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7
32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OPD急性加重期应用体外膈肌起搏对促进肺康复的作用。方法:抽取我院2019年5月-12月收治的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64例为研究对象,32例行常规药物治疗者作为对照组,32例辅助应用体外膈肌起搏治疗者作为实验组,评估两组肺康复效果。结果:实验组治疗后CAT评分、肺功能指标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实施体外膈肌起搏治疗,可进一步促进肺功能恢复,改善病情,值得推广。

  • 标签: COPD急性加重期 体外膈肌起搏器 肺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不同结构腰椎融合植入人体内的有限元模型,与健康人体腰椎有限元模型进行对比,探讨其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可行性。方法选择山西省忻州市人民医院1名健康男性,年龄45岁,身高176 cm,基于正常人体腰椎的CT扫描数据,设计出适用于腰椎椎体L3~L4段个性化腰椎融合,利用Mimics、Solidworks和Abaqus软件,建立正常生理状态腰椎模型和双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加椎间融合有限元模型,比较两种模型在腰椎椎体、融合、椎间盘的受力,变形以及应力分布的差异,从生物力学的角度解释融合在腰椎内固定术中的作用。结果健康腰椎椎体模型最大应力为26.60 MPa(1 MPa=7 500.62 mmHg)、最大位移为0.553 mm,而融合模型所受最大应力为37.59 MPa、最大位移为0.531 mm。两种模型中腰椎椎体所受应力值接近,在直立工况下融合模型椎体最大位移比正常椎体最大模型位移小3.9%;融合所受应力值与其对应L3~L4段健康模型椎间盘所受应力值相差不大,位移变化比健康椎体模型小4.2%。结论融合植入可以有效改善椎体力学性能和运动性能。

  • 标签: 椎间融合器内固定 关节植入物 有限元分析
  • 作者: 戴研 陈柯萍 于海波 李若谷 许静 赵玲 范洁 李莉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11-08
  • 出处:《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20年第05期
  • 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 心血管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 阜外医院心律失常中心 100037,中国人民解放军北部战区总医院心内科,沈阳 110016,上海市胸科医院心内科 200300,天津市胸科医院心内科 300222,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 650032,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昆明 650034,海军军医大学长海医院心血管外科,上海 200433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二级预防适应证的患者进行问卷调查,了解患者发病急救情况、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ICD)植入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2016年1月至2018年2月在国内20家三甲医院选取满足ICD植入二级预防适应证的住院患者共389例进行了问卷调查,年龄(57.6±15.8)岁,男269例(69.2%,269/389),记录患者的一般人口学特征和临床特征,通过问卷调查,了解患者发病急救情况及接受ICD治疗情况,并分析学历、医保状况以及心功能分级等因素对ICD植入情况的影响。结果389例患者中342例(87.9%,342/389)有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和/或心室颤动(室颤)发作。222例患者发病有目击者,其中112名(50.5%,112/222)目击者打电话给急救系统,急救中心达到现场的平均时间为(23.0±18.5)min。最终植入ICD患者305例(78.4%,305/389),未接受ICD治疗84例;其中30例(35.7%,30/84)患者为经济原因。与未植入ICD组相比,植入ICD患者年龄较大,心功能较好,受教育程度较高;两组间患者的医保情况也有显著差异,植入ICD组有医保比例高(96.2%比81.3%,P<0.05),且医保报销金额明显增多(5.41万比2.69万,P <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患者的年龄及当地医保的支付金额与患者接受ICD治疗显著相关。结论国内的急救反应体系中存在急救反应时间过长的问题;对满足ICD植入二级预防适应证的患者,尽管植入ICD的比例有所提高,医疗保险报销比例低仍然是制约ICD植入的重要原因。

