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构建Sprague-Dawley(SD)大鼠坐骨神经断裂吻合后行肢体延长模型。方法运用随机抽样法选取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40只(2组,每组20只),按坐骨神经断裂吻合后行肢体延长手术时间节点定义为8、10周组。先行右侧坐骨神经离断吻合术,待神经愈合到指定时间节点后行股骨延长术。潜伏期5 d,以0.5 mm/d速度延长,牵张期10 d。延长结束后取材,利用大体观察、坐骨神经功能指数(SFI)、神经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及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组织学染色和透射电镜技术与对照组比较神经功能恢复的效果。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两组实验动物模型建立成功,退出实验计数大鼠5只(12.5%)。10周组SFI(62.39±0.23比49.23±0.16,t=4.871,P<0.001)、CMAP[(38.75±7.23) m/s比(56.31±5.91) m/s,t=6.237,P<0.05]及MNCV[(42.63±7.14) mV比(53.71±4.52) mV,t=2.724,P<0.05]、组织学染色及透射电镜结果显示愈合优于8周组。结论伴随周围神经损伤的牵张成骨过程迫切需要适宜实验动物模型。本研究设计的坐骨神经断裂吻合后行肢体延长的SD大鼠模型成功率高,成本低,短时间内可大批造模。

  • 标签: 神经修复 肢体延长 动物模型
  • 简介:目的评价温针灸对完全离断周围神经显微手术修复后的功能康复作用。方法将大鼠坐骨神经横断,经显微手术缝合后在电针基础上加入温针灸疗法,观察术后4、8、12周大鼠坐骨神经功能指数(SFI)变化,测定术后12周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结果术后4周温针组SFI与模型组和单纯电针组相比均明显改善(P〈0.01);术后8周温针组SFI明显优于模型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单纯电针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周,温针组和单纯电针组均明显优于模型组,差异非常显著(P〈0.01),但两组组间比较,温针组SFI及MNCV虽优于单纯电针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针灸对离断坐骨神经的术后功能恢复具有一定作用,有待进一步实验加以证实。

  • 标签: 温针灸 坐骨神经离断 坐骨神经功能指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在正常成人坐骨神经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笔者2013年8月-2016年7月收集的40例正常成人基本资料进行分析,应用高频超声检查40例患者80条坐骨神经情况。观察坐骨神经检查显示情况,坐骨神经纵切面表现,并从左右侧位置不同比较坐骨神经的区别。结果高频超声检查显示80条坐骨神经股部显示清晰,但臀部显示率较低;坐骨神经臀线处及股外侧皮神经髂前上棘处横截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坐骨神经纵切面呈条状等回声,内可见平行偏强回声线,横断呈边缘清晰的筛网状等回声,有卵圆形、三角形等不规则性状,肌肉收缩时可见坐骨神经被动运行而发生变化。结论针对成人坐骨神经疾病可行高频超声检查确诊,高频超声检查具有无创、简单、安全的优势,值得推广。

  • 标签: 高频超声 坐骨神经检查 横截面积 臀线
  • 简介:建立坐骨神经损伤三维有限元模型,以三维有限元分析软件计算吻合口处应力和位移,为坐骨神经损伤移植提供生物力学实验基础。建立5、10、15、20mm坐骨神经损伤以自体神经移植三维有限元模型,分别对各受力模型施加10N拉伸载荷,以有限元软件(PROE5.0)计算吻合口周围各测点的应力和位移值。在相同载荷作用下模拟坐骨神经损伤以自体神经5mm移植组最大应力大于以自体神经移植10、15、20mm移植组。在10kf作用下,模拟坐骨神经损伤以自体神经20mm移植模型组最大位移大于以自体神经15、10、5mm移植组。以三维有限元法对坐骨经损伤模型进行数值计算是可行的。

