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西药的合理应用是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康复治疗的前提,也是临床工作中的核心,然而现实工作中不合理应用的情况层出不穷,延缓患者的治疗时间,甚至影响生命。通过对西药临床合理用药安全性和管理思路进行分析,进一步提高了医护人员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养,完善管理制度,推动了临床西药药方的合理性,保障患者的生命健康。

  • 标签: 西药临床 合理用药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西药临床合理用药时,落实有效的用药管理后对用药安全性的影响。方法:选择共240张西药处方及100例进行西药治疗的患者,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后,各120张处方及50例患者,对比两组不合理用药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不合理用药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50%、4.00%,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综合性管理对于提升西药临床用药的合理性和安全性,强化管理质量,减少患者用药不良反应有积极作用,有利于保障患者的生命健康。

  • 标签: 西药 临床合理用药 用药管理 安全性
  •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西药临床合理用药安全问题与相关管理措施。方法: 本研究以本院2021-2022年3月份接受西药治疗病人400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样法,将病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0人。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用药治疗方案,观察组采用西药用药管理。将两组病人的不合理药物发生情况以及用药不良反应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有9例(4.50%)用药间隔时间不合理、6例(3.00%)给药方式不合理、5例(2.50%)用药次数不合理 、用药剂量不合理4例(2.00%)、药物搭配不合理1例(0.50%),药物选择不合理1例(0.50%),对照组分别为20例(10.00%)、16例(8.00%)、14例(7.00%)、13例(6.50%)、11例(5.50%)、10例(5.00%),组间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 ADR占5.50%,与对照组 15.50%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药时间间隔不合理是西药使用中存在着不合理的主要原因,因此,必须在临床上强化对西药的合理用药管理,以提高药物的安全性。

  • 标签: 西药 安全管理 药剂科 应对措施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西药临床合理用药安全性与管理效果。方法 选择2022年1月~5月院内实行用药管理措施前的100例西药处方纳入对照组,选择2022年6月~10月实行用药管理措施后得100例西药处方纳入观察组。观察实行用药管理措施前后的效果。结果 观察组不合理用药情况与对照组相比更少(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比对照组少(P<0.05)。结论 应加大管理力度,保障西药处方临床应用安全性。

  • 标签: 合理用药 安全性 用药管理
  • 简介:摘要: 目的: 检索并总结儿童眼睛局部用药护理方法的相关证据。 方法: 应用循证护理的方法,针对激素性高眼压患儿眼睛局部用药管理提出问题,检索相关文献,遵循澳大利亚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的临床证据实践应用模式,采用基于证据的持续质量改进模式理论框架,于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以证据获取、现状审查、证据引入和效果评价等4个阶段将循证实践方案应用于激素性高眼压眼睛局部用药管理的患儿。比较循证实践方案应用前后护士有关眼睛局部用药管理的相关知识的知晓率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循证实践项目应用了9条证据,结合专业人员的判断,将证据转化成从药物存储、患儿体位、用药位置、用药前的准备、用药后处理、用药注意事项等14个审查指标,与循证实践前相比,护士有关眼睛局部用药管理的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提升、操作行为的依从性提高,14个审查指标的执行率也随之显著提高、患儿每日眼睛局部降眼压药物使用频次减少,3天眼压检查眼压下降率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 标签: 儿科 眼睛 局部用药 激素性高眼压 循证实践
  • 简介: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美国医疗机构管理者就对药物不良反应和用药错误造成的患者安全问题和经济损失进行了大量的统计研究.有关用药安全的文献在2000年后呈井喷式发表,2005年开始越来越多用药安全细则相继出台,大型医院(一般有400张床位)开始把用药安全管理任务放到有关管理人员的职能中.2010年美国中西部的大型医院开始有全职的用药安全总监.医疗集团旗下的大型医院一般有由药师领导的用药安全部.截至2013年,大型医院均有用药安全总监或者类似的岗位设置.本文对美国设立用药安全总监岗位的背景、资质要求、职责等做简要介绍.