  • 标签: 二级预防 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 问卷调查
  • 简介:【摘要】目的: 调查 皮肤性病门诊患者泌尿生殖Ⅱ型单纯疱疹病毒( HSV-Ⅱ) 、解脲脲原体( UU) 、沙眼衣原体( CT) 、淋病奈瑟菌( NG) 感染情况,分析干预方式。 方法: 选 85 例疑似泌尿生殖 Ⅱ型 HSV-Ⅱ感染患者,同时选 81 例疑似 UU、 CT、 NG感染患者,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所有患者均行脱氧核糖核酸检验,比较检验结果。 结果: 不同性别 HSV-Ⅱ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不显著( Χ2=3.057 , P=0.080 ); 不同年龄分组,其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不显著( P > 0.05 )。 UU阳性检出率比较,女性较高( P < 0.05 ), CT、 NG不同性别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不显著( P > 0.05 ),不同年龄段比较, 20 ≤年龄≤ 40 组高于 ≤ 19 岁组( Χ2=7.884 , P=0.005 ),且高于 41 ≤年龄≤ 60 组( Χ2=4.309 , P=0.037 )。 结论: 皮肤性病门诊患者泌尿生殖Ⅱ型 HSV-Ⅱ、 UU、 CT、 NG感染发生率较高, HSV-Ⅱ感染不同性别、不同年龄差异均不显著, UU、 CT、 NG感染存在年龄与性别差异。

  • 标签: 泌尿生殖器 Ⅱ型 HSV-Ⅱ UU CT NG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 VATS)缝合和 VATS下缝扎术用于气胸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气胸患者 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 A组与 B组,各 40例。 A组接受 VATS缝合治疗, B组接受 VATS缝扎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观察孔愈合率、胸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相较于 B组, A组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相较于 A组, B组手术费用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 VATS缝合和 VATS下缝扎术均可有效治疗气胸,相较之下 VATS缝合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 VATS缝扎术费用更低,临床医师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 标签: 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 气胸 缝合器 缝扎术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1例右侧肢体活动障碍伴混合性失语,合并心肾功能不全的超高龄患者,在心脏起搏同侧置入PICC多次异位调整的护理。方法置管前充分评估,置管后全面护理。结果患者现使用PICC导管行静脉治疗80 d,无导管堵塞、血栓、肿胀、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在心脏起搏同侧置PICC导管前,应全面评估,给予针对性的护理,确保PICC安全留置和心脏起搏的正常运行。

  • 标签: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超高龄 永久性心脏起搏器 肢体活动障碍 异位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口服避孕药与放置宫内节育两种避孕方式的应用效果。方法:取100例在本院(2018年9月-2019年11月)接受避孕的女性作为研究对象,以不同避孕方式作为分组依据,将其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实验组,均50例。口服避孕药避孕措施用于对照组女性中,放置宫内节育避孕措施用于实验组女性中,对比避孕效果、不良反应、中途停用率。结果:避孕效果对照组、实验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相比,实验组10%低于对照组34%,P

  • 标签: 口服 避孕药 宫内节育器 避孕效果 中途停用率
  • 简介:摘要目的设计适用脑转移瘤术中放疗的施照并评估其剂量学特征。方法施照设计首先通过模拟计算电子束经过一系列不同厚度散射箔后的散射角和剂量率,确定散射箔厚度;其次,建立散射箔位于不同高度的位置评估模型,通过计算模型表面平均能量方差,确定散射箔位置;最后,建立调节层几何结构特征与施照表面剂量之间的关系,确定调制的内表面特征。使用蒙特卡罗(MC)EGSnrc/BEAMnrc和EGS4/DOSXYZ程序完成Mobetron加速、位置评估模型、调节层、施照建模和剂量学分析。结果半球囊状施照的限光筒直径为2.5 cm、筒壁厚0.5 cm,材料为0.2 cm厚水等效材料加0.3 cm厚不锈钢;散射箔厚度0.14 cm,材料为金属钨,位置高度为0.5 cm;调制为月牙形,材料为水等效材料。该施照能够使Mobetron 12 MeV的电子束产生半球面剂量分布,剂量率为160 cGy/min,治疗深度为0.85 cm。结论采用MC模拟设计的适用于高能电子束的半球囊状施照,能产生半球面剂量分布。

