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在1mol/LLiPF6/(EC+DMC+EMC)(体积比1∶1∶1)电解液中加入不同体积比的亚硫酸丙烯酯(PS)制成不同的电解液,用循环伏安、电化学阻抗谱和恒流充放电测试研究了电解液对锂离子电池电化学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一定量PS,可改善电解液与石墨负极材料的相容,提高锂离子电池的循环性能和低温性能.其中,电解液中PS含量为3%时,与不合PS的电解液相比,常温循环200周后电池容量保持率提高了8%;同一放电制度下低温-40℃的放电容量提高了4.9%.

  • 标签: 锂离子电池 亚硫酸丙烯酯 电解液 低温性能
  • 简介:文章采用HRTEM(高分辨透射电镜)、XRD(X射线衍射)表征了三种不同纳米碳粒的石墨碎片微结构及其石墨化程度,并采用CV(循环伏安)、EIS(交流阻抗图谱)方法对由纳米碳粒制备的电极的电化学质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随纳米碳粒石墨化度的减小,石墨碎片卷曲形态的清晰度增加,对应电极的电化学反应速率常数及电容值增大。作者认为:石墨碎片的卷曲和石墨化属于两种不同形式的碳原子有序化,二者均可对纳米碳粒的电化学质产生影响。

  • 标签: 纳米碳粒 石墨碎片 微结构 电化学性质
  • 简介:摘要随着全球能源危机影响范围的不断扩大,目前锂离子电池作为一种新型能源的主要载体,其在工业现代化中的应用范围也在不断提升。立足于锂离子电化学能的测试目标,文章首先介绍了锂离子电化学能测试中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其次对该系统的电化学能测试技术特征进行了解析,并在最后就锂离子电池电化学能测试系统的提升策略进行了讲解,希望可以为开发出更高能量转换效率与能量密度的锂离子电池创造条件。

  • 标签: 锂离子电池 性能测试 应用
  • 简介:将有序多孔阳极氧化铝(PAA)模板修饰到涂有饱和Dawson型K6[As2W18O62]·14H2O(As2W18)杂多酸的溶胶(Sol)玻碳电极(GCE)上,制备了新型的PAA/As2W18-Sol/GC修饰电极.采用SEM、XRD和循环伏安等测试技术对多孔PAA形貌、结构和修饰电极性能进行表征,考察了PAA对修饰电极电化学质的影响,并用循环伏安法(CV)和电流-时间(i-t)曲线法探讨了修饰电极电化学行为.研究结果表明,有序多孔PAA模板不仅改善了As2W18-Sol/GCE的可逆,使峰形变得更加尖锐,而且还提高了修饰电极的稳定性和灵敏度;该纳米多孔材料修饰电极对邻苯二酚有明显的催化还原作用,在1.0×10-6~0.01mol/L浓度范围内邻苯二酚浓度与催化电流呈线性关系,检测限达到1.0×10-8mol/L,可用于实际样品测定.

  • 标签: 14H2O 阳极氧化铝 修饰电极 邻苯二酚
  • 简介:以丙烯酰二茂铁基乙酯(AFcEE)及丙烯酰胺(AM)为单体,通过溶液聚合法制备丙烯酰二茂铁基乙酯和丙烯酰胺共聚物(P(AFcEE-co-AM)),并采用滴涂法制得P(AFcEE-co-AM)修饰电极,并采用循环伏安法测试P(AFcEE-co-AM)修饰电极的电化学能.红外光谱测试表明,在1500~2000cm-1区间内,只在1671cm^-1处出现C=O单峰,可见成功制得(P(AFcEE-co-AM))聚合物.循环伏安法测试结果表明,P(AFcEE-co-AM)修饰电极的电化学反应属于受扩散控制的准可逆氧化还原反应.P(AFcEE-co-AM)修饰电极的稳定性受AFcEE用量影响,当w(AFcEE)〈50%时,P(AFcEE-co-AM)修饰电极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 标签: 丙烯酰二茂铁基乙酯(AFcEE) 丙烯酰胺(AM) P(AFcEE-co-AM) 修饰电极 电化学性能
  • 简介:采用改进的固相碳热还原法通过两步包碳法制备了双层碳包覆的LiFePO4正极材料。用SEM、XRD等对其进行表征,并将其组装成纽扣式电池,测试了其电化学能。结果表明通过对前躯体磷酸铁的碳包覆能有效控制产品双层碳包覆磷酸铁锂的颗粒大小,双层碳包覆不改变磷酸铁锂的晶体结构,0.1C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50.0mAh/g,循环50次后比容量仅减少了3.9%。表明所制备的LiFePO4样品具有较好的电化学能。