  • 标签: 用药安全管理 大型医院 岗位设置 美国 药物不良反应 经济损失
  • 简介:摘要目的设立非静脉用药警示标识,树立风险防范意识,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方法确定非静脉用药警示标识的种类和使用工具。结果使用方便的非静脉用药警示标识大大减少了视觉错误所导致的护理风险,促进了护士对风险的防范意识,保障用药安全,提高安全护理质量。结论非静脉用药警示标识有效的提高了ICU用药安全,应在临床应用和推广。

  • 标签: 非静脉用药 警示标识 ICU应用
  • 简介:摘要 目的:设立非静脉用药警示标识,树立风险防范意识,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方法:确定非静脉用药警示标识的种类和使用工具。结果:使用方便的非静脉用药警示标识大大减少了视觉错误所导致的护理风险,促进了护士对风险的防范意识,保障用药安全,提高安全护理质量。结论:非静脉用药警示标识有效的提高了 ICU用药安全,应在临床应用和推广。

  • 标签: 非静脉用药 警示标识 ICU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安全管理工作开展在儿科临床工作中的影响,强化护理风险的管理,提高患者满意度;方法对医院儿科发生的40例护理风险事件进行分析、总结,针对发生原因,给予强化护理安全管理;结果通过护理风险防范措施的实施,降低了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科室的护理质量得到很大的提高,有效的改善护患关系,科室基础护理合格率达到了95%,患儿家属对科室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达97.5%。结论儿科护理安全,关系着患儿的健康及儿科的生存与发展,培养良好的安全意识,精湛的专科技能,敏锐的观察力、分析判断思维能力,才能把差错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杜绝护理安全事故发生,确保儿科护理安全

  • 标签: 护理安全管理 护理风险事件 防范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儿科药品的不良反应、探究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60例药品不良反应患儿的报告,并分析儿科药品的不良反应结果及临床合理用药的相关策略。结果60例药品不良反应患儿中,有55例患儿通过静脉滴注给药,从而诱发不良反应,占91.67%;诱发患儿出现不良反应药品的药物共有18种,其中主要诱发药物有抗菌药物类共有6个品种21例次,占33.33%;中成药类共有5个品种23例次,占27.78%。结论针对不同体质的儿童进行适量口服,按照新生儿的体重进行酌量给药,提高对儿科药物的检查力度,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 标签: 不良反应 儿科药品 临床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儿科常见疾病用药不良反应及其发生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5~2012.6间上报的116例儿科用药不良反应的临床资料,并作相关统计、分析。结果发生不良反应的儿童年龄以3个月~1岁为最多;涉及的药品种类复杂,以抗生素和中药制剂为主;不良反应主要牵涉到呼吸系统、皮肤组织、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及身体其它方面的损害,症状表现多样。结论临床上对儿童常见疾病用药时应十分注意和谨慎,以避免不良反应发生。

  • 标签: 儿科 用药不良反应 特点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万古霉素在儿科患者的临床应用情况,对用药的合理性进行分析。方法采取回顾性调查分析的方式,回顾我院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103例患儿的万古霉素用药情况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03例患儿平均住院时间为21d,患儿临床中多为感染性疾病,如肺炎及败血症。在本次研究中,患儿的经验治疗比例为66.12%,有效率为79.43%。其中用于患儿肺部感染用药的比率最大。结论我院的万古霉素在儿科患者临床治疗中基本合理,但是仍存在用药不合理的现象,部分患儿出现不良反应,需要进一步规范万古霉素的使用,减少患儿药物不良事件的发生。