  • 标签: 半球囊状施照器 电子束术中放疗 脑转移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自制防二氧化碳潴留雾化在肺部感染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9月—2019年4月河北医科大学附属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呼吸科收治的90例肺部感染患者,按住院号随机分为甲、乙、丙3组,每组各30例,甲组常规应用口含嘴式雾化进行吸入性治疗,乙组应用普通面罩雾化,丙组应用自制防二氧化碳潴留雾化进行吸入性治疗,比较3组患者雾化吸入前后的外周动脉血气分析血pH值、血氧分压(PaO2)、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变化情况。结果雾化吸入后20 min,丙组应用自制防二氧化碳潴留雾化,外周动脉血气分析pH值(7.43±0.09)、PaO2(72.19±5.84)mmHg(1 mmHg=0.133 kPa),均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23.311、50.675;P<0.01);雾化吸入后丙组PaCO2(40.99±2.67)mmHg,均低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87.19,P<0.01)。结论应用自制防二氧化碳潴留雾化进行吸入性治疗,较口含嘴式雾化与普通面罩雾化能有效改善血气分析pH值,增加PaO2,降低PaCO2,提高雾化吸入临床效果。

  • 标签: 雾化器和汽化器 肺部感染 二氧化碳潴留 面罩雾化器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功能性电刺激同步踝足矫形步态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步态时-空参数和关节角度参数的影响。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脑卒中患者3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10)、支具组(n=10)和联合组(n=12)。3组患者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和常规康复训练,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增加步态训练,支具组则增加佩戴AFO行步态训练,联合组在常规药物和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增加FES治疗,且在FES治疗的同时佩戴AFO行步态训练。3组患者均接受为期4周的治疗,并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治疗后)采用下肢Fugl-Meyer评定量表(FMA-LE)、下肢Brunnstrom运动恢复分期量表(BRL)、步行功能评定表(FAC)对其下肢运动功能和步行能力进行评估,同时使用三维步态分析仪获取3组患者步态参数,比较其治疗前、后偏瘫步态的变化。结果治疗4周后,3组患者的FMA-LE、FAC、BRL评分、时-空参数和各关节最大屈曲角度较组内治疗前均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患者的FMA-LE评分[(28.42±1.38)分]、FAC评分[(4.33±0.49)分]、BRL评分[(5.41±0.67)分]、步频[(79.58±19.08)步/min]、步速[(56.97±19.08)cm/s]、步幅[(77.33±15.20)cm]、步行周期[(1.42±0.29)s]、双支撑相[(34.00±5.39)%]以及髋、膝、踝关节最大屈曲角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和支具组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功能性电刺激的同时行踝足矫形步态训练可显著改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下肢运动和步行功能,增加其关节活动度。

  • 标签: 功能性电刺激 踝足矫形器 脑卒中 足下垂 足内翻 步态
  • 简介:摘要目的对篮式生物反应在BSL-3实验室进行高致病性病毒培养的风险点加以评估,通过对病毒接种、培养、收获3个阶段环境中病毒浓度的监测判断其在BSL-3实验室病毒培养的安全性。方法用灭菌的拭子在病毒的接种、培养、收获3个阶段对篮式生物反应的罐体及连接处进行涂抹采样,同时在安全柜中,用AirPort MD8空气采样对病毒的接种和收获操作过成进行空气采样,并且对在3个阶段操作后,实验人员的个人防护装备进行涂抹采样,3种方式进行监测。结果在病毒接种、培养、收获3个阶段,篮式生物反应的罐体及连接处采样病毒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在病毒接种和收获操作过程中的空气采样病毒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实验人员个人防护装备采样的病毒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结论在BSL-3实验室采用篮式生物反应进行病毒培养的方法是安全可靠的,通过检测结果显示其在整个操作过程中,未有病毒的泄露,进而确保了实验人员和实验室内环境的生物安全。

