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人格培养的迫切性,以及语文教学中如何从教师和教学两个方面进行人格培养

  • 标签: 语文教学 人格培养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理想道德人格培养是学校德育的重要内容,但就目前大学生的道德人格现状来看并不乐观。大学生道德教育仍然存在着传统的灌输式的教育缺陷,应该从大学生自身的特点出发,研究新的培养方法:提升大学生的道德认识能力;引导大学生不断提高需求的层次;培养大学生对公共伦理的敬重心。

  • 标签: 道德人格 品德 大学生 教育 道德规范
  • 简介:摘要:幼儿阶段是培养孩子认知能力、价值观的重要阶段,处于该阶段中就要对幼儿的人格培养予以足够的重视,而礼仪教育在幼儿人格培养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就主要结合幼儿人格培养实际需求以及礼仪教育的特点,对礼仪教育在幼儿人格培养方面的作用予以简单分析。

  • 标签: 幼儿人格 礼仪教育 思维认知 交往能力 关爱情感
  • 简介:摘要:培养健康、活泼、开朗,具有坚强的意志,积极向上、又能与他人和谐共处,具有健康人格的学生是教师努力的方向。体育教师可通过转变教学策略,尊重他人的成功与失败、情感体验;通过生命价值观、健康观、环境观、集体荣誉感及爱国情怀的教育,促进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健康人格

  • 标签: 体育教学 健康人格 培养
  • 简介:摘要:健康人格培养是现代教育的主题,也是残疾学生教育的主题。聋哑学生由于先天生理缺陷,因此在心理健康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本文就聋哑学生健康人格的内涵,提出了培养聋哑学生健康人格的途径,以供从事特殊教育的工作者借鉴。

  • 标签: 聋哑学生健康人格培养
  • 简介:摘要: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和新高考改革规定对高中学生的健全人格做了明确要求,高考改革明确强调:“将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成才作为出发点,坚持正确育人导向[1]。”笔者所在学校为农村示范性高中学校,留守儿童较多,学生身心健康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实施人格教育、培育学生健全人格是本文探讨的主要问题。

  • 标签: 人格教育 以德树人 心理健康 道德品格 社会要素
  • 简介:目的:探讨太原一监男性服刑人员的人格特征和人际信任及其相关,从不同来源、职业、犯罪类型、文化程度出发进行比较研究,为太原一监的管教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和人际信任量表(ITS)和自制的基本情况调查表,对290名服刑人员进行调查。结果:1.男性服刑人员的人格特征表现出高外倾性、高神经质、高精神质、低掩饰性,在来源、狱前职业这两个因素上表现出差异。2.人际信任水平较低,犯罪类型、文化程度是人际信任水平的影响因素。3.人格特征与人际信任存在明显的相关。

  • 标签: 服刑人员 人格特征 人际信任
  • 简介: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在教育中一切都应当以教育者的人格为基础,只有人格才能影响到人格的发展和形成。由于学生所特有的天然向师性和亲师情结,这使得教师人格在学生健康人格的塑造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而由于高校“两课”所具有的特性和大学生身心发展的年龄阶段性特征,“两课”教师人格在大学生健康人格塑造中的作用尤其重要。基于此,塑造“两课”教师人格应是高校“两课”建设一项基础性的工程。

  • 标签: “两课”教师人格 塑造 主要思路 主体性 社会实践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咽喉反流性疾病(LPRD)患者的基本心理人格特征。方法采用明尼苏达多相个性调查表(Minnesota muhiphasic personality inventory,MMPI)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就诊于武汉市中心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门诊的187例LPRD患者(研究组)和75例健康受试者(对照组)的心理人格特征,其中研究组男性102例,年龄20~71(45.42±10.67)岁,女性85例,年龄18~65(40.97±11.53)岁;对照组男性41例,年龄18~67(41.08±12.03)岁;女34例,年龄20~65(42.55±12.78)岁。LPRD患者按质子泵抑制剂诊断性治疗8周后的治疗效果分为显效组(79例)和有效组(108例),分析各组MMPI调查结果。采用SPSS 24.0 软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LPRD患者在Hs疑病量表、D抑郁量表、Hy癔病量表、Ma轻躁狂量表及外显性焦虑量表(Manifest Anxiety scale,MAS)的T分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t值分别为6.304、4.293、5.750、2.694、5.178,P值均<0.05)。对比79例治疗效果显效LPRD患者和108例治疗效果有效LPRD患者的MMPI测试结果,Hs疑病量表、D抑郁量表、Pt精神衰弱量表、附加量表中的Ma轻躁狂量表、MAS外显性焦虑量表的T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显效组患者的T分值均低于有效组患者。相关性分析显示,反流症状指数(RSI)评分与Hs疑病量表、Hy癔病量表、Ma轻躁狂量表、MAS外显性焦虑量表的T分值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621,0.402,0.393,0.581,P值均<0.05);反流体征评分(RFS)与Hs疑病量表、Hy癔病量表及MAS外显性焦虑量表的T分值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315,0.321,0.375,P值均<0.05)。结论LPRD患者与健康人群相比具有其特殊的人格心理特征,主要表现为过度关注于自己、夸大病情、抑郁、敏感、心理问题躯体化、易怒狂躁等。LPRD患者无论是主观症状(RSI)还是客观体征(RFS)上的严重程度均与其心理人格特征存在相关性。

