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下肢静脉(DVT)诊断中,彩色多普勒超声的诊断价值;方法从我院接诊的疑为下肢DVT的患者中选取54例,分别安排其接受彩色多普勒超声和静脉造影,对比两种诊断结果;结果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结果44例为阳性,占88.00%;静脉造影确诊43例为阳性,占79.63%;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的诊断特异度和敏感度均较高,但仍然存在细微的误差,故建议在诊断中应联合静脉造影来提高诊断准确性。

  • 标签: 彩色多普勒超声 深静脉造影 下肢深静脉血栓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科病人急性下肢静脉形成取栓术的护理效果及预防。方法对17例骨科急性下肢静脉形成患者进行优质护理,观察血栓再通及肢体血运情况,术后经3-12个月随访,14例症状完全消失,1例下肢轻度肿胀,无静脉曲张及皮肤色素沉着,2例有明显的静脉后综合症。结论围手术期优质护理可以减少骨科病人急性下肢静脉形成手术后并发症,促进患者康复。

  • 标签: 骨科病人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取栓术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总结妇产科术后静脉栓塞的预防和护理方法。方法选择妇产科手术患者240例,随机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n=120),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以综合预防干预措施,对比分析2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经积极预防干预措施后,无1例发生静脉,对照组9例(5.85%)患者发生静脉,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妇产科手术中,加强各项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预防静脉的形成,促进患者的术后康复。

  • 标签: 深静脉血栓妇产科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创伤大手术后静脉形成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选取150例于我院行骨创伤大手术的患者,将其随机平均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术后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术后静脉形成发生率分别为2.67%(2/75)和14.67%(11/75);观察组患者的静脉形成及其相关症状发生率、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性地给予骨创伤大手术患者术后护理干预,大大减少了静脉形成及其相关症状的发生率,并缩短了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应用。

  • 标签: 骨创伤手术 深静脉血栓形成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下肢静脉形成溶栓治疗的有效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03月~2014年11月收治的78例下肢静脉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整体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下肢静脉形成溶栓患者采用整体护理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广泛应用及推广。

  • 标签: 常规护理 整体护理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研究使用护理干预的措施对做完脊柱外伤手术后患者静脉的预防作用。方法选取我院在2013年7月至2015年7月收治的92例脊柱外伤病人,并随机的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干预组46例的患者进行常规的护理和治疗,在此基础上进行基于预防静脉的综合护理方式进行护理干预和治疗。对照组46例的患者则只进行常规的护理和治疗,并未涉及心理辅导、健康教育等预防护理方面的治疗,治疗两个月后,对两组病人形成静脉的发生情况以及化验结果进行对比和比较。结果干预组患者静脉发生率2.17%,对照组患者的静脉发生率为19.56%,使用护理干预的患者的静脉发生率明显降低,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脊柱外伤患者在术前术后使用基于预防静脉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干预对预防静脉有十分明显的作用,能够提高病人的治疗效果,是值得推广的护理方案。

  • 标签: 深静脉血栓 护理 干预结论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肿瘤患者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并发静脉的原因、护理措施,以及预防血栓发生的有效措施。

  • 标签: PICC 血栓 预防措施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折术后并发下肢静脉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下肢骨折术后并发下肢静脉的临床资料,提出相应的术后预防治疗措施。结果由于对疾病有预见性,及时发现、及时治疗、护理得当,18例患者均痊愈出院,无并发症发生。结论积极治疗和及时落实护理措施,可有效治疗术后下肢静脉形成,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患者生活生活质量。

  • 标签: 下肢骨折 深静脉血栓 护理
  • 简介:摘要统计我科2009年12月—2010年3月,收治脑卒中后肌力为0—3的偏瘫患者243例,偏瘫下肢发生静脉6例,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实施了一系列的护理干预,2010年5月—2011年8月,收治脑卒中后肌力同为0—3级的偏瘫患者259例,偏瘫下肢无一例发生静脉

  • 标签: 偏瘫 预防 下肢深静脉血栓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下肢骨折并发静脉的手术麻醉临床效果。方法以2016年11月~2018年11月我科室收治的60例下肢骨折并发静脉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分组,对照组患者行硬膜外麻醉,研究组患者行腰硬联合麻醉,对比两组麻醉效果。结果诱导后,研究组下肢骨折并发静脉患者BP水平优于对照组,麻醉诱导时间比对照组短,硬膜外用药量比对照组少,研究组麻醉优良率为100.00%,高于对照组的86.67%,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下肢骨折并发静脉手术应用腰硬联合麻醉,麻醉效果较优。

  • 标签: 下肢骨折 深静脉血栓 手术麻醉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0.5%布比卡因腰硬联合麻醉行下肢骨折并发静脉患者复位固定术的麻醉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选取本院2008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102例并发静脉的下肢骨折患者(血栓引起肢体肿痛患者除外),均行骨折复位内固定术,选取L3~4施行腰硬联合穿刺,成功后注入0.5%布比卡因7.5~10mg,硬膜外腔向头端置管3cm后平卧。20min麻醉平面未达要求,硬膜外腔追加1∶1利多卡因布比卡因混合液(以下称利布混合液)。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实施腰硬联合麻醉。腰麻用药5min内起效,15~20min麻醉平面固定。90.20%患者麻醉平面在T10以下,改良Bromage评分3分者占98.12%,95.10%患者循环稳定,麻醉满意率100%。结论0.5%布比卡因腰硬联合麻醉起效快、阻滞完善、循环稳定,并发症少,能够满足静脉患者进行下肢骨折复位固定术的麻醉要求。

  • 标签: 深静脉血栓 下肢骨折 0.5%布比卡因
  • 简介:摘要目的对神经外科患者术后发生下肢静脉的高危因素进行探究,并制定相关的预防护理措施。方法收治患者400例,通过对其病情术后严密,以及采取各种方法进行预防及护理,予以饮食康复指导,观察护理效果。结果400例术后患者仅有4例发生静脉。结论神经外科存在有多种导致下肢静脉形成高危因素,通过及时的护理干预,可提高下肢静脉的防治效果。

  • 标签: 神经外科患者 下肢深静脉 血栓形成 观察与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硬化合并静脉患者的护理。方法在护理过程中要预防感染和并发症,给予相应的饮食指导。结果未发生压疮,肺栓塞等并发症。结论在治疗过程中,做好各项护理工作,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能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

  • 标签: 肝硬化 深静脉血栓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讨临床干预对妇科术后下肢静脉形成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2012年11月至2015年11月妇科术后下肢静脉的患者共计800例,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分别是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预防下肢静脉的临床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的血栓发生率进行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且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干预对妇科术后下肢静脉的形成有预防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临床干预 妇科术后 下肢深静脉 血栓 临床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护理干预措施对妇科术后下肢静脉的影响,研究其临床运用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的800例手术患者,其中观察组400例术后运用踝泵运动联合肢体气压泵治疗、配合个性化的健康宣教。对照组患者术后根据医嘱进行常规治疗,并按照妇科术后护理常规进行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下肢静脉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日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护理干预措施降低了患者下肢静脉的发生率,降低了平均住院日、提高了患者住院满意度。

  • 标签: 护理干预 踝泵运动 肢体气压泵治疗仪 下肢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关节置换术后静脉的预防及护理。方法采用描述性研究设计方法。结果经过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与护理对预防关节置换术后静脉的形成起到了积极作用。结论有效的预防和护理措施对关节置换术后静脉的形成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关节置换术 深静脉血栓 预防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