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 CT与 MRI胰胆道成像检查在肝外胆管结石检查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21年4~2022年4月份在某人民医院就诊的110名疑似肝外胆管结石病人。所有患者分别采用腹部 CT和MRI胰胆道成像,对两种方法的诊断价值、直径小于8 mm的结石的检出率、花费的时间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过检查得出MRI胰胆管成像检查在诊断价值、直径小于8毫米结石的检出率方面要高于CT检查,但其在检查中要花费更多的时间,且用时超过CT检查的用时。结论:与腹部 CT相比,MR胰胆道成像的时间和特异性均未见差别,但其敏感性和准确率均高于腹部 CT,在肝外胆管结石的临床诊断中,MR胰胆管成像的优势更加明显。

  • 标签: 肝脏外胆道结石 腹部 CT 核磁共振和胰胆道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核磁共振成像技术(MRI)应用在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CL)断裂诊断中的效果。方法:纳入2020年5月—2021年12月接诊且疑似为膝关节ACL断裂的85例患者,全部受试者行关节镜、MRI检查,评价MRI诊断情况、影像学表现。结果:85例疑似膝关节ACL断裂患者经关节镜检查确诊39例,而MRI准确度为94.12%、特异度为95.65%、敏感度为92.31%、阳性预测值(PPV)为94.74%、阴性预测值(NPV)为93.62%。结论:MRI可以有效诊断膝关节ACL断裂,值得推广。

  • 标签: 核磁共振成像技术 膝关节 前交叉韧带断裂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心脏磁共振(CMR)定量T1 mapping成像用于动脉性肺动脉高压(PAH)危险分层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就诊于北京协和医院确诊PAH、明确危险分层并接受CMR检查的59例患者,男12例,女47例,年龄4~77(31±13)岁。根据危险分层情况将患者分为低危组(30例)和中高危组(29例)。纳入25名健康人作为对照组,男6名,女19名,年龄20~56(35±8)岁。测量所有患者及对照组CMR短轴位心肌基底段、中间段及心尖段的下室间隔右心室插入部(IRVIP)平扫T1 值。分别对PAH患者与对照组、低危组与中高危组PAH患者间各项平扫T1 值进行比较,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和曲线下面积(AUC)评估其在PAH患者危险分层中的应用价值。结果PAH患者CMR基底段、中间段、心尖段的IRVIP平扫T1值均较对照组增高[基底段:(1 439.31±129.96)比(1 282.36±37.18)ms;中间段:(1 450.32±111.55)比(1 287.56±53.16)ms;心尖段:(1 444.12±109.15)比(1 266.36±75.31)ms](均P<0.001)。中高危组PAH患者CMR中间段IRVIP的平扫T1值较低危组增高[(1 493.24±126.32)比(1 428.50±85.73)ms,P=0.026]。CMR中间段IRVIP的平扫T1值用于鉴别中高危和低危组患者的AUC为0.741。中高危组PAH患者CMR基底段和心尖段IRVIP的T1值也较低危组增高[分别为(1 458.21±134.96)比(1 421.03±104.75)ms、(1 465.90±125.36)比(1 423.07±87.87)ms],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中间段IRVIP的CMR平扫T1 mapping成像用于辅助评估PAH 患者的危险分层有一定价值。

  • 标签: 放射学 心脏磁共振 T1 mapping成像 肺动脉高压 危险分层 病例对照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磁共振T2mapping成像在膝关节骨关节炎(KOA)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溪市中心医院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诊治的KOA患者148例(KOA组)及健康志愿者30例(对照组)的膝关节磁共振图像资料,测量膝关节各亚区软骨的T2值,并进行分组和统计学分析。结果轻度KOA组、重度KOA组中男性与女性膝关节各亚区软骨的T2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对照组胫骨内侧前区、胫骨内侧中区、胫骨内侧后区、胫骨外侧前区、胫骨外侧中区、胫骨外侧后区、股骨内侧中区、股骨内侧后区、股骨外侧中区、股骨外侧后区T2值分别为(44.47±2.35)ms、(46.52±3.12)ms、(45.47±2.40)ms、(43.68±2.12)ms、(46.33±3.36)ms、(43.92±3.42)ms、(43.58±2.40)ms、(45.53±3.91)ms、(44.36±3.15)ms、(46.41±3.04)ms,轻度KOA组分别为(49.56±2.05)ms、(51.67±2.38)ms、(50.47±2.53)ms、(48.68±3.05)ms、(51.33±4.62)ms、(48.92±2.53)ms、(48.58±3.15)ms、(50.53±3.72)ms、(48.36±2.41)ms、(51.41±3.64)ms,重度KOA组分别为(53.47±2.46)ms、(56.52±3.57)ms、(54.85±2.89)ms、(52.68±3.57)ms、(56.33±3.91)ms、(52.92±3.04)ms、(53.58±3.36)ms、(55.53±3.42)ms、(52.36±4.13)ms、(56.41±3.56)ms,三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38.768、39.412、38.981、40.432、38.416、38.635、38.347、40.712、38.158、39.418,均P < 0.05)。结论KOA患者膝关节软骨T2值与性别无关,与疾病严重程度有关,磁共振T2mapping成像用于KOA诊断能起到一定程度分级作用,并可发现早期KOA患者软骨成分的变化。

