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应用致血栓的原因及护理,从而总结出护理体会,有利于临床护理人员在使用留置针时能规范化操作,避免此不良事件发生。

  • 标签: 留置针使用 血栓形成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用于脑血栓护理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4月至2017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4例脑血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优质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结果两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高于护理前,且护理后观察组的评分显著好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满意率为97.28%,对照组的满意率为81.08%,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干预能显著提高脑血栓患者的预后质量,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提升临床护理满意度,值得广泛推广。

  • 标签: 脑血栓 优质护理 满意度 神经功能
  • 简介:摘要血栓弹力图(thrombelastography,TEG)分析仪是一种从凝血、血小板聚集、纤溶等动态监测凝血全过程的监测仪,1948年由Harter[1]发明,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应用于临床,首先用于肝移植手术,指导术中输血,效果良好。现已成为肝脏移植、心脏搭桥等围手术期监测凝血功能的重要指标。近年来对该方法进行了改良,改良TEG(mTEG)可以排除肝素的影响,并增加了敏感性和重复性,使其应用更加广泛。由于mTEG能动态评估血小板与凝血级联反应相互作用,以及其他细胞成分(WBC、RBC等)对血浆因子活动的影响,从而全面地分析血液凝固及溶解的全过程,目前在冠心病抗栓治疗、评估血小板活性和抗血小板效果、以及筛查阿司匹林抵抗、氯吡格雷抵抗、甚至分析介入术的急性或亚急性血栓形成原因等方面有着新的作用。

  • 标签: 血栓弹力图 高凝 纤溶 血小板抑制率 血栓形成
  • 简介:摘要目的辛伐他汀在脑面栓治疗中的效果分析。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7年4月收治的200例脑血栓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100例,常规组患者实施常规治疗,实验组实施辛伐他汀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HDL-C和TG、TC和LDL-C值。结果治疗后,常规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6%,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2%,实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同时,实验组患者的HDL-C和TG、TC和LDL-C值等指标明显优于常规组,对比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脑血栓的治疗中,实施辛伐他汀治疗,可有效地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因此可广泛推广和应用。

  • 标签: 宣痹通脉汤 美托洛尔 AMI 早期心室重构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脑血栓病人康复期的临床护理干预的价值及意义。方法选取28例脑血栓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13例和研究组15例,对照组按照常规方法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优质护理干预,对比研究组和对照组病人在临床上的治疗效果、日常生活能力恢复情况。结果研究组的疗效及Barthel指数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护理干预对脑血栓病人疗效显著,对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有利,建议推广应用。

  • 标签: 社区脑血栓患者 护理干预 日常生活能力恢复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临床上静脉输液患者的护理要点,总结护理经验、方法。对我科8230例静脉输液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有效及时的护理是保证输液顺利的关键,同时能提高患者对医护人员满意度。结论通过对静脉输液患者的正确护理,提高了护理质量。

  • 标签: 静脉输液 患者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RhD(-)血液冷冻血库,延长RhD(-)血液的保存时间,满足临床稀有血型的需要。方法全血离心获得浓缩红细胞,加入甘油到终浓度为40%,-80℃保存,37-42℃条件下融化,用盐水梯度连续洗涤法洗涤红细胞。结果制备的RhD(-)冰冻红细胞,通过质检红细胞回收率,甘油、游离血红蛋白等各项指标均达到国家质量标准。结论有效、及时地解决了稀有血型病人的急救输血问题。

  • 标签: 深低温保存 RhD(-)血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讨论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感染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分析。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5年12月来我院治疗的130例置入PICC导管患者实施回顾性分析,对患者的感染情况与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针对性的护理对策。结果经分析得知,130例置入PICC导管患者感染发生率7.7%(10例),感染因素和穿刺次数、护理人员操作、以及导管留置时间等因素具有相关性。结论PICC导管的感染因素较多,知晓感染因素的原因并做好相应的预防,可降低感染的发生率。

  • 标签: 外周静脉导管 感染 相关因素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预防和减少化疗药物所致静脉炎及渗漏性损伤的发生。方法本科对40例肿瘤患者采用外周静脉穿刺植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输入化疗药物。结果40例肿瘤患者静脉炎和渗漏性损伤的发生率为零,未发生局部血肿、静脉等;均完成了化疗周期,拔管后伤口愈合好。讨论本组提出操作中选择好血管是置管成功的保证;严格无菌操作和正压封管是预防导管感染和导管堵塞的关键。

  • 标签: 中心静脉置管 肿瘤 化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液透析患者半永久性透析导管,如何防治血栓,提高血透效果,延长其导管使用寿命。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6年3月50例血栓中应用半永久性透析导管血栓患者,对这50例患者实施针对性的护理。结果50例血栓中应用半永久性透析导管血栓患者,其中感染例数为3例、血栓例数为2例,平均留置导管时间为17.56±13.25月,平均血流量为220.10±18.56毫升/分钟。结论给予半永久性透析导管患者应用每半月尿激酶封管有效的护理,可以延长降低血栓的形成。

  • 标签: 半永久性透析导管 封管 血液透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应用于脑血栓病人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所收治的108例脑血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性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住院时间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等。结果观察组总护理满意度96.30%(52/5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3.33%(45/54),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在住院时间、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等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优质护理服务应用于脑血栓病人临床效果良好,可有效提高护理质量,降低神经功能缺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优质护理服务 脑血栓 神经功能缺损
  • 简介:摘要目的对脑血栓的复发因素以及临床预后进行分析。方法收集388例首发脑血栓患者为研究对象,并进行为期12个月的随访,对比复发患者与未复发患者的检查指标和相关因素分析。结果随访12个月发现有57例患者复发脑血栓,复发率为14.69%。对比发现纤维蛋白原、高血压病史、年龄、烟酒史、高血脂史为脑血栓的复发危险因素。结论纤维蛋白原、高血压病史、年龄、烟酒史、高血脂史为脑血栓的复发危险因素,应针对以上因素对脑血栓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提高患者预后。

  • 标签: 脑血栓 复发因素 临床预后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脑血栓形成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在2015年3月-2015年11月期间收治的58例急性脑血栓形成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早期康复护理,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有效率(96.55%)明显高于对照组(72.41%),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Barthel指数评分上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血栓形成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效果显著,效果明显,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状况,值得推广与应用。

  • 标签: 急性脑血栓 早期康复护理 神经功能缺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尿激酶溶栓治疗脑血栓形成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脑血栓形成患者60例,采用随机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内科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尿激酶溶栓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对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治疗前后卒中量表评分比较,观察组各时间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血栓形成的治疗采用尿激酶溶栓对神经功能改善明显,临床效果显著。

  • 标签: 脑血栓形成 尿激酶 溶栓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于急性脑血栓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急性脑血栓患者100例,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按照神经内科护理给予常规护理措施,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措施,对比两组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恢复总有效率为9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6%,研究组Barthel指数评分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脑血栓患者早期实施康复护理措施,可显著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肢体运动功能,有效降低致残的发生率。

  • 标签: 急性脑血栓 康复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患者静脉输液安全管理的方法,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经济的输液护理。方法制定输液管理制度,规范操作流程,加强输液安全管理。结果通过对静脉输液患者加强护理安全管理,能够有效杜绝减少输液意外事故的发生,维持有序的临床工作的顺利进行,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论通过提升静脉输液的安全管理,使静脉输液患者得到及时、安全的输液治疗从而减轻患者痛苦。

  • 标签: 静脉输液 安全 护理中图分类号R826.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1)10-16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