  • 标签: 反流,咽喉 人格 抑郁 明尼苏达多相个性调查表
  • 简介:目的为了解违法犯罪者人格特征。方法对100例在押的违法犯罪者作了明尼苏达多相个性调查(MMIP)测查,并与一般人做对照。结果违法犯罪者的Pd、Pa、Ma等量表分数均比一般为高,差异具有高度显著性意义,在MMIP剖析图上形成4、6、9型的编码模式。结论违法犯罪者的人格特征主要表现为不成熟,易冲动,固执多疑,自负的自我放纵。

  • 标签: 违法犯罪者 人格特征 个性调查 明尼苏达 MMIP 编码模式
  • 简介:目的探讨研究生的主观幸福感与人格的关系。方法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量表与总体主观幸福感量表(GWB)对200名研究生进行测验。结果(1)在专业、性别、年级、年龄、婚姻状况上及来源上,研究生的主观幸福感不存在显著差异。(2)相关分析表明外向性人格纬度与总体幸福感存在显著的正相关,神经质与总体幸福感存在显著的负相关。稳定外向型和稳定内向型人格的总体幸福感水平最高,其次是不稳定外向型人格,总体幸福感水平最低的是不稳定内向型人格。结论外向性与神经质等人格特征是影响研究生幸福感的重要因素。

  • 标签: 研究生 主观幸福感 人格特征 艾森克人格问卷量表 总体主观幸福感量表
  • 简介:对50名犯罪青少年家庭环境及人格特征进行调查,并和正常青少年对照观察,结果显示:不良的家庭因素,尤其是父母不良个性特性和儿童不适当的教育方式,是塑造不健全人格的主要原因。不健全的人格特征和青少年的违法犯罪行为有着密切的关系。

  • 标签: 违法犯罪 人格特征 缺陷家庭 青少年 心理特性
  • 简介:根据即时通讯(instantmessaging,IM)软件工具使用行为的差异将用户划分为两类,使用“大五人格问卷”获取了该两类IM用户的人格特征测量数据。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上述两类用户在“适应性”和“社交性”因子上的得分存在显著差异,而在“开放性”、“利他性”和“道德感”三个因子上的得分差异不显著。据此,以用户在“适应性”与“社交性”因子上的得分为输入和用户的分类类别为输出,构建了IM用户基于人格特征的BP神经网络分类模型。对模型的拟合度检验表明,该模型可利用人格测量数据对IM用户进行有效分类。

  • 标签: 人格特征 IM用户 神经网络 分类模型
  • 简介:未成年人犯罪已成为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为探讨不同类型未成年犯的人格特征,研究采用问卷法对225名不同犯罪类型的未成年犯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抢劫罪和故意伤害或杀人罪的未成年犯其暴力倾向显著高于强奸罪的未成年犯,故意伤害或杀人罪的未成年犯在情绪波动和犯罪思维维度上得分显著高于强奸罪的未成年犯;抢劫罪、故意伤害或杀人罪的未成年犯在人格各维度上均无显著差异;混合罪未成年犯的焦虑程度显著低于抢劫罪的未成年犯,其情绪波动程度显著低于故意伤害或杀人罪的未成年犯,与强奸罪未成年犯在人格各维度上无显著差异。通过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建议改革我国现行的性犯罪立法,可从根源上降低未成年人强奸罪的发生率;制定未成年犯教育矫治策略,应基于其不同人格特征;健全个体的人格,是对未成年人进行犯罪预防和矫治的良好切入点。

  • 标签: 犯罪类型 人格特征 未成年犯
  • 简介:摘要个性特征是个体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总和,护士的工作态度、行为方式均与其人格特征有某种联系。本课题运用明尼苏达多项个性测验(mmpI)心理测量软件系统为测试工具,对我院临床100名护士做个性特征与其工作绩效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护士工作的绩效与其良好的个性特征呈正相关性,良好的个性特征有利于其职业角色的发挥。

  • 标签: 护士个性特征工作绩效
  • 简介:目的采用卡特尔16PF人格量表,对大学生和职业青年共208人进行测试,研究分析各因素间的显着差异。结果(1)男性和女性在乐群性、敏感性、幻想以及学习成长能力等因素上存在显着差异。(2)大学生与职业青年在紧张性、焦虑性、独立性、世故性以及创造性等因素上存在显着差异。结论大学生和职业青年在16PF人格测验中部分因素和次级因素间存在显着差异,并且在性别上也存在显着差异。

  • 标签: 大学生 职业青年 人格特征 研究 青年 职业
  • 简介: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将改变青年人格形象,塑造“新青年”作为救国和建设新社会的当务之急.他认为“新青年”应是一个平等的、理性自主的、意志自由的、有德性的、富有情感的主体,其人格应在自我实现和社会实现中完善,在价值取向上应将实利和重道结合起来,在人生态度上应取进取精神.“新青年”人格理想虽也是真善美和知情意的统一,但已将对人格独立和自由的追求放在主导地位,开始超越传统人格说中理想人格就是对道德人格的追求,向着人格之真和自由之境迈进.因此,“新青年”人格观具有现代意义上的科学人格观的特征,标志着中国现代人格观的诞生.

  • 标签: 陈独秀 新青年 人格精神 传统人格说 现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