  • 标签: 骨关节炎,膝 软骨,关节 磁共振成像 弥散张量成像 量化构效关系 T2值 性别因素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磁共振T2 mapping成像技术对青少年颈椎间盘早期退变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9年11月至2020年9月在温州市中医院行颈椎MRI检查和T2 mapping扫描检查受检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每天低头时间(≥ 2 h)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比较两组受检者各节段颈椎间盘髓核对应的T2值之间的差别;按照Pfirrmann标准对颈椎间盘进行分级,比较不同级别之间T2值的差别,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估T2值在青少年颈椎间盘早期退变中的诊断效能,计算对应的特异度、灵敏度和曲线下面积(AUC)。结果观察组各节段颈椎间盘测得的T2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C2-3、C3-4、C4-5、C5-6、C6-7项目组间t值依次为5.06、4.47、3.57、2.93、4.98,均P < 0.05);观察组受检者,PfirrmannⅡ级例数最多,占42%(21/50);不同Pfirrmann分级下受检者颈椎间盘髓核T2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PfirrmannⅠ级比较,t=2.62,P=0.018;与PfirrmannⅡ级比较,t=2.12,P=0.045;与PfirrmannⅢ级比较,t=2.24,P=0.049。);Pfirrmann分级越高,受检者颈椎间盘髓核T2值最低;ROC曲线显示T2值在诊断椎间盘早期退变的灵敏度、特异度以及AUC分别为81.2%、79.8%和0.756。结论T2 mapping成像技术可通过定量分析颈椎间盘髓核T2值,实现对青少年颈椎间盘早期退变的预估,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该成果具有一定创新性和科学性。

  • 标签: 椎间盘退变 磁共振成像 T2 mapping成像技术 早期诊断 Pfirrmann分级 灵敏度 特异度 青少年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诊断中应用3.0T磁共振波谱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MRS)的效果。方法:研究时间从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研究对象为疑似前列腺癌患者,在我院收治的患者中纳入80例作为研究样本,所有患者均需要接受3.0T磁共振MRS检查,以病理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MRS检查对前列腺癌患者的诊断特异度、灵敏度以及准确度。结果:经MRI检出前列腺癌患者有72例,与病理诊断结果符合68例,特异度、灵敏度以及准确度与病理检测的对比差异无意义(P>0.05)。结论:在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诊断中应用3.0磁共振波谱成像检查的效果显著,诊断价值较高,值得推广。

  • 标签: 3.0T磁共振波谱成像 前列腺癌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3-T磁共振对膝关节半月板Ramp损伤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前交叉韧带(ACL)断裂合并Ramp损伤患者的病例资料。男16例,女5例。结果:本组21例,Ramp损伤3B型2例、4A型13例、5型6例。结论:Ramp损伤的MRI表现特征多为FS-PDWI上内侧半月板后角红区形态不规则,呈垂直或斜形高信号并累及关节面;或半月板胫骨韧带内侧半月板后角附着处不连续,呈高信号填充;部分胫骨相对股骨前移旋转,胫骨内侧平台后缘呈斑片状高信号。