  • 标签: 锂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磷酸铁锂(LiFePO4) 双层碳包覆 碳热还原法
  • 简介:"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是新课程追求的最高价值取向,是一切新理念的核心所在。"学生是发展的人,独特的人,具有独立意义的人",为使学生的生命意义更加精彩,我们的教育必须尊重受教对象,为他们的发展服务,而服务的方式方法必须遵循青少年教育的规律。具体地讲,就是要尊重学生的成长规律和思维特点,

  • 标签: 教学实践 化学性质 尊重学生 青少年教育 解析 金属
  • 简介:摘要:为增加锂电池的单体容量,提高锂电池的快充电化学能,满足用户的更高的使用要求,拓展锂电池负极材料研发的种类,本文将对天然石墨进行硼酸改性,研究改性后石墨负极材料的快充电化学能进行研究。

  • 标签: 硼酸 石墨 电化学性能
  • 作者: 蒋龙 王鑫萌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4-03-19
  • 出处:《电力与能源系统学报》2024年2期
  • 机构:中汽创智科技有限公司  江苏 南京  210000
  • 简介:摘要:全固态薄膜锂电池,需要用到一种专门的镀膜技术,对材料进行气化使其以原子的性状快速地成膜,促使固相离子顺利地传导。固体无机物LiPON,是该电池最核心的电解质,以叠加制作得到一种储能电池。本文选取了磁控濺射法,依次制备出了电极、固态电解质,以真空蒸镀法成功制备出了锂负极,形成三种不同规格的全固态薄膜锂电池,并检验它们各自的电化学能。

  • 标签: 全固态薄膜锂电池 制备 电化学性能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靶向降解溴结构域蛋白4(BRD4)的抗骨肉瘤作用,并探讨其相关分子机制。方法采用小分子干扰RNA(siRNA)沉默BRD4在在骨肉瘤细胞中的表达,应用小分子降解剂ARV-825诱导BRD4在骨肉瘤细胞中化学降解,分为对照组和处理组,采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骨肉瘤细胞凋亡信号的变化。采用流式细胞仪技术、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细胞增殖检测技术和细胞克隆实验研究小分子ARV-825的抗骨肉瘤作用。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t检验比较各组间差异。结果应用siRNA抑制BRD4,Western blot实验显示骨肉瘤细胞凋亡关键酶半胱氨酰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Caspase)-3和Caspase-9激活,DNA修饰酶多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ARP)裂解增加[MNNG/HOS,siBRD4(a):0.665±0.139、1.024±0.378、0.445±0.130;siBRD4(b):0.844±0.190、1.183±0.368、0.843±0.005],Saos-2细胞系中结果与MNNG/HOS一致;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细胞凋亡增加,两种细胞系中两种siRNA对应凋亡率分别为(32.670±0.943)%、(43.330±1.247)%、(45.000±1.054)%、(51.330±1.4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930、29.670、35.730、29.520,P<0.01)。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ARV-825能在两种细胞系中够呈时间和浓度依赖诱导BRD4蛋白降解,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01~0.30 μmol/L,F=223.100、219.200,P<0.01;0.5~72.0 h,F=122.500、86.870,P<0.01);CCK-8法显示低浓度ARV-825能有效抑制骨肉瘤细胞增殖[两种细胞50%的抑制率(IC50)分别为0.015、0.020 μmol/L,P<0.01];克隆形成实验显示ARV-825在0.1 μmol/L的低浓度能够完全抑制骨肉瘤细胞的克隆形成(F=56.250、128.500,P<0.01)。结论BRD4具有重要的抑制骨肉瘤细胞凋亡信号传导作用。通过抑制BRD4的表达能够疏通凋亡信号通路,达到抗骨肉瘤作用。提示小分子化学BRD4降解剂对于提高骨肉瘤的治疗效果具有良好的前景。

  • 标签: 骨肉瘤 溴结构域蛋白4 凋亡
  • 简介: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可是教学中我们遇到了很多与实验有关的困扰.那么实验做与不做,怎样做都应以什么为出发点呢?文章结合教学实践,以案例和思考的形式呈现一点改进的过程和体会.

