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28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细菌性感染性疾病采取全血C反应蛋白及降钙素原联合血常规检验的临床价值。方法以细菌性感染性疾病患者50例为对象,视为乙组,选取同期无感染患者50例,视为甲组, 检测所有试验者的血常规、全血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检验,对比检验结果。结果乙组患者白细胞水平、全血C反应蛋白水平、降钙素原水平均高于甲组,P

  • 标签: 细菌性感染性疾病 全血C反应蛋白 血常规 降钙素原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CYP2C19慢代谢患者在治疗时采用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对抗血小板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219例进行研究,对患者进行血清CYP2C19基因型检测,将其分为慢代谢组(73例)和非慢代谢组(146例),并将慢代谢组分为慢性代谢组1和慢性代谢组2两个亚组,每组分别42例和31例。对非慢性代谢组和慢性代谢组1进行氯吡格雷+阿司匹林药物干预,对慢性代谢组2进行替格瑞洛联合阿司匹林药物干预,对比效果。结果:术后三个月,慢性代谢组1的不良心血管发生事件及支架内血栓率显著高于非慢性代谢组,差异明显(P

  • 标签: CYP2C19慢代谢,替格瑞洛,氯吡格雷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脂相关指标和胱抑素 C(CysC)水平的变化及其与糖化血红蛋白A1(HA1bc)的相关性并探讨其临床意义。  方法:选取60名T2DM患者及60名正常体检人群,回顾性分析其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载脂蛋白A1(Apo-A1)和载脂蛋白B(Apo-B)、CysC的差异和其与HA1bc的相关性。    结果:TG、LDL、Apo-B和HA1bc结果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HDL和Apo-A1的结果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血清 TC、TG、LDL、ApoB、CysC水平与HA1bc水平呈正相关(P<0.05),而HDL和Apo-A1与HA1bc水平呈显著负相关(P<0.001)。 结论:2型糖尿病中脂代谢指标、胱抑素C与糖化血红蛋白具有一定的相关性,能够为疾病诊治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2型糖尿病 脂代谢 胱抑素C 糖化血红蛋白
  • 简介:[摘要] 目的:探究髋关节置换术 (hip replacement, HR) 患者术后感染诊断中应用降钙素原(PCT)、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联合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20年12月期间在盘锦市中心医院接受HR的64例髋关节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照感染发生状况分为感染组(n=9)和未感染组(n=55),均行PCT、IL-6、CRP检测,比较两组的术前、术后1d、术后3d、术后7d时PCT、IL-6、CRP水平,并分析PCT、IL-6、CRP单一检测与三项联合检测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结果:术前、术后1d,两组患者的PCT、IL-6、CRP水平比较(P>0.05);术后3d、术后7d,感染组患者的PCT、IL-6、CRP水平均高于未感染组患者(P<0.05)。联合检测灵敏度、准确度高于单一检测(P<0.05)。结论:PCT、IL-6、CRP联合检测诊断HR后感染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 降钙素原 白介素-6 C反应蛋白 髋关节置换术 术后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PR)与白介素-6(IL-6)联合测定在儿童细菌与病毒感染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3年12月至2024年5月收治的62例感染儿童作为研究对象,依据其感染类型,划分为细菌感染组32例和病毒感染组30例,并对其PCT、IL-6、CPR水平进行比较。结果:细菌感染组PCT、CPR与IL-6水平均较病毒感染组更高,PCT+CPR+IL-6的检测方法阳性预测率更高,以上观察指标在经过比较后均存在统计学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儿童细菌与病毒感染诊断中,采用血清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及白介素6联合测定的诊断价值较为显著,能够对感染类型进行明确的鉴别,可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具有在儿童细菌与病毒感染中诊断中推广的价值。

  • 标签: 降钙素原 C-反应蛋白 白介素-6 细菌与病毒感染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在细菌性感染性疾病诊断中采用全血C反应蛋白联合血常规检验的检测效果。方法:进行回顾性研究,选择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本单位收治的100例细菌性感染性疾病患者,以及在同一时间段在本单位接受健康体检的100例健康人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纳入100例健康人,观察组纳入100例细菌性感染性疾病患者,两组均接受全血C反应蛋白联合血常规检验;对比分析两组检测效果。结果:在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血小板计数、全血C反应蛋白等四项指标上,两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 结论:细菌性感染性疾病传播速度较快,其危害较大。在临床检测中采用全血C反应蛋白联合血常规检验,可以在短时间内发现、确诊细菌性感染性疾病患者,有助于迅速阻断细菌性感染性疾病传播。

  • 标签: 细菌性感染性疾病诊断 全血C反应蛋白检测 血常规检验 联合检验 应用 探述
  • 简介:目的探讨多药耐药基因(MDR)IC3435T基因多态性对胃溃疡患者抗幽门螺杆菌(rio)治疗的影响。方法共采集Hp阳性的胃溃疡患者106例,按抽签法随机分成EAC组(埃索美拉唑20meg次、克拉霉素0.5eg次、阿莫西林1.0g/次,均2次,d)和0AC组(奥美拉唑20mg/g次、克拉霉素0.5g,次、阿莫西林1.0g/次,均2次/a),每组53例,进行为期1周的抗Hp治疗,治疗结束至少4周检测Hp;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技术检测两组MDR1基因多态性,记录并分析MDR1C3435T基因多态性对抗Hp治疗的影响。结果EAC组Hp根除率为84.9%(45/53),与OAC组的77.4%(41/5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MDR1C3435T不同基因型间Hp根除率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携带TT型基因Hp根除率为66.7%(16/24),携带CT型基因为86.3%(44/51),携带CC型基因为83.9%(26,31),携带,TT型基因Hp根除率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携带TT型基因患者Hp根除率均低于其他两种基因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DR1C3435T基因多态性与胃溃疡患者Hp根除疗效有关,携带TT型基因患者Hp根除率低。

