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本文以六水硝酸铈(Ce(N03)3·6H20)为原材料、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作为表面活性剂,不依托任何硬模板水热法一步合成了微纳米级规则的八面体形貌二氧化铈(Ce02)晶体。乙醇含量对该八面体Ce02可控形貌的制备发挥了重要作用。在200%反应温度下,随着乙醇的加入,乙醇和水的比例由1:3达到3:1,Ce02形貌相应从实心八面体变为空心不规则粒子。当乙醇和水的比例为1:1时,反应时间从最初6小时到12小时直到48小时,Ce02形貌从实心类似八面体先变为规则的八面体最后变为空心不规则粒子。本文重点考察了上述八面体Ce02的电化学行为,主要考察了在含0.02mol/L氯化钠的260x10。mol/L亚甲蓝fMB)溶液中,石墨烯(GN)/CeOd壳聚糖(CHIT)复合薄膜修饰碳糊电极(CPE)的电化学行为;以及在含0.5mol/L氯化钾的160mmol/LK3Fe(CN)6/KaefCN)6(1:1)溶液中,多壁碳纳米管(MWNTs)/CeO2/CHIT复合薄膜修饰玻碳电极(GCE)的电化学行为.电化学测量采用循环伏安法(CV)和微分脉冲伏安法(DPV).本文制备的微纳米级八面体形貌CeO2和新型碳材料(MWNTs,GN)复合后表现出明显的电化学协同效应,说明该微/纳级八面体CeO:具有良好的电化学应用前景.

  • 标签: 八面体二氧化铈 形貌可控 水热法 电化学 协同作用
  • 简介:利用恒电流放电、循环伏安、ICP、XRD等技术研究了λMnO2及掺铋、掺钡λMnO2在5mol·L-1LiNO3水溶液中的放电性能。得出λMnO2在中性电液中的恒电流放电曲线为三个明显的放电平台,放电机理与λMnO2在有机电液中的放电机理相似。循环伏安测试表明放电的可逆差,经过掺杂后样品在LiNO3中的循环有一定的改善。

  • 标签: λMnO_2 中性电液 放电机理
  • 简介:利用PVA碳源包覆、HF酸刻蚀和沥青二次包覆方法制备多孔珊瑚状硅/碳复合负极材料,得到沥青含量分别为30%、40%和50%(质量分数)的3种硅/碳复合材料样品。采用XRD和SEM分别对复合材料的组成和形貌进行表征,并采用电化学测试手段对其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经二次沥青包覆后,复合材料的电化学能得到明显提高。当二次包覆的沥青含量为40%时,在100mA/g的电流密度下,该样品第二次充放电循环的放电容量达到773mA·h/g,经60次循环后,放电容量仍然保持在669mA·h/g,其容量损失率仅为0.23%/cycle。因此,调整二次包覆碳含量可明显改善复合材料的循环稳定性。

  • 标签: 硅/碳复合材料 二次包覆 珊瑚状结构 负极材料 锂离子电池
  • 简介:摘要:本文中球状和线状纳米金由柠檬酸三钠还原氯金酸的方法制备得到,并通过透射式电子显微镜(TEM)对球状、线状两种形貌纳米金形貌进行表征。将不同纳米金通过电沉积法分别修饰在碳纤维超微电极表面,采用差分脉冲伏安法(DPV)和循环伏安法(CV)分别对多巴胺(DA,1×10-5 mol/L)在两种形貌纳米金修饰后的碳纤维超微电极上的电化学响应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使用球状纳米金修饰碳纤维电极检测多巴胺的氧化峰电流稳定性最佳、修饰碳纤维电极测定多巴胺氧化峰电流增幅最明显。

  • 标签: 两种形貌纳米金 碳纤维超微电极 电化学性能
  • 简介:利用PVA碳源包覆、HF酸刻蚀和沥青二次包覆方法制备多孔珊瑚状硅/碳复合负极材料,得到沥青含量分别为30%、40%和50%(质量分数)的3种硅/碳复合材料样品。采用XRD和SEM分别对复合材料的组成和形貌进行表征,并采用电化学测试手段对其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经二次沥青包覆后,复合材料的电化学能得到明显提高。当二次包覆的沥青含量为40%时,在100mA/g的电流密度下,该样品第二次充放电循环的放电容量达到773mA·h/g,经60次循环后,放电容量仍然保持在669mA·h/g,其容量损失率仅为0.23%/cycle。因此,调整二次包覆碳含量可明显改善复合材料的循环稳定性。