  • 标签: BSL-3实验室 篮式生物反应器 安全性
  • 作者: 石路 徐伟哲 李洋洋 王菁 叶聪 张延猛 刘晓光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航海医学与高气压医学杂志》 2020年第01期
  • 机构:200231 上海,上海交通大学海洋水下工程科学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学-日本千叶大学国际合作研究中心) ,深海载人装备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 ,上海交大海洋水下工程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200231 上海,上海交通大学海洋水下工程科学研究院 ,上海交通大学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上海交通大学-日本千叶大学国际合作研究中心)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不同界面位置下的人员行为学指标和眼动数据,为全海深载人潜水舱室界面设计提供参考。方法由E-prime软件呈现模拟全海深载人潜水舱室界面7个区域的视觉刺激。视觉刺激过程中记录受试对象对刺激反应的正确率和反应时间,同时连续记录受试对象的视觉停留时间、视觉摄入次数、视觉摄入平均时间、平均瞳孔直径、眼跳幅度、眼跳平均加速度和眼跳平均速度等眼动数据。结果正确率由高到低的区域依次为3、6、7、2、1、4、5;反应时间由快到慢的区域依次为3、2、4、6、7、1、5;区域3和区域4的停留时间均较其他区域显著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区域3和4的视觉摄入次数均较其他区域显著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区域3的视觉摄入平均时间较其他区域显著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区域6和7的平均瞳孔直径较除区域3外的其他区域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不同区域间的眼跳幅度、眼跳平均加速度和眼跳平均速度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建议全海深舱室界面设计时优先考虑将关键信息的显示位置布局在区域3和4,重要信息布局在区域1、2和5,次重要信息布局在区域6和7。

  • 标签: 全海深载人潜水器 界面设计 正确率 反应时 眼动数据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三通道单孔腹腔镜手术穿刺对不同类型小儿阑尾切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邢台市人民医院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间收治的141例急性阑尾炎患儿资料。根据手术器械的不同,将患儿分为三通道组(67例)和常规组(74例),结合阑尾炎类型,比较两组患儿围手术期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患儿监护人对腹壁切口的满意程度。结果三通道组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常规组,其中复杂性阑尾炎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单纯性阑尾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0.4%(7/67)、18.9%(14/7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常规组中单纯性阑尾炎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3.6%)显著低于复杂性阑尾炎的3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771,P=0.005)。三通道组复杂性阑尾炎患儿腹壁切口感染率为1.5%,显著低于常规组复杂性阑尾炎患儿的1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63,P=0.032)。结论三通道单孔腹腔镜手术穿刺应用于腹腔镜小儿阑尾切除术安全可行,可应用于不同类型的小儿阑尾切除术中,尤其是对于复杂性阑尾炎患儿,可减少其腹壁切口感染可能。

  • 标签: 单孔多通道穿刺器 小儿 阑尾切除
  • 简介:摘要目的初步探讨3D打印个体化施源在鼻咽癌腔内后装放疗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对1例rT1期复发鼻咽癌及1例T2期残留鼻咽癌患者进行定位CT扫描,传输至3D图像处理软件获得鼻咽腔几何轮廓参数,并设计管道走位使其靠近肿瘤区(rGTV)。按设计参数,使用3D打印机制造出个体化腔内施源。用类似后鼻孔填塞技术将施源置入鼻咽腔内。在施源预设的管道中,插入后装施源管及假源,再次行定位CT并传入3D后装计划系统。勾画靶区和危及器官,设计优化治疗计划,完成首次治疗后取出施源。再次治疗前复查定位CT并观察假源位置是否准确。结果施源置入鼻咽腔后能与鼻咽壁完全贴合,并且自行固定无须额外的固定措施。治疗中多次复查CT并与计划CT比较假源位置误差≤1mm,患者治疗全程无明显不适。优化后三维治疗方案100%剂量曲线包全rGTV,脑干、脊髓最大剂量<30%。复发患者给予处方剂量40Gy分8次4周完成,残留患者12Gy分2次1周完成。2例患者后装治疗后3个月复查肿瘤均全消。结论使用3D打印技术制作的个体化鼻咽腔内施源器具有自行固定、位置准确、重复性好、患者耐受良好的优点,近期疗效确切,值得进一步研究。

