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术后切口护理对降低阑尾炎患者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8月~2016年6月期间收治的76例阑尾炎手术患者作为护理服务对象,采用随机数字分组法将76例患者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2组,观察组38例患者均于术后给予优质护理模式,对照组38例患者则于术后给予常规护理模式,对比2组患者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差异。结果经不同护理模式干预后,观察组38例患者的术后切口感染率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38例患者,P<0.05,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结论阑尾炎手术患者采用优质护理模式,可有效减少切口感染发生率同时,强化患者预后康复水平,值得综合推广应用。

  • 标签: 阑尾炎 手术切口 护理模式 感染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阑尾炎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并总结相应的护理进展。方法通过对近5年来国内外关于开放性骨折切口感染的研究文献进行总结分析,探讨阑尾炎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并针对其临床特点总结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阑尾炎手术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内源性因素与外源性因素两种,会来自影响医疗质量与患者的康复进程,延长患者住院时间、增加身心痛苦。结论通过建立手术室管理制度,加强质控管理,可以有效提高阑尾炎手术切口感染的控制效果。

  • 标签: 开放性骨折 手术切口感染 影响因素 防护
  • 简介:对策摘要目的分析与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相关的危险因素,并提出相应的预防对策。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6年8月在我院妇产科行腹部手术的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将术后切口感染者列为观察组(40例),将未感染者列为对照组(60例),围绕多人病房、夏季手术、胎膜早破、使用抗生素、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以及BMI水平等指标进行单因素分析与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与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相关的危险因素的包括夏季手术、手术时间、BMI偏高、胎膜早破、多人病房以及使用抗生素。结论根据不同的危险因素,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针对性预防切口感染的发生,以改善预后。

  • 标签: 妇产科 腹部手术 切口感染 危险因素 预防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骨科手术切口感染的主要诱发因素及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选择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本院68例骨科手术切口感染患者,将其纳入观察组,另取同期在本院接受手术治疗但未出现切口感染的68例骨科患者,归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年龄、手术时间以及抗生素使用等多方面因素,总结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制定科学的护理措施。结果观察组平均年龄、住院时间以及住院时间依次为60.5±15.3岁、185.3±28.2分钟和23.6±6.1天,与对照组的53.7±16.2岁、110.6±20.6分钟和15.7±5.1天相比均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营养不良、合并糖尿病、夏季手术、侵袭性操作、抗生素预防使用以及急症手术比例上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骨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多种多样,必须要从术前、术中、术后给予患者全方位护理,尽可能减少骨科手术切口感染发生率,改善手术效果。

  • 标签: 骨科 手术切口 感染 相关因素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心外科术后切口感染病原菌分布情况,指导临床抗感染防治。方法收集心外科术后患者临床资料。采集患者切口分泌物,经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对病原菌类型进行鉴定;采用PCR法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毒力基因;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心外科手术患者496例,心外科术后切口感染患者35例,感染率7.06%;其中表浅切口感染患者22例,深部切口感染患者13例,分别占62.86%和37.14%,感染率分别为4.44%和2.62%;从心外科术后切口感染患者中共分离39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阳性菌21株、革兰阴性菌14株、真菌4株,构成比分别为53.85%、35.90%、10.26%;从表浅切口感染患者中分离革兰阳性菌13株,革兰阴性菌9株,真菌3株,构成比分别为52.00%、36.00%、12.00%;从深部切口感染患者中分离革兰阳性菌8株,革兰阴性菌5株,真菌1株,构成比分别为57.14%、35.71%、7.14%;分离自深部切口感染患者的金黄色葡萄球菌sasX、psm-mec、pvl毒力基因检出率分别为75.00%、25%、50%;分离自表浅切口感染患者的金黄色葡萄球菌sasX、psm-mec、pvl毒力基因检出率分别为62.50%、50.00%、37.50%。金黄色葡萄球菌毒力基因分布在表浅切口、深部切口感染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延长、术中失血、术中输血患者感染率分别为10.19%、11.17%和13.70%,感染率均高于其他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金黄色葡萄球菌是心外科术后切口感染的主要病原菌类型;金黄色葡萄球菌毒力基因与其临床致病性密切相关;手术时间延长、术中失血、术中输血是影响心外科患者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

