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随着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大数据为支撑兼具强大计算能力和学习能力的AI技术已用于解决复杂的医学问题。利用AI分析大量非结构化医学数据,并执行临床任务,开始出现在胃肠镜检查中。即使与专业的内镜医师相比,AI技术也能够表现出优异的灵敏度和准确率,计算机辅助检查和计算机辅助诊断技术有望改变传统的内镜检查模式。本文就AI技术在消化系统内镜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 标签: 人工智能 深度学习 消化内镜 辅助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肱骨髁突的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2019年4月扬州大学附属医院放射科14例肱骨髁突患者的影像学资料,男11例、女3例,年龄2~86[33(22,48)]岁,髁突位于左侧肱骨8例、右侧肱骨6例。14例患者均行数字化X线摄影(DR),其中6例行多层螺旋CT(MSCT)检查。测量和计算肱骨髁突的相对长度比(肱骨侧位DR片髁突长度与髁突根部肱骨横径比值)、距肱骨内髁的相对距离比(肱骨髁突距肱骨髁的距离绝对值与髁突根部肱骨横径比值)、体部与肱骨干远端的夹角,观察基底宽或窄、尖端指向以及有无骨髓腔与软骨帽。结果14例患者变异侧肱骨下段前内侧见骨性棘状物突起,相对长度比为0.44±0.13,距肱骨内髁相对距离比为1.87±0.28,体部向肘关节倾斜或与肱骨干垂直,体部与肱骨干远端的夹角为63.60°±21.20°。14例肱骨髁突均为宽基底,前端尖细、指向内髁,骨性突起的境界清楚,密度略低于或基本等同于骨皮质密度,未见软骨帽及骨髓腔。结论肱骨髁突的特征性影像学表现为距肱骨内髁3~8 cm处肱骨下段前内侧,起源于肱骨骨皮质的鸟嘴状或棘状骨性突起,基底较宽,尖端较细并指向肘关节方向,体部向肘关节倾斜或与肱骨干垂直,无骨髓腔与软骨帽。

  • 标签: 肱骨 肱骨髁上突 遗传变异 数字化X线摄影 体层摄影术,螺旋计算机
  • 简介:摘要安全气管理是麻醉医师的重要任务,要求其具备良好的气管理技能,及时有效地处理各种困难气,以确保患者的通气和氧合,避免反流误吸。2019年11月在荷兰举办的第二届世界气管理大会对14个气管理相关专题进行了讨论。本文解读和剖析本届大会的六个热点主题:1.人为因素和安全气管理;2.饱胃患者的处理;3.英国困难气管理协会(Difficult Airway Society,DAS)清醒气管插管术指南;4.清醒气管插管术是否可以解决困难气,琥珀酰胆碱是否过时;5.国际通用气管理指南;6.经鼻湿化快速充气交换通气(Transnasal Humidified Rapid-Insufflation Ventilatory Exchange,THRIVE),为广大麻醉医师更新气管理知识、提高困难气处理技能提供参考。

  • 标签: 气道管理 麻醉学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新型的多重核酸检测技术在儿童呼吸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急性呼吸感染病例43例,应用双扩增法及直接免疫荧光法对患儿的鼻咽拭子和咽拭子样本进行7种常见的呼吸病原体的核酸检测,具体为甲型流感病毒(H1N1/H3N2)、乙型流感病毒、呼吸合胞病毒、副流感病毒(PIV1/PIV2/PIV3)、腺病毒(AdvB/E)、肺炎支原体和肺炎衣原体,同时应用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流感病毒A型、流感病毒B型、呼吸合胞病毒、腺病毒、副流感病毒1、2、3型,对于2种方法检测结果不一致的样本,进行巢式PCR法进行检测。结果双扩增法阳性检出率为53.3%,复合感染率8.8%。除去肺炎支原体和肺炎衣原体指标外,与抗原直接免疫荧光法相比,阳性检出率提高了11.1%,复合感染检出率提高了4.5%,8例不一致的样本,双扩增法和巢式PCR法的检测结果一致率高于直接免疫荧光法。结论双扩增法可同时完成7种呼吸病原体RNA检测,敏感性高、特异性强,为临床提供全面病原学鉴别诊断信息,辅助诊断呼吸感染性疾病,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上呼吸道感染 病原体 双扩增法 儿童
  • 简介:摘要穿透性主动脉溃疡是主动脉内膜粥样斑块破裂形成的溃疡状病变,属于急性主动脉综合征的一类。其人群发病率较低,多数患者无症状,少部分患者急性起病,发展迅速,短时间内导致主动脉破裂或者其他严重的并发症而死亡。目前对于该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仍不十分清楚,对于其治疗仍存在争议。本文在已发表回顾性研究的基础,对穿透性主动脉溃疡的流行病学、自然病程、干预时机与指征进行综述,并提出诊疗思路,以期提高临床医生对此疾病的认识和对诊疗时机的把握。

