合症是指各种原因导致的神经受压而出现的以小指指腹麻木不适,侧腕屈肌及环指、小指指深屈肌肌力弱,手内在肌萎缩为特征的一组疾病。早期的手术治疗是单纯切开减压,1898年提出进行神经前置,1957年提出了肘管支持带及其附近的筋膜的概念,1958年在临床上正式提出肘管综合症的命名。肘管综合症的治疗包括原位松解、内上髁切除、神经前置等。本科在治疗肘管综合症时常规行神经松解+前置。手术以肘关节内侧神经沟体表投影做纵形切口,长约8 cm,切开皮肤浅筋膜,显露深筋膜,上下依次松解Struthers弓、臂内侧肌间隔、肘管支持带、弓壮韧带。多篇文献报道简单的切开减压和减压+前置治疗效果相似,但前置并发症更多。内镜下松解有多种技术,如Hoffman技术、Cobb技术等,文献报道疗效不等,但总体满意。本科采用Cobb技术治疗了15例患者,总体效果满意。总体而言切开减压+神经前置与内镜下松解治疗原发性肘管综合症总体疗效大致相同,但内镜手术术后7 d即可返回工作岗位,而前置术则需要70 d才能回到工作岗位。具体选用哪种治疗方式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来决定。

  • 标签: 肘管综合症 尺神经 减压 关节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骨折地图技术绘制C型桡骨远端骨折的骨折形态和测量桡远端韧带长度,为临床及生物力学研究提供参考数据。方法自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59例OTA/AO 23 C型桡骨远端骨折和15例志愿者共30个腕关节作为健康对照组,其腕关节经过薄层CT扫描后,导入Mimics医学软件进行三维重建。桡骨远端骨折线通过标准化后导入模板,拟合后得到骨折线形态。通过测量乙状切迹与尺骨茎突基底部和隐窝的距离,得到桡远端韧带的长度。结果在桡腕关节面,骨折线主要集中在月骨窝周围,骨折线集中为交叉十字;在掌侧面,骨折线主要集中在水泻线附近;在背侧面,骨折线集中在Lister结节周围,且骨折线散在分布;在乙状切迹区域,骨折线集中于乙状切迹的中间1/3处和背侧1/3处;在桡骨茎突区域,可见桡骨茎突相对完整,骨折线分布于桡骨茎突下方。桡远端韧带的四组韧带即掌侧浅桡远端韧带、背侧浅桡远端韧带、掌侧深桡远端韧带、背侧深桡远端韧带的长度,在C型桡骨远端骨折的亚型(C1、C2、C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与健康对照组(n=3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当骨折线位于乙状切迹的掌侧1/3处和背侧1/3处时掌侧浅桡远端韧带、背侧浅桡远端韧带、背侧深桡远端韧带的长度值与健康对照组(n=3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骨折地图技术可直观展现C型桡骨远端骨折形态,在桡腕关节面上骨折线集中分布于月骨窝周围,在乙状切迹关节区域,骨折线更多集中于乙状切迹的中间1/3处和背侧1/3处;且骨折线分布于乙状切迹的掌侧1/3处和背侧1/3处时有发生桡远端韧带损伤的风险。

  • 标签: 桡骨骨折 生物力学 骨折地图 桡尺远端韧带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手法复位后接骨散外敷+针刺治疗桡骨闭合性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骨科接诊的40例桡骨闭合性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各2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手法复位及外固定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外敷接骨散,搭配针刺,比较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骨折愈合率高于对照组,愈合时间早于对照组,前臂旋前、旋后角度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手法复位后接骨散外敷+针刺治疗桡骨闭合性骨折可加速骨折愈合及患肢功能恢复,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尺桡骨闭合性骨折 手法复位 接骨散 针刺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康复训练护理对桡骨双骨折患者临床效果及功能恢复影响。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86例桡骨双骨折患者,所有桡骨双骨折患者的收取时间(2016年1月2日-2017年2月10日),电脑随机分为观察组一组(43例桡骨双骨折患者)、对照组一组(43例桡骨双骨折患者),分别实施康复训练护理和常规护理,将两组桡骨双骨折患者的各项指标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桡骨双骨折患者的腕背伸(66.79±2.81)分、前臂旋后(55.08±2.41)分、前臂旋前指标(47.15±2.11)分与对照组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通过对桡骨双骨折患者实施康复训练后,取得显著效果,能促进患者功能较快恢复,值得推广和进一步应用。

  • 标签: 康复训练护理 尺桡骨双骨折 临床效果 功能恢复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针对多模式镇痛护理在上肢桡骨开放性骨折患者中的应用进行了探究。方法选择了我院2016年9月至2017年12月上肢桡骨开放性骨折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共有80例,所有患者都进行了挠骨开放性骨折手术,对患者进行了分组,对照组患者40例,该组患者给其进行了常规术后镇痛护理,观察组患者40例,在常规的基础上实施了多模式镇痛,对两者患者术后疼痛评分、镇痛不全发生率等方面进行了观察和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三个月时间段在疼痛评分上比对照组低;观察组术后4、12、24小时三个时间段,在镇痛不全发生率方面比对照组低;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比对照组高。结论对于上肢桡骨开放性骨折患者来讲,多模式镇痛护理能够让疼痛评分进一步的降低,可以说,帮助患者有效缓解疼痛,患者护理满意度也得到了相应的提升。

  • 标签: 多模式镇痛 护理 上肢尺桡骨开放性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康复训练护理运用于桡骨双骨折病人护理中的效果。方法从我院选出治疗桡骨双骨折病人79例,随机分成两组,组一39例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组二40例为实验组,采用康复训练护理,比较两组病人康复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在康复效果上,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在并发症发生情况上,显著高于实验组(P<0.05)。结论康复训练适用于桡骨双骨折护理,显著提高病人康复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康复训练护理 尺桡骨双骨折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角度辅助下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至2018年8月期间采用PFNA固定治疗的54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资料。根据是否辅助应用角度分为两组:试验组25例,男9例,女16例;年龄为(74.4±4.6)岁;骨折AO分型:31-A1型7例,31-A2型11例,31-A3型7例;采用角度辅助下PFNA固定。对照组29例,男9例,女20例;年龄为(74.4±3.9)岁;骨折AO分型:31-A1型9例,31-A2型16例,31-A3型4例;仅采用PFNA固定。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前倾角矫正次数、术中X线透视次数及末次随访时髋关节Harris评分等。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试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64.0±6.5)min]显著短于对照组患者[(72.7±3.9)min],前倾角矫正次数[(2.8±1.2)次]、X线透视次数[(7.0±1.2)次]显著少于对照组患者[(4.7±1.5)、(11.6±1.6)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54例患者术后获6~24个月(平均11个月)随访。末次随访时按髋关节Harris评分系统评定疗效:试验组优22例,良2例,可1例;对照组优23例,良4例,可1例,差1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PFNA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术中,应用角度量化前倾角较不使用角度在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前倾角矫正次数及X线透视次数方面有明显优势。

  • 标签: 髋骨折 骨折固定术,髓内 骨钉 角度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