  • 标签: P糖蛋白 基因型 胃溃疡 螺杆菌 幽门 奥美拉唑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SCH(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对T2DM(2型糖尿病)患者hsC-RP(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和大血管病变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240例T2DM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其是否合并SCH将其分为T2DM组与T2DM合并SCH组,分别对其TSH(促甲状腺激素)、FT4(血清游离甲状腺素)、FT3(血清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PG(空腹血糖)、FC-P(空腹C肽)、HbA1c(糖化血红蛋白)、BMI(体质指数)、TC(总胆固醇)、TG(甘油三酯)、H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清hsC-RP水平进行检测,统计两组患者高血压、颈动脉斑块、冠心病以及脑血管病变等发生率。结果T2DM合并SCH组患者的TSH、BMI、TC、TG、LDL-C、hsC-RP等与T2DM组比较(P<0.05)。且T2DM合并SCH组高血压、颈动脉斑块、冠心病以及脑血管病变等发生率均高于T2DM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T2DM合并SCH患者高血压、冠心病以、脑血管病变等大血管病变以及颈动脉发生率均相对较高,且人体脂代谢异常以及炎性反应在大血管病变以及颈动脉斑块发生中有重要参与作用。

  • 标签: 甲状腺功能减退 T2DM 高敏C反应蛋白 大血管病变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全血C反应蛋白联合血常规检验在细菌性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5月-2019年3月间收治的细菌性感染性疾病患儿46例作为此次的研究对象,将其按照不同的检验方式分为2组,一组给予单一的血常规检验,并将其设为单一组,另一组给予全血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检验联合检验,并将其设为联合组,分析两组的检出率。结果联合组的检出率(82.61%)明显高于单一组(43.48%),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细菌性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中采取全血C反应蛋白联合血常规检验,可有效提高检出率,值得临床借鉴。

  • 标签: 全血C反应蛋白 血常规检验 细菌性感染性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氯吡格雷联合氟伐他汀治疗脑梗塞的临床效果,观察患者TC、LDL-C水平变化。 方法: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将81例脑梗塞患者分为40例对照组和41例观察组,两组都接受常规治疗,对照组增加氯吡格雷治疗,观察组再增加氟伐他汀治疗。 结果:两组对比治疗总有效率,观察组>对照组,经过一段时间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TC水平、LDL-C水平都比对照组数据低,且日常生活能力相比,观察组评分更高,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更低(p值<0.05)。 结论:脑梗塞联合应用氯吡格雷与氟伐他汀治疗效果显著,可降低患者TC、LDL-C水平,改善各项功能。

  • 标签: 脑梗塞 氯吡格雷 氟伐他汀 TC LDL-C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在儿科细菌性感染性疾病诊断中联合应用血常规与全血C反应蛋白检验的价值。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0例细菌性感染性疾病患儿,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血常规组,各100例。血常规组进行血常规检查,观察组进行血常规与全血C反应蛋白联合检验,同时将观察组患儿根据白细胞计数从低到高分为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儿诊断结果的准确率以及全血C反应蛋白浓度与白细胞计数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诊断结果的准确率(81.0%)明显高于血常规组诊断结果的准确率(5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对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全血C反应蛋白浓度与白细胞计数进行统计学处理,发现全血C反应蛋白浓度与白细胞计数呈正相关(P<0.05)。结论在儿科细菌性感染性疾病诊断中,联合应用血常规与全血C反应蛋白检验能够有效提高检查结果的准确性。

  • 标签: 全血C反应蛋白 诊断价值 血常规 儿科细菌性感染性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血清纤维蛋白原、 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测在细菌性肺炎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本次研究的对象为我院 2018年 4月至 2019年 4月间收治的疑似细菌性肺炎的患者 210例,对其采取血清纤维蛋白原、 C反应蛋白以及血常规联合检测,分析不同检测方法的阳性检出率以及准确度、灵敏度与特异度。结果 本次研究的 220例受检人员中,经过病理诊断出细菌性肺炎者 192例。血清纤维蛋白原检测阳性率为 69.52%( 146/210)、 C反应蛋白检测阳性率为 64.76%( 136/210)、血常规检测阳性率为 63.81%( 134/210)、联合检测的阳性率为 87.62%( 184/210);血清纤维蛋白原、 C反应蛋白以及血常规检测的灵敏度、特异度以及准确度与联合检测相比,差异显著( p<0.05)。结论 血清纤维蛋白原、 C反应蛋白以及血常规联合可有效检测出细菌性肺炎,并为临床诊断提供可靠依据。

  • 标签: 血清纤维蛋白原 血常规 C反应蛋白 细菌性肺炎
  • 简介:摘要粥样斑块的稳定性与纤维帽的薄厚、脂质核心的大小以及斑块内炎症反应的剧烈程度密切相关。近年来,多种研究表明胱抑素C、组织蛋白酶K与动脉粥样斑块的形成、发展及稳定性密切相关。

  • 标签: 组织蛋白酶K 胱抑素C 粥样斑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