  • 标签:
  • 简介:摘要瘢痕癌,又被称为马氏溃疡,往往是在瘢痕溃疡的基础恶变而成,其临床表现为溃疡长期不能愈合。瘢痕癌的致病因素与发生机制尚不十分清楚,但瘢痕反复破溃、糜烂、合并感染等慢性刺激在其病理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有关瘢痕癌的诊疗方案尚未形成统一认识。本文以国内外文献为基础,以全国相关领域专家的临床经验与观点为主要依据,在瘢痕癌性溃疡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预防和治疗等方面汇集形成专家共识,为瘢痕癌性溃疡的防治提供参考。

  • 标签: 瘢痕癌 慢性溃疡 诊断与治疗 专家共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阑尾开口炎症(AOI)和阑尾周围红斑(PARP)对UC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2月至2017年9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479例内镜下疑似初发或活动期UC的病例,根据病理结果确诊,以溃疡性结肠炎内镜下严重程度指数(UCEIS)评估内镜下特征和疾病严重程度。根据病变累及范围将患者分为直肠炎组、直肠乙状结肠炎组、左半结肠炎组、横结肠受累组和全结肠炎组,比较各组,以及是否合并AOI或PARP的UC患者的UC诊断率和各项内镜特征的差异。采用2个独立样本的秩和检验、k个独立样本的秩和检验和Spearman相关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直肠炎组、直肠乙状结肠炎组、左半结肠炎组、横结肠受累组和全结肠炎组的UC诊断率分别为61.4% (94/153)、76.9%(83/108)、88.0%(44/50)、97.3%(36/37)和76.9%(83/1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874,P<0.01),其中直肠炎组的UC诊断率最低。病变侵及范围与UC诊断准确率呈正相关(r=0.231,P<0.01)。直肠炎组、直肠乙状结肠炎组、左半结肠炎组、横结肠受累组和全结肠炎组确诊UC患者中分别有50.0% (47/94)、20.5%(17/83)、11.4%(5/44)、11.1%(4/36)和37.4%(40/107)合并AOI或PAR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272,P<0.01),其中直肠炎组确诊UC患者AOI或PARP的发生率最高。AOI或PARP的发生率与病变受累范围呈负相关(r=-0.112,P=0.032)。不合并AOI或PARP的直肠炎组患者的UC内镜确诊率低于总体直肠炎组患者[44.3%(47/106)比61.4%(94/1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381,P=0.007)。确诊直肠型UC与其他直肠病变的内镜下特点主要差异表现在血管纹理、黏膜的颗粒样改变、黏液脓性改变、糜烂和溃疡的范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0.806、40.897、18.578、25.548,P均<0.01)。确诊直肠型UC患者的UCEIS评分高于非UC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分(4分,6分)比4分(4分,5分),Z=-5.922,P<0.01]。合并AOI或PARP与不合并AOI或PARP的直肠型UC的直肠内镜下表现和UCEI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合并AOI或PARP的UC患者阑尾局部与受累直肠的结肠镜下表现具有一致性。结论AOI或PARP有助于直肠型UC与其他直肠黏膜病变的鉴别。