  • 标签: 膝关节 前交叉韧带损伤 Ramp损伤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核磁共振动态对比增强扫描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价值体会及准确性评价。方法:将我院在2018.09月-2021.12月接收的40例前列腺癌患者和参加癌症筛查的其他前列腺疾病患者40例当作研究对象,全体患者均接受核磁共振动态对比增强扫描以及CT检查,对两组检查方式在前列腺癌诊断精准性上进行对比。结果:CT检查和核磁共振动态对比增强扫描的阳性率相比无差异,P>0.05;在核磁共振动态对比增强扫描检查下,阴性有41例、阳性39例。灵敏度为92.50%、特异度为95%,准确率为93.75%;CT检查阴性有40例、阳性40例。灵敏度为75%、特异度为75%、准确率为75%。两种检查方式的对比,核磁共振动态对比增强扫描的特异度、灵敏度、准确率要高于CT检查,P<0.05。

  • 标签: 核磁共振动态对比增强扫描 前列腺癌诊断 价值体会 准确性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T2* mapping功能MRI技术定量分析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iabetic macular edema, DME)的可行性及其价值。材料与方法前瞻性纳入2020年10月至2021年12月于云南大学附属医院诊断为DME的患者30人(36只眼)作为病例组,其中合并视网膜出血组26只眼,不合并视网膜出血组10只眼。选择20名(39只眼)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行磁共振检查,包括眼眶轴位、冠状位T2WI、矢状位T1WI、轴位T2* mapping扫描。在视网膜上6个区域[视盘区、黄斑区、外直肌眼环附着点(颞侧)、内直肌眼环附着点(鼻侧)、视盘区与颞侧的中点(颞中)、视盘区与鼻侧的中点(鼻中)]及对应视网膜前方6个区域选取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 ROI),大小为1 mm2。各组不同区域T2*值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再使用最小显著差异(least significant difference, LSD)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使用组内/组间相关系数(intra- /inter- 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ICC)分析观察者内及观察者间的一致性。结果合并视网膜出血组与对照组比较视网膜区(视盘区、黄斑区、颞侧、鼻侧、颞中、鼻中)、视网膜前区(黄斑区、颞侧、鼻侧、颞中、鼻中)T2*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视网膜出血组与不合并视网膜出血组比较视网膜区(视盘区、黄斑区、颞中、鼻中)、视网膜前区(黄斑区、颞侧、鼻侧、颞中)T2*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合并视网膜出血组与对照组比较视网膜区(视盘区、颞侧)T2*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磁共振T2* mapping技术可以敏感且定量地反映DME视网膜出血情况,在DME的诊断、疾病监测及治疗疗效判断方面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 标签: 糖尿病性黄斑水肿 视网膜出血 磁共振成像 功能磁共振成像 T2* mapping 定量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3.0T多参数磁共振成像(Mp-MRI),即T2加权像(T2WI)联合弥散加权成像(DWI)及动态增强(DCE)对外周带慢性前列腺炎(CP)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至2021年12月在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前列腺Mp-MRI检查并经病理证实的23例外周带CP及38例外周带前列腺癌(PCa)患者Mp-MRI资料。CP组年龄(64.3±7.8)岁,PCa组年龄(73.7±8.5)岁。按病理结果及Mp-MRI上前列腺外周带病变范围,将所有入选病例再分为弥漫性慢性前列腺炎(CP1)、局灶性慢性前列腺炎(CP2)、弥漫性前列腺癌(PCa1)、局灶性前列腺癌(PCa2)4个亚组。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或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外周带正常组织、CP、PCa及CP、PCa各亚组间表观弥散系数(ADC)值的差异。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CP、PCa及其各亚组间信号强度-时间(SI-T)曲线类型分布的差异。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ADC值诊断外周带CP的诊断效能并确定最佳阈值。计算Mp-MRI(T2WI+DWI-ADC+DCE)诊断CP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结果23例外周带CP中CP1亚组16例、CP2亚组7例,38例外周带PCa中PCa1亚组21例、PCa2亚组17例。外周带CP、PCa、正常组织间ADC值[(1.15±0.23)×10-3 mm2/s、(0.85±0.28)×10-3 mm2/s、(1.54±0.19)×10-3 mm2/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4.27,P<0.01);CP1、CP2、PCa1、PCa2亚组间ADC值[(1.17±0.11)×10-3 mm2/s、(1.10±0.18)×10-3 mm2/s、(0.81±0.17)×10-3 mm2/s、(0.89±0.21)×10-3 mm2/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76,P<0.01);CP与PCa组ADC值[(1.15±0.23)×10-3 mm2/s比(0.85±0.28)×10-3 mm2/s]、CP1与PCa1亚组ADC值[(1.17±0.11)×10-3 mm2/s比(0.81±0.17)×10-3 mm2/s]、CP2与PCa2亚组ADC值[(1.10±0.18)×10-3 mm2/s比(0.89±0.21)×10-3 mm2/s]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23、7.48、2.31,均P<0.05);CP1与CP2、PCa1与PCa2亚组间ADC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16、1.30,均P>0.05)。以ADC值>1.02×10-3 mm2/s为诊断CP标准,灵敏度为86.96%,特异度为89.47%,准确度为88.52%。DCE SI-T曲线类型在CP组和PCa组、CP1亚组和PCa1亚组、CP2亚组和PCa2亚组间的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与手术病理对照,Mp-MRI(T2WI+DWI-ADC+DCE)诊断外周带CP的灵敏度为91.30%、特异度为92.11%、准确度为91.80%。结论Mp-MRI对外周带CP的诊断效能较高,能较准确区分CP和PCa,可作为无创性诊断外周带CP的一种重要方法。