  • 标签: 硅/碳复合材料 二次包覆 珊瑚状结构 负极材料 锂离子电池
  • 简介:摘要:现阶段,新课改已经在各学段教育体系中有序推进,但无论在哪一个学段中,教师都无法避免受到传统应试教育思想的掣肘。教师在开展日常课堂教学时,通常会习惯性地应对各种考试,把提升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最重要的教学目标,因此经常会对学生采取题海战术或单方面传授知识,如此不仅会降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会使学生感到非常疲劳。尤其是在高中阶段,这种现象尤为严重。对此,高中化学教师需提高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视,引导其自主探究、实验乃至创新,切实提高学生的化学学习能力,促进其化学核心素养更好地发展。

  • 标签: 高中化学 情境性试题 化学情境性 教学环节 策略探讨
  • 简介:“实验化学”课程的设置,对于学生的发展、学科发展和新课改理念的实践均具有独到的作用和价值。但化学实验教学的困难是由来已久的,加之“首次”设置为独立课程,在教学内容和方式上都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这些都会成为制约“实验化学”课程实施的因素。为化解这些制约因素,在教科书和配套教学资源方面,采取多种措施,从教学操作层面扩大该课程的适应;在教学评价方面,滞后的评价方式和体系改革,已使其成为“实验化学”实施和发展的瓶颈。

  • 标签: “实验化学”课程 地位 价值 制约 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尿液常规检验的影响因素来建立尿液分析的标准。方法随机选取100份尿液样本进行观察。结果球蛋白、尿素、碱性物质会使尿蛋白分析的过程中产生假阳性,而青霉素、球蛋白会产生假阴性;维生素C会使尿隐血分析过程中产生假阴性,过氧化物、结晶则会出现假阳性;蛋白、糖对尿白细胞分析会出现假阴性现象,标本放置过久则会导致出现假阳性;维生素C会使尿糖分析产生假阴性,过氧化物则产生假阳性。结论尿液常规干化学分析检验的结果非常重要,严格操作手法、避免各环节的失误等,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检验报告的准确

  • 标签: 尿液常规 干化学 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污水COD检测技术及相关仪器的现状与发展趋势。水中还原性物质污染的程度可以通过COD体现。COD的检测是需要严格按照标准操作,样品中各种离子等、加入氧化剂的种类及浓度、反应温度和时间、取样量、溶液pH值等得到不同的测定结果。故本文综述讲解了影响化学需氧量测定的各种因素,并对其进行分析和讨论。

  • 标签: 化学需氧量 测定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尿液干化学检测操作简单,检测速度快,为临床疾病的诊断和疗效观察提供了依据。但因为检测方法的原因,检测结果易受很多因素的影响。下面就对尿液干化学检测中的几个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总结。

  • 标签: 尿液干化学检测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本文首先阐述了化学需氧量检测原理,水中的还原性物质对化学需氧量检测及空白实验的值对检测的影响及其解决办法,接着对水中化学需氧量监测的展望进行了探讨。

  • 标签: 化学需氧量 检测分析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本文首先阐述了化学需氧量检测原理,水中的还原性物质对化学需氧量检测及空白实验的值对检测的影响及其解决办法,接着对水中化学需氧量监测的展望进行了探讨。

  • 标签: 化学需氧量 检测分析 影响因素
  • 简介:石油与化工行业属上下游关系,油价的上涨要经过一段时间才会对下游产生影响。一般来说,化工行业受高油价的负面影响相对较大。

  • 标签: 化学工业 油价 2004年 石油市场 经济发展
  • 简介:摘要本文首先阐述了化学需氧量检测原理,水中的还原性物质对化学需氧量检测及空白实验的值对检测的影响及其解决办法,接着对水中化学需氧量监测的展望进行了探讨。

  • 标签: 化学需氧量 检测分析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在化学教学中,要想提高学生的素质,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必须适应教育改革的形势。现代教学理论认为:知识技能的学习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要提高学习成效,不仅需要学生智力因素的积极参与,还需要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非智力因素的积极运作。因此在化学教学中,我们在重视学生智力因素培养的同时,必须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使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有机结合、协调发展。这是当代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

  • 标签: 化学教学 非智力因素 学习动机
  • 简介:摘要:当前,电厂的水质检测工作中主要采用化学滴定分析法检验水汽品质,是电厂质量检验工作的关键环节。在电厂化学工作中,对化学滴定分析结果的精度要求较高,因此,最大的程度排除不利因素对检验结果的影响显得尤其重要。鉴于此,本文首先对水质检测中化学滴定分析方法进行了简单概述,而后总结归纳了影响电厂化学水质滴定分析的诸多因素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