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对预防血液净化患者静脉导管感染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1月到2015年11月于我院进行静脉导管血液净化的患者共82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行临床护理路径,比较分析临床护理的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在接受上述两种不同护理的方式后,观察组的感染率是4.88%,对照组的观察率是17.07%,在感染率的比较上,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对预防血液净化患者静脉导管感染的应用效果显著,在临床上能够有效减少感染率的发生,提高患者临床治疗的效果,在临床上值得大力推广使用。

  • 标签: 临床护理路径 血液净化 深静脉导管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护理干预在口腔颌面部游离皮瓣移植术后预防静脉的方法。方法对应用前臂皮瓣复合腓骨瓣修复口腔恶性肿瘤患者21例,术前完成Autar静脉形成风险评估表评估,向病人讲解静脉形成危险性及预防方法;术后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皮瓣血运情况,强化预防下肢静脉护理。结果20例患者未发生静脉,1例出现后行溶栓治疗有效。结论护理干预对预防口腔颌面部游离皮瓣移植术后并发静脉具有积极意义。

  • 标签: 口腔颌面部游离皮瓣移植 深静脉血栓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静脉、毛细血管血对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影响情况。方法90例体检人群分别采集其空腹静脉液、空腹毛细血管血液行血常规检验,记录不同血样来源血红蛋白(Hb)、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小板(PLT)等血常规项目检验结果。结果90例体检人群静脉样Hb、PLT、RBC均显著高于毛细血管血样,而其WBC则显著低于毛细血管血样,P均<0.05。结论利用静脉行血常规检验结果更为准确,有利于提高疾病诊治效果及预后,对保障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具有积极意义。

  • 标签: 血常规 静脉 毛细血管 检验结果 对比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140例血常规静脉与末梢血检验结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7月至2016年1月期间需要进行血常规检验的患者1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末梢血进行检验,观察组患者采用静脉进行检验,分析对比两组的检验结果。结果两组患者在平均血红蛋白量(MCH)、红细胞压积(HCT)方面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的红细胞(RBC)、血红蛋白含量(Hb)、血小板(PLT)以及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者的白细胞(WBC)、红细胞平均体积(MCV)方面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常规静脉与末梢血检验结果存在这明显的差异,静脉检查的稳定性以及准确性更具有优势,临床上应该优先选择应用。

  • 标签: 血常规 静脉血 末梢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前列腺增生电切术后预防下肢静脉拴形成的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12月在我院接受前列腺增生电切术治疗的161例前列腺增生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患者79例,予以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82例,予以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下肢静脉拴的发生率。结果采用护理干预的研究组患者的下肢静脉发生率明显低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的组间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前列腺增生行前列腺增生电切术治疗的患者予以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升护理质量水平,预防下肢静脉拴形成,保证患者的康复效果,值得推广运用。

  • 标签: 前列腺增生电切术 下肢静脉血拴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经导管碎栓溶栓预防和减少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的护理要点。方法对20例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的患者进行经导管碎栓溶栓治疗的基础上配合精心的护理,观察治疗效果。结果16例患者顺利完成经导管碎栓溶栓治疗并至少完成1次血液透析治疗,2例患者需在原血管切除狭窄部位重新造瘘术,所有患者均无护理并发症发生。结论动静脉内瘘血管内经导管碎栓溶栓治疗,使能有效清除动静脉内瘘血管内血栓,使内瘘即时再通率高,临床应加强动静脉内瘘血管内经导管碎栓溶栓治疗的护理工作。

  • 标签: 内瘘血栓 碎栓溶栓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针对接受血液透析治疗患者开展静脉导管留置护理过程中,3M透明薄膜敷贴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择取2014年1月2016年7月我院收治的接受血液透析治疗静脉导管留置护理患者62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遵照患者的初次就诊时间先后顺序随机将其等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各包含31例患者,参照组患者运用3M伤口敷料开展护理处置,研究组患者应用3M透明薄膜敷贴开展护理处置,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服务薄膜满意度,以及临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服务满意度显著高于参照组患者,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临床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参照组患者,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临床中接受血液透析治疗静脉导管留置护理患者应用3M透明薄膜敷贴开展护理处置,相较应用3M伤口敷料开展护理处置,能够显著提升患者的临床护理服务满意度,降低患者的临床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值得在临床医学实践过程中加以推广运用。

  • 标签: 3M透明薄膜敷贴 血液透析治疗深静脉导管留置护理 临床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预防性护理在减少血透患者股静脉置管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8年1月于我院血液净化中心采取股静脉穿刺置管进行治疗的92例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预防性护理,包括心理护理、术前护理、置管后护理、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和饮食指导,比较两组患者穿刺置管术后7d内的股静脉置管血栓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股静脉置管血栓形成发生率为8.7%(4/4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3.9%(11/46)(P<0.05)。结论预防性干预可有效减少血透患者股静脉置管血栓形成,从而改善患者健康,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股静脉穿刺置管 血栓形成 护理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并研究预见性护理在预防肿瘤化疗当中静脉导管阻塞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在2013年4月到2016年4月收治的100例肿瘤化疗患者作为研究的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方法将其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50例。对照组患者配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配合预见性护理,对两组患者的静脉导管阻塞情况的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所出现的肿瘤化疗当中,静脉导管堵塞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P<0.05,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上对于肿瘤化疗患者,为患者在化疗过程中配合预见性护理可以有效的预防静脉导管堵塞情况发生,提高了患者化疗的保障,具有临床推广使用的价值。