  • 标签: 心外科 术后切口 感染病原菌 分布情况调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手术室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对于患者切口感染的有效预防所起到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我院2017年1月-2017年12月就诊的手术患者64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患者实施手术室常规护理,试验组患者实施较为全面的综合护理,即手术前后加强护患沟通,增加抗生素的使用,严格要求在手术室的感染控制规章,应用最新先进消毒方式,注意器具使用时的绝对清洁等。结果试验组患者切口的愈合例数为31例,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6例;试验组患者切口发生感染1例,对照组6例,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降低手术室患者的切口感染率,加强综合护理的干预可以起到明显的作用效果,并促进伤口愈合,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 标签: 手术室 综合护理 术后切口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旨在探讨手术室内优质护理对骨科手术前后感染的预防效果,鉴于手术是治疗骨科疾病的一种常见方式,通常需要较长的时间和较大的体表面积,因此存在较高的骨科手术缺口感染风险。因此,需要加强针对骨科手术后的感染问题进行有效控制。对我院接受骨科手术治疗的80名患者进行了方法研究,时间跨度为2020年1月至2021年7月,并采用随机分配的方式进行分配。将其平均划分成两个小组,分别为实验组与参照组,其中参照组只需要实施常规的术前准备,而实验组则要给予术后有效护理措施。将40名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通过比较切口感染率和满意度等指标进行相关分析,得出结论:在骨科气候感染工作中,手术护理具有重要的干预应用价值,值得广泛推广。

  • 标签: 手术室优质护理 骨科手术切口感染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胆外科手术后切口感染的因素分析与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0月-2021年10月我院肝胆外科手术的2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针对患者术后切口感染因素以及应对措施进行分析。结果:200例患者分析结果显示如下:首先,经患者因素影响术后切口感染率分析得出,与患者年龄、糖尿病史无关联,结果呈现(P>0.05),与患者总胆红素水平及切口分类相关,结果呈现(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手术患者切口感染预防中采取术中护理配合的临床价值。方法 纳入2019年12月-2021年5月,本院收治的手术治疗患者91例,分为实验组(N=46例)、对照组(N=45例),对照组采取一般手术室护理管理方法,实验组采取术中护理配合,比较两组患者切口感染发生率及护理质量。结果 实验组未发生切口感染情况,对照组发生4人,发生率为8.89%,数据有差异(P

  • 标签: 手术 切口感染 术中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高效伤口管理策略在减少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在我院接受普外科手术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而观察组则实施高效伤口管理策略。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在手术切口感染率、平均住院时间及患者满意度方面均显示出显著优势。观察组的手术切口感染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同时患者对于护理质量的满意度也更高。结论:高效伤口管理策略在普外科手术患者的应用可以有效降低手术切口感染率,缩短住院时间,并提升患者满意度。此策略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建议在普外科手术护理中广泛采用。

  • 标签: 高效伤口管理 手术切口感染 住院时间 患者满意度
  • 简介:【摘要】随着临床医疗技术大力发展,医疗器械与设备逐渐标准化,手术治疗成为临床中常见的一种治疗方案,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提高其治疗效果,但因临床手术数量逐渐增多,受医疗设备、环境以及手术操作等影响,手术后不少患者均会出现不同类型的感染,如切口感染、呼吸道感染等,其中,以切口感染为主,其会影响患者手术效果,影响预后,故根据患者切口感染情况为其采取护理措施具有重要意义。临床中也涌现出较多手术室护理措施,可有效降低患者术后感染率,临床效果理想,基于此,本文就预防切口感染采取的手术室优质护理措施进行综述。现汇报如下:

  • 标签: 手术室 优质护理 切口感染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手术室护理配合对骨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影响。方法:选取2023.1-2023.12期间在我院进行骨科手术的患者100例,随机分组为对照组(50例,进行常规手术室护理配合)和观察组(50例,进行综合手术室护理配合)。对比两组的术后切口感染率和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的术后切口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也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的手术室护理配合能够有效地减少骨科手术切口感染,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值得临床实践应用。

  • 标签: 手术室护理配合 综合 骨科手术 切口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手术室护理在预防Ⅰ类手术切口感染中的效果。通过对比实施标准化手术室护理前后Ⅰ类手术患者的切口感染率,评估护理措施的预防作用。方法:从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我们选取了36名患者进行了研究,本研究采用回顾性分析与前瞻性干预相结合的方式,对手术室环境、人员操作、器械消毒等方面进行优化,确保护理流程规范。结果:实施标准化手术室护理后,Ⅰ类手术患者的切口感染率显著下降,且患者满意度和康复速度均有所提升。结论:有效的手术室护理能够显著降低Ⅰ类手术切口感染的风险,对于提高手术质量和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未来,应持续加强手术室护理的规范化管理,以进一步减少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