  • 标签: 坐骨神经损伤 自体神经移植 三维有限元模型 应力 位移 数值计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整体护理模式在外周神经损伤后神经性疼痛患者中的应用。方法观察现代整体护理和传统护理两种模式在42例外周神经损伤后神经患者中的应用。观察两种护理模式对患者疼痛评分,睡眠时间、疼痛性质和情绪改变的影响,对比分析两种护理模式的效果。结果现代整体护理模式组患者疼痛改善好于传统组护理组,睡眠时间明显长于传统组,而出现焦虑情绪的倾向亦低于传统组。结论整体护理模式有利于改善外周神经损伤性神经患者疼痛程度,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神经损伤 神经痛 整体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神经阻滞治疗带状疱疹神经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我院选取了2010年2月至2015年2月期间来治疗的108例带状疱疹神经患者进行研究,按照先后就诊顺序把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4例。给予对照组常规神经阻滞治疗,观察组常规治疗基础上使用神经阻滞治疗,比较观察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前VAS评分为(6.29±1.28)分、对照组为(6.37±1.31)分,VA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VAS评分为(0.74±0.46)分、对照组为(2.57±1.45)分,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5%,对照组78%,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带状疱疹神经患者使用神经阻滞治疗止痛效果良好,可把患者临床病症明显改善,应推广运用。

  • 标签: 神经阻滞 带状疱疹神经痛 临床疗效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介绍胫神经踝部以下皮肤分支神经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收集我院软组织门诊自2001年10月至2009年9月诊断为内踝后方胫神经主干神经者5例,跟内侧神经者9例,足底内侧神经者8例,足底外侧神经者7例,趾足底神经者1例,共30例。所有病例皆采取强的松龙25mg加2%利多卡因5ml注射至一定部位的治疗方法。结果所有病例皆在注射后10分钟止痛、麻药作用过后有的再现轻痛,有的未再现疼痛。24例一周后痊愈,3例经第二次及3例经第三次注射后痊愈。结论对于胫神经踝部以下各皮肤分支的神经,诊断依据是痛觉改变区域与各支神经分布区相对应,采取强的松龙局部注射的效果较为理想,不失为首选的治疗方法。

  • 标签: 胫神经 跟内侧神经 足底内侧神经 足底外侧神经 趾神经 强的松龙 局部注射
  • 简介:【 摘要 】 目的 :   探究在带状疱疹神经患者的临床治疗中神经阻滞的应用治疗效果。 方法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引导腘窝坐骨神经、股神经和隐神经阻滞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5年10月~2017年10月我院收治的需进行膝部以下手术的患者66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阻滞腘窝坐骨神经、股神经的方式,实验组采用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引导腘窝坐骨神经、股神经阻滞的方式,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在操作时间方面,实验组手术时间稍长于对照组手术时间,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起效时间(5.64±1.76)min明显短于对照组(13.29±2.99)min;比较两组镇痛效果满意情况,实验组满意率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8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0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4.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引导腘窝坐骨神经、股神经和隐神经阻滞具有操作简单、镇痛起效快、镇痛效果好、不良反应少的优势,对提高患者镇痛满意度、促进医患关系和谐有积极意义,作为一种更好的麻醉选择方式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 腘窝坐骨神经 股神经和隐神经阻滞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角膜是人体最敏感、神经分布最丰富的组织,角膜神经已逐渐得到眼科医师的关注,但角膜神经的定义、发病机制尚未明确,使得该病的诊断和治疗极具挑战性。近年来,随着眼表疼痛评估量表、活体共聚焦显微镜和功能性磁共振成像逐步应用于角膜神经的临床评估中,角膜神经的诊断方法得以丰富。本文针对近年来角膜神经的诊断方法学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提升国内广大眼科医师对角膜神经的认识,促进这些技术在我国角膜神经诊断领域中的应用。

  • 标签: 角膜神经痛 发病机制 诊断方法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三叉神经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根据其临床表现和检查结果进行诊断,治疗主要可用抗癫痫、神经阻滞等治疗,无效或失效时考虑其他疗法,继发性三叉神经应针对病因治疗。结论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可使病情得到有效治疗。

  • 标签: 三叉神经痛 治疗
  • 简介:我有三又神经,医生开给加巴喷丁,服用时能得到一定缓解,但只要不用就会复发。听人说该药副作用较大,我不敢长期服用。请问三叉神经有没有办法根治?

  • 标签: 三叉神经痛 根治 长期服用 加巴喷丁 药副作用
  • 简介:目的探讨阿霉素外周神经分支注射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的疗效。方法对61例原发性三叉神经患者进行外周神经分支注射阿霉素治疗,3个月后观察疗效。结果随访到61例,其中55例疼痛缓解,疼痛缓解率为90%。结论阿霉素外周神经分支注射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刨伤小、并发症少,可反复注射,效果可靠。

  • 标签: 三叉神经痛 阿霉素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