  • 标签: 预见性护理 肿瘤化疗 深静脉导管堵塞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重症监护室静脉置管病人护理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重症监护室收治的70例静脉置管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实施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静脉置管留置时间短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重症监护室静脉置管病人采取临床护理路径实施护理干预,可预防置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缩短置管时间,提高病人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 标签: 重症监护室 临床护理路径 深静脉置管病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血液透析患者留置静脉双腔透析导管的应用效果。方法纳入2016年6月—2017年11月90例留置静脉双腔透析导管血液透析患者以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进行常规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留置静脉双腔透析导管血液透析护理满意度;静脉双腔透析导管留置时间、导管自我管理能力、住院时间和费用;干预前后患者心理抑郁和焦虑程度。结果观察组留置静脉双腔透析导管血液透析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静脉双腔透析导管留置时间、导管自我管理能力、住院时间和费用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心理抑郁和焦虑程度相近,P>0.05;干预后观察组心理抑郁和焦虑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在血液透析患者留置静脉双腔透析导管的应用效果确切,可减轻患者不良心理状态,延长导管留置时间,提高导管管理能力,缩短住院时间和减少医疗费用。

  • 标签: 临床护理路径 血液透析患者 留置深静脉双腔透析导管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的溶解自体动静脉内瘘血栓的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我科2015年7月—2017年8月接受治疗的24例自体动静脉内瘘血栓患者,给予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钠溶栓治疗,观察治疗效果和护理措施。结果24例患者经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钠治疗后,溶栓成功21例,失败3例。其中1例患者溶栓成功2天后复发至再次闭塞。溶栓失败患者自身血管条件差,其中1例患者内瘘闭塞大于12h,1例患者闭塞大于36h。结论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钠溶解自体动静脉内瘘血栓的效果显著,能在短时间内达到治疗效果,操作简单方便切安全,费用小无创伤并发症少,可在血液透析患者内瘘血栓形成早起使用此方法溶栓。

  • 标签: 自体动静脉内瘘 血栓 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钠 溶栓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在全自动血球分析仪的三分类检测中静脉和指血的检测结果。方法该研究选择2014年10月—2017年10月间在我院治疗的80例患者当成研究的对象,分别收集指血和静脉进行全自动血球分析仪的三分类检测,对两种标本的检测结果进行评价。结果静脉同指血的白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红细胞比容、平均红细胞体积间差异都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全自动血球分析仪的三分类检测中,静脉和指血的检测结果差异不显著,但通过数据可以看出静脉指标的值更加稳定。

  • 标签: 指血 静脉血 全自动血球分析仪 三分类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急性脑血栓早期康复护理对降低脑血栓患者致残率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急性脑血栓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50例,采取常规的药物治疗和护理,观察组5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还采取早期康复护理的措施进行治疗,观察、分析、总结两组患者的恢复效果。结果采取早期康复护理措施进行治疗的观察组患者康复有效率92%,<对照组患者康复有效率84%,对比数据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早期康复护理措施能帮助降低脑血栓患者的致残率。

  • 标签: 急性脑血栓 早期康复护理 降低致残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血栓患者的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2014年7月~2015年10月之间收治的37例脑血栓患者的临床治疗进行分析。结果本组37例脑血栓患者经治疗后,痊愈9例,好转21例,无效7例,治疗有效率为81.08%。结论对脑血栓患者实行及时有效的治疗,并注重其康复治疗,可使其病情得到稳定控制并减少复发的可能性。

  • 标签: 脑血栓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采用纳洛酮治疗脑血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脑血栓患者72例,分为两组,常规组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则采用纳洛酮治疗,分析两组治疗疗效。结果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下降程度优于常规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起效时间、临床总有效率等均优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纳洛酮治疗脑血栓的临床疗效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提升患者生活的质量,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纳洛酮 治疗 脑血栓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血栓后偏瘫患者的心理护理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5年5月本院收治的290例脑血栓后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45例,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药物治疗和功能性训练等,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额外进行心理护理模式,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护理满意度及不良情绪发生率等。结果治疗后配合不同的护理模式,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68.3%,显著低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88.3%),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4.5%,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71.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症状自评表评分情况也具有明显的优势,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于脑血栓偏瘫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对患者具有显著的临床意义,可提高患者康复效果,且患者满意度高,不良情绪程度下降明显,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脑血栓后偏瘫 心理护理 临床效果分析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