  • 标签: 3D打印 个体化施源器 鼻咽肿瘤/腔内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旨在评价左心耳封堵(LEFTEAR)用于长期口服抗凝治疗禁忌或抗凝治疗后仍有脑卒中风险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进行左心耳封堵术(LAAC)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本研究前瞻性纳入全国9家医院共计200例拟行LAAC的房颤患者。2018年8月至2019年10月顺利完成200例入组。患者年龄(68±8.7)岁,年龄范围38~89岁,男112例(56%),CHA2DS2-VASc评分(3.5±1.44)分,HAS-BLED评分(2.5±1.18)分。入组患者均植入新型盘式封堵LEFTEAR。左心耳成功封堵标准是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评价封堵周边无或少量残余分流(PDL≤3 mm)。以术后12个月内的复合终点事件(出血性/缺血性脑卒中、系统性栓塞、心脏性/不明原因死亡)为主要有效性指标,以术后12个月内的严重不良事件(SAE)为安全性指标。结果196例患者植入封堵,余4例未予植入(1例发现左心耳开口>35 mm,1例尝试封堵失败后放弃,2例完成房颤消融后尝试行LAAC出现心脏压塞)。其中房颤一站式手术(消融联合LAAC)133例。截至2019年12月31日,平均随访6(4,11)个月。围术期和随访期均无主要复合终点事件发生。SAE均发生在一站式手术患者中,心脏压塞7例,封堵脱落或明显移位3例。其中9例发生在围术期,心脏压塞6例,仅2例需要行急诊外科手术;封堵脱落或明显移位3例。即刻成功率达到100%,其中178例未见残余分流。累计完成153例随访(79.7%,153/192)已经完成至少1次TEE检查患者中,左心耳成功封堵率为98.7%(151/153),未见封堵表面血栓形成。结论应用新型盘式封堵(LEFTEAR)行左心耳封堵术,总体较有效和安全。房颤消融联合左心耳封堵的一站式术式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不良事件的发生。

  • 标签: 心房颤动 左心耳封堵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一种用于inter-patient范式下对心律失常心电(ECG)信号进行分类的分类,提高自动分类的准确度,解决心律失常人工诊断的局限性。方法构建包括预处理、特征提取、支持向量机(SVM)训练和集成分类4个模块的SVM+XGBoost集成分类。具体步骤为:对ECG信号进行预处理,将R-R间期、高阶统计量、局部二值模式、小波分量作为特征,分别训练独立SVM分类;使用XGBoost算法对各独立SVM分类进行集成,输出心律失常分类结果;在MIT-BIH数据库上对集成分类进行训练和测试。结果集成分类对心律失常的总体分类准确度为0.867、平均灵敏度为0.782。结论所提出的集成分类能实现inter-patient范式下心律失常ECG信号的自动、准确分类,可用于临床辅助诊断。

  • 标签: 心律失常 inter-patient 集成分类器 特征提取
  • 简介:【摘要】目的 对痔疮患者行吻合痔上粘膜环切术与传统切除术的疗效差异。方法 随机将2017年12月至2019年12月我院36例痔疮患者分为实验组(18例,应用吻合痔上粘膜环切术)、对照组(18例,应用传统切除术)。对比两组手术指标、并发症状况。结果 实验组手术时间(14.35±2.02)min、出血量(80.62±12.24)mL、创口愈合时间(8.29±2.07)d,与对照组相比,P<0.05;实验组肛管静息压(57.14±8.25)mmHg、肛管收缩压(154.65±11.47)mmHg,较之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5.55%,1/18)明显低于对照组(33.33%,6/18),P<0.05。结论 将吻合痔上粘膜环切术应用于痔疮临床治疗中,效果确切,使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

