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带状疱疹后神经(PHN)为带状疱疹的皮疹愈合后在原来皮疹区的皮下长期存在的剧烈疼痛,临床发生率约为10%。带状疱疹后神经的药物治疗分为局部药物治疗和全身治疗,将其药物治疗方法进行综述,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 标签: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药物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的综合护理效果。方法本院收治96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患者,进行一般护理,心理护理,疼痛护理,服药护理,并疼痛持续时间进行评价。结果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的疼痛持续时间、睡眠时间均有明显改善。结论综合护理是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的重要环节。

  • 标签: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综合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风池穴注射当归液在治疗枕大神经中的治疗效果。方法用10%葡萄糖液1ml加5%当归注射液1ml注射于双侧风池穴。结果有效率100%。治愈率94.7%。结论使用穴位注射当归液加葡萄液疗效确切,简便,可供针灸医务工作者应用参考。

  • 标签: 枕大神经痛 穴位注射 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分析带状疱疹神经的治疗。方法选取我院2007-2011年收治的79例带状疱疹神经忠者。将79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纽(43例)与对照组(36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常规药物加腰椎旁神经阻滞治疗;对照纽患者则仅采用药物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过程进行跟踪观察,比较疗效。结果经过治疗,两组患者的病情均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观察组治愈23例,显效儿例,有效6例,无效3例;对照组治愈15例,显效9例,有效4例,无效8例。结论在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疾病的过程中,采用常规药物加腰椎旁神经阻滞治疗的效果较为显著,对于患者病情的改善和生活质量的提高有较大的帮助,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带状疱疹神经痛 腰椎旁神经阻滞 治疗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作为一种脑神经疾病,三叉神经主要的发病群体是中老年人。在发病的时候,患者会感觉自己的其中一侧面部出现十分剧烈的疼痛,一般来说,右侧脸部疼痛的概率会远高于左侧。与此同时,这一疾病的发作情况十分不规律,有时候患者哪怕只是在正常走路抑或是和别人交谈,也会出现阵发性的疼痛,疼痛持续的时间也因人而异,有时只有几秒钟,但有时却会长达数分钟。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西药和针灸治疗疱疹后神经的疗效,指导临床医师选择治疗方案。方法:选择2018年6月至2019年11月收治的60例带状疱疹后神经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在治疗前都有带状疱疹病史,这与带状疱疹后神经的诊断是一致的。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接受西药口服阿昔洛韦,维生素B1和B12的治疗。观察组采用中医针灸治疗。结果: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针灸 复原 带状疱疹疱疹后神经痛。
  • 简介:【摘要】神经为带状疱疹患者并不少见的病症,对其日常生存质量形成负面干扰。所以,针对带状疱疹患病后遗神经患者需开展积极治疗干预,而针灸康复治疗方法是相对安全、治疗效果优、病症再次复发情况低、耐受程度高的方式,在带状疱疹患病后遗神经患者中运用较为广泛。此文对于针灸康复治疗形式使用于带状疱疹发病后而后遗有神经患者的临床相关研究新进展情况予以总结。

  • 标签: 针灸康复治疗 带状疱疹 后遗神经痛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孙福海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4-05-10
  • 机构: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 467000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带状疱疹后神经(PHN)的治愈,是患者就医的终极目的,也是医者施治的唯一愿望。然而PHN的发生机制非常复杂,临床表现变化多样,给临床治疗带来一定的难度和挑战。药物的阶梯治疗是PHN的基本治疗,各种微创技术如脉冲射频调节、脊髓/神经电刺激和鞘内药物输注系统等非毁损性方法,能够缓解疼痛,缩短病程,减少全身用药和药物不良反应,成为PHN微创治疗的主流。

  • 标签: 神经痛,带状疱疹后 治疗应用 三阶梯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隐神经坐骨神经联合阻滞麻醉在踝关节骨折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进行单侧踝关节骨折内固定手术的病人60例,ASAⅠ~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随机分为2组B组采用超声引导下隐神经坐骨神经阻滞,A组为腰麻组;记录两组阻滞起效时间、阻滞维持时间、术中患者疼痛评分、芬太尼使用量及患者满意度;观察记录阻滞前(T0)、阻滞后10min(T1)、30min(T2)、术毕(T3)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观察记录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体重、ASA分级、手术时长方面无统计学差异。两组患者都顺利完成手术,手术区域阻滞效果完善,两组芬太尼使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患者阻滞起效时间稍慢于A组(P﹤0.05),维持时间明显长于A组(P﹤0.01),且B组患者满意度比A组高(P﹤0.05);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改变A组患者血压、心率在T2、T3时间点较T0点数值有明显下降(P﹤0.05),B组患者各时间点数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低血压、恶心呕吐、尿潴留、腰背酸痛等不良反应发生率A组多于B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隐神经坐骨神经联合阻滞应用于踝关节骨折手术,定位准确、操作简单,起效快,镇痛效果完善、血流动力学平稳,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患者满意度高,是一种较好的麻醉选择。

  • 标签: 超声引导 隐神经 坐骨神经 踝关节骨折
  • 简介:  【摘要】 目的:研究分析下肢手术中超声引导下骨神经坐骨神经阻滞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 2015年 7月 -2016年 7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 80例实施单侧下肢手术治疗患者。将其一般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 80例患者分为研究组(超声引导下坐骨神经与骨神经联合阻滞)与对照组(腰硬联合麻醉)。对比两组镇痛及阻滞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术后 2、 12、 24 h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研究组感觉神经阻滞起效时间、感觉神经阻滞完善时间长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而研究组感觉神经阻滞持续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研究组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运动神经阻滞完善时间长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而研究组运动神经阻滞持续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研究组、对照组麻醉后低血压发生率分别为 2.5%( 1/40)、 27.5%( 11/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下肢手术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采用超声引导下骨神经坐骨神经联合阻滞,能获得较好的镇痛及阻滞效果,值得进行深入研究和推广。  

  • 标签:    下肢手术 超声 骨神经 坐骨神经 阻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