  • 标签: 结肠炎,溃疡性 阑尾周围炎症 结肠镜检查 黏膜病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综合消肿治疗(CDT)在下肢静脉溃疡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2—10月在上海市杨浦区中心医院(同济大学附属杨浦医院)伤口门诊收治的88例下肢静脉溃疡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伤口护理方法,试验组在常规方法的基础实施改良CDT。干预4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伤口缩小率,随访3个月后记录两组的伤口治愈率和愈合时间并进行比较。结果干预过程中对照组脱落3例,试验组脱落2例。干预4周后,试验组的伤口缩小率为(64.88±13.51)%,高于对照组的(55.20±13.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个月后,试验组的愈合时间为(45.54±10.51)d,短于对照组的(53.81±11.29)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伤口治愈率为88.09%(37/42),高于对照组的60.97%(25/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下肢静脉溃疡护理中应用改良CDT,能促进伤口快速愈合,缩短伤口愈合时间,提高下肢静脉溃疡的治疗效果。

  • 标签: 伤口愈合 下肢静脉溃疡 综合消肿治疗 淋巴水肿
  • 简介:摘要目的系统分析下肢静脉溃疡(VLU)愈合延迟的危险因素,指导临床制定个性化护理策略。方法以英文关键词"varicose ulcer/venous ulcer""non-healing/delayed healing/poor healing""factor/risk factor/influencefactor"检索数据库The Cochrane Library,PubMed,Web of Science,ScienceDirect,Clinicaltrials.gov,ProQuest,Open Grey。以"下肢静脉溃疡/静脉性溃疡、延迟愈合/难愈、危险因素/影响因素"为关键词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和维普网。检索时间范围均为建库至2019年4月1日。由2名研究者独立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并评价纳入文献的质量,运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1篇文献,共计3 894例患者,失访520例,累计病例组914例,对照组2 460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02,95%CI(1.01,1.03),P<0.01]、踝关节活动度[OR=4.77,95%CI(1.79,12.73),P<0.01]、溃疡大小[OR=1.27,95%CI(1.10,1.47),P<0.01]、溃疡持续时间[OR=1.08,95%CI(1.01,1.16),P=0.03]、DVT史[OR=2.21,95%CI(1.06,4.63),P=0.03]、踝肱指数<0.8[OR=8.71,95%CI(4.22,17.99),P<0.01]、类风湿性关节炎[OR=1.37,95%CI(1.08,1.73),P<0.01]7个危险因素与VLU愈合延迟有关联,而BMI[OR=0.98,95%CI(0.83,1.16),P=0.82]、>50%伤口床覆盖纤维蛋白[OR=1.88,95%CI(0.99,3.57),P=0.06]、糖尿病[OR=1.10,95%CI(0.70,1.75),P=0.67]、髋关节或膝关节置换术史[OR=1.73,95%CI(0.50,6.00),P=0.39]与VLU愈合延迟无关联。结论现有证据表明,年龄、踝关节活动障碍、溃疡大小、溃疡持续时间、DVT史、踝肱指数<0.8和类风湿性关节炎为VLU愈合延迟的独立危险因素。指导临床识别VLU愈合延迟的高危人群并提供针对性护理措施,缩短VLU愈合时间,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Meta分析 静脉溃疡 下肢静脉 愈合延迟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非结核分枝杆菌主要存在于环境中,为条件致病菌,近年发病率逐渐增高,主要累及肺部、淋巴结、皮肤软组织和播散性感染,消化受累很少见。本例患者表现为反复不洁饮食史后,出现高热、便血、结肠多发不规则溃疡,粪便和结肠活检组织萋尼法和荧光法抗酸染色阳性,经三联药物治疗6个月后基本达到结肠黏膜愈合。