  • 标签: 万古霉素 儿科患者 合理用药 肺部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针对儿科呼吸道感染临床用药误区进行分析,并总结对策。方法对2017年5月~2018年8月我院儿科收治的81例呼吸道感染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其临床用药中存在的误区进行分析,总结对策。结果现阶段,儿科呼吸道感染临床用药中存在的误区主要包括抗生素使用缺乏准确性、药物使用剂量与副作用关系的考虑缺乏全面性、药敏测试缺乏充分性、联合用药缺乏合理性等。针对这些误区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处理,使得临床用药错误率明显降低,相比采取措施之前,用药错误率明显降低,对策落实前后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儿科呼吸道感染临床用药问题应引起医务工作者重视,避免出现用药错误问题,保证用药安全性,以促进患儿康复。

  • 标签: 儿科 呼吸道感染 临床用药误区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对小儿科抗生素合理用药的干预方法与效果。方法我院加强临床药师对小儿科抗生素合理用药的干预,随机选取干预前后各200份门诊处方,临床药师对不合理处方进行点评与干预,对抗生素的应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对干预前后的用药合理性进行评价。结果经临床药师干预后,小儿科抗生素的使用率及多联用药率显著下降,药敏试验送检率显著提升,干预后在药物选用、药物配伍及用药疗程方面的不合理率显著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临床药师对小儿科抗生素不合理用药的指导与干预,可显著提升合理用药水平,确保用药安全性。

  • 标签: 抗生素 合理用药 小儿科 药师 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儿科阿奇霉素用药的不良反应,并进行药学分析。方法:从2020年1月-2021年10月,我院儿科接收的患儿中随机抽取100例,采用盲选的方式分为2组:对照组50例予非阿奇霉素治疗,观察组50例予阿奇霉素治疗,统计2组的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好转率为90.00%,对照组好转率为94.00%,2组好转率差异不明显(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4.00%,略高于对照组的8.00%(P

  • 标签: 儿科 阿奇霉素 不良反应 药学分析
  • 简介:摘要药库是医院药品流通中的重要环节之一,是医院科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药库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药品质量。本文通过分析药库管理的目的,探讨如何通过各项制度的建立健全来加强药库管理,保证药品质量。规范药品采购制度,认真执行政府的“阳光用药”集中招标采购政策;规范药品入库验收制度,防止伪劣药品入库,保证药品质量;规范药品贮存、养护和陈列制度,加强药品有效期的管理,保证患者用药安全。综述以上管理制度来保证药品的质量,保障患者用药安全,适应现代医学临床用药发展的需要。

  • 标签: 药库管理 用药安全 采购制度 入库验收 药品储存 效期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剖宫产术中用药安全管理的重要性。方法制定和落实剖宫产术中用药流程与规范,定期组织护士进行用药安全管理培训,建立健全各项查对制度,掌握识别、分析、确定用药过程中潜在的危险因素。结果强化了手术室护士用药安全意识,手术室剖宫产患者术中未见用药缺陷、用药错误或过敏反应等情况。结论做好剖宫产术中用药安全管理工作,是确保手术安全的基本前提。

  • 标签: 用药 安全管理 剖宫产
  • 简介:摘要:目 的:研究外科护理用药安全管理 。方法:选择外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采用“ 电脑随机法”将100例外科患者 进行分组,主要包括两组,其中观察组实施用药安全管理;对照组实施常规管理,分析两组护理意外事件发生情况和 护理满意度 。 结果:观察组外科患者坠床发生率、擅 自外 出发生率、压疮发生率、家属投诉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研究旨在对临床药师用药管理对于促进临床合理用药的价值进行研究分析。方法:以 2017年 9月 -2018年 9月我院所收治的 88例门诊患者设为此次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均分为对照组及试验组各 44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用药管理,试验组则接受临床药师用药管理,并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的各项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由所得数据可知,试验组患者在医疗费用、住院时间、抗菌药物费用、抗菌药物使用种类数据比较上均少于对照组,且上述各项数据比较差异均具备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临床药师用药管理对于临床合理用药具有良好的促进价值,能够降低医疗费用支出,减轻患者经济压力,避免医疗资源浪费,具有临床推广应用的价值与潜力。

  • 标签: 临床药师 用药管理 合理用药 医疗费用 医疗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