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7
32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无抽搐电休克方法对于治疗重性精神病的效果以及治疗过程中的影响因素1。方法选择本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150名重性精神病患者按照疾病类型进行分组,每个患者都进行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对治疗后的患者的病情与身体健康状态进行统计分析。同时研究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生活环境,心理治疗等因素对治疗效果的影响。结果无抽搐电休克治疗能够有效的减轻重性精神病患者的病情,同时,文化程度年龄与性别不是影响治疗效果的因素,而生活环境极大的影响了患者的治疗效果2。结论可以将无抽搐电休克法做为治疗重性精神病疾病的一种有效方法,同时,在治疗过程中一定要注重患者的心理调节与生活环境的改善。

  • 标签: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 重性精神病 疗效及影响因素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对齐拉西酮肌注治疗精神分裂症兴奋激越症状进行研究。方法选择80例符合条件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齐拉西酮组)和对照组(氟哌啶醇组),每组各40例,进行临床对照研究。前者肌内注射齐拉西酮注射液10~20mg,4~6h后能够重复使用,每天注射次数不超过3次,总剂量不超过40mg,总疗程为3d。对照组患者肌内注射氟哌啶醇注射液5~10mg,4~6h后可重复注射,每日注射次数不超过3次,总剂量不超过30mg,总疗程为3d。通过PANSS评分、PANSS-EC总分以及总有效率对临床疗效进行评定,通过不良反应发生率评定不良反应及副作用。结果治疗3d,两组PANSS和PANSS-EC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但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锥体外系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齐拉西酮在治疗精神分裂症兴奋激越症状方面,临床疗效与氟哌啶醇相当,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氟哌啶醇。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性化管理理念在精神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6名精神科护理人员随机分为2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制度,观察组实施人性化管理。结果观察组的护理工作质量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人性化管理能有效提高精神科护理工作质量。

  • 标签: 人性化管理理念 精神科护理管理中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青少年期首发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特征。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4年7月我院收治的57例以首发精神症为主要表现的青少年患者作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时期的57例成人精神分裂症作为对照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及临床资料。结果两组患者在起病形式、家族病史、发病诱因、发病前的个性特点方面、住院时间及出院时的治疗效果比较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平均病程7.21±10.01月,对照组平均病程42.36±55.48月,对照组的病程明显长于观察组,组间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思维障碍、情感障碍、行为障碍分别为20、15、22例,对照组思维障碍、情感障碍、行为障碍分别为30、18、9例,组间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青少年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在病程、临床表现与成人精神分裂症患者有明显不同,为明确诊断提供了依据。

  • 标签: 青少年 首发 精神分裂症 临床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治疗中齐拉西酮和利培酮的临床应用效果对比情况。方法2015年3月至2015年9月期间,我院精神病科接受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进入精神科接受诊治的先后顺序进行排号后分组,其中单号设置为对照组,双号设置为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在治疗期间采用利培酮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应用齐拉西酮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比率。结果观察组精神分裂症患者应用齐拉西酮药物治疗的疗效87.0%与对照组84.8%无统计学差异(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期间总不良反应发生率21.7%(10/46)明显低于对照组56.5%(26/46),差异显著符合统计学评估标准(P<0.05)。结论在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应用齐拉西酮进行治疗的效果得到保证,同时降低患者药物应用阶段的不良反应病症发生率,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 标签: 齐拉西酮 精神分裂症 利培酮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理行为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暴力行为的心理行为干扰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笔者随机选取了2013.02.16-2015.12.16期间于本院就诊的精神分裂症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1-60的排序,基数号患者为一组,实施常规的护理办法,偶数号患者为另一组,实施常规护理+心理行为干预,对比分析两组的心理状态、暴力攻击行为以及精神病因子。结果通过实施不同的护理干预手段,两组患者的暴力行为和精神情况都有所好转,但是偶数组患者在心理状态、暴击攻击行为以及精神病因子方面的转变优于基数组。结论在常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心理干预可以有效改善其心理状态,实现精神状态和心理状态的优良转变,减少暴力行为的发展,降低暴力行为心理行为因子。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暴力行为 行为心理 心理干预 暴力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