  • 标签: 非结核分枝杆菌 结肠溃疡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重症及危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会在短时间内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无创或有创正压通气支持将是重症和危重症治疗的重要手段,有助于提高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临床救治率,降低重症患者的病死率。良好的气治疗管理对提高呼吸支持效率,减少并发症,促进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多重PCR技术(RespiFinder®SMART 22检测试剂盒)和呼吸病原体微流体芯片技术(TaqMan array cards, TAC)在诊断儿童急性呼吸感染(acute respiratory infection, ARI)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从2018年8月份至2019年8月份采集的成都市儿童专科医院275例有ARI症状的患儿咽拭子样本中随机选择120份样本,分别使用RespiFinder®SMART 22和TAC进行呼吸病毒核酸检测,比较2种检测方法的优缺点。结果120份儿童ARI标本经RespiFinder®SMART 22和TAC检测,阳性率分别为88.33%和93.33%,混合感染率分别为26.67%和35%。在120份样本中,2种方法检测结果一致率为88.33%,其中阳性一致性106例,阴性一致性7例。结果不一致的有7例。结论多重PCR技术和TAC技术在此次实验检测中检出阳性样本一致性较高,两者对于呼吸病毒检测均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呼吸道感染 多重PCR 微流体芯片 快速检测
  • 简介:摘要提高消化内镜技术水平是各医院、学术组织和政府职能部门等多年努力践行的工作,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需要借助人工智能的帮助。基于深度学习的卷积神经网络已广泛应用于各种消化内镜人工智能辅助系统。《中华消化杂志》本期人工智能专题刊载的消化内镜人工智能辅助系统与设备可从部位质量控制、隆起型病变检出和息肉性质鉴别3个层面辅助消化内镜检出和甄别病变;减轻胶囊内镜医师阅片的工作负担,以便聚焦小肠出血病灶的检出。这些医工结合的研究,敦促消化病学与人工智能技术的深度融合。

  • 标签: 内窥镜检查,消化系统 胶囊内窥镜检查 人工智能 深度学习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我国消化内镜护士的角色职能及专业实践能力现状及发展方向,为明确内镜专科护士培养方向、制定培养方案、推进内镜专科护士岗位管理提供参考。方法参考国外相关文件,经过跨文化调适,充分咨询国内专家意见,编制《中国消化内镜护士角色职能及专业实践能力调查问卷》,向我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52所内镜医疗机构的内镜护士、内镜医师及内镜护理管理者匿名发放及回收调查问卷。结果调查对象来自我国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47所内镜医疗机构,调查对象252人,其中内镜护士144人,年龄(35.87±7.43)岁,53.5%为初级职称,68.8%为本科学历;内镜医师65人,年龄(39.66±5.62)岁,46.2%为中级职称,40.0%为博士研究生学历;内镜护理管理者43人,年龄(43.12±5.78)岁,46.5%为高级职称,90.7%为本科学历。整体252名调查对象对消化内镜护士12项角色职能及10项专业实践能力与现状符合程度的评分均>3.5分。与现状的符合程度评分最高的角色职能为"协助内镜诊疗的技术操作"(4.58±0.57)分、"卫生及感染控制"(4.54±0.62)分和"内镜设备处理、维护、储存"(4.47±0.65)分;对未来消化内镜护士承担角色职能认同程度最高的3项则为"卫生及感染控制"(4.58±0.55)分、"协助内镜诊疗的技术操作"(4.52±0.62)分、"医疗安全"(4.52±0.58)分。内镜护士、内镜医师及内镜护理管理者对目前内镜护士12项角色职能符合程度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现状符合程度评分最高的两项专业实践能力为"合作的能力"(4.32±0.61)分与"交流的能力"(4.25±0.63)分,同样也是未来发展认同程度最高的两项专业实践能力(4.48±0.58分,4.46±0.58分)。对现状符合程度与对未来发展的认同程度评分差距最大的一项为"循征护理实践与研究的能力"(3.80±0.77比4.20±0.73,P<0.001)。内镜护士、内镜医师及护理管理者对消化内镜护士将来发展10项专业实践能力的认同程度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镜护士、内镜医师及内镜护理管理者对于消化内镜护士角色职能及专业实践能力的现状认识基本一致,对于未来发展专业实践能力的观点一致;均高度认可目前消化内镜护士的"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且期待在将来发展这两项能力,而"循证护理实践与研究"的能力则是所有调查对象都认为内镜护士未来需要发展的专业实践能力。

  • 标签: 内窥镜检查 卫生调查 专科护士 角色 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