  • 标签: 吻合器痔上粘膜环切术 传统切除术 痔疮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尿液尿沉渣计尿采集尿液标本在尿液有形成分检测中的准确性。方法:选取 2019年 1月至 2020年 6月期间,在我院进行尿液检查的 27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入组患者分别使用不同尿液收集设备采集中段尿液,以尿液尿沉渣计尿采集的尿液标本作为观察组,以一次性中段尿液收集采集的尿液标本作为对照组,采集尿液后使用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进行尿液有形成分分析,并镜检。以镜检结果为金标准,计算两组对红细胞、白细胞、管型诊断的准确度。结果:使用尿液尿沉渣计尿采集尿液标本进行尿液有形成分检测对红细胞准确度( 94.6% vs 90.6%),白细胞的准确度( 95.0% vs 91.7%),管型的的准确度( 97.1% vs 94.9%)均高于使用一次性中段尿液收集采集尿液标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尿液尿沉渣计尿采集尿液标本有利于提高对尿液有效成分分析的准确性,值得临床实践应用推广。

  • 标签: 尿液尿沉渣计尿器 一次性中段尿液收集器 尿液标本 尿液有形成分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真实世界中经静脉植入型除颤导线(Riata,美国雅培公司)的长期表现。方法回顾性纳入2010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心律失常中心行除颤脉冲发生更换的患者,筛选出植入Riata或Durata(美国雅培公司)系列除颤导线者。分析其脉冲发生更换术中的导线故障情况,并将更换术中测试的起搏参数(包括起搏阈值、感知和阻抗)与首次植入时比较。结果共有76例植入了Riata或Durata除颤导线的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ICD)/心脏再同步治疗除颤(CRT-D)脉冲发生更换患者,包括Riata组29例,Durata组47例。至更换术时,Riata导线应用3.0~12.2(7.4±2.1)年,Durata导线应用1.7~9.3(5.2±1.9)年。Riata组中,共4根导线在应用6.5~10.9(8.2±2.0)年时出现3根绝缘层破裂、1根导线断裂,故障率为13.8%(4/29),高于Durata组0的故障率(P=0.019)。导线完整性好得以继续应用的包括Riata导线25根,Durata导线47根。相较于首次植入时,脉冲发生更换术中完整性好的Riata导线起搏阈值(1.1 V/0.5 ms对0.7 V/0.5 ms,P>0.05)和R波振幅(11.8 mV对12.7 mV,P>0.05)无明显变化,阻抗降低(519 Ω对630 Ω,P<0.01)。结论Riata导线平均应用7.4年时的故障率为13.8%。完整性好的导线长期起搏阈值和感知稳定,可严密监测下继续应用。

  • 标签: 除颤器,植入型 除颤导线 导线故障 起搏参数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采用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治疗脑损伤后质性木僵状态的疗效。方法选取脑损伤后木僵状态患者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tDCS组和假刺激组,每组1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tDCS组在此基础上加用tDCS治疗,假刺激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假刺激模式进行治疗。治疗前、后,采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康复医学科编制的行为反应及交流能力评价量表对患者进行评估。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行为反应评分及交流能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组内治疗前比较,tDCS组患者行为反应评分[(18.50±5.72)分]及交流能力评分[(12.70±3.64)分]提高,且较假刺激组优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DCS可以有效提高脑损伤后质性木僵状态患者的行为反应和交流能力。

  • 标签: 器质性木僵状态 脑损伤 经颅直流电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