  • 标签: 慢性前列腺炎 多参数磁共振成像 定量测量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3.0T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及纤维束成像(DTT)诊断脑胶质瘤分级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2年1月本院收治的30例胶质瘤患者为对象。接受DTI及DTT检查,分析其诊断胶质瘤分级的价值。结果  低级别胶质瘤FA值高于高级别胶质瘤(P0.05)。12例低级别胶质瘤中白质纤维束的整体形态多数较为完整,白质纤维束表现为受压、偏移8例,部分中断4例。18例高级别胶质瘤中白质纤维束明显破坏。结论  磁共振DTT及DTI有助于评价脑胶质瘤的恶性程度,同时可清楚的显示肿瘤与周围白质纤维束的关系。

  • 标签: 3.0T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 纤维束成像 脑胶质瘤分级
  • 简介:摘要零回波时间(zero echo time,ZTE)成像技术是一种3D容积成像技术,其独特的梯度开启顺序以及K空间径向填充方式,使得射频激励后即可进行梯度编码,从而实现较高的信号采集效率,临床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脑血管成像、肺实质结构的显示以及病变的检测、骨关节等结构的测量评估。本文重点针对ZTE在以上各方面的主要临床应用进展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综述。

  • 标签: 零回波时间 磁共振成像 三维成像 中枢神经系统 胸部成像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脏磁共振(CMR)诊断心肌挫伤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8年9月至2021年1月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42例钝性胸部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4例,女18例;年龄23~66岁[(44.2±10.9)岁]。根据临床心肌挫伤诊断标准(心肌肌钙蛋白Ⅰ>0.06 ng/ml)分为心肌挫伤组(20例)和心肌未挫伤组(22例)。患者入院后7 d内行CMR检查,24 h内行心电图(ECG)和经胸超声心动图(TTE)检查,比较两组CMR、ECG和TTE异常改变的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比较CMR、ECG和TTE对心肌挫伤诊断的效能,计算CMR、ECG和TTE的曲线下面积(AUC)、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Youden指数。结果心肌挫伤组CMR异常15例(75%),心肌未挫伤组CMR异常2例(9%)(P<0.01);CMR异常改变主要表现为心肌水肿、缺血或出血,位于左心室12例(71%),右心室3例(18%),室间隔2例(12%)。心肌挫伤组ECG异常12例(60%),心肌未挫伤组异常7例(32%)(P>0.05)。ECG异常改变中窦性心动过速或过缓8例(42%),ST-T改变5例(26%),房性早搏3例(16%),束支阻滞2例(11%),频发室性早搏1例(5%)。心肌挫伤组TTE异常10例(50%),心肌未挫伤组异常9例(41%)(P>0.05)。TTE异常改变中左心舒张功能减低12例(63%),室壁运动异常7例(37%)。CMR、ECG、TTE诊断心肌挫伤的AUC分别为0.83(95%CI 0.70~0.96)、0.64(95%CI 0.47~0.81)、0.55(95%CI 0.37~0.72),灵敏度分别为75.0%、60.0%、50.0%,特异度分别为91.0%、68.2%、59.1%,阳性预测值分别为88.2%、63.2%、52.6%,Youden指数分别为66.0、28.2、9.1。结论CMR可较为准确地诊断心肌挫伤,诊断效能优于ECG、TTE,且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对临床诊断心肌挫伤具有重要价值。

  • 标签: 胸部损伤 心肌,挫伤 磁共振成像 心电描记术 超声心动描记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