  • 标签: 手术室护理 Ⅰ类手术切口 感染 预防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胃溃疡癌变合并真菌感染患者应用腹腔镜胃穿孔修补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期(2020年1月-2021年12月)内,入组观察对象60例,均为胃溃疡癌变合并真菌感染患者,以随机数字法进行分组,对不同组患者分别应用不同治疗方案,一组30名患者以腹腔镜胃穿孔修补术治疗(观察组),一组30名患者以胃癌根治术治疗(对照组),比较不同治疗模式对患者的临床效果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治疗总有效率96.67%(29/30)高于对照组患者76.67%(23/30),(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45.52±8.97)ml低于对照组患者(71.58±10.01)ml,(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2.17±0.74)d短于对照组患者(3.49±1.15)d,(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3.12±1.17)d短于对照组患者(6.14±1.82)d,(p<0.05);术后一周观察组患者胃部病灶真菌感染检出率3.33%(1/30)低于对照组患者20.00%(6/30),(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相关并发症(腹腔感染、肠梗阻、切口感染、残端痿)发生率6.67%(2/30)低于对照组患者26.67%(8/30),(p<0.05)。结论:胃溃疡癌变合并真菌感染患者应用腹腔镜胃穿孔修补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应用。

  • 标签: 胃溃疡癌变 真菌感染 腹腔镜胃穿孔修补术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化脓性阑尾炎术后切口脂肪层下放置引流管对切口感染愈合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化脓性阑尾炎患者64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2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阑尾切除术治疗,实验组在阑尾切除术后在其脂肪层下放置引流管。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结果实验组术后切口愈合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切口愈合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脓性阑尾炎术后切口脂肪层下放置引流管,不仅能够降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还能有效促进切口愈合,值得在临床推广。

  • 标签: 化脓性阑尾炎 脂肪层 引流管 切口感染和愈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基层医院普外手术切口感染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普外科于2007年3月-2017年6月期间收入的561例行手术治疗的患者临床资料,观察其术后切口感染发生情况,并比较感染患者与未感染患者年龄、体质量指数(BMI)、营养状况、手术时长、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以及合并症等情况。结果普外手术术后切口感染率为8.02%;感染患者与未感染患者年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患者BMI比未感染患者高,血清总蛋白水平比未感染患者低,手术时长、手术切口比未感染患者长,术中出血量比未感染患者多,合并症发生率比未感染患者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影响基层医院普外手术切口感染主要危险因素包括肥胖、营养状况、合并症等患者自身原因及手术时长、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等医源性因素,提高手术医生专业技术水平、缩短手术时间、术后合理有效的针对性护理及抗感染治疗是避免切口感染的有效措施。

  • 标签: 普外手术 切口感染 相关因素 预防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 目标性监测对预防骨科 植入物术后患者 切口感染的效果。 方法  设置感控 专职工作 人员 1名 , 同规范化 培训后的骨科与手术室感控小组成员一起调查和分析 2017 年 1-12 月份骨科住院患者 植入物术后 切口感染状 况与危险 因素,共同拟 定《骨科植入物术后切口感染 目标性监测方案》 、SOP及 流程。骨科医师对各自 2018 年 1-12 月份收住院 植入物手术患者完成《 骨科植入术后切口 感染监测登记表》填写工作。 结果 2017 年 1-12 月份 419 例骨科植入物患者, 发生 9 例术后 切口感染感染率 2.15 %; 2018 年 1 -12 月份 552 例植入物手术患者,发生 2 例术后 切口感染感染率 0.36 %; 两组比较有 统计学意义 (P< 0.05 )。 结论 目标性监测采用的是 前瞻性监测方法, 改变了过去只关注 终末质量,而 忽视了 “过程”中 质量控制的弊端;通过目标性监测对 降低骨科植入物手术患者 术后切口感染发生 率效果显著 。

  • 标签: 植入物 术后 切口感染 目标监测 效果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危害要素以及预防办法。方法:从我院接收的2500名普外科手术术后切口发生感染病人中25名当作此次探究的关键目标,回首性剖析病人的临床医治功效,观测造成普外科手术病人产生切口感染的危害要素,并给出对应的预防办法。结果:造成普外科手术病人产生切口感染危害要素关键涵盖病人本身状况、手术时长、手术性质、切口类型、术前准备等等。结果:造成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要素有很多,依据造成感染的详细要素给出有目标性的预防办法,可高效地减少切口感染率,值得在临床上大面积推广。

  • 标签: 普外科手术 切口感染 危险因素 预防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