  • 标签: 困惑 探索 了解学生 领会教材 调整自我
  • 简介:本文引用了25篇文献,从材料表面能、材料表面的素疏水性、材料表面的电荷状况,材料表面的化学结构和材料表面负载活性因子五个方面全面地论述了材料表面物理化学质对细胞相容的影响,暨从这个部分阐明了组织工程材料的细胞相容性问题

  • 标签: 组织工程材料 细胞相容性 材料表面 电荷状况 亲疏水性 化学结构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利用高温固相合成法制备了Mo掺杂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Mn2O4,并利用XRD、SEM、EIS、EDS等分析手段对其进行了表征。XRD数据表明所得到的样品具有良好的尖晶石结构;Nyquist谱图表明,掺杂钼的LiMn2O4电荷传递电阻明显减小。试验结果初步说明:Mo的掺杂是改善LiMn2O4电化学行为的有效方法之一。

  • 标签: 锂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LIMN2O4 钼元素
  • 简介:采用亲核取代方法制备了正极材料三聚磷腈复合硫,并以金属锂为负极组装成扣式模拟电池。红外吸收光谱及XRD实验表明:材料为聚磷腈与硫的混合物,聚磷腈主要以无定形态存在;循环伏安、恒流充放电测试表明:复合材料中溶入到电解液中的多硫离子的氧化还原过程是电化学迟缓过程,复合材料吸附及驻留了部分电解液,对"飞梭效应"有抑制作用;交流阻抗谱测试表明,复合材料中硫已经在聚磷腈基质中得到高度分散。

  • 标签: 锂硫电池 正极材料 三聚磷腈复合硫 飞梭现象
  • 简介:采用一步水热法制备了纳米棒状氧化锌材料。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法(TEM)测试表明,ZnO纳米棒为纤锌矿结构,直径为200~500nm,长度为3~5μm。通过充放电循环和循环伏安等电化学方法研究了ZnO纳米棒的电化学能,ZnO纳米棒展现出较高的放电容量和较低的容量衰减率。经过100个循环之后,ZnO的放电容量仍然维持在380mAhg-1。

  • 标签: 氧化锌 纳米棒 负极 电化学性能
  • 简介:分别以乙醇和乙腈为碳源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碳纳米管,之后通过与商业碳纳米管相比较以研究不同碳源对所制备碳纳米管的结构及其用于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电化学能的影响.通过低温氮气吸附/脱附、热重和拉曼等对碳纳米管的结构性质进行表征.此外,运用电化学工作站对所得碳纳米管的电化学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不同的碳源对所得碳纳米管的结构有着较大的影响,进而导致其电化学能的差异.

  • 标签: 碳源 碳纳米管 超级电容器 电化学性能
  • 简介:最近上了一堂研究课,课题为人教版化学实验教科书下册第八单元课题2——《金属的化学质》。课后领导们给予了肯定的同时也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回顾这节课的预设和生成过程,课堂中出乎意料的点滴片段,感触颇深。现择其一二,与大家交流。

  • 标签: 化学性质 预设 金属 三部曲 教学 反思
  • 简介:在中性溶液中用重复电位扫描法在玻碳电极表面制备了中性红聚合膜.中性红的聚合是在高电位的引发下,氧化中性红产生自由基发生链式引发聚合反应.以铁氰化钾为探针采用循环伏安法和电化学扫描显微技术表征了不同聚合圈数的电极的表面性质.随着扫描圈数的增加电极由导体向绝缘体转变.并且聚合5圈的修饰电极在pH值为8.24时对多巴胺具有良好的催化氧化能力,在3×10-4~1.5×10-4mol/L浓度范围与峰电流呈线性关系,可用于多巴胺的测定.

  • 标签: 聚中性红 电化